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泉 七律
北江南去云山走,荷莲东望珠水游。(起首太平白,去 走还可再炼,荷莲 一词太重复拖沓,两个单音节词意思完全一样。珠水一词生造,表意不明,可用“白露”,即江上雾气之意。)
酌贪泉液子安爽,修吴公祠庶民谋。(液字多余,可以在酌前面加一形容词,下句吴公祠改为公祠。子安表意不明,是你还是古人,应用准确的词。谋字不当,谋字通常是政治军事上的,用于凡人多为贬义,凑韵,害了意。)
绿野和风彩虹下,返照石门万户侯。(此句意思不错,彩虹可换为虹霓。石门返照是广州一景,与贪泉无甚关系,且此短语类似成语,诗词中忌用成语。万户侯通常是泛指,指代大官,专指谁恐无先例恐不恰当。)
隐之刺史今犹在,清心泛起沉香洲。(隐之即刺史,刺史即隐之,拖沓重复,应以简洁为好,如陶渊明是彭泽县令,简称陶令。不过此两句有转折,收尾比较巧妙,今犹在即指下句之清心,清心泛起又可以联系首句中珠水游,意指吴隐之精神融入此方山水中,就像江上珠水弥散此方,既是指人,又是实景。)
总的说,此诗妙处有,不足也有。但它不能说是七律,七律有其格律,而此篇平仄大乱。格律不是一件难事,你文字功底尚可,掌握了格律并能驾驭它就会更进一步,这些在网上能找到很详细的资料。另注意积累词汇和语句,不要只注意作品体态形似诗,而不管它的每一寸细节与情致。这样不利于个人的进步。。。另,百度百科“贪泉”的词条你把这首诗贴上去是不好的,首先它不能作为搜索者了解贪泉的一点资料,更不能替代严谨的说明文而放在百科全书里。以后等你取得更大进步时,你应该会觉得好笑。我的意思呢,你应该去删掉。
一、诗的起源
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这便是诗的起源。
二、诗的发展
早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就有大量的精美的民歌出现了,大部分都与劳动生产男女爱情有关。当时的统治者为了了解民间的风土人情主动收集这些民歌汇编成集,就产生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转而到了魏晋时期,撑起当时诗歌文化的就是三曹,建安七子,也就是所谓的建安风骨,他们表达的多是人生短暂壮志难酬悲凉幽怨意境比较宏大,具有非常鲜明的个人魅力特征。
到了隋唐时期,诗风达到新的一个鼎盛时期。出现了初唐四杰等等天才,后面到了武则天时期,宋之问沈佺期通过不断的研究发现如果诗歌按一定的音阶规律进行创作,会取得更好的声音效果,所以他们奠定了绝句律诗的格律问题。
唐朝的中晚期也有很多诗人开始写词,为宋词做了一些铺垫。五代十国时候,好的诗基本没有,但却出现了唐后主李煜,冯延已这样的词艺术宗师级人物。后面过渡到宋时期,欧阳修,苏东坡,柳永,李清照,辛弃疾等等再次把宋词推向了一个艺术最顶峰。
扩展资料:唐朝是诗的国度,诗人辈出。如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边塞诗称著的岑参、高适、王之涣;以风景诗著称的孟浩然;特别是被誉为诗仙的李白、诗圣的杜甫以及民众诗人白居易等等,如同灿烂的群星,光辉千秋。
唐朝诗歌发展达到了顶峰。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如同万芳园中的百花,竞相斗艳。特别是又涌现出一种新的诗体--格律诗,更加光彩夺目。
律诗是一种有严格格律要求的诗体。它对诗篇的字数、句数、用韵、声调的平仄、词语的对仗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这种诗体是以前所未有的。为了表示与古体诗的不同,唐代称之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律诗是唐诗的代表,它被以后历代诗人所承袭。唐以后之诗,虽然也有许多佳作名篇,但基本上没有重大的新突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
格律诗中与今字同韵的字
岑涔辰尘晨沉陈臣橙忱宸唇纯莼淳醇鹑存蹲焚坟汾痕魂馄浑邻临林麟鳞霖嶙辚磷辚粼琳淋伦论轮沦纶仑囵轮门们扪民缗珉岷曼您盆贫频苹颦嫔勤芹秦琴禽擒衾噙螓群裙人仁任壬
孟子两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32、拂(bì):同“弼”,辅弼,辅佐。 33、出:在外面,指国外。 34、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35、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 36、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37、版筑:指筑墙 38、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通“弼”,辅佐。 解释: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