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学《贵之忍第十三》译文与赏析

贵之忍第十三

贵之忍第十三

贵为王爵,权出于天;洪范五福,贵独不言。

朝为公卿,暮为匹夫。横金曳紫,志满气粗;下狱投荒,布褐不如。

盖贵贱常相对待,祸福视谦与盈。鼎之覆餗,以德薄而任重;解之致寇,实自招于负乘。

讼之鞶带,不终朝而三褫;孚之翰音,凶于天之躐登。静言思之,如履薄冰。噫,可不忍欤!

【译文】

人有爵禄谓之贵,天子最高贵;但《尚书·洪范》中提到了五福,分别是寿、富、康宁、攸好德、老终命,其中唯独不提“贵”,是何原因呢?原来贵贱可以相互转化。

这些身居爵位的贵人,朝可能贵为公卿,暮却贱如匹夫。他们得势时,腰金衣紫,志满气粗;他们失势时,下狱投荒,连平民百姓都不如。

贵贱祸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互转化的。是祸是福取决于一个人是谦逊还是傲慢。《易经》曰:“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人鬼同心,都是憎恶骄傲自满,喜欢谦虚谨慎。如果一个人道德浅薄而窃居高位,就会因承受不住,而“打翻鼎中的食物”;智力小却谋划大事,就会招来强盗,就好象背负东西的人却要乘坐君子之车。

《易经》说:“王侯赐给他衣带,但一天之内下三次命令夺回”。声音本来不能飞上天,却硬要飞上天,怎么可能长久?《诗·小邪·小旻》中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句诗用来告诫那些贵为公卿的人是最适合不过的。啊!贵并不是福,怎能不忍一忍追求富贵之心呢!

【评析】

在专制主义长期统治中国古代政坛的情况下,人是有贵贱之分的。身处高位即为贵,身为百姓即为贱。但是贵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互转换的。如果一个人道德浅薄而窃居高位,就会因承受不住,从而失势。相反,一个人深明大义并且身居高位,就会得到人民的爱戴。所以说,骄傲自满是不可取的,而谦虚谨慎才是首选。

典例阐幽 隐忍高人一等的心理

战国后期,赵国的孝成王赵丹即位之初,赵、齐两国派出使者,商量对付秦国,缔结同盟的事。齐国知道年老的王太后赵威后对孝成王还不放心,常常自己出面处理朝政,所以齐国使者干脆直接晋见赵威后。

齐使向赵威后施礼后,递上齐襄王致赵王的函件,赵威后接过去看也没看就随手放在案几上,然后问使者:“齐国今年庄稼收成如何?百姓的生活过得怎么样?”最后才问“齐王安好吧?”

使者见赵威后不看齐王函件,问话时又将齐王放在最后,以为赵威后轻视齐国,有意使自己难堪;或是不谙礼节,处置不当。他很不高兴地闷声发问:“臣奉齐王的命令出使赵国,晋见太后。首先代表齐王向赵国最尊贵的人太后您致意,然后再通报具体事务。可太后不先问候我齐国地位最尊贵的国君,反而先询问寻常的农业收成和低贱的百姓。这不是本末倒置吗?”赵威后微微一笑,不疾不徐地说:“如果没有农业收成,百姓靠什么生存?如果没有低贱的百姓,又哪来尊贵的国君呢?收成、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我刚才的询问正是先本后末呀。”赵威后的回答句句在理,所以使得齐使听了,瞠目结舌半晌说不出话来。

赵威后接着问:“贵国有位隐士叫钟离子,他安好吗?”

使者说:“听说还好。”

赵威后说:“这么说,他至今还是个布衣平民?”

使者说:“是的。”

赵威后说:“我听说钟离子在民间,竭尽全力帮助穷苦人,使他们得到急需的粮食和衣服。钟离子这样做是在帮助贵国国君哺育他的人民,这样的忠臣,贵国国君为什么至今仍不重用呢?”

赵威后又问:“贵国的大贤士叶阳子近况如何?”

使者说:“没听说他有什么变故。”

赵威后说:“我对叶阳子的为人十分敬佩。他照顾鳏寡老人,抚恤不幸的家庭,救济穷人。叶阳子这样做,也是在帮助贵国国君安抚他的人民,这样的贤臣,贵国国君为什么至今也不起用?”

赵威后又问:“贵国的孝女北宫氏现在怎样?”

使者说:“好象仍在家中侍奉父母。”

赵威后说:“北宫氏是个独生女,她恪尽孝道,奉养父母,牺牲自己,立誓不嫁。这样的孝女,贵国国君为什么至今都不加以表彰?”

赵威后最后还问:“贵国那位荒诞不经的于陵子仲还活着吧?”

赵威后说:“我对他的为人十分痛恨。他不愿做国君的臣子,拒绝与慕名而来的诸侯和贵族交往,甚至连自己的家庭都弃之不顾。这样毫无社会责任感的人绝非人才,而是害群之马,贵国国君为何至今也没杀掉他?”

使者没有想到自己几句话引起赵威后这么多的追问。他原来自恃齐国比赵国强盛,不觉有些目中无人,赵威后这一连串的提问,问得他心中直发虚,不待他开口答辩,赵威后就作出了结论。

赵威后毫不客气地批评齐襄王说:“贵国国君,不能使用忠臣、贤士,不能提倡孝道,不能处置乱民。这样的国君,怎么能治理齐国,做个人民的好君主?”

这时,使者对赵威后高远的见识已十分佩服,轻视之心一扫而光。他郑重地向赵威后认错说:“臣愚昧,刚才冒犯了您。听了您的一席话,胜过我苦读数年书。我要把您的话带给齐王,齐国将永远感激您!”




忍学《贵之忍第十三》译文与赏析
盖贵贱常相对待,祸福视谦与盈。鼎之覆餗,以德薄而任重;解之致寇,实自招于负乘。讼之鞶带,不终朝而三褫;孚之翰音,凶于天之躐登。静言思之,如履薄冰。噫,可不忍欤!【译文】人有爵禄谓之贵,天子最高贵;但《尚书·洪范》中提到了五福,分别是寿、富、康宁、攸好德、老终命,其中...

忍学《贱之忍第十二》译文与赏析
一个人在贫贱之时,不因困窘而失志,在富贵之时亦不骄喜而失节。贫贱之时悠然自处,不怨天尤人,不攀仰富贵,而时机到来,则要善于抓住机会,使自己成为一个成功者。啊!贫贱而不失志,就能位至公侯,处于贫贱的人,怎能不安心忍受这种困境呢!【评析】人生中虽然充满着机遇和偶然,但实际上在冥冥...

忍学《辱之忍第十五》译文与赏析
【译文】《说苑·丛谈篇》说:“能忍耻者安,能忍辱者存。”能够忍受侮辱者,必定能成就大事业。西汉张良,忍辱为黄石公到桥下捡鞋,得其赠送的《太公兵法》,后靠太公良策辅佐刘邦夺取天下,被刘邦封为留侯;西汉韩信,少时曾忍辱从别人胯下钻过,遭到市人耻笑,但他却具有王侯将相的气度,辅佐刘邦...

忍学《色之忍第三》译文与赏析
西汉的枚乘在《七发》中,将拥有皓齿蛾眉的美女,比作砍伐性命的利斧;又说越女齐姬,就像毒药与猛兽。枚乘的这段话,可以作为后世的警言。啊!面对美色,难道能不忍住自己的欲念吗?【评析】我国古代由于贪恋美色而招致亡国的例子比比皆是,夏朝,周朝的灭亡便是铁证。作为一国之君,不把心思放在治国上...

忍学《宠之忍第十四》译文与赏析
【译文】婴儿生病多是因为吃得过饱的缘故,这是因爱而致病;富贵之人招祸多是因为骄横奢侈的缘故,这是因宠而致祸。《战国策》载:“龙阳君担心自己失宠的时候,就像多余的鱼一样被抛弃,因此当他和魏王乘舟钓鱼时,对着钓上来的鱼哭泣;西汉邓通无功而受到文帝宠幸,赏赐巨万,但最后他却饿死。因此...

忍学《谄之忍第三十二》译文与赏析
谄之忍第三十二 谄之忍第三十二 上交不谄,知几其神。巧言令色,见谓不仁。孙弘曲学,长孺面折,萧诚软美,九龄谢绝。郭霸尝元忠之便液,之问奉五郎之溺器。朝夕挽公主车之履温,都堂拂宰相须之丁渭。书之简册,千古有愧。噫,可不忍欤!【译文】《易·系辞》中说:“与比自己地位高的人...

忍学《孝之忍第十九》译文与赏析
为子不孝,厥罪非轻。国有刀锯,天有雷霆。噫,可不忍欤!【译文】父母的养育之恩比天高比地厚。子女服侍父母时要孝顺尊敬,用最轻细和悦的声音、最亲切恭敬的态度与父母说话,晚上安置父母入睡,早上还要问候父母。在所有的孝子中最难做的莫过于虞舜,他的父母凶悍、嚣张,焚烧仓库,用土填井,...

忍学《欺之忍第三十九》译文与赏析
【译文】舜的弟弟象用土埋井,想活埋了舜,但未能得逞,便掩饰说,我万分想念你;《孟子》载:管池沼的人把子产吩咐放生的鱼煮熟吃掉却欺骗子产说鱼自行游走了,子产相信了那人的话。象和管池沼的人都实在欺人太甚了!秦朝丞相赵高,指鹿为马,欺骗二世和世人;唐代裴延龄无中生有,欺骗德宗皇帝,...

忍学《忽之忍第三十五》译文与赏析
忽之忍第三十五 勿谓小而弗戒,溃堤者蚁,螫人者虿。勿谓微而不防,疽根一粟,裂肌腐肠。患尝消于所慎,祸每生于所忽。与其赞赏于焦头烂额,孰若受谏于徙薪曲突。噫,可不忍欤!【译文】不要因为事情微小就没有戒心,不加提防。千丈之堤,常因蚁穴而溃坏;蜂蝎很小,却能使人中毒身亡...

忍学《变之忍第二十八》译文与赏析
【译文】意志坚定,不因突发的事情而轻易动摇,是因为事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而那些胆量容易丧失的人,在突然来临的变故面前只能惊慌失措。有勇之人因为事先有思想准备,所以能够和猛兽相斗,但遇到突然而至的蜂蝎时却逃跑;蔺相如有勇气让自己与和氏璧共存亡,却在听到锅被打破的时候吃惊不小。这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