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和英语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什么是「四体两用」?



今天编辑带来了一篇关于汉字是如何产生的文章。欢迎阅读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一词多义。以我们中国人为例。一个简单的词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自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意义,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类:本义、引申义、借义。这个在我之前的文章里已经详细描述过了,这里就不赘述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阅读:从甲骨文到简化字,汉字演变了三千多年,总结出三个规律。


除了我们熟悉的英语之外,can、have和play等基本单词也有多种含义。这也是学习英语最大的困难之一:太多的意思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只能死记硬背,更别说理解一个英语单词的原意了,一般学生根本做不到。


对于英语成绩好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马上拼写出一个单词的发音,但不一定知道它的意思,而汉语正好相反。当我们看到一个陌生的汉字时,我们往往能猜出它的大概意思,但我们看不懂。


这是由两种语言的特点决定的。英语表音,汉字是表意文字。


象形文字


以“豆”为例。豆的本义是指盛食物的高器皿。豆类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兴盛于商周时期。它们通常由陶器或青铜制成,也有木制的。它们被用来盛放食物或用作仪式器皿。东汉许慎对《说文解字》年的豆子解释如下:


“豆类,远古食肉动物。”


春秋时期的青铜豆


你喜欢图中的豆子吗,像一个大高脚杯?的确,在古代描述豆子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看起来像高跟鞋或者有盖子。”


豆的结构也是根据豆的形状创建的。甲骨卜辞中的豆子一眼就能看出来,从而知道豆子是什么。后来演变成了我们现在写的豆字。


这就是汉字的表意特征。所以,理解汉字的意义,最好的方法就是从汉字的结构入手。


豆子的进化


汉字的创造


至于汉字是如何产生的,最著名的说法当然是仓颉创造的汉字。所以传说黄帝让仓颉造字,人物就成了“天上下粟,夜里鬼哭神嚎”。


对古代人物的崇敬创造了仓颉人物的美丽传说。但是,这个传说不能当真。写作不是一个人能发明的。文字是怎么产生的?文字是怎么产生的?有很多不同的版本。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但每一版无一例外都承认作品的伟大,确实对得起“雨在天上,小米哭有鬼”的六字评语。


关于文字的起源虽然没有明确的结论,但我们基本可以确定造字的规律:


1.文字是人类长期原始生活的产物。起初,它们可能只是一些简单的记录模式。


2.人们通过结构和用法来总结现有的模式和规则。


3.规律被提出并被认可后,人们就有意识地根据这些规律创造文字。


汉字产生的时候,人们总结出“六书”,即汉字的六法:象形、指法、会意、形声字、音译、借代。“六书”一词最早见于《李周》和《说文解字》,并有明确定义。


六本书,四体两用


六书以篆书为基础,篆书是战国至汉代及后世汉字结构和使用的系统理论。有了六书之论,人们会在此基础上重建新的人物。因此,可以说六书在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古代,孩子开始学汉字,也要从六书开始学:


李八岁上小学,鲍教国子监,从六书开始——许慎《说文解字》许。


清代语言学家说,“六书”可以概括为“四类两用”。这四种文体就是四种造字方式,即指物、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它们是汉字的基础。基本上所有的汉字都要符合这四种结构。书中另外两种特殊情况,音译和借用,都不是汉字本身的结构。但在使用过程中,有时由于其特殊性,会产生新的用途,即“二用”。


不言自明的字符


“一是指事物,一个人能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一个人能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一个人能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一个人能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一个人能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一个人能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一个人能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一个人能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


指向事物是一种造词方法,用符号指出事物的特征。当一个东西不方便用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时,就用抽象的符号来表达,指出这个东西的特点,自然一眼就看出它的意义。


比如甲骨文中的‘上下’二字,图形长,横线短,指的是‘上’;“侠”字也是如此。下面有一条短横线的长图是“夏天”。


甲骨文的“上”与“下”


再比如“本末”二字。“笨”这个词的本义是指树根和树梢。这是有底线的。一直都是这样。所以在造词的时候,“本末”这个词就是通过掌握这个特点来指代某个东西的。“本末”这个词指的是加了一点点的树根。“在末端”是指在木头的顶端加上一个小十字或短十字,指的是树梢:


本和莫的甲骨文


象形文字的


“第二种是象形字,象形字,画它的对象,用身体质疑它。日月也。”——《说文解字》


原始人创造文字时,首先以象形文字的形式出现,然后图像的性质减弱,象征性加强。这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在六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几乎所有其他创造字符的方法都是基于拼凑和删除象形文字。汉字也是从象形文字开始,逐渐成为表意文字。


古文字里的象形文字很可爱。比如太阳是圆的,那么“天”是圆的,月亮是弯的,那么“月”字就是一条曲线,中间的点分别代表太阳的影子和月亮的影子。当你看到一条鱼,你就把它画成一条鱼。如果你看到一只鸟,画一张它的画。


日、月、鱼和鸟


明白;理解


“三是形声字和形声字,以事物的名称为基础,类比互补。”我的心也是“《说文解字》


与指法和象形文字相比,理解要复杂一点,因为前两者都是单个汉字,每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立的形体,而表意文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合而成,同时将各部分的意思组合成一个新的汉字。


左边是一头牛,右边是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根棍子。好像有个牛郎在吃草。这就是“放牧”一词的由来。牛郎累了。当一个人在树上休息时,就会出现“休”字。休息够了,站起来走几步,双脚一前一后。这就是“一步到位”的步伐。是不是很有意思?


田园、休息和踏青


形状和声音


“四曰会意,四曰会意,比阶级友谊,明白了吗?河流也有“-《说文解字》


注音字,顾名思义,就是形和音的结合。拼音文字由表意符号和音符两部分组成。表意符号代表意义,声符号代表发音。对人物没有限制,工艺性高,结构非常简洁明了。所以形声字是汉字中最大的一类,从汉代开始就占据了大半个国家。


“河”字是形声字,左边的三个水点是表意字,重点在右边。“河”字的音标来源于“范”,原指国家的疆域和边界。所以水河结合,就是一条水路,属于疆域,属于国家。“河”字的读音来自“克”。它的本意是承担负担。水科和水科的结合,就是用土和石头建造防洪河堤。


河流和河流


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形声字遵循“左声右声”的规则。另外还有左右音,上下音,上下音。下面我们分别举几个例子:


“棋”最初是自上而下的结构,意思是桌上放着像掸子一样有一排排条纹的木制品。指的是棋盘。现在它是一个摇摆结构。左边的“木”是能指,右边的“气”是声音的符号,左边是右边的声音。


“句号”是左右结构。它的本义是预定的一天,指的是一个时间限制。右边的“月”是能指,左边的“气”是声音的符号,左边的声音才是正确的形状。


“畚箕”是一种上下结构,原指用竹条制成的器具。它指的是簸箕和“能指”,它的“声”是声音的上下形态。


“垒”的本义是用簸箕挑泥土和石头来砌墙。它指的是墙的底部。“土”字代表符号,“基”的音代表“基”的音和形。


齐,齐,齐,齐,齐,齐


这四个字也是用“气”作为音,但是组合起来后表达的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很有意思。另外,我们会发现很多形声字的读音和音标并不完全一致,这是古今读音变化造成的。一些地方方言仍然保留着古音,比如前面提到的“江”,在很多地方都读作“刚”。


相互解释或同义的字符


“第五条规则是改笔记,和改笔记的人建立一个类别,同意接受对方,永远互相试探”


国内外学者对音译给出了复杂的解释,如形、意、音的转换。徐深《说文解字》没说清楚。关于这个词的侧重点,至今没有明确的结论,但有一个基本共识:音译是汉字的使用,而不是结构形式。


许慎的定义是“建立学校,同意互相接纳”。清代戴震、段玉裁认为,变调是互训,指词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相互解释。但是,这仍然不能明确定义形、意、音三个版本。


比如“考老”的本义和“老”是一样的。《说文解字》认为两个词指的是同一个东西,与《说文解字》一致。因此,这两个字符可以互换。但《醒世传》认为雷剑的歌指的不是偏旁部首,而是同韵同音的词,《雷剑一首》和《音传说》押韵,似乎也有道理。


那么,应该如何解释音符的变化呢?著名文献学家仇希贵说:别管它!


“在今天的汉字研究中,这个术语不需要注意。不用改笔记就能完整解释汉字的结构。简而言之,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卷入关于流通票据定义的无休止的辩论。”-语言学大纲


“考”与“老”


下面的


“六是借者无字,借者视音,可作长”《考》。


六书中最麻烦的是语音学的运用。可以说这是一个跨界问题,因为不仅单词有发音,单词也有发音。它也与语音学密切相关。


通常有两种类型的外来词。第一种在语言中经常使用,但是没有对应的词。所以用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代替外来词。这个比较好理解,但是要注意,外来词都是发音相同的词,同音字不一定是外来词。


比如北方的“北”,本来就是象形文字,两个人背靠背站着,非常形象。后来扩展到人体部位,然后被打败,这叫失败。然而,当我们谈到“北方”时,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北方。实际上,北作为方位词,是一个借词。这叫旧话翻新,但往往是借而不是还。两者对立的初衷已经消除。


另一个借词的例子是作者用另一个词代替原来的词,这也叫传。在学校,大家一定都经历过被语音控制的恐惧。比如《尔雅》记载的“跳蚤赴汤蹈火”,其实就是一个“早”的发音。


我们常说读音是古人写的错别字,但其实这些错别字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1.必须用同音字或近同音字代替,否则会严重影响阅读,这确实是错误的;


2.用简单的词代替复杂的词。毕竟写多了也累。能不能少写一点?


但是也给后人带来了一个难题,因为书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仅是书写,还有发音。并且文字图形数据的变化可以考证,而读音的变化却没有音标数据来解决我们的困惑。要理解有音变的汉字,就要学习古音,太难理解了。


摘要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它已经有6000多年的历史了。就形式而言,它们从数字变成了笔画。原则上,它们遵循形式、意义和声音。在用法上,除了汉字的本义,还有音译和借用。可以说,汉字的创造和演变是丰富而辉煌的,同时又是优美而富有逻辑性的。


中华文明延续了几千年。汉字承载了太多中华民族的荣辱,传承了太多中华民族的辉煌成就。千百年来,他们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每一个人,也影响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历史文化,创造了共同繁荣。所以,认识汉字,学习汉语,应该是中国每个人的责任。


汉字永远不会停止成长。




汉语和英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区别?
三、英语多省略,汉语多补充 1、英语一方面十分注意句子结构,另一方面又喜欢使用省略。英语省略的类型很多,著名词的省略,动词的省略,有句法方面的省略,也有情景方面的省略。在并列结构中,英语往往省略前面已出现过的词语。2、而汉语则往往重复这些省略了的词。汉字演变 我们现在能够确认距今约3000多年...

英语语法和中文语法的区别
之所以很多人觉得英语语法和中文语法会有很大的不同,其本质是没有真正的理解英语语法,同时作为两种高度成熟的语言,英文能表达什么意思内涵,中文就一定也能表达同样的意思内涵,所以英语有这样的语法,中文也相应的有对应的语法。就好比很多人说英语有时态,中文怎么没有时态呀?此话大错特错!中文同样有时态,比如中文同样...

汉语汉字和其他语言文字的区别和特点
要想总结汉语和英语的优劣,特别是”用作“计算机语言的优劣,个人觉得既困难又无必要,正如CPU指令本质是一串数字,你可以记作MOV,也可以记作“移动”。然而,为软件的生产效率计,输入字母显然比文字要省事,同样,严谨的词汇也能减少代码编写的错误。比如if关键字,汉语就可能被记成“如果”“如”“...

英语与汉语拼音有区别吗?
不同:1、读法不同。现将汉语拼音字母的读法用汉字表达出来:啊、白、才、怠、恶、挨扶、改,哈、衣、揭、开、挨欧、挨目、乃,欧、皮、球,啊、挨丝、太,乌、挖、万,希、雅、载。2、在书写格式上也有区别。英语有书写体,感觉比较顺滑,而拼音是方方正正的那种感觉。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

英语单词和中文汉字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顺序都不一样。比如:“我是谁?”英语是 “Who am I ?” Who是“谁”的意思,am 是“是”的意思 ,I 是“我”的意思。如果以中文式翻译就是“谁是我?”这是不是很别扭呢?所以说不一样。不过你可以看下英语的教材 ,了解一下!

中国汉字是象形文字、英语是线形文字的说法对吗?依据是什么?_百度...
汉字属于语素文字。但是要解释汉字属于哪种文字的话,首先要先说明象形文字和表意文字以及语素文字三者的区别。这也是汉字发展的三个阶段。1、象形文字只是用图画来表示物体(例如某野人画了一只大象,后人一看就明白了,哦〜那是大象)>这是汉字出现时的初期存在形式。2、表意文字只是表达一种意思...

中文汉字与英语相比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汉语和英语,一方是全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另一方是全世界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这充分说明了这两者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汉语的优点:1、词汇众多,表达丰富 汉语里面词汇很多,可以用多个词汇表达相同的含义,相同的发音可以存在不同的字或词,这样的特征使得汉语具有丰富的表达功能,也具有丰富的文化...

为什么“汉字”翻译成英语是Chinese character而不是hanzi?
探索语言的奥秘:为何“汉字”在英语中是 "Chinese character" 而非 "hanzi"?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在语言的意译艺术上,这不仅体现在中文词汇在英语中的翻译选择上,也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中国人倾向于使用“意译”,将汉字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融入到新的表达中,就像“汉字”被译为 "...

日本人名字翻译成英语和汉语有什么区别呢?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日本名字和西方名字、汉字名字的命名规则和习惯有所不同,有时候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进行一些调整以适应目标语言的习惯。例如,有些日本名字在译成英语或汉语时,可能会根据其意义选择一些更接近目标语言的发音或词汇。总的来说,日本人的名字译成英语和汉语的方式主要是根据名字的原始...

汉字记录汉语与字母记录英语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字母记录英语的方式,注重音,一个英语单词怎么读就该相应的如何写,字形与字音之间有很强联系,所以称为表音文字或拼音文字。汉字记录汉语有一个发展过程,最先只是象形文字,如,为了表达太阳,就画了一个与太阳很象的圆。在中间加上一个点,让人一见就知道其意义,但是怎么读没有规律。然后在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