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修行及戒律:什么是三皈依

三皈依是指皈依三宝 一皈依佛, 二皈依法, 三皈依僧。也可说为 一皈依觉,觉而不迷。二 皈依正,正而不邪。三 皈依净,净而不染。
第一皈依佛,释迦牟尼佛是悟道的觉者,为修行者的导师,皈依释迦牟尼佛,也就皈依了十方一切诸佛。
第二皈依法,佛为了度众生得解脱,设种种的次第法门,等於学校的学制一样,所谓人道守五戒、天道修十善、声闻修四谛、缘觉修十二因缘、菩萨修六波罗蜜。众生修习这些正法,做为人生的方向,便能离苦得乐,自在解脱。
第三皈依僧。依循正法修行的清净僧众是大众的榜样,所以应当皈依十方一切圣贤僧。再者,修行的路有很多,我们应当皈依一位善知识,接受他的教导,这样才不会走错路。皈依最好选择一个有道德、有学问、有行持的师父,经常亲近这位师父的言行、思想,无形中我们亦能沾到几许光明与功德,同时供养了真正的大善知识,能种广大的福田。如果在某一个时间,找不到这种善知识,可以在附近找一个真正受过三坛大戒的出家众皈依。
皈者归投。依者依托。如人堕海。忽有船来。即便趣向。是皈投义。上船安坐。是依托义。生死为海。三宝为船。众生皈依。即登彼岸。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佛教里面三皈依的内容是什么?

三皈依是指皈依三宝 一皈依佛, 二皈依法, 三皈依僧。也可说为 一皈依觉,觉而不迷。二 皈依正,正而不邪。三 皈依净,净而不染。
第一皈依佛,释迦牟尼佛是悟道的觉者,为修行者的导师,皈依释迦牟尼佛,也就皈依了十方一切诸佛。
第二皈依法,佛为了度众生得解脱,设种种的次第法门,等於学校的学制一样,所谓人道守五戒、天道修十善、声闻修四谛、缘觉修十二因缘、菩萨修六波罗蜜。众生修习这些正法,做为人生的方向,便能离苦得乐,自在解脱。
第三皈依僧。依循正法修行的清净僧众是大众的榜样,所以应当皈依十方一切圣贤僧。再者,修行的路有很多,我们应当皈依一位善知识,接受他的教导,这样才不会走错路。
皈依乃佛教徒之基础入门。皈依为皈投或依靠之意,受到三宝的加持。三宝指佛、法、僧:佛为觉悟者,法为教义,僧为延续佛的慧命者。

扩展资料:

误区:
许多人不敢皈依,怕皈依了不能吃肉;许多人只皈依,却不敢受戒,说是怕受戒后做不到......
其实,皈依佛法僧三宝,不要求断肉食,只是建议不要食用大蒜、葱、韭菜等荤菜(恶香)之品。依佛教戒律,受五戒后也不要求断肉食,乃至求受比丘、比丘尼戒后,尚可食用五净肉,如南传的泰国缅甸、藏传的西藏、蒙古等地。
或许是因为汉地授比丘、比丘尼戒时,同时授予菩萨戒,才有人们特别在意食肉问题以及相关误会。
佛教文化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
第一,佛教即便实现了现代化的转型,由于中国文化的传统,不会造成像西方宗教那样的严密组织,也不会装扮成一个救世主,它的最高境界是“自净其意”,是自己对自己心灵的改造,所以不会出现那种宗教的野心家。即便出现了,其本身已经违背了佛教固有的道理,很快就会被识破。
第二,佛教主张非暴力、和平、众生平等,特别是主张“业报自作自受”。许多理论把每个人自己的遭遇归结到外在的因素,比如说社会制度不公等等,缺乏对自身的拷问。但是,佛教理论很重要一点是,把一切的境遇归结为自身的因素,“因果自负”,这有利于心态平和、社会稳定、世界和谐。
第三,佛教文化对于提高国民基本素养,杜绝“杀、盗、淫、妄、酒”,消减“贪、嗔、痴、慢、疑”,改善社会风气,调节人际关系,增进民族团结,扩大国际交流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第四,佛教文化在中国具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成为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许多优良传统的现实载体,浸润佛教文化是传承中国文化自身必不可少的环节。
第五,佛教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是佛教的第二故乡,各地区佛教的祖庭都在中国,他们的教徒终究要心向中国,对于增强中国的凝聚力、向心力、软实力都具有固本培元的基础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皈依

佛教中的五戒指的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1)不杀生戒:大乘佛教以慈悲心为主体,慈悲就是有恻隐众生之心,不忍伤害一切众生,我们学佛法应该与上师一样有同等的慈悲心。
(2)不偷盗戒:凡是不属于我们自己的财物,纵然仅是一丝一毫,绝对不随便去拿取,应该从事各种正当的事业,凭着我们血汗有劳而获所换取的代价,才是正当的。要是不劳而获,和偷盗的行为并没有差别。
(3)不邪淫戒:所谓邪淫,是指正式配偶之外的交合,及非时、非处的交合。此外凡涉足以为邪淫因缘的如舞榭歌场、娼寮妓院亦禁止涉足。
(4)不妄语戒:也就是守口业。既然是佛教徒,我们就要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一个人言谈,关系一生的信誉,所以我们与人相处,要以诚信为基础,说话必须心口一致。让人家相信我们,而且要多赞叹人家,鼓励人家。
(5)不饮酒戒:酒会乱性,使人失去理智,不得清醒糊里糊涂,一旦酒精中毒,往往还会导致生命的危险。由于饮酒而导致的犯罪很多,如酒后驾车而出事故,酒后无德而打架斗殴等现象屡见不鲜都是由于饮酒而造成的。

扩展资料:不仅仅佛教有五戒,道教也有五戒,即老君五戒,托称太上老君演说之戒。第一戒杀,第二戒盗,第三戒淫,第四戒妄语,第五戒酒;道教规定,篆生弟子受三戒后,再受五戒,五戒与三戒为八戒。
(1)不杀生:古圣云:"天有好生之德",禽兽,昆虫,草木,非万物至灵,但有上天赐予的生命,与人一样具备"好生恶死"本能,临死之时,一样有求生的目光,一样会发出渴望的声音,甚至落下伤心的眼泪,为最后的生命而挣扎。此外,还有一种无形的杀生:口出恶语。
(2)不荤酒:适量饮酒,有调气血、身心等养生功效,但长期嗜酒,会使人失去理智,口出恶语,身行恶事,遂至形骸颠倒,礼法丧失,甚至致病构祸。因嗜酒而给自身、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极大。
(3)不妄语:人生在世,每天都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谈话,与人交谈应当诚恳,说真实话,不可谎言欺人,谎言欺人便是欺己。与人交谈更不能指鹿为马,不知说知,见说未见。
(4)不偷盗:偷盗是索取不属于自己的钱物。骗、诈、抢劫,以及赌博、贪污等等,无不在偷盗之列。
(5)不淫邪:邪淫就是夫妻以外的淫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戒


佛教修行及戒律:什么是三皈依
三皈依是指皈依三宝 一皈依佛, 二皈依法, 三皈依僧。也可说为 一皈依觉,觉而不迷。二 皈依正,正而不邪。三 皈依净,净而不染。第一皈依佛,释迦牟尼佛是悟道的觉者,为修行者的导师,皈依释迦牟尼佛,也就皈依了十方一切诸佛。第二皈依法,佛为了度众生得解脱,设种种的次第法门,等於...

什么是佛家的三戒
一、三皈依戒:皈依三宝,即佛、法、僧,不皈依天魔外道。二、皈依法,不皈依外道典籍携带,皈依法,不皈依外道典籍携带,皈依法,不皈依外道典籍携带。三、皈依僧,不皈依外道徒众。四、大三戒:戒贪,戒嗔,戒痴。五、三坛大戒,戒律内容繁杂,包括了很多佛教戒律。

什么叫三皈依!
三皈依有形式上的三皈依。有自性三皈依即扳依佛、法、僧。到寺院 里由僧人为我传授三皈依仪式。皈依后,“西方极乐世界那里就有一粒莲花种子”。并且有三十六们善神保佑自己。更重要的是自性三皈依。由内心自性发起我一生坚决近佛所说的去作。真正作到一个遵教奉行的合格的佛弟子。自性皈依是觉,正...

什么是三皈五戒?
1、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2、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出家为不淫戒)、不妄语、不饮酒。三皈五戒是佛陀所制的戒律,目的是为了教导弟子如律受持,是约束心身,断恶行善的灵丹妙药。

三皈五戒是什么意思
三皈五戒是佛陀所制的戒律。三皈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是皈向、依是依靠。但凡是信仰佛教,受了三皈依法,才算是一个真正皈依佛教的信徒,是佛门的三宝弟子。佛教的五戒,是在家优婆塞、优婆夷的受戒条。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出家为不淫戒),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三皈依到底什么意思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称为三皈依 皈依就是认可 赞同 接受的意思

三皈依是什么意思?
"僧"是佛的代表,他们是戒律严明的出家人,通过持戒和弘扬佛法,他们不仅教导我们戒行,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榜样,让我们在实践中找到指引和力量。具体来说,三皈依包括:一皈依佛,即对宇宙真理和觉悟者的崇敬;二皈依法,即遵循佛法的教诲,以求正知正见;三皈依僧,即尊重并依赖僧团的指导,以求...

佛教三皈依文是什么
佛教三皈依文,是佛教徒入门的重要仪式,它体现了对佛法、戒律和僧团的深深敬仰与承诺。首先,对于佛,我们自归依,祈愿众生能够领悟宇宙的真理,发愿追求无上的智慧和觉悟。其次,皈依法,即佛法,我们希望传播佛法,引导众生深入经书的海洋,提升智慧如同海洋般广大无边。最后,归依僧,意味着接纳僧团的...

佛教的三皈依必须先守5戒律吗
1、次序反了,应该先受三皈;2、所谓“三皈纳体,五戒培基”,先受三皈,然后才能受五戒;3、受三皈,就是佛教徒,受五戒,就是真正修佛了;4、若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完全受五戒,也可受其中的几条,也可以完全不受。

什么是佛教的三皈·五戒·十善·四摄·六度
什么叫三皈依呢?就是以“佛、法、僧”作为我们立身处世的准则。“佛”是个具有真知灼见、大觉大悟的人,他是我们人类最慈祥、伟大的导师,所以我们要向他学习。“法”是佛所觉悟的真理,是一盏不灭的明灯,能够引导我们走向幸福、快乐的境地,所以我们要深入研究。“僧”是个严守戒律、传承佛法的出家人,他们抛弃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