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夔亦足矣”出自哪一首诗词
出自南宋徐俨夫《上郑丞相》原文 新乐初滥觞,孰闻正始音。末流遂滔天,尽入侏离衿。一夔亦足矣,焉用喧秋吟。愿洗笙笛耳,悉意尊球琳。听者或酣卧,岂识君子心。凤兮复观兮,来仪当於今。
一夔已足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意思是只要有一个人才,就足够了。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不也,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吕氏春秋·察传》:“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楚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麻烦采纳谢谢!
夔一足文言文翻译注释
宋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人使用,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象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 7. 谁能翻译一下《夔一足》急 夔一足 韩非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读音kui二声,人名)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 而独通于声。 尧曰:‘夔一而足矣...
夔一足文言文微评
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 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官名).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翻译:(鲁国的国君)哀公问孔子:“我听说夔一只脚,可信吗?”(孔子)说:“夔,是个人,怎么会一只脚? 他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就只是精通声律(音乐).尧说:‘有夔一个人就足够...
“夔一足”是什么意思?
解释:《吕氏春秋·察传》:“ 鲁哀公问於孔子曰:‘乐正 夔 ,一足,信乎?’ 孔子 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於天下,乃令重黎举夔於草莽之中而进之, 舜以为乐正。夔於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 重黎又欲益求於人, 舜曰:“……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 一足,非一...
一夔已足
两袖清风 一夔已足反义词 多多益善 一夔已足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不也,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吕氏春秋·察传》:“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楚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一夔已足成语故事 古代部落首领舜继承尧的位子后...
带卿的诗句
带卿的诗句如下:1、寂寂扬子宅,门无卿相舆。—《咏史》2、卿云郁郁曜晨曦。玉羽拂华枝。—《导引·秘文镂玉》3、君行直到蓝桥处,一见云英便爱卿。—《鹧鸪天·喜气乘龙步步春》4、莫道一夔足矣,也须学著徐卿。—《西江月·积玉堆金闲事》5、卿家奕世青毡在,况是双亲未老时。—《鹧鸪天...
谁会翻译”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这句话的意思是: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透审察,对于人都必须用理进行检验。出处:出自《吕氏春秋》篇名《察传》,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翻译:鲁哀公问孔子说:“乐正夔只有一只脚,真的吗?”《...
足矣和足以的区别
2、出处不同:足矣出自《上郑丞相》:“一夔亦足矣。”足以出自《孟子》:“是心足以王矣。”3、后接词不同:足矣后面不跟其他词。足以后面需要跟有文字的词。4、引证释义不同:足矣引证自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足以引证自现代刘半农的《小诗·记老友申无量语》之一:“...
求《吕氏春秋·察传》原文及翻译!
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