忍学《谄之忍第三十二》译文与赏析

谄之忍第三十二

谄之忍第三十二

上交不谄,知几其神。巧言令色,见谓不仁。

孙弘曲学,长孺面折,萧诚软美,九龄谢绝。

郭霸尝元忠之便液,之问奉五郎之溺器。朝夕挽公主车之履温,都堂拂宰相须之丁渭。书之简册,千古有愧。噫,可不忍欤!

【译文】

《易·系辞》中说:“与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交往不阿谀奉承,与比自己地位低的人交往也不盛气凌人。”这样的人就领会了与人交往的关键。《论语》曾说:“那些会说漂亮话善于装扮自己的人,实际是放纵本能,丧失仁德的人。”

西汉辕固教导公孙弘,要用正直的道理来说话,不学歪门邪道来欺世盗名。西汉汲黯,字长孺,性情倨傲,很少讲情面,当面指责汉武帝的过失。唐代张九龄刚正不阿,因萧诚柔美善言,不再和萧诚交往。辕固的正学、汲黯和张九龄的正直,成为后世的榜样,真令那些谄媚者汗颜。

唐代郭弘霸探视生病的御史中丞魏元忠,用手指蘸魏的小便来放在口里尝,以判断病势轻重,但魏元忠相当厌恶他的谄媚;唐代宋之问极力巴结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甚至在张易之大小便时,宋之问都给他端便器,但在张易之失势时遭贬谪。唐代赵履温脱下朝服当绳子,用脖子为安乐公主拉牛车,以此来讨好公主;宋代的丁渭在都堂上为宰相寇准擦拭胡须上的汤渍。以上几个人的谄媚之举,都被载入史册,遭受后世的耻笑和唾弃。唉!谄媚之人遭世人唾弃,怎能不忍住自己的谄媚之心而以此为戒呢!

【评析】

这个世界上阿谀小人确实有,他们见风转舵,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很有一套让人听了以后感觉良好的本事。而大多数的人也是喜欢听赞美自己的话。殊不知,正是这些颂词赞歌,让人麻痹,陶醉其中,而不再奋进,尤其耐不得不同之声,听不得不同的意见,久而久之,则会意志涣散,听不进忠言。阿谀之声害人不浅,一定要引起自己的高度重视啊。

典例阐幽 投其所好,阿谀奉承

公元3世纪中叶前后,河南温县司马氏号称大族。从司马懿起,至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断曹魏国政。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承袭王位,终于完全控制了魏国朝政。咸熙二年,司马炎以接受禅位的形式,和平篡夺了魏国政权,正式称帝。司马炎改朝换代后将国号改为晋,建都洛阳,开始了西晋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半个多世纪的统治。

司马炎在位二十六年,死后谥号武帝,史称晋武帝。他登基践位之际,少不了要按照礼制行皇帝登位的典礼,其中一项就是在群臣拱围之下“探策卜世”。

举行仪式的这一天,司马炎和君臣上下都是一副虔诚的样子,在庄严、低沉的乐声中开始探策典礼。司马炎一心想着探取一个吉祥的竹签,揖拜天地,祭奠山岳,烦琐的仪式行完之后,司马炎将手伸入方壶探策而出。他急忙低头一看,策上一个“一”字跃入他的眼帘。如果把这个“一”字看做王业传世之数,那么司马家族的天下就是一世而尽。司马炎双眼瞪着这不吉祥的“一”字,心中老大不快,愠怒之色顿时布满龙颜。群臣一见卜出如此结果,都惊得呆若木鸡,不知讲什么是好。

黄钟、大吕之声余音宛在,缭绕着栋梁不去,大殿内静得让人难以忍受,这隆重的探策大仪真不好收场。这时,只见吏部郎中裴楷从班中站出,面对司马炎朗声奏道:“臣下听说,天能得一则天清,地能得一则地宁,侯王能得一则天下为正。”裴楷这一番话,是依据汉魏之际王弼的《老子注》第三十九章说的,原文是:“往昔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五行得一以丰盈,天地间万物得一则能生,侯王得一则天下为王。”老庄学说在魏晋之际颇有影响,因此裴楷这番话有很大的权威性。

裴楷奏对中所说“侯王得一则天下为正”,把司马炎认为不祥之兆的“一”改成大吉之兆的“一”。所谓“正”即是不邪,不邪则不倾,天下能正而不邪,就是天下稳固,这就意味着司马氏的江山可以传于万世而不倾。这在逻辑上是移花接木,也是裴楷聪明过人之处。经过他这一解释,司马炎愠怒的脸上渐渐露出喜悦。

“探策卜世”是一种近乎巫术的政治游戏,预卜所得的结论也必定是荒诞无稽的。司马炎探策得“一”,经过机智的裴楷一番巧妙释对,虽然暂时转忧为喜,但终未能使司马氏的江山传之万世。从晋武帝司马炎到晋愍帝司马业,西晋历五十二年,四世而亡,然裴楷巧对的敏智佳话却传至于今。




忍学《谄之忍第三十二》译文与赏析
【译文】《易·系辞》中说:“与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交往不阿谀奉承,与比自己地位低的人交往也不盛气凌人。”这样的人就领会了与人交往的关键。《论语》曾说:“那些会说漂亮话善于装扮自己的人,实际是放纵本能,丧失仁德的人。”西汉辕固教导公孙弘,要用正直的道理来说话,不学歪门邪道来欺世盗名。

忍学《三十二 酒流满路》译文与赏析
如果他能多忍一分钟,不被怒火蒙蔽住眼睛,那就不会发生这样的误会了。误会常常是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和别人发生纠纷的一个主要原因,而误会的事,往往是在不了解、缺乏理智,缺少耐心,不能体谅对方、自己感情极为冲动的情况下发生。误会一起,就会只想着对方千错万错,使得误会越陷越深,直到不可收拾。

忍学全集译文与赏析
人也要有一身正气,碰到你公正有理之事时,要先据理力争,以正压邪,更不能丧失一个人的人格、国格。也就是说,忍也要看忍的对象、范围和忍的程度。大事忍,小事也忍,无理时忍,有理时也忍,这就真是一个“没用货”了。

忍学《誉之忍第三十一》译文与赏析
古代圣人,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和过失,就非常高兴。喜欢当面奉承别人的人,必定也喜欢在背后诋毁别人。啊!自己赞美别人,一定要分清是非;别人赞美自己,一定要格外小心。所以在赞誉面前怎能不忍一忍,再三思而行呢!【评析】“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赞美的话虽然很动听,却不如那些批评...

忍学《欺之忍第三十九》译文与赏析
【译文】舜的弟弟象用土埋井,想活埋了舜,但未能得逞,便掩饰说,我万分想念你;《孟子》载:管池沼的人把子产吩咐放生的鱼煮熟吃掉却欺骗子产说鱼自行游走了,子产相信了那人的话。象和管池沼的人都实在欺人太甚了!秦朝丞相赵高,指鹿为马,欺骗二世和世人;唐代裴延龄无中生有,欺骗德宗皇帝,...

忍学《忤之忍第三十六》译文与赏析
忤之忍第三十六 驰马碎宝,醉烧金帛,裴不谴吏,羊不罪客。司马行酒,曳遐坠地。推床脱帻,谢不瞋系。诉事呼如周,宗周不以讳。是何触触生,姓名俱改避?盖小之事大多忤,贵之视贱多怒。古之君子,盛德弘度,人有不及,可以情恕。噫,可不忍欤!【译文】唐人裴行俭的下人私自骑皇上...

忍学《色之忍第三》译文与赏析
色之忍第三 桀之亡,以妹喜;幽之灭,以褒姒。晋之乱,以骊姬;吴之祸,以西施。汉成溺,以飞燕,披香有“祸水”之讥。唐祚中绝于昭仪,天宝召寇于贵妃。陈侯宣淫于夏氏之室,宋督目逆于孔父之妻,败国亡家之事,常与女色以相随。伐性斤斧,皓齿蛾眉;毒药猛兽,越女齐姬。枚生此言,可...

忍学《忽之忍第三十五》译文与赏析
忽之忍第三十五 勿谓小而弗戒,溃堤者蚁,螫人者虿。勿谓微而不防,疽根一粟,裂肌腐肠。患尝消于所慎,祸每生于所忽。与其赞赏于焦头烂额,孰若受谏于徙薪曲突。噫,可不忍欤!【译文】不要因为事情微小就没有戒心,不加提防。千丈之堤,常因蚁穴而溃坏;蜂蝎很小,却能使人中毒身亡...

忍学《贱之忍第十二》译文与赏析
贱之忍第十二 贱之忍第十二 人生贵贱,各有赋分;君子处之,遁世无闷。龙陷泥沙,花落粪溷;得时则达,失时则困。步骘甘受征羌席地之遇,宗悫岂较乡豪粗食之羞。买臣负薪而不耻,王猛鬻畚而无求。苟充诎而陨获,数子奚望于公侯。噫,可不忍欤!【译文】人生贵贱,其实早在冥冥之中就已经有...

忍学《争之忍第三十八》译文与赏析
争之忍第三十八 争权于朝,争利于市,争而不已,暋不畏死。财能得人,亦能害人。人曷不悟,至于丧身。权可以宠,亦可以辱。人胡不思,为世大僇?达人远见,不与物争。视利犹粪土之污,视权犹鸿毛之轻。污则欲避,轻则易弃。避则无憾于人,弃则无累于己。噫,可不忍欤!【译文】争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