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
1、平头:第一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与第七字同声 。
2、上尾:第五字与第十字同声 。
3、蜂腰: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 。
4、鹤膝:第五字与第十五字同声 。
5、大韵:与韵相犯,一联中有与韵同音者 。
6、小韵:除韵外,一联中有相犯同音者 。
7、旁纽:一联中有同韵母而同声调者,如田延连 。
8、正纽:一联中有同韵母而不同声调者,如壬荏衽 。
当时流行诗体以五言为主,故而都以五言来说。
《文镜秘府论》所述,八病,是古代关于诗歌声律的术语。为南朝梁沈约所提出,在运用四声方面所产生的毛病。
谓作诗应当避免的八项弊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病。
这标志着我国古代诗歌从原始自然艺术的产物——“古体”诗,开始走向人为艺术的“近体诗”。
扩展资料
“八病”利弊
沈约此说,在当时就受到钟嵘等人的批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也说:“作诗正不必拘此,弊法不足据也。” 对仗诗律术语。指诗歌中词句的对偶。可以两句相对,也可以句中相对。对仗一般用同类句型和词性。
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中间两须对仗,首尾两联不用对仗。但也有变例,或颈联不对仗,或尾联用对仗;首联对仗的较少见。绝句不用对仗,但时有作偶句者。 工对诗律术语。
对仗须用同类词性,如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歌词,虚词对虚词。旧时把名词又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器物、衣饰、饮食、文具、文学、草木、鸟兽虫鱼、形体、人事、人伦等门类。严格的对仗、词性、词类都要相对,称之工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病
七言诗歌没有八病之说。“八病”是针对五言诗而言的,指作五言诗时,在运用四声方面所产生的毛病。
【“八病”基本信息】
八病 ,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
据《文镜秘府论》所述:
平头指五言诗第一字、第二字不得与第六字、第七字同声(同平、上、去、入)。上尾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连韵者可不论)。
蜂腰指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有似蜂腰。
鹤膝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言两头细,中央粗,有似鹤膝。(近人从蔡宽夫说,以为五字中首皆浊音而中一字清音者为蜂腰,首尾皆清音而中一字浊音者为鹤膝。)
大韵指五言诗如以“新”为韵,上九字中不得更安“人、津、邻、身、陈”等字(即与韵相犯)。
小韵指除韵以外而有迭相犯者(即九字之间互犯)。
旁纽一名大纽,即五字句有“月”字,不得更安“鱼、元、阮、愿”等与“月”字同声组之字。
正纽一名小纽,即以“壬、衽、任、入”为一组,五言一句中已有“壬”字,不得更安“衽、任、入”字,致犯四声相纽之病。
【“八病”的诠释】
八病:指作五言诗时,在运用四声方面所产生的毛病。
1.平头:五言诗的第一、二字不能与第六、七字(下句第一、二字)声调相同。不然就犯了平头的毛病。如:芳时淑气清,提壶台上倾。芳时、提壶同是平音字,这就是平头。
2.上尾:五言诗的第五字(出句最后一字)与第十字(对句最后一字)不能声调相同。不然就犯了上尾的毛病。如乐府中: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草、柳都是上声,犯了上尾的毛病。
3.蜂腰:顾名思义是两头大,中间小。指五言诗一句内第二字与第四字的声调不能相同;或第二字与第五字不能同是浊音声母而第三字是清音声母,不然就犯了蜂腰的毛病。如:《饮马长城窟》:“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从、方都是平声字,我、鲤又都是浊音字,中间的双则是清音,读起来两头重,中间轻,这就是犯了蜂腰的毛病。
4.鹤膝:对于这一条各文献说法不一,拣录两条:其一:五言诗的第五字与第十五字的声调不能相同。其二是与蜂腰第二点正好相反。这一点,《杜诗祥注》中有简略的说明,不详尽。
5.大韵:指五言诗两句之内不能有与韵脚同一韵部的字。如:汉乐府: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胡与垆同韵部,则是犯了大韵的毛病。
6.小韵:五言诗两句各句之间不能有同属一个韵部的字。如: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树与露,连与泉同韵部,则是犯了小韵的毛病。
7.旁纽:对于这一条不甚了解,只能将《诗话》中的大意写下来,用原例,且不知出处:指五言诗中两句各字不能同声母。比如:鱼游见风月,兽走畏伤蹄。鱼与月的声母同属古音疑纽,这就犯了旁纽的毛病(另外兽走同韵,犯小韵)。
8.正纽:五言诗两句内不能杂用声母、韵母相同的四声各字。比如:梁简文帝诗、轻霞落暮锦,流火散秋金。锦与金声母韵母相同,只调不同,这就是正纽的毛病(流与秋小韵)。
永明体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诗歌从原始自然艺术的产物——“古体”诗,开始走向人为艺术的“近体诗”。永明体,也就成为近体诗形成的前奏,成为人为艺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八病”利弊】
沈约此说,在当时就受到钟嵘等人的批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也说:“作诗正不必拘此,弊法不足据也。” 对仗 诗律术语。指诗歌中词句的对偶。可以两句相对,也可以句中相对。对仗一般用同类句型和词性。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中间两须对仗,首尾两联不用对仗。但也有变例,或颈联不对仗,或尾联用对仗;首联对仗的较少见。绝句不用对仗,但时有作偶句者。 工对 诗律术语。对仗须用同类词性,如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歌词,虚词对虚词。旧时把名词又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器物、衣饰、饮食、文具、文学、草木、鸟兽虫鱼、形体、人事、人伦等门类。严格的对仗、词性、词类都要相对,称之工对。如“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宽对 诗律术语。与工对相对而言。宽对只要词性相同,便可相对。如“饮马雨惊水,穿花露滴衣。” 借对 诗律术语。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同时又借用乙义或丙义构成工对,便称借对。如“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除了借义,还有一种借对是借音,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流水对 诗律术语。指一联中相对的两句关系不是对立的,且单句意思不完整,合起来才构成一个意思,似水顺流而下,故称。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合掌 诗病的一种。指对仗中意义相同的现象。一联中对仗,出句和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称为合掌。此为诗家大忌。
古诗中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各指什么
诗的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1、平头:第一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与第七字同声 。2、上尾:第五字与第十字同声 。3、蜂腰: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 。4、鹤膝:第五字与第十五字同声 。5、大韵:与韵相犯,一联中有与韵同音者 。6、小韵:除韵外,一...
古诗中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各指什么
1、八病各指如下:平头:五言诗第一字、第二字不得与第六字、第七字同声(同平、上、去、入)。上尾:五言诗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连韵者可不论)。蜂腰: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有似蜂腰。鹤膝:五言诗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言两头细,中央粗,有似...
诗词 八病是指
一、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钮、正钮八种声病。二、扩展知识:1、八病所指:八病,古代关于诗歌声律的术语。为南朝梁沈约所提出,沈约将四声的区辨同传统的诗赋音韵知识相结合,规定了一套五言诗创作时应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就是后人所记之“八病”。即平头、上尾、蜂腰、...
八病基本信息
八病,是中国古代诗歌韵律中的一种术语,主要包括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和正纽八个方面。平头是指在五言诗中,第一和第二字不能与第六和第七字有相同的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例如,若第一、二字为平声,第六、七字亦为平声,则构成平头。上尾则是指第五字不...
古人说文章有四声八病,指的具体是什么?
南朝梁沈约提出的关于诗歌声律方面的学说理论.“四声”指以“平、上、去、入、”四字标示代表的各类的调名.“八病”指作诗应当避忌的八项弊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据《文镜秘府论》所述,平头指五言诗第一字,第二字不得与第六字、第七字同声(同平、上、去...
八病都是什么
八病 古代关于诗歌声律的术语。为南朝梁沈约所提出,谓作诗应当避免的八项弊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据《文镜秘府论》所述:平头指五言诗第一字、第二字不得与第六字、第七字同声(同平、上、去、入)。上尾指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连韵者可不论)。...
古诗八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是针 ...
《文镜秘府论》所述,八病,是古代关于诗歌声律的术语。为南朝梁沈约所提出,在运用四声方面所产生的毛病。谓作诗应当避免的八项弊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病。这标志着我国古代诗歌...
八病的八病的概述
【注音】:bā bìng古代关于诗歌声律的术语。为南朝梁沈约所提出,谓作诗应当避免的八项弊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
永明体“四声八病”
这八种声病包括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钮、正钮,用于永明体诗歌创作,对增加诗歌艺术美感和艺术效果有积极意义,但要求过于严格,也带来一定的弊病。诗歌的声律、病犯研究始于南朝齐沈约等人。《南史·陆厥传》记载:“当时盛行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等人以气类相推。汝...
初唐声律的八病是谁提的?是上官婉儿吗
八病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关于诗歌声律的术语,是经常与“四声”并提的一种五言古诗格律规则之一。理论界普遍认为八病是由南朝梁沈约所提出的,谓作诗应当避免的八项弊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傍纽、正纽。20世纪以来,音韵学界对“八病”的争论围绕“八病”的“病”,主要集中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