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先生哪一首诗可以体现出"禅"意?

苏东坡体现"禅"意的诗词很多。例举几首:

  •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趾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骞驴嘶。

  • 《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

  •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已外浮名更外身》

已外浮名更外身,区区雷电若为神,

山头只作婴儿看,无限人间失箸人。

山色无非清净身



在宋词文化史上,苏轼的地位无需赘言。尤其是他的宋词,独开豪放词派,拓展了宋词的境界,乃是文坛巨擘之大家手笔。
苏轼身上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佛儒道在其身上都有印记。尤其是在他仕途受挫之时,佛教思维对于其的影响非常之大。而在苏轼的一首送别诗当中,禅意浓厚,而且后两句直接引自佛教经典。
且看:
送行无酒亦无钱,劝尔一杯菩萨泉。
何处低头不见我?四方同此水中天。
这首诗的题目是《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是一首风味别具、充满禅味的送别诗。菩萨泉在武昌寒溪,王子立既是苏辙的女婿,又是苏轼的弟子,深得苏轼的喜爱。
开篇两句写诗人送行的场景,“送行无酒亦无钱,劝尔一杯菩萨泉”,因自己囊中没钱买酒,便酌取一杯菩萨泉送给对方。诗人虽然此时非常落魄,但是内心却依然旷达。取一杯菩萨泉相送,较之有酒,反而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这里所表达的,是苏轼对于王子立的美好祝愿。
诗的末两句,“何处低头不见我?四方同此水中天”,意思是泉水能够照人,这里的泉水能够照人,别处的泉水又何尝不能照人?所以说是何处低头,照不见我,四方同时,水中之天。这其实是佛教导诸菩萨修习水观的活用,正如《楞严经》所说:“有佛出世,名为水天,教诸菩萨,修习水观,入三摩地。”何谓三摩地?三摩地就是心不散乱,入于定境,也就是入于禅的境界。在这里表达的是对于王子立的美好祝愿。
苏轼的一生极尽坎坷。虽然少年成名,但是因为乌台诗案等,导致其仕途一再受挫。不过幸运的是,这样的词人留给我们的,是更多的诗词经典,里面所渗透的人生哲理,在今日依然能够博得大多数人的共鸣。

苏东坡先生哪一首诗可以体现出"禅"意?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这是一首意境很高的诗,不是对佛法有相当的造诣,绝对写不出这样的好诗苏东坡写好了这首诗,自己反覆吟哦,觉得非常满意!这时,他想起了好朋友佛印禅师来,他想禅师如果看到这首诗,一定会大大的赞赏一番,甚至会拍案叫绝.于是,他立刻把那首诗抄在诗笺上,用信封封好,叫佣人送去长江南岸的归宗寺,给佛印禅师看. 佛印禅师读到苏东坡的诗时,并不如苏东坡所预料的赞赏一番,或拍案叫绝,反而感到这很需要给他一个当头棒喝;于是,他在那首诗的下端,批上“放屁”两个大字,交给佣人带回黄州.在黄州的苏东坡,自从佣人去后,便沾沾自喜地在等待着,他满以为佛印禅师看到那首诗时,一定会大大地赞赏,所以他一心一意在等着佳讯传来,好容易等到佣人回来了,他迫不及待地问:“师父看了怎么说?”佣人说:“他没说什么?只在你的诗笺上写一些字,叫我拿回,我不懂写些什么.”佣人说着,便把那封诗信交给苏东坡;苏东坡打开信封,抽出诗笺,看到那首诗的下端,批着“放屁”两个大字时,不禁无明火升起三千丈,勃然大怒起来!连喊“岂有此理?”他再仔细地推敲自己的诗,尽找也找不出那首诗的毛病;他自言自语地责怪佛印禅师道:“我这首好诗,你不懂得欣赏也罢,竟把它当做放屁,你真是太糊涂了!”于是,他决定亲自去跟佛印禅师评理,马上雇船过江,上庐山归宗寺去.   苏东坡的船向南进,他坐在船上,虽然这时江上的清风习习地吹来,可是他这时的心,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再也没有上次游赤壁时的心情,吟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名句了.   苏东坡赶上庐山归宗寺,气呼呼地要找佛印禅师算帐,那知禅师早已吩咐客堂的知客师说:“今天不见客.”苏东坡听了,火上加油,再也忍受不住了!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三步做两步地一直奔到佛印禅师的方丈室来,他看方丈室的门掩着,正要举手敲门进去时,忽然发现门扉上贴着一张字条,端正地写着:   八风吹不动,   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看到这两句,立刻就警觉了,心里暗暗叫道:“我错了!”   各位!苏东坡错在那里呢?佛印禅师那句话,明明是警告他说:“你说能够不为称讥毁誉的各种境界所动,为什么竟被那区区“放屁”两个字,搞到无明火起,过江来和我评理呢?”这时的苏东坡,深深地感到惭愧,自叹一向对于佛法,只求理解,缺少了真修实行,所以当境界现前时,竟与常人无异,研究佛学的理论而不实践,真是“不行”!因之,当即痛下决心,今后要把所理解的佛法,在日常生活中实行起来.同时,他又深深地感激佛印禅师给他的启示,他觉得有这样的一位诤友,实是人生的大幸!从此,他对佛印禅师,更加心悦诚服了!

该是那首《定风波》。
莫听竹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山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东坡先生哪一首诗可以体现出"禅"意?
苏东坡体现"禅"意的诗词很多。例举几首:《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趾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骞驴嘶。《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定风波》莫听穿...

苏东坡最经典的诗词最著名的十首诗
苏东坡最经典的十首诗词如下: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此词作于中秋佳节,表达了苏轼对人生命运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亲人的思念。2. 《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词中,苏轼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历史的沉思和对人生的感慨。3.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词中描绘了风雪交加的景象...

苏东坡最出名的诗词是那首
苏东坡最为人熟知的两首诗作分别是《江城子》和《赤壁怀古》。《江城子》一诗情感细腻,其中一首抒发深情,另一首则意气风发。而《赤壁怀古》则大气磅礴,展现了一种超然的胸怀。《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诗表达了苏东坡对于已逝爱人的深深思念。诗句中的“十年生死两茫茫”透露出无尽的哀愁...

苏东坡最出名十首诗词
《记承天寺夜游》:同样是一篇散文佳作,记录了苏东坡与友人夜游承天寺的情景,展现了其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淡泊名利的心境。《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表达了苏东坡面对人生风雨时的豁达与从容。《少年游·去年相送》:虽然这首词的具体内容在此未详细展开,但它是苏东坡词作中的一首佳作,体现了...

苏东坡最有名的诗 苏轼最有名的诗是哪些
苏轼(苏东坡)最有名的诗主要包括以下几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内容特色:以赤壁之战为背景,描绘了壮丽的江山景色和英雄人物的形象,表达了词人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定风波》:内容特色: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词人在风雨中的态度,展现...

谁能帮我解读一下苏试的《惠州一绝》这首诗?
《惠州一绝》宋代:苏轼 原文: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杨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最为脍炙人口,后世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

东坡食荔忙诗词
苏东坡的《食荔枝》是一首赞美岭南荔枝及当地风土人情的诗。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要点:荔枝之情:诗中,苏东坡表达了对岭南特产荔枝的极度喜爱,他甚至开玩笑说如果可以,愿意长居岭南,每日品尝三百颗荔枝,这体现了诗人对荔枝的痴迷和热爱。罗浮山下的风土人情:诗中提到的罗浮山位于广东惠州,四季如...

赏析苏东坡最经典的10首诗词
苏东坡最经典的10首诗词赏析如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所作,情感真挚,表现了词人对亡妻深深的思念之情。词中虚实结合,既述现实,又抒梦境,凄婉哀伤,动人心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此词作于中秋佳节,苏轼借中秋明月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

苏轼最有禅意的一首诗
苏轼在《乌台诗案》中说:“熙宁六年,任杭州通判,因八月十五日观潮作诗五首,写在安济亭上。”其诗即《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赏析:上片写弄潮儿在万顷波中自由、活泼的形象。他们开始出现在两岸观众面前的形象是:“碧山影里小红旗”。远处的青山是自然背景,江潮从那儿汹涌而来,影影绰绰的,江面...

体现苏轼的精神品质的诗句
《东坡》【宋】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luò)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在国外,有一句话,叫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在中国,我想这句话应该是: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苏东坡——他乐观从容、随缘自适;他达观自在、超然洒脱。而这些东坡精神都毫无保留体现在了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