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康德的《论优美感和崇高感》

一直以来康德给人都是古怪,枯涩,刻板的哲学家

料曾想他也能写出论优美感和崇高感这样细腻入微的美文来。

他说美有两种,即崇高感和优美感。每一种刺激都是令人愉悦的,但却是以不同的方式。

崇高感感动人,而优美感则迷醉人

崇高必定总是伟大的,而优美却也可以是渺小的。崇高必定是纯朴的,而优美则可以是经过装扮和修饰的。

优美使人欢愉,崇高使人敬畏。

崇高如果没有优美来补充,就不可能持久,它会使人感到可敬而不可亲,会使人敬而远之而不是亲而近之。

优美如果不能升华为崇高则无由提高,因而就陷入低级趣味的危险,虽然可爱但又不可敬了。

一切真正的美,必须是既崇高而又优美,二者兼而有之,二者相颉颃而光辉。

世界上是不会有独美的,它必须是“兼美”。

我理解的是一花独放不是春,多样性便是美,美而不同,美美与共。


哲学入门
《纯粹理性批判》虽是康德的第一批判,但这本书实在过于枯燥无味,一如他本人的生活,我看了几次都看不下去。后来我向老师请教,老师建议我可以从另一条途径去读康德,先读第三批判《判断力批判》,及一些前批判时期作品如《论优美感与崇高感》,然后再去看《纯粹理性批判》与《实践理性批判》,大概...

【分享】陈果:推荐几本时常想到的书
还是你。是你和你自己在斗争,战场就是你的内心世界。每个人都会在里面读到自己。康德据说是一个受人欢迎的社交达人,很难想象他竟然能写出最艰涩难懂、最抽象的哲学大部头。康德的大多数著作可能更适合专业人士,不推荐大家读。但是康德有一本小册子,无上神品、趣味横生,叫做 《论崇高感和优美感》 ...

什么是“康德美学”?到底如何来阐述它。
审美意象实质上是由人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这是一种高于经验自然的创造。“审美判断既无客观的也无主观的目的”。之所以无主观的目的,是因为审美时若带有主观的意图和要求,就会导致利害感,就不能称为审美判断。之所以无客观的目的,是因为审美判断不是对客体的本质和功用的认识,不是逻辑判断或认识判断...

'结合实例论述优美与崇高的审美特性、美感特征
一般认为是朗基努斯的《论崇高》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把崇高和优美作为两种可以并列对举的美加以概述。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个把崇高与美严格区别开来的,是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家博克。他在《论崇高与美》一文中提出,崇高感情的根源是“自我保全的冲动”。康德从博克的提法中引申出崇高与美的最重要的内在...

康德的著作有哪些?
《纯粹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实践理性批判》《论优美感和崇高感》《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自然科学形而上学原理》《历史理性批判文集》《逻辑学讲义》《宇宙发展史概论》《康德论上帝与宗教》《康德谈人性与道德》《...

中西文化交流史论作者简介
何兆武在学术领域成果丰硕,著作颇丰,其中包括《历史与历史学》和《中国思想史》等深具影响力的著作。他的研究不仅限于本国,还广泛涉猎翻译工作,将西方的学术思想引入中国。他翻译了巴思迦的《思想录》、卢俊的《社会契约论》以及康德的《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等经典著作,如《论优美感与崇高感》、...

怎样描述美的价值?(严肃的)
博克把崇高看作是一种存在于美之外,与美无关的东西。他认为崇高感来自人类在欣赏那种描述痛苦和丑恶的艺术作品时得到的感受。他的理论深刻之点,是注意到审美经验与人类道德感情的一致;但总的来说,其理论是模糊的、肤浅的。康德在其早年的美学著作《关于崇高感和优美感的考察》(1764)中,推进了博克的理论。康德...

我国著名翻译家何兆武逝世,他生前的译著代表作有哪些?
因为有很多研究哲学所必读的书目,都是由何老进行翻译的。其中包括: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康德的《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上卷)。可以说何兆武的研究成果影响了中国一代的哲学人,甚至有人说:“如果想了解中国学者对历史哲学的最高研究状态,就不能不读何先生的论著。”...

艺术与美之间的关系
当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时,不应该只从这一点入手。艺术重在于情感的传达。艺术家创作艺术,最终传达出的真情实感才是我们欣赏艺术的终极目标,据对不应该停留在美这个浅显的部分。由此可见,美与艺术的关系应该属于一种交集的关系,彼此相关但都有不能完全重叠的地方。艺术与美的关系问题,是美学史上长期...

求:康德著作的时间表
1764年,《论优美感与崇高感》(Beobachtungen über das Gefühl des Schönen und Erhabenen)发表。1764年,“试论大脑的疾病”(Versuch über die Krankheiten des Kopfes)发表于《哥尼斯堡学术政治报》。1764年,评论西尔贝施拉格(Silberschlag)的《关于1762年7月23日出现之火球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