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怎么来的

孝,xiao,从爻从子。效也,子承爻(天地万物变动、生生不息的规律)也,善事父母也。顺於道,顺天之经;循於伦,循地之义

《说文解字》解释篆体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诗经》中有这么一段话:“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所谓「百善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因此孝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

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

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① 孝顺:尽孝 | 孝子   
② 旧时尊长死后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   
③ 丧服:穿孝 | 戴孝   ④ 孝姓

‘孝’是怎么来的?

“孝”字越古越好,莫过于从甲骨文说起。“孝”字本义是指“孝顺”;从“六书”看是“会意”字;“孝”字演变见附图(2008年4月上海大学出版社马如森著《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

从甲骨文图中的表意字型可见:似乎可以见到“子”双手举起,并向下动作,作出磕头样子,给老人请安,达到“孝敬”的目的。

引证《说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注:①“孝”字“从老”(耂),是说“孝”先写“耂”字头。是独体象形字:“像老人佝背、拄仗之形。本义是指老人。”《说文解字》:“老,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

②“从子”是指老人膝下有“子”才为“孝”。应了《孟子·离娄上》这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老人膝下必有儿女才为“孝”。

③“子承老也”是表示子女承奉父老。(《说文解字》)

“孝”字不是子在下嘛,而且上面象各老字,那就是我们做儿女的要把自己放在大人下面,就算委屈就算不甘心也没有办法,他们毕竟离见上帝越来越近,要让他们没有遗憾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有人孝顺,有人不孝。不孝的人我们不讨论,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孝顺父母的事,原因很简单,我们都是想孝顺父母的人。

从内心深处说,我们都希望可以孝顺父母,但往往我们不知道做些什么,或者怎么做。

有时候我们想让父母过的好,所以我们可能按我们自己的想法在做事,为父母做事,我们在潜意识里觉得这样就是对父母好。不过我们可能忽略了一些事情,我们所做的事情,是不是父母喜欢的?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很难接受别人的观点,包括父母的,比如我们很不愿意父母为我们做主,就像小菲不喜欢妈妈买的灯一样。然后我们再想一想,我们才仅仅活了二十几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肯定会比我们的父母强很多倍,但我们往往都很难接受别人的观点,我们的父母是不是就更难接受了?

所以我想,孝顺父母并不是让父母按我们的想法做事,相反,是我们按他们的想法做事。不管我们长多大,在父母眼里我们都是孩子,是孩子就要学会听话。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父母的想法或做法很难理解,但同时,父母可能也会觉得我们的想法和做法很难理解。这个时候往往需要我们妥协。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与父母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尊重他们的意见,在他们心情不好的时候不要给他们脸色看。我们希望为父母做一些事情,但我们又忽视了一个问题,父母经历的事情远比我们多,他们的承受能力也远比我们强。

所以,在与他们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告诉他们:我听你们的。在他们生气的时候向他们笑一笑,虽然这有时候很难做到。

除了原则性问题,我们听父母的,我想这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当然了,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话,却包含了生活中和父母相处的各个方面,所以做起来不一定容易,也不一定百分之百正确,仅仅是讨论。

想想我们小的时候,不管我们做错了多少事,我们问的问题多么幼稚,父母都会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如今我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意,父母变起来很难,他们仍把我们当孩子。但他们真的老了,现在是我们反过来哄他们的时候了。举个例子:如果有一天父母和我们说,鸭子的嘴是尖的,我们可以很惊奇的问:真的呀?那哪天我也要看一看。我们不需要去和他们争论,说鸭子的嘴不是尖的,是扁的。事实上的是正确的,我们说的是对的,但这有什么意义呢?父母不会因为我们说的是对的就理解,他们分觉得我们变的不听话了。

所以事实有时候并不一定重要。也许父母的办事方式不适合现在的社会了,但他们真的很难改变了,就像我们与90后的年轻人同样有代沟一样,我们与父母也有代沟,我们不能要求父母牵就我们,那我们就要去牵就父母。想想小时候他们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原谅过我们多少次错误,现在我们也需要用同样的胸怀去包容他们,因为他们是我们最亲近的人。

有些事情,如果我们觉得父母说的不对或者做的不对,我们不用当场反驳他们,先答应下来,至于做不做,怎么做,他们可能并不太关心。有时候为了让他们开心,一些善意的谎言也是有必要的。

只要我们高兴,父母做什么都愿意,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就让我们用自己的胸怀去包容我们的父母吧,从每天给他们一个微笑开始,从今天开始。


“孝”字是怎么来的?
"孝"字最早出现在3300多年前殷墟甲骨文中,由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组成。后来写时把"老"字的下半部取消了,就是现在的"孝"字。"孝"最基本的寓意是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在上面为孩子遮风挡雨;孩子长大了,父母老了,孩子在下面背着父母,这就是"孝"。《说文解字》解释篆体孝字云:“善...

“孝”字的本意是什么?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孝”字的本义为尽心尽力地奉养父母。孝(拼音:xiào),此字最早见于商代,其古字形像一个孩子搀扶老人,本义为尽心尽力地奉养父母,引申转指晚辈在尊长去世后要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又引申指孝服。孝,会意字。早期金文的“孝”,是一个小孩儿(“子”)在老人的手下搀扶着老人走路的形状,用...

“孝”字是怎么来的?
孝”字是这样来的;古语妈叫“考”(原字应有女字旁)爸叫做“妣 ”当他们年岁大了身体上自然失去了某些东西 母亲剩下了上半部分父亲丢失了右半部分 这样就凑成了另一个字 ——“老” 所以老了老了 身子腿不利落了 就需要有个人来扶持一把 谁呢? 儿子所以 “子 ”就换掉了 “匕” 成了...

‘孝’是怎么来的?
“孝”字越古越好,莫过于从甲骨文说起。“孝”字本义是指“孝顺”;从“六书”看是“会意”字;“孝”字演变见附图(2008年4月上海大学出版社马如森著《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从甲骨文图中的表意字型可见:似乎可以见到“子”双手举起,并向下动作,作出磕头样子,给老人请安,达到“孝敬”的目...

何为孝?孝有是什么?
后一句主要说“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子承老”,“承者,奉也,受也。”是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父母那里诞生出来的,然后不断接受父母的养育,长大成人;成人后应该对父母不断的奉献,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因此,子女要无条件地赡养和尊重父母,孝顺父母。并且,生养教育下一代,延续...

“孝”是怎么来的
孝,xiao,从爻从子。效也,子承爻(天地万物变动、生生不息的规律)也,善事父母也。顺於道,顺天之经;循於伦,循地之义 《说文解字》解释篆体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诗经》中有这么一段话:“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

孝是什么
不孝用白话文来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

中国的孝道是如何形成的?
老人木来也不知怎么回事,不过思考了一下还是说道:“白为素,素为净,净为纯,纯为真。孔子披麻戴孝是为了表达对母亲的纯真孝心,他手里的柳木棍叫哭丧棍,是表示父母死后,自己失去依靠,只能拄棍子了。你们看孔子的鞋后跟都没提上,那是说父母的丧事最为要紧,鞋后跟也顾不上了。”人们觉得老人...

孝的定义
孝的本义为尽心尽力地奉养父母,引申转指晚辈在尊长去世后要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又引申指孝服。一、孝的释义 1、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2、居丧的事。3、丧服。4、姓。二、说文解字 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译文:孝,善于侍奉父母长辈。字形采用省略了“匕”的“老”和“...

百善孝为先典故
孝是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以下是我整理的百善孝为先典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出处】 (汉)刘珍《东观汉记·黄香传》。 【释义】 形容对父母十分孝敬。 【历史典故】 东汉时,有一个人名叫黄香,很小的时候,他就知道亲近、孝顺父母。 在他...

字意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