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起名为什么要有“字”呢?

我们在看古装电视剧时,常能听到“常山赵子龙”、“燕人张翼德”等称呼,其中“子龙”、“翼德”都是人物的“字”。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更是每个人物出场时都会在其旁边标上姓名和字。那么,这个“字”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古人起名要有“字”呢?

其实,“字”最早在商朝便出现了,到了周朝,“字”这一制度开始盛行,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都有自己的字。根据《礼记·檀弓》的说法,男子在加冠后便正式步入社会,需要和许多人打交道,互相之间如果只呼其名,显得不够尊重,于是迎来二十岁的男子,就要在本名外另取一个“字”。在与人交往时,互相称对方的字以示尊重。

而男子自己的名字,则只能长辈或者自己来叫。当长辈对晚辈称名字时,表示亲昵;当自己称名字时,则表示谦逊。步入社会,采用更多的是自己的字,于是我们可以见到在讲述古代或者近代的影视剧中,交谈双方互称对方的字,显得即尊重又文雅。

至于字的内容,则大多是表示德行或解释自己的本名,因为它是用来“表德”,所以又被称为“表字”。亦或者是,字含有和本名相关的意义。著有著名的《颜氏家训》的北齐文学家颜之推认为,人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而字则是表现自己的德行和愿望,用字来约束自己,从而起到督促的作用。

其实,字刚刚诞生时,并没有特别严格和约定俗成的制度,于是民间的字既有后世广泛的两个字,也有仅一个字的。比如著名的屈原,他本名屈平,原是他的字。还有西楚霸王项羽,羽其实是他的字,项籍才是他的本名。后人为了表示尊重,便称呼他们的字,渐渐的,许多人甚至不知道他们的本名了。

一言的字并不多,大部分的字因为肩负着解释说明姓名,表达德行这样的“重任”,所以常常有两言。而两言的字则有着许多不同的规律。比如家中有兄弟数人,那么其字的首位往往是用“伯仲叔季”来表示长幼。

举例来说,三国时期雄踞东南的孙吴,其奠基人孙坚生下四子,分别是孙策、孙权、孙翊和孙匡,而他们的表字则分别是伯符、仲谋、叔弼和季佐,正是按照“伯仲叔季”来取字。同时的荆州还有以马良、马谡为代表的马氏兄弟五人。五人的话,就超过了“伯仲叔季”的四位,于是马良排名老二,字为季常,马谡排名老五,字为幼常。

另外的著名三国人物中,还有诸如曹操,字孟德,“孟仲季”是古人将季节分成三段时采用的排序方式,可见曹操是家中长子;姜维,字伯约,则表示他是家中的老大;陆逊,字伯言,所以他也是家中的长子,诸如此类。

除了按照兄弟排名,就是和名字相呼应的字了。同样以三国为例,张飞,字翼德,飞和翼相关;赵云,字子龙,古语云:“云从龙,风从虎。”名和字二者还是相关的。曹操的字则即表示排名,又和名相呼应,《荀子》说:“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操”在名中,“德”在字中,可见曹操的名和字在取时都花了不少心思。

古代取字的种类还有很多种,规则大体上比较自由。不过不管是依据什么,大体都围绕着表达德行、监督自己,呼应本名,并提供给对方称呼以示互相尊重这样的诞生本意,今天很多文人还热衷于给自己取字,笔者看来,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很有雅趣。



古人的“名”与“字”你了解多少呢?



为什么古人起名字的时候,都要有一个“字”呢?

古人起名字的时候并不是一起起的,名和字是不同的。名是出生时父母给起的,字是成年之后起的。在古代礼法中,直呼人的名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在成年之后就会起一个字,方便别人称呼自己。名和字的意思大都是相同的,比如:诸葛孔明和诸葛亮,都表达的是亮光的意思。周瑜和周公瑾,都表达的是美玉的意思。
在古代礼法之中,可以直呼其名的条件比较特殊,必须是长辈对晚辈,或者是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也有平辈朋友关系比较好的也可以直接称呼他的名。而称呼别人字,相对来说是比较尊敬的意思。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我国古代对名和字的要求和习惯。

一、我国古代人的文化人,先起名,后起字,再自己给自己起个号古代人的老百姓一般都是没有名字的,只有有地位的人或者有文化的人才有名和字。出生的时候是小辈,所以父母先给起个名。男人等到二十岁成年之时,父母就会再给起个字,以便旁人称呼。古代文人还有一个号,是自己给自己起的。

二、我国古代对于礼法的要求十分严格,所以才产生了名和字的区分《礼记》中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这个意思就是说,男孩子到了二十岁,女孩子到了嫁人的年纪,就可以取字了。这样作为成年人的他们,就不能在公共场合让人指名道姓的称呼了。

三、我国古代人对起名和字的习惯和由来在古代王莽篡汉之后,古人的名就多用一个字,而字多用两个字。虽然,王莽篡汉短短几十年就失败了,但是王莽创立的这套取名字的规则却一直沿用下来了。

我们都知道古人不仅要取一个名,还需要有一个字。因为在古代和我们现在不一样,古人都特别的注重礼仪,毕竟古代是由什么三纲五常什么的,所以对于名对于字都十分的有讲究。

什么人该喊什么,什么人不该喊什么都有特别的规定。因为在古代,他们的名字都谦称,如果对上下级虽然我们自称名。
但是我们平辈之间一般都不会说名,一般都以字来称。这是古人之间相处的模式了。他们都认为直接叫别人的的名是十分没有礼仪的。但是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来说无所谓,因为我们连字都没有,这个一个名字就足以了,时代的不同造就的。

古代,男子女子有字都有着特别的含义。男子20岁有了字就代表了男子已经成年,女子15岁有了字代表女子及笄了,已经成年可以嫁人了。
他们都有特殊的含义,所以对于古人来说自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我们发现一般古代的文人们都是有字的,史书上我们熟知的那些文人都是有自己的字,比如李白,字太白。白居易,字乐天。苏轼,字子瞻等等,可以看出我们古代名人们都是有字的。

我们现在人虽然比较习惯于称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在古代与人交往的时候,其实都是互相称字的,在平辈之间。由于他们用字用的更加的频繁和广泛,所以字对于古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但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却是可有可无的。


古代人名字后面字是什么意思?
答:古代人名字后面字的意思如下 古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古代婴儿出生满两个月就要命名。《礼记》中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这是因为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结发加冠之礼,以示成年,开始取字。女子十五岁结发加笄(束发的簪子),作为成年的标志,可以取字。一个人成年后,由长辈原...

古人起名非得要有“字”是因为哪一些原因?
答:因为传统,因为规定,因为这就是封建时期的规矩。就像在现代,整个中国的人都是有名有姓的,你非得说自己的姓氏就是自己的名字,不需要再给自己姓氏后面加上两个字来凑齐“姓名”了。行不通,身边人会对你指指点点,让你走到哪里都如坐针毡,政府也不会给你上户口,给你身份证。没有...

为什么古人的名字有“字”?“字”是什么意思,代表什么?
答:古人一般称呼别人的时候,是不可以直呼其名的,通常都是称字。如果是年轻人还没有字,他们则会说:年幼,无表。所以取字的目的,就是让别人尊重他,避免直呼其名。其实更多的古代平民百姓甚至是没有名字,特别是古代的女孩子,这也是封建社会不平等的地方。古代的平民百姓因为受教育程度不高,也不认识...

古人为什么起字和号呀??
答:并且提出七不:“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来取名。古人命名重取义、重内涵的做法,几千年来一直延续至今。对于所生男孩、女孩,因其生理。性格以及将要从事的职业不同,所以取名也就有了差别。对男的取名多用威武勇智、刚强猛毅之字,对女的多选贤淑、艳丽、优美动听之词。另...

为什么古人起名字的时候,都要有一个“字”呢?
答:古人起名字的时候并不是一起起的,名和字是不同的。名是出生时父母给起的,字是成年之后起的。在古代礼法中,直呼人的名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在成年之后就会起一个字,方便别人称呼自己。名和字的意思大都是相同的,比如:诸葛孔明和诸葛亮,都表达的是亮光的意思。周瑜和周公瑾,都表达的...

古人名字中的“字”到底是代表着什么?
答:古人名字里的“字”代表成年后的尊重,通常与名相关联,多取其同义、近义词或延伸义。古人刚出生时,长辈会为其取名,成年后,为避免同辈之间直呼其名的尴尬,取字以示尊重。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国人物关羽字云长,赵云字子龙等。一、古代男子二十及冠,女子十五岁成人,为显示成年之后应享有...

为什么古人有字有号
答:原因:古时候,一个人出生后,长辈会给他起第一个名字,这就是“幼名”。等到他长大成年之时,就要在名之外另取一“字”。《礼记·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名”只在君王或长辈面前才能使用,而“字”是用来在平辈或晚辈间...

为什么古人取名字还要取字?现代却不取字了呢?
答:在中国古代,姓、氏、名、字是四种截然不同的东西,直到近代,才归类为”姓氏”和”名字”两个单元。一、姓氏 从最早的母系氏族说起,每个部族都有着共同的女祖先。这时成年女子要留在本氏族,与其他氏族的同辈男子实行群婚。而男子则要前往外氏族,和别的女性生育后代。在这种...

古人起名为何要字辈?
答:一、古人名与字的区别:1、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即个人在社会上所使用的符号。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2、名是幼时起的,供长辈呼唤。字则是成人时所取,供外人称呼。二、古人名与字的联系:1、意义相同的:即表字和名意义相同,相通,是并列关系,所以又叫...

以前的人名,为什么有名了还要字什么的???
答:人一出 生就要起名,是为了分别彼此,否则便无法以独立身份进入既有的社会秩序系统之中。对小孩直呼其名,不会 有什么顾忌,但同样对已经成年者,便显得不够尊重,取字,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所以,古人的名,主要 用于自称;古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情况下都必须对人称字不称名,这要依对话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