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道一夔足矣”的出处是哪里

“尽道一夔足矣”出自宋代江汉的《喜迁莺》。
“尽道一夔足矣”全诗
《喜迁莺》

宋代 江汉
升平无际。
庆八载相业,君臣鱼水。
镇抚风棱,调燮精神,合是圣朝房魏。
凤山政好,还被画毂朱轮催起。
按锦辔。
映玉带金鱼,都人争指。
丹陛。
常注意。
追念裕陵,元佐今无几。
绣衮香浓,鼎槐风细。
荣耀满门朱紫。
四方具瞻师表,尽道一夔足矣。
运化笔,又管领年年,烘春桃李。
《喜迁莺》江汉 翻译、赏析和诗意
《喜迁莺》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江汉。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喜迁莺
升平无际。
庆八载相业,
君臣鱼水。
镇抚风棱,
调燮精神,
合是圣朝房魏。
凤山政好,
还被画毂朱轮催起。
按锦辔。
映玉带金鱼,
都人争指。
丹陛。
常注意。
追念裕陵,
元佐今无几。
绣衮香浓,
鼎槐风细。
荣耀满门朱紫。

四方具瞻师表,
尽道一夔足矣。
运化笔,
又管领年年,
烘春桃李。
诗词的中文译文:
喜迁莺
升平无尽。
庆祝八年辉煌,
君臣如鱼水相依。
统治风纤,
调和精神,
彼此是圣朝的贤人。
凤山政务出色,
受到绘有朱轮的华丽马车推动。
按住锦辔。
映着玉带和金鱼,
城中人争相指点。
丹陛。
常常注意。
怀念裕陵,
元佐如今寥寥无几。
华丽的朝服香气浓郁,
槐树风轻柔。
荣耀充满家门朱紫。
四方来朝拜尊师表,
无不称道一夔的才华。
掌管笔墨的运气,
又一年一年地领导,
烘托春天的桃李芬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喜迁莺为题,通过描绘庆祝和赞美一个充满和平的时代,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稳定和繁荣的赞美之情。
诗词开篇两句“升平无际,庆八载相业”,表达了升平时代的无限广阔和八年的繁荣景象。接着,作者提到君臣如鱼水般密切合作,共同建设国家,展现了君臣和谐相处的局面。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政治上的稳定和国家的繁荣。凤山指的是皇宫,政务出色,被华丽的马车所推动,显示了朝廷的兴盛。城中人纷纷指点,表达了对政府的称赞和赞美。
诗词中还提到了对历史的怀念,如追念裕陵和元佐。裕陵是宋太祖赵匡胤的陵墓,元佐是宋太宗赵光义的谥号。这些提及历史的词句,给诗词增添了一丝沉思和敬仰之情。

最后几句表达了家门的荣耀和对一夔的赞美。一夔是指文学家魏了翁,他在当时被尊为才华出众的代表。四方的人都来向他致敬,称道他的才华,显示了他的影响力和声望。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和赞美当时的政治繁荣和文化繁荣,表达了作者对于和平安定时代的喜悦和对国家兴盛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对历史的怀念和对过去功勋的敬仰,展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视。
这首诗词运用了华丽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描绘,如凤山政好、画毂朱轮、映玉带金鱼等,营造出了繁荣富丽的氛围。同时,通过对颜色、香气和风的描绘,增加了诗词的感官层面,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景象。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华丽的描写和赞美之辞,展现了当时的政治繁荣和文化荣耀,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安定时代的喜悦和对国家兴盛的赞美。同时,通过对历史的回忆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增添了诗词的深度和内涵。


“一夔亦足矣”出自哪一首诗词
出自南宋徐俨夫《上郑丞相》原文 新乐初滥觞,孰闻正始音。末流遂滔天,尽入侏离衿。一夔亦足矣,焉用喧秋吟。愿洗笙笛耳,悉意尊球琳。听者或酣卧,岂识君子心。凤兮复观兮,来仪当於今。

一夔已足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意思是只要有一个人才,就足够了。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不也,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吕氏春秋·察传》:“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楚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麻烦采纳谢谢!

夔一足文言文翻译注释
宋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人使用,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象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 7. 谁能翻译一下《夔一足》急 夔一足 韩非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读音kui二声,人名)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 而独通于声。 尧曰:‘夔一而足矣...

夔一足文言文微评
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 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官名).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翻译:(鲁国的国君)哀公问孔子:“我听说夔一只脚,可信吗?”(孔子)说:“夔,是个人,怎么会一只脚? 他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就只是精通声律(音乐).尧说:‘有夔一个人就足够...

“夔一足”是什么意思?
解释:《吕氏春秋·察传》:“ 鲁哀公问於孔子曰:‘乐正 夔 ,一足,信乎?’ 孔子 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於天下,乃令重黎举夔於草莽之中而进之, 舜以为乐正。夔於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 重黎又欲益求於人, 舜曰:“……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 一足,非一...

一夔已足
两袖清风 一夔已足反义词 多多益善 一夔已足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不也,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吕氏春秋·察传》:“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楚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一夔已足成语故事 古代部落首领舜继承尧的位子后...

带卿的诗句
带卿的诗句如下:1、寂寂扬子宅,门无卿相舆。—《咏史》2、卿云郁郁曜晨曦。玉羽拂华枝。—《导引·秘文镂玉》3、君行直到蓝桥处,一见云英便爱卿。—《鹧鸪天·喜气乘龙步步春》4、莫道一夔足矣,也须学著徐卿。—《西江月·积玉堆金闲事》5、卿家奕世青毡在,况是双亲未老时。—《鹧鸪天...

谁会翻译”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这句话的意思是: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透审察,对于人都必须用理进行检验。出处:出自《吕氏春秋》篇名《察传》,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翻译:鲁哀公问孔子说:“乐正夔只有一只脚,真的吗?”《...

足矣和足以的区别
2、出处不同:足矣出自《上郑丞相》:“一夔亦足矣。”足以出自《孟子》:“是心足以王矣。”3、后接词不同:足矣后面不跟其他词。足以后面需要跟有文字的词。4、引证释义不同:足矣引证自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足以引证自现代刘半农的《小诗·记老友申无量语》之一:“...

求《吕氏春秋·察传》原文及翻译!
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