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将项羽列入帝王本纪?

读过中国古代史书的人都知道,史书中的“传”表示士大夫及名人的传记,史书中的“世家”表示诸侯的传记,史书中的“纪”表示帝王的传记,都是人物的传记,由于身份不同,被分为三六九等,这就是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司马迁是著名史书《史记》的作者,同时也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他在西汉时期任职太史令,也就是记录历史的官员,作为汉朝的官职,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却把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最大敌人项羽的传记归为“纪”,这就是《史记 项羽本纪》。

司马迁与史记换句话说,司马迁作为汉朝的官员,等于是公然承认了项羽的帝王身份,《项羽本纪》被放在《史记》中的《高祖本纪》前面,与《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秦本纪》、《秦始皇本纪》、《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孝文本纪》、《孝景本纪》、《孝武本纪》等皇帝的传记放在一起,并且是按照历史上存在的时间来排序的。也就是说司马迁承认了项羽在中国历史上的合法性,否则也不会出现在《史记》中,为什么司马迁将项羽列入只有帝王才能称为纪的传记呢?第一个原因就是:汉朝的合法性来自项羽。

项羽一般来说,一个新生朝代一定要有一个合法性来源,汉朝的合法性来源就是项羽封刘邦为汉中王这么来的。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陈胜吴广首先起兵反秦,到刘邦率军攻入关中逼降秦王子赢,再到最后秦军主力在巨鹿之战被项羽击败,秦朝天下其实主要是被项羽和刘邦共同灭亡的,秦朝灭亡之后,项羽成为事实和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因为项羽凭借灭亡秦军主力的超级战功,一跃成为秦末诸侯联军的首领。同时,项羽在秦朝灭亡后,开启了分封天下,刘邦是第一个进入关中的诸侯,按理来说应该被封为关中王,但是项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让刘邦封在关中,而是把刘邦封在了在当时看起来很贫穷落后偏僻的汉中地区,并封刘邦为汉中王,到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击败项羽称帝后,刘邦用的国号仍然是“汉”,而这个汉就是来自项羽的分封。如果没有项羽的分封,刘邦的国号就不一定是汉,那么中国历史上就有可能没有汉朝。

项羽与刘邦秦朝灭亡后,有一个短暂的时期天下共主是项羽的西楚国,也就是刘邦与项羽四年楚汉战争时期,这一段历史不能是空白,虽然是楚汉相争,但是楚在前,汉在后,楚大而汉小,刘备消灭项羽后,占领了天下所有的地盘,等于是继承了西楚国的地盘,所以刘邦的合法性来自项羽,既然如此,项羽肯定要被当成帝王了。第二个原因:项羽是西楚霸王。西楚霸王是项羽发明的一个称号,西楚是项羽西楚王朝的意思,西楚王朝有两位君主,第一位是楚怀王熊心,也就是被项羽所杀的义帝,第二位就是西楚霸王项羽,西楚王朝在历史上是介于秦朝和汉朝之间的朝代,只有短暂的四年时间。

西楚霸王项羽霸王这个词来自于春秋时期,意思是指实力强大的诸侯王,比如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齐桓公在春秋时期相当于为周天子维持整个天下秩序的强大诸侯王,比诸侯王高一级,比周天子低一级,是一个特殊的诸侯王,当然也算是帝王了,项羽是西楚霸王,也相当于西楚王朝的帝王,既然是帝王,当然可以写进史记的“纪”中。在史记中,分封制下的诸侯王与郡县制下的皇帝,其实都是帝王,不同的只是政治制度,而诸侯王与皇帝的传记在史记中都是以“纪”的形式写作的,一般来说,秦始皇以前的分封制度之下的所有帝王都是以朝代为名列入一个共同的纪,比如《周本纪》就是所有周天子的传记,而《秦本纪》则是所有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历任秦王的传记,而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则以单独皇帝为一篇传记,项羽作为秦始皇之后的第一个帝王,所以就以纪的形式被排在《秦始皇》本纪之后和《高祖本纪》之前。

项羽分封图第三个原因:显示项羽的强大和帝王身份,才能彰显刘邦所建立汉朝的功劳。项羽本人是中国历史千年一出的战神,被人称为“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中国历史上能有这个评价的,五千年来,只有项羽一人而已,项羽在当时是神一样的存在,而且数次在战争中击败刘邦,尤其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更是让项羽一战封神。项羽不仅是战神和军事奇才,而且还是分封刘邦为王的天下共主,同时也是西楚国的霸王,算是历史上颇有作为的一代帝王,如此神奇的项羽,居然被刘邦所击败,被刘邦这个出身低层、游手好闲,看起来像地痞流氓一样的刘邦所击败,那刘邦岂不是更厉害,抬高项羽其实就是抬高刘邦,因为他们两人就是对手,击败强大的对手就是一种抬高,这样才能彰显刘邦所建立汉朝的巨大功劳。如果把项羽归入普通的世家或者列传的话,根本就不能显示出项羽的强大和刘邦击败项羽的功劳,把项羽当成帝王一样的战神,才能达到抬高刘邦的目的。

楚汉争霸第四个原因:《项羽本纪》中对项羽本人的称呼却是直呼直名,显示出项羽与其他帝王的区别。项羽虽然被列入了只有帝王才配用的“纪”中,但在纪中司马迁对项羽的称呼却是直呼其名“项籍”,这是一种不尊重的称呼,在古代称呼很讲究的,比如“参拜不名”这个礼仪就是不称呼对方的名字,只称呼对方的官职,萧何与曹操在历史上都有这个待遇,只有不尊重对方才会直乎其名,显示出司马迁虽然把项羽列入纪,但又有所区别,这就是司马迁的用意。



因为司马迁认为不应该以成败论英雄,而且项羽他虽然失败了,但是对于推翻秦朝的统治有着巨大的贡献,所以司马迁将项羽列入了帝王本纪。

因为司马迁对汉王朝心有不满,再加上在他心中项羽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所以他决定把项羽列入帝王本纪,把自己心中的情感给宣泄出来。

项羽建立了统一的王朝。在司马迁的心中,他灭掉了秦朝功不可没,因此司马迁给了他极高的评价。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司马迁为了顺应民心,从而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所导致的结果。

司马迁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将项羽列入帝王本纪呢?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五种形式,其中本纪就是皇帝的传记。人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没有当过皇帝的项羽,却被放在了本纪里,要知道司马迁是汉朝史官,项羽又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死敌,那么项羽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能让司马迁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历史上常说“胜者王侯败者贼”,司马迁为何却说不以成败论英雄?

司马迁是汉武帝时代的史官,面对刘邦的后代,他身受刑狱之灾,还能对刘邦的死敌项羽发出由衷的赞叹,可见项羽实非等闲之辈,也确实深深地打动了这位颇具正义感的史官。
当时流行看法,胜者王侯败为寇。追杀项羽的汉军将领竟然将项羽尸体分成五块,惨的可以想象。但项羽波澜壮阔的一生,怎么看都是英雄,他创设了一个标准,不以成败论英雄。司马迁给项羽一个高的礼遇,青史留名,文天祥有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司马迁给项羽极高的评价,他感慨说:“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于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司马迁认为他太不得 了,项羽在诸侯中,不算突出,他却成了诸侯总首领,三年内,把强大秦朝推翻了,还把秦始皇的基业出分给十八个诸侯。
秦朝并不好灭,秦始皇统一后,苦心经营,想建 立万世基业。“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按华山的标准来建造,可见秦朝威猛,同时,严密布防,“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项羽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司马迁在思考,真找着两个原因,项羽与众不同的是:一是体貌特征。二是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这两点影响了项羽的成功。体貌上,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一米八以上,力气大得惊人。项羽自己说,力拔山兮气盖世,这是夸张,但足以看出自信。
司马迁还说出项羽另外一个特点——重瞳子,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史书记载项羽瞪眼的威力,当时他带着二十八骑突围,汉军大将追上项羽时,项羽回身瞪着眼睛大骂,汉军大将看到红色的重瞳子,落荒而逃。冷兵器时代,这样的相貌能震慑人。

司马迁还分析说,“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如果不是苗人的后代,为什么这么暴呢?远古时三苗传说是蚩尤的后代,曾逐鹿中原并大获全胜的蚩尤被黄帝封为兵主。今天是战争之神,并把他描绘在军旗上,希望将士像他一样英勇。司马迁总觉得项羽像三苗人,因为项羽出生在楚国,曾是三苗生活区之一。所以司马迁认为项羽可能流传着三苗人的血液。

《史记》,早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历时14年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五种形式,其中本纪就是皇帝的传记。
人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没有当过皇帝的项羽,却被放在了本纪里,要知道司马迁是汉朝史官,项羽又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死敌,那么项羽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能让司马迁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历史上常说“胜者王侯败者贼”,司马迁为何却说不以成败论英雄?项羽连皇帝都有没有做过 司马迁为什么将他的名字写在帝王本纪上
不管谁都会走向生命的终结,司马迁做到了让项羽留名青史,他还用本纪来让他留名。其中本纪记的是三皇五帝,项羽没做帝王。司马迁充分地肯定了项羽的地位。
司马迁给项羽极高的评价,他感慨说:“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于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司马迁认为他太不得 了,项羽在诸侯中,不算突出,他却成了诸侯总首领,三年内,把强大秦朝推翻了,还把秦始皇的基业出分给十八个诸侯。
秦朝并不好灭,秦始皇统一后,苦心经营,想建 立万世基业。“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按华山的标准来建造,可见秦朝威猛,同时,严密布防,“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项羽带领自己的团队,将大秦推向了灰飞烟灭的境地。所以司马迁说,这种人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项羽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司马迁在思考,真找着两个原因,项羽与众不同的是:一是体貌特征。二是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这两点影响了项羽的成功。体貌上,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一米八以上,力气大得惊人。项羽自己说,力拔山兮气盖世,这是夸张,但足以看出自信。
司马迁还说出项羽另外一个特点——重瞳子,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史书记载项羽瞪眼的威力,当时他带着二十八骑突围,汉军大将追上项羽时,项羽回身瞪着眼睛大骂,汉军大将看到红色的重瞳子,落荒而逃。冷兵器时代,这样的相貌能震慑人。
项羽虽没当过皇帝,但他的事迹足以与古代帝王相媲美,能够深深打动司马迁,也说明他的历史地位如何。


司马迁为啥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将项羽列入帝王本纪?
因为司马迁认为秦朝很非常强大的国家,而项羽带领着自己的军队将大秦王朝推向了覆灭的境地,是任何一个人。甚至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做到的事情。二、项羽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 古书上有所记载项羽的体格和力气都异于常人,他对自己的能力十分的自信。并且司马迁说了项羽另一个特征就是眼睛里面有两个瞳孔,并...

司马迁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将项羽列入帝王本纪?
这是一种不尊重的称呼,在古代称呼很讲究的,比如“参拜不名”这个礼仪就是不称呼对方的名字,只称呼对方的官职,萧何与曹操在历史上都有这个待遇,只有不尊重对方才会直乎其名,显示出司马迁虽然把项羽列入纪,

司马迁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将项羽列入帝王本纪?
当然,出于个人角度上来讲,司马迁本人呢,也是一个人,她也有自己的情感寄托,也有自己想要发泄情感的地方,比如说他把为卫青,霍去病编入到了佞幸传里面去!其实更多的也是对于自己的好友,李广之孙,李陵!那一种愤怒和愤慨,他又不能把这种情感给他爆发出来,向全天下证明,所以他默默地把这些事情记...

司马迁身为汉朝官员,为什么敢把项羽写入本纪当中?
这其中的原因就非常有意思了,或许司马迁也非常欣赏项羽的能力,认为他虽然没有称帝,但其才能却与帝王一般。《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五种形式,其中本纪就是皇帝的传记。人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没有当过皇帝的项羽,却被放在了本纪...

吕不韦祸乱宫闱,奇货可居,但为何司马迁将其与古代圣贤并列?
最阴险的是这个小妾其实是刚怀孕的,所以在他进献给皇帝的时候,只要有男欢女爱之事,那就是皇上的皇子了。这种事情其实一般人是不敢做的,毕竟这样子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但是吕不韦就敢做,而且不仅在皇帝的皇子中安插自己的血脉,更是在皇帝去世后与他先前进献给皇帝的那个歌女继续保持着不可描述的...

春秋笔法的写作手法
春秋笔法在史书中尤为多见,运用、发挥得最精妙的,当首推《史记》作者司马迁。如《李将军列传》,为当代人写当代史,司马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逆当朝统治者意志,为李广鸣不平。全篇虽无一处公开指责、感慨处,只如实记下李广如何苦战,如何功高,如何人正,如何爱士卒,如何受委屈,如何抱屈自刎...

求心灵的自由的作文,要列举三个古代名人的事例,800字,谢谢了
且不论范缜反对佛学思想是对是错,至少他保有了心灵思想自由的权利,而这种独立于社会权威的思考力与人格魄力是值得肯定的。再如明朝的李贽。他在男尊女卑思想已然根深蒂固的明代,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倡男女平等,公然教授女学生。且对重农抑商占据绝对主流思想的当时,赞扬商贾功绩。李贽晚年回泉州...

司马迁有篇作品叫《悲十不遇赋》还是《感士不遇赋》
解析:《悲十不遇赋》是司马迁的 《感士不遇赋》是陶潜(陶渊明)写的 悲十不遇赋 悲夫!士生之不辰,愧顾影而独存。恒克己而复礼,惧志行而无闻。谅才韪而世戾,将逮死而长勤。虽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何穷达之易惑,信美恶之难分。时悠悠而荡荡,将遂屈而不伸。使公于公者彼我...

问大家一个问题啊,司马迁是在受宫刑之后写的《史记》还是在宫刑前就开始...
---接受宫刑。这可是奇耻大辱,过去说,“刑不上大夫”,更何况是宫刑呢!但为了事业,司马迁忍辱偷生。出狱以后,刘彻还封他为“中书令”,名义上比“太史令”职务要高,可这却是宦官担任的职务啊!为了完成《史记》的创作,司马迁把这一切都忍受了下来。他用先贤的事迹来激励自己:“文王拘而演《...

姚燧原文_翻译及赏析
位至光显而依旧个性耿直,刚烈不屈而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其不见容于朝是必然的。恐怕这也是他每每任职不久就辞职的原因之一。 人物评价 姚燧以散文创作著称,这些创作大致可分为序记文和碑志文两类,二者在总体上有一致的艺术风格。最突出的特点是讲究文章气势的刚劲雄豪,如《卢威仲文集序》中对卢威仲的叙述就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