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楚霸王项羽“僄悍滑贼”?刘邦选择天下,项羽选择富家翁

秦朝末年,楚怀王在选择派谁西进关中之时,诸多手下老将都说项羽“僄悍滑贼”,不可取,而刘邦宽大长者,故而派刘邦率军西进。

《史记》中所谓的“僄悍滑贼”,在《汉书》中作““慓悍祸贼”,意思是项羽和他手下的军队作战勇猛,但却总是坑杀士卒降兵,焚灭城市,视命如草芥,可以说是有点儿残暴之意。

之所以诸多老将都如此认定,是因为曾经项羽还在项梁手下时,曾率军攻打襄城,襄城守军顽强抵抗,终于还是没能抵得住项羽进攻,城破后进行了屠城,对于投降的人全部坑杀,城中百姓亦受其难。大军所过之处,无不残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类似于项羽行军打仗,一路烧杀,对于敢反抗之人,绝不留情。

在此后的几件事中,项羽和他的军队的所作所为,同样印证了,诸老将所言,是有道理的。

一、新安坑卒二十万

巨鹿之战后,秦将章邯率二十万秦军投降于项羽。这二十万秦军,身上背着投降叛秦的名号,在大军中,秦兵经常受到其他各路诸侯军的欺辱,要么当奴仆使役,要么进行打骂责辱。

行到新安,受不了欺辱的秦兵,很多人都在讨论,说章邯骗我们投降,如果这次能入关破秦还好说;要是打了败仗,诸侯挟持我们东去,那我们留在秦国的家人必难免一死啊!

秦兵长期受着其他诸侯兵的折辱,产生了思想上的动摇,诸将领听到了秦兵的话,便把此事告诉了项羽。

项羽并没有说是制定严格的军规,禁止欺负秦兵,而是召来英布、蒲将军,商量说道:

“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

担心说如果到关中后,这些秦兵不听号令,事情就危急了,不如全部杀了,单独带着三个秦降将入关。

于是趁着夜色,楚军向毫无防备的秦降卒发起了进攻,将这二十万已经是自己的部队的秦兵全部坑杀!项羽和楚军凶名,直逼坑杀赵军四十万的白起。

秦兵人数尚众,而项羽不思其用,秦兵心中不服,而项羽不思其服,反而是担忧着他们的反叛,算计着击杀他们。倘或令这二十万已经投降的秦兵心悦诚服,归为己用,则将是多大一股助力!相比较于刘邦,则是一路西行,一路收兵,不论是逃兵、散卒、各诸侯兵,还是攻破秦国城市后的秦国守军,全部纳为己用。

二、焚烧阿房宫,血洗咸阳城

项羽入关,鸿门宴上刘邦面对绝对的实力差距而让步甘居下风,数日之后,项羽引兵西屠咸阳。

楚军在咸阳城内大肆烧杀抢掠,项羽入主秦宫,本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被项羽给杀掉,收罗宫殿内所有珍宝财物,全部带走。

又下令放火烧掉所有宫殿,“天下第一宫”的阿旁宫,被付之一炬!后人叹“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咸阳城的大火烧了足足三个月,还没有熄灭。

屠城事毕,项羽率秦军收罗咸阳城和秦王宫所有的珍宝财物并妇女百姓东去,只留下残破的、尚处于大火浓烟中的死寂咸阳城。

有人劝项羽说关中地理形势易守难攻,土地肥饶,建都于此,可以称霸天下。项羽看了看正在焚烧中的残破的咸阳,已经被自己糟蹋成这个样子了,如何为都城?加之又心恋东归,说道: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富贵后不想着回故乡,就如同穿着锦衣绣袍在夜里行走,谁能看见?劝说项羽的人,无奈说到,听说楚人沐猴而冠,说楚人性情暴躁,现在算是见识了。

这句话被项羽听到后,把这人给用大锅煮了。

在项羽的眼中,攻灭秦国后,想的却是“富贵归故乡”!刘邦入咸阳,也曾沉湎于珍宝美人,然而樊哙、张良劝诫道,是想做个富家翁,还是想得天下?

刘邦选择了天下,而项羽,选择了富家翁……

在秦朝末年,天下百姓苦于徭役苛政久已,民心思定。刘邦入咸阳,约法三章,原有地方官员照旧驻守当地,百姓箪食壶浆来犒劳汉军,刘邦尚言军中粮足,不忍百姓破费,如此怎能不得秦民拥护?

相比较于项羽,大军所过,无不残破,作战勇猛是一方面,但一路杀掠的同时,也让各地人心惊惧而不敢言,相比较于原先的秦朝,又有什么区别?

在秦末汉初,刘邦的宽厚怀柔,更加地契合着那个时代和人心,而项羽的勇猛剽悍,或可说是成为自己失败的一个因素……


为何说楚霸王项羽“僄悍滑贼”?刘邦选择天下,项羽选择富家翁_百度知 ...
秦朝末年,楚怀王在选择派谁西进关中之时,诸多手下老将都说项羽“僄悍滑贼”,不可取,而刘邦宽大长者,故而派刘邦率军西进。《史记》中所谓的“僄悍滑贼”,在《汉书》中作““慓悍祸贼”,意思是项羽和他手下的军队作战勇猛,但却总是坑杀士卒降兵,焚灭城市,视命如草芥,可以说是有点儿残...

历来人们对项羽的评价?
一、评价:楚国诸老将:项羽为人僄悍滑贼,诸所过无不残灭。陈平: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郦食其:项王有倍约之名,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

皇帝故事:历史上项羽分封诸王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项羽为人僄悍滑贼,诸所过无不残灭。这是楚国老将们对项羽的评价。楚霸王项羽是多少人心目中的英雄,可是这个英雄最后的结局十分壮烈,和他的人生一样,大起大落,最后才会自刎乌江边。二世统治的末期,各地起义暴动频繁,陈胜吴广军眼看就要到达秦朝京城咸阳了,二世在情急之下派章邯率领骊山的囚徒对抗...

分析项羽性格特点及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是如何表现他的性格特点的...
因此,我认为,豪气冲天傲气十足的项羽,是不屑于去玩弄那些以牺牲自尊为代价的政治阴谋的.帝王他当然想做,但他不想在做帝王之前失去义气,失去傲气,失去坦荡以至于失去做人的本性.这是他的原则.我赞赏这样的人,也奉行这样的做人原则. 虽然,项羽也有残忍狂妄反复无常等一些严重的缺点,但“金无足赤,人无完...

汉高祖刘邦为什么夺了天下.而西楚霸王却失了天下.
而项羽手下,只有一个能人范增,他还不用,这就是他战败的根本原因。” 诚然,项羽是一个性格非常复杂的人,钱钟书在《管锥篇》里分析说:‘言语呕呕’与‘喑恶叱咤’,‘恭敬慈爱’与‘剽悍滑贼’,‘爱人礼士’与‘妒贤嫉能’,‘妇人之仁’与‘屠坑残灭’,‘分食推饮’与‘玩印不予’...

飞将吕布和楚霸王项羽,究竟谁更加厉害?
项羽为人僄悍滑贼,诸所过无不残灭。这话在他人生的最后一战中,得到完美诠释。当时在乌江之畔,项羽毅然拒绝了亭长送他回江东的请求,以必死决心迎来生命的最后一战。当时追击项羽的汉军骑士,乃韩信亲自领导训练,可谓是刘邦最精锐的王牌战队。不过饶是身经百战的部队,当看到末路英雄项羽后,仍然止不...

鸿门宴人物评价
可以说,大多数史论家几乎众口一词认定项羽鸿门释刘是一个战略抉择的错误,埋下了最终失败的祸根,鸿门宴是项羽由辉煌走向人生末路的转折点等等。产生上述误读,原因很多,除了项羽自身性格复杂的因素外,还同根植于人们心中“成者王侯败者寇”的传统观念有关。项羽因为最终失败,人们才把他在鸿门宴上的表现贬得一钱不值;...

西楚霸王项羽为什么会败于刘邦?
有人说:项羽最大的失误,就是在鸿门宴上未听从谋士范增之言,以至放“虎”归山,招致最后的失败。此语本人实不敢苟同。细读史书,透过一幕幕细节,就会清楚的发现,项羽性格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他空有高志却目光短浅;他爱慕虚荣,不乏自满自得的小农意识;凡事勇在先,智在后,残忍有余,仁善...

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是因为他的妇人之仁吗?
刘邦恰恰是利用了项羽人性中那种善的成分. 项羽又太重义气和感情.他重义轻利且极重感情的人,自刎,到死都不忘成全朋友.所以他没有杀刘邦.所以项羽的失败完全是由于他个人的悲剧性格,他的君子之度,他的那种与生俱来的那种善的成分,可以说与那个连父亲的肉都要分一杯羹的阴险奸诈的刘邦相比,项羽的...

司马迁《项羽本纪》中体现了项羽的什么性格特点?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可看出项羽有壮志雄心叛逆精神。不肯竟学,则显出其粗疏的一面英勇非凡,霸气十足。但方面欠缺,看不清战争的实质。少怀大志,力勇过人,有性情中人,豪气冲天。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