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是送给谁的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宣城(今属安徽)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所以这首诗是在为李云送别。

【作品原文】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

昨天的日子渐渐离我远去,已经不可能挽留;今天的日子扰乱了我的心,充满了无限烦忧。长风吹过了几万里送来秋雁,对此可以开怀畅饮酣醉高楼。校书您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有我的诗如谢朓秀朗清发。我们都是心怀逸兴壮思飞动,想登上九天去摘取一轮明月。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忧愁。人生在世上不能够称心如意,不如明天披头散发驾舟漂流。

【注释】

  1.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2.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李白曾多次登临,并且写过一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3. 饯别:以酒食送行。

  4.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5.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6. 长风:远风,大风。

  7. 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8. 酣(hān):畅饮。

  9. 高楼:指谢朓楼。

  10.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11. 建安骨:指刚健遒劲的诗文风格。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12. 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这里用以自喻。

  13. 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发:诗文俊逸。

  14. 俱怀:两人都怀有。

  15. 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迈的意兴。

  16. 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17. 览:通“揽”,摘取。一本作“揽”。

  18. 销:一本作“消”。更:一本作“复”。

  19. 称(chèn)意:称心如意。

  20. 明朝(zhāo):明天。

  21. 散发(fà):去冠披发,指隐居不仕。这里是形容狂放不羁。古人束发戴冠,散发表示闲适自在。

  22. 弄扁(piān)舟:乘小舟归隐江湖。扁舟:小舟,小船。春秋末年,范蠡辞别越王勾践,“乘扁舟浮于江湖”(《史记·货殖列传》)。散发弄扁舟:一作“举棹还沧洲”。

【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安史之乱前不久的天宝十二载(753年)。李白于天宝元年(742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天宝三载(744年),因被谗言击中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大约是在天宝十二载(753年)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李白要送行的李云,又名李华(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是当时著名的古文家,任秘书省校书郎,专门负责校对图书。李白称他为叔,但并非族亲关系。天宝十一载(752年)李云任监察御史。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中记载:“(天宝)十一年拜监察御史。会权臣窃柄,贪猾当路,公入司方书,出按二千石,持斧所向,列郡为肃。”可见李云为官的刚直、清正和不畏权贵。这首诗是在李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李白为之饯行而作。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主旨】

此诗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诗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全诗语言明朗朴素,音调激越高昂,如歌如诉,强烈的思想情感起伏涨落,一波三折,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腾挪跌宕、跳跃发展的艺术结构完美结合,韵味深长,断续无迹,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明人评此诗“如天马行空,神龙出海”。

【赏析】

这首诗太有名了,非常有名,但其实也非常之奇特。我觉得要透彻地感悟这首诗,首先要发现这首诗里的几个问题,或者是说其中的几个奇特之处。

第一个奇特之处,这明明是一首送别诗,在谢朓楼上饯别校书叔云,也就是事件的起因是要为任校书郎的族叔李云送别,那他为什么不像绝大多数的送别诗,或者先从眼前风景——眼前的谢朓楼写起,或者先从李云的生平事迹、功业说起?即使退一万步来说,你也至少应该从惜别、伤别说起吧,就像李白自己在《忆秦娥》里说,在灞陵送别的时候,说:“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这也是从眼前音、眼前景写起呀,然后写到伤别、惜别之情,再写到“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吧。这才是饯别诗该有的写法。结果李太白倒好,什么都不说,上来劈头盖脸先发了两句牢骚,当然这两句牢骚可不得了,“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啊,这确实是千古最有名的牢骚了!但这样一来,不怕送别的客人不高兴、不满意吗?

要解答这个问题呀,要首先不要看这两句牢骚,还要先看这个诗题——“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谢朓是李白特别崇拜的偶像,他有过“一生俯首谢宣城”的名言,从古至今粉丝对偶像能说出一生俯首的也只有两个,一个就是“一生俯首谢宣城”,一个就是“一生俯首王阳明”。李白那么高的水平,“谪仙人”,他却敢说“一生俯首谢宣城”。

李白到宣城,一爱“独坐敬亭山”,二爱“爱登谢公楼”。真是爱屋及乌,爱人及楼啊!所以他连送别都要特意选在谢公楼上。那么李白在谢朓楼上送别的这个人,其实也很有意思——校书叔云,“校书”是他的官职——校书郎,而叔叔的“叔”是指的族叔,“云”则是他要送的人的名字,既然是称族叔,就应该是李云。

李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和李白一样的人啊,既才华横溢,又怀揣着理想,不忘初心,永远追寻的人。所以李白虽然称之为族叔,当然有学者认为李云和他并不是族叔关系,但李白愿意这么称,可见他其实是把李云当作同道中人、人生知己。既然为同道中人,为人生知己饯别,又在大家都俯首膜拜的谢朓楼上,所以李白落笔不按常理出牌,不拘常套,横空一句“弃我去者”、“乱我心者”,正是将满腔心绪一把掏出啊,这才够劲、够猛、够知己啊。

当然这样写也和李白天纵奇才的诗情有关,别人写诗都是循序渐进,都是慢慢地过渡到高潮,而李白写诗总是高潮迭起,很多时候上来就是高潮啊!所以后人评李白歌行开篇落笔的特色,说“俱如天马行空,神龙出海”,就以《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最为典型了。好了,我们现在明白了李白为什么在这首饯别诗里开篇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胸臆,一把牢骚挥洒难止啊。

当然,你说牢骚既然发了出来,就应该接着发下去啊。更出人意料的是,他的情绪突然又平静了。“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长风万里,秋雁南飞,高楼之上酒酣耳热,这是何等的快意呀,这和前面的不可留、多烦忧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其实啊,李白落笔貌似汪洋恣肆、随意所之,但其实,字里行间又处处留心,不失饯别的本意。头两句牢骚是说给知己听的,那么接下来的三四五六七八句,其实李白写的都不是一个人,而同时兼顾了自己和李云。“长风万里送秋雁”不也是一种送别吗?而大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更有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我们在元好问的《雁丘词》里就提过“雁有五德”,所以大雁更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啊!

长风万里在送秋雁,而李白在送李云,其间的情怀,正是对此可以酣高楼的理由啊!所以李白既而落笔转时,明确说到“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蓬莱文章建安骨”指的就是李云,李云本来就是散文大家,而且他又任秘书省校书郎,这个官职是掌管朝廷的图书工作的,所以蓬莱文章的这个典故就用得特别好了。蓬莱,海外有仙山名曰“蓬莱”,汉代则以之称东观藏书。东观是东汉时期朝廷中贮藏档案、典籍,还有校书、著述的场所,它就位于洛阳的南宫。建筑上高大华丽、美轮美奂,望之如仙境一般啊,知识分子当时都视之为老子之藏室或仙家之蓬莱,像《东观汉记》至今还是名垂后世的重要典籍。

所以蓬莱文章和建安风骨,这是对李云文风的推崇啊!但说完知己当然要说自己,“中间小谢又清发”,这就是李白以谢朓自喻了。“谢朓的功业并不显著,他为什么那么崇拜谢朓呢?

谢朓在中国诗史上具有非常重要地位。谢朓与沈约等人号称“竟陵八友”(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是“永明体”的最重要的代表作家。唐诗之所以能发展出格律诗,近体诗,那就是建立在“永明体”的基础上,是沈约有了四声之说,谢朓有了“八病之论”,有了“四声八病”之论才有了后来的格律诗。尤其谢朓不仅在诗歌理论上是重要的奠基,而且他的创作也是永明体的最高成就。

所以连“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的青莲居士也要“一生低首谢宣城”啊!“蓬莱文章建安骨”是赞李云,“中间小谢又清发”是李白以谢朓自喻。

那么,既然两人都有如此横贯古今的才华,那就飞吧。“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俱怀”就是两个人都怀有,以二人的才华可以直上青天揽明月呀。

所以从“长风万里送秋雁”开始,一直到“欲上青天揽明月”,别看李白笔锋豪健,却时时兼顾,落笔都在自己与李云二人。可是接下来又生奇变,“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从“欲上青天揽明月”,这怎么又突然到了“抽刀断水水更流”呢?

李白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年,他第一次来到宣城。回想天宝元年,他怀着远大的人生理想来到长安,任职翰林院,可是才不过两三年,就被谗言排挤,不得不离开了朝廷,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漫游生活。虽然“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可以“与尔同销万古愁”,可是现实的悲哀、愤慨与沉重,却在酒醒之后依然压在心头。所以在“欲上青天揽明月”的逸兴之中,忽见月华如水,忽生“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感慨,正是诗人兴之所至,直抒胸臆的精彩啊!

这就是李白,既能在天地之间跌宕起伏,又能在方寸之间起伏跌宕。所以面对人生知己,太白悲愤地宣称:“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云在朝,李白在野,但不论在朝还是在野,他们都有一种文人的情怀,叫做士大夫情怀。而塑造了士大夫精神的万世师表——孔夫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不就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吗?

所以纵观全篇来看,李白落笔处处挥洒,却又处处辉映,貌似全然排遣自我心绪,却又处处兼顾知己情怀,这才是才华横溢、神乎其技的李太白呀!




宣城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是送给谁的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宣城(今属安徽)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所以这首诗是在为李云送别。 【作品原文】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什么意思
宣州,今安徽宣城。谢脁楼,又名北楼或谢公楼。相传为南朝齐诗人谢脁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唐时重建,改名为叠嶂楼。校书叔云,或谓即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此诗题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此诗饯别的对象当是文学家李华。2、翻译:抛弃我而离去的,是那无可挽留的昨日时光;扰乱我不得安宁的...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李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李白为之饯行而作。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谁的作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宣城(今属安徽)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诗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全诗...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饯别的人到底是李云,还是李华?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诸家注本多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秋,然于"叔华"、"叔云"均含糊其辞。待考。《新唐书·李华传》:"天宝十一载迁监察御史"。《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赵郡李氏西祖房景昕子仲云,左司员外郎;叔云,监察御史。宣州:今...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校书是谁
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饯别:以酒食送行。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宣州谢照楼饯别校书云是什么故事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753年(天宝十二年)的秋天来到宣州,与一位官职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诗中蕴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蓬莱文章”在诗中借指谁的文章?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李白在宣城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时的作品,东汉时学者称东观(当时政府的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莱山、蓬莱阁指秘书省,而李云供职于秘书省,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希望有助于您,指教了。

宣州谢跳楼饯校书别云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也叫《宣州谢楼饮别校书叔云》)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宣城与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什么诗
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753年(天宝十二年)的秋天来到宣州,与一位官职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