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原因我不知道,毕竟我不是宋代人肚子里的蛔虫,他们怎么想的我不清楚。但是,我可以如此猜测:『咦?「江」韵明明读起来就是个ang,但却和「东冬钟」那么ong的东西被放在了一起,和「阳唐」却隔着十万八千里。』『所以…虽然我很想把「江」扔进「宕摄」里(毕竟读起来完全一样嘛,你看那个莫名其妙的「支脂之微」),但我要这么干的话一定会被人骂死。我编「韵图」是为了解释「广韵」,不能离它太远…』『但是把它扔进「通摄」里大家又会觉得莫名其妙…』『所以…』『干脆把它单独列为一「摄」吧,就叫「江摄」好了。你看我都把「歌戈」与「麻」单独列成「果摄」和「假摄」了嘛,另外「深摄」不也很小嘛,再多一个「江摄」似乎也没什么不行的~【死】』也就是说,韵图——连带着「摄」这么个称呼——就是一个玩具,认真你就输了。至于对拟音是否有所启发…反正我把南北朝时期的江韵拟为离其他韵母老远的/*ʴɜ˞ːuŋ/,对比于唐/*ɑːuŋ/阳/*ɯɑuŋ~*iɑuŋ/或者冬/*ɔːŋ/钟/*uɔŋ/。其他人怎么理解那是他们的事情。不过后来唐代“二等大合并”之后江韵就与宕摄很接近了。PS: 「江」韵确实有一段时间离其他韵都很远。《广韵》里白纸黑字地写着「江 独用」,别跟我说没看见。【驳蘓北电钻杀人狂「韵图排字考量」说】对于本问题,知乎用户「蘓北电钻杀人狂」说:「韵图时代内外混等,庄三化二,但东韵、江韵和阳韵都有庄组字,把同一摄的放一张图的时候,舌齿音二等的位置只能放一类庄组字。江韵和其他两个韵都有冲突,所以单列。能不能把江韵的庄二和阳韵的庄三统统合并掉然後都放到第二行呢?不好意思,当时不同音,你看《蒙古字韵》就知道怎麼回事了。」我以为非。诚然,「江韵的庄二」和「阳韵的庄三」当时似乎确实不同音,但这并不妨碍韵图的作者将其编入同摄的「开口」「合口」两页中。五代~宋代韵图大致分为两派,一派以《韵镜》《七音略》为代表,照抄《切韵/广韵》语音系统,区分同摄重韵(例如「支脂之微」即需分写到四页中),丝毫不顾当时的实际语音。在这一派韵图中,即使两字同摄也不一定在同一页中,或者在相邻的两个分别为「开口」「合口」的页中。例如:《韵镜·内转第四开合》(支韵)《韵镜·内转第六开》(脂韵)韵图的作者无法把「支」与「脂」编入同一页或者相邻的两个「开口」「合口」页中,但这并不能证明「支」与「脂」属于两个不同的「摄」。另一派以《四声等子》《切韵指掌图》为代表,对《切韵/广韵》语音系统大幅改革,不区分同等重韵。这些韵图会把「江」「阳」编入同一页中,但处理方法不尽相同:《四声等子》将喉牙音与唇音声母的「江」韵字编入「开口」页,把其他「江」韵字编入「合口」页,而《切韵指掌图》则将「江」韵字一概编入「合口」页。但无论如何,同一页中确实可以出现分属「江」「阳」两韵的例字。
中古音研究 (二)声类问题 黄侃《音略》说:“今声据字母三十六,定为四十一。”陈澧的40类,黄侃的41类,与僧守温的三十六字母相比较,区别何在呢?黄侃说:“依陈君所考,照、穿。床、审、喻,应各分为二类;而明、微合为一类。侃以为明、微应分二类,实得声类四十一。” 高本汉在《中国音韵学研究》中,白涤洲在《广州声纽韵类之统计》中,均定为47类。他们把见、溪。疑、晓、影、来各分为二类,故而比黄侃得41类多出了6类。 曾运乾在《切韵五声五十一纽考》中定为51类,他将见、溪、影、晓、疑、来、精、清、从、心等十母分为两类,故而比黄侃得41类多出了10类。 陆志书在《证广韵得五十一声类》中,也提出了51类说,他批评高本汉说:“高本汉之分47类,窃谓亦以字母等呼出发,而终于字母等呼,初未尝以《广韵》而整理《广韵》,以唐音而整理唐音,以究不能说明系联所得明非47类而以必作此数。”陆志韦还说:“五十一类之说,非谓唐代声母有51之数也。今本《广韵》切字之互相联者实分51组耳。” 何九盈在《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中对陆志韦所说得“五十一类之说,非谓唐代声母有51之数”有过很好阐发,何氏说:“声类不等于声母,按照音位学的原则,喉牙音的影、见溪、疑、晓,唇音的帮。滂、并、明,齿头音的精、清、从、心,半舌音来等14母,都不必分为两类。这样,《切韵》声母也不过37个。至于泥娘是否要合并,喻,是否并入匣母,是否要从床(崇)母分出一个俟母,各家看法不一。所以《切韵》声母总数取舍于三十五六七之间。” (三)韵类问题 一般讨论中古音的韵类时,通常以《广韵》的206韵为依据,但由于各家在重纽、开合、寄韵、等呼、反切诸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故而在韵类数量上存在一些分歧。 清代陈澧用系联法将反切下字归纳成311个韵类。耳钱玄同在《文学学音篇》中有“二百零六韵分为三百三十九类表”和“三百三十九类合为二十二韵摄表”。黄侃《音略》说:“《广韵》虽二百有六,若按诸韵理,尚宜再分。”又说:“穷居海上,日取江(永)、陈(澧)之说?绎之,因得以明今韵之分类。其后吾友吴兴钱夏(玄同),因之以成韵摄表,差有纲维,非同臆论。今即依钱表,附以说明云耳。”由此可知,钱、黄二人所提出的339类,是二人共同切磋商定的。高本汉在《中国音韵学研究》中分韵类为283,白涤洲在《广韵声纽韵类之统计》中分韵类为290,周祖谟在《陈澧切韵考辨误》中分韵类为324,陆志在《古音说略》中韵类为332。关于中古音韵类数量,学者们今意见尚不一致。 (四)元音系统问题 高本汉构拟汉语中古音系,关键是要首先确定元音系统,他在这方面作了积极努力,他按等确定元音的高低,又依据现代方音确定具体音值。他的工作大体上说是成功的,后来有些学者对高本汉所拟定的元音进行修正,改正了高本汉的一些失误,使得中古元音系统更为精确。 高本汉为《切韵》构拟了15个元音,如果包括介音j、i、w,共有18个符号。
第一,每个语音时代跨越都有几百年,语音却是时刻都在变化的,但是作诗的标准只有一套。第二,上古诗经音系,直到清朝才出现,是从诗经楚辞等韵文中系联归纳出来的,先有诗经,后有诗经音系,不是根据现成韵书创作诗经中的诗。所以,上古时代的韵文创作依据是口语。第三,中古时代有了代表的韵系,陆法言的《切韵》,失传之后韵系保留在北宋陈彭年的《广韵》里,即206平水韵。但是请注意,中古时代是从六朝到唐宋,真正典范成系统的权威韵书却是在中古末期才出现。所以,在广韵成书之前,中古作诗词初期大概是依据口语官话,后来人们意识到语音的变化研究语音,归纳出音系,写成韵书,作诗词便有了统一的标准,开始依据韵书了。第四,近古时代的代表音系韵书是《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但这本书只是选出来当做当时口语语音的代表,作诗词的依据仍然是平水韵。
为什么江韵能独立成一个摄?
我编「韵图」是为了解释「广韵」,不能离它太远…』『但是把它扔进「通摄」里大家又会觉得莫名其妙…』『所以…』『干脆把它单独列为一「摄」吧,就叫「江摄」好了。你看我都把「歌戈」与「麻」单独列成「果摄」和「假摄」了嘛,另外「深摄」...
上海胆囊息肉医院哪家好?
经过考察,我们发现中古开口二等牙喉音(除了梗摄)在上面的几部韵书中基本都有介音(《洪武正韵》没有介音,这跟其韵书性质有关):有的已经和三等、四等合并,像《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五方元音》等;有的二等字还保持独立,像《韵略易通》、《交泰韵》(《交泰韵》中只有江韵系和三四等合并)。而梗摄中...
切韵指掌图切韵指掌图记载
《指掌图》将一个声调分为四等,与《等子》的四声包四等不同,恢复了早期韵图的传统。《指掌图》不设立韵摄,尽管它实际只有十三摄,与《等子》的十六摄有所区别。在韵部划分上,如江韵和支韵的处理,以及止蟹两摄字的重新分类,都显示出《指掌图》的革新精神。尽管《指掌图》在一些方面与...
古韵的各家分类
他的缺点是拘泥等韵:凡是等韵一摄里的字,如尤、侯,他拒绝分开。所以他不听从段把尤、幽从侯分开的主张。凡是这样的学者都用“审音”作借口,坚持某些论点,有时候妨碍他们接受别人的正确主张。王念孙曾当面纠正段玉裁的失误。在他写给江有诰的信里说:“段君以事入都,始获把晤,商订古音。告以侯部自有入声;月...
填词一定要遵循平仄要求吗?
是一定要遵守的。但是随著汉语的演变,许多语音已经发生了变化,特别是语调。众所周知,现代普通话依然没有古代的入声。况且,古人押韵押的是平水韵,共一百零六部,许多现代读音相同的字被分在不同的韵部。其实只要有旋律就好了,至於平仄,如果不是非得依古人言,可以通融一下,不考虑平仄的。
研究行学习"永嘉人为什么难以说清普通话" 是学校的作业.
上塘音系的声母和温州话的声母是一样的,共28个,不再述。 韵母方面,“歌”韵字吴语多数读如“模”韵,如“河”读如“湖”。咸摄、山摄字吴语多数不带鼻音韵尾,如“三”,读[sa44];“丹”,读[ta44],都是单元音。侵韵、真韵字瓯语多数读[ag][iag]。如新心[sag44]。唐韵、江韵、阳韵韵尾脱落,“钢...
何为古韵和新韵?
信里说祭、泰、□、废、月、曷、末、黠、□、薛这些韵里的字,如《□□》的掇、捋,《草虫》的蕨、□、说等偏旁是□、□、厥、兑的字可以单成一组。用上文段氏的17部来说,就是祭、月应该从15部单分出来独立。分出以后算几类呢?从后来戴震的著作看,他立过霭、遏两部,只有去入。这是戴震的一个...
哪个韵母表是怎么排的
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真和文,萧、肴和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 如果我们具体看一看各个韵部里面的字,又会发现一个相反的情况:古人认为属于同一韵的,在今天读来完全不押韵。比如杜甫《三绝句》第一首(以下引诗均以杜诗为例,不再注明): ...
韵怎么组词和拼音,用韵字组词成语二字词语
交韵、 韵摄、 风韵、 撰韵、 韵人、 情韵、 宋韵、 才韵、 寒韵、 神韵、 今韵、 韵味、 韵字组词带有解释的二字词语 【韵格】:1.气韵风格。2.指音韵格律。 【韵腹】:指韵母中的主要元音。参看〖韵母〗。 【韵鼓】:1.敲鼓声。 【韵部】:1.韵书中把同韵的字归在一起成为一部。如《广韵》分...
切韵指掌图的相关记载
其‘检例’一卷,则元邵光祖所补也。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等韵之传于今者,以此书为最古。”明桑绍良《青郊杂著》、清周赟《山门新语》、莫友芝《韵学源流》等则怀疑此书是托名之作。清人邹特夫、陈澧主张是南宋杨中修的作品,此说亦无确证。此书作者尚属疑问,大约是南宋人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