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姓公的名人么

1、公勉仁

公勉仁,官至山西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公勉仁号西埠,字尚德。公勉仁,生于齐地,蒙阴,自古隶属江北蛮荒之所,受齐气影响深远,齐风自古“兀傲雄肆”,尚侠义,出生于此的公勉仁自幼受齐地尚武文化与鲁地诗书礼仪文化影响,自幼秉性耿直、凛凛有气节,为官不喜附权贵。

明正德初(公元1506年)公勉仁以逆刘瑾被逮下锦衣卫狱,终无性命之忧,降为四川布政司参议,外贬谪五年,后因督师讨贼协剿有功,擢都察院都御史七年,终官至大同巡抚、都察院都御史,系明中期朝廷重臣。

公勉仁卒后,其家族连续五代均是三榜进士出身,五世进士,父子翰林,一时名重朝野。 1490年(明孝宗弘治三年)中进士,授“行人”,后升任江西道监察御史,被称为“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权势颇重。后升任太仆寺少卿,再升(山西)大同巡抚等,官居要职。

明武宗正德初年,因得罪宦官刘瑾,被降为四川布政司参议,因剿蜀寇有功,又升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大同,在边十年,边陲无警。著有《东山集》,现仅存清《蒙阴县志》中记载的《舟中野望》七律一首。蒙阴野店镇上东门村,原建有都宪石坊1座,即公勉仁的石坊。

2、公跻奎

公跻奎,官至湖广兵备道按察司副使。公跻奎是公鼐的曾祖父,公勉仁之侄,公景仁之子,原名志厚,号中山,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中进士,初授工部郎中,出守山西潞安,后升任湖广按察副使,后调广西,讨平反叛,累立战功。著有《中岩诗草》行世,今天尚能读到他吟咏“蒙阴八景”的律诗八首。

3、公一扬

公一扬,官至工部郎中。公一扬是公跻奎三子,公一扬1559年(明嘉靖三十八年)中进士,是“五世进士”的“第三世”,初授大理寺评事,迁河南裕州知州,仕至工部郎中。著有《闲音集》。

其《秋夜弹琴》、《卜筑》二首及《蒙阴八景》等诗尚能找到。公一扬去世后,公氏家族呈请批准,在蒙阴县署右边为其修筑石坊一座,号“荣世坊”,现因社会动荡早已踪迹全无。

4、公家臣

公家臣,官授翰林院编修,南京户部主事。公家臣是公鼐之父,初选翰林院庶吉士,转授翰林院编修,南京户部主事,会典纂修官,后赠礼部左侍郎。公家臣字共甫,号东塘,于1571年(隆庆五年)中进士,初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后任会典纂修官,负责校阅《世宗实录》。

1577年(万历五年) ,由于他主持正义,不苟异同,受到当权者张居正的嫉恨而被贬官,降为泽州判官,移官至广平司理、南京户部主事,1583年(万历十一年)卒于滁州,终年五十一岁,后赠礼部左侍郎。

5、公鼐

官至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协理詹事府詹事、两朝实录副总裁、赠礼部尚书,谥“文介”。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明朝万历前期“山左三大家”之一。

公鼐是明末万历年间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提出“齐风”的诗歌主张,公鼐“论诗主张一时代有一时代之风情反对模拟复古”,与于慎行、冯琦时称“万历前期山左三大家”。

在晚明诗坛占有重要的地位,三人一起标举“齐风”共同推动了万历前期山左诗坛的发展,以地域之风影响全国,成为晚明诗风走向的先导。“齐风”主张有其自身的内涵和产生的原因,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公姓



公仪休,春秋分时鲁国人。

公仲连 公 鼐

公逊策

公孙策

姓"公"的由来和历史上的名人?

公姓起源主要有二:

一、出自姬姓。周公旦之子伯禽建立鲁国,其后代有鲁昭公,他把王位传给弟弟姬宋,是为鲁定公。定公把鲁昭公的两个儿子衍和为,都封公爵,世称公衍、公为。公衍、公为的后代子孙便以祖上爵位为姓,遂成公姓。见《通志.氏放略》、《左传》。

二、由复姓省文、简字转变而成。这些变为“公”姓的复姓很多,如出自姬姓的带有“公”字的复姓,后来都改为公姓单姓的就有52个。大都溶于公姓,原来带有公字的复姓,已基本不复存在。

http://www.china-stemmata.com/baijiaxing/minren451.html

http://cache.baidu.com/c?word=%B0%D8%3B%D0%D5%3B%C0%B4%D4%B4&url=http%3A//jiapu%2Enet/baijiaxing/xingyuan43%2Ehtml&b=21&a=19&user=baidu

1 公仪休
春秋时鲁国人。他任鲁相以后,清正廉洁,拒不受贿,为鲁国的文武官员作出了榜样。有一次,有位宾客送给他一条大鱼,他坚决不肯接受。宾客说:“我听说你喜欢吃鱼,特地送来给你,你为什么不肯接受呢?”他幽默地说:“正是因为我喜欢吃鱼,我才不肯接受你的鱼。”宾客听了他的回答,不解他的意思,就问他:“你说的话是什么道理呢?”他说:“现在我自己担任相职,凭自己的俸禄还买的起鱼,如果接受别人的鱼,违反操守,被免职。到那时候,没有相职了,即买不起鱼,又会有谁送给我鱼呢?”这个送鱼的宾客听他这样说,不得不把鱼转拿回去。
  2 公勉人
号西埠。明朝时蒙阴人。弘治进士,任大仆卿,因与刘谨不和而未能得到重用,刘谨死后,才得到重用,升为大同巡抚。他选将练兵,提高将士素质,忠于职守,戒备森严,在边关工作10年,不出意外事故。并著有《山东集》。
  3 公鼐
明文学家。字孝与,号周庭。蒙阴(今属山东)人。万历进士,天启初官礼部右侍 郎。魏忠贤乱政,引疾归。论诗主张一代有一代之声情,反对复古模拟。其纪行诗与晚年山居诸诗善于写景,多流露了抑郁之感。所著有《问次斋集》。他与公勉仁、公跻奎、公一扬、公家臣,史称“五世进士”。他将公氏家族的道德文章,仕途功名发展到顶峰。公氏家族五世进士,有两名同授翰林编修,一时名重朝野。为褒扬公氏家族公德,明朝末年,在蒙阴县古城县署附近,修建了“五世进士,父子翰林”的石牌坊。


历史上有姓公的名人么
历史上有姓公的名人。以下是一些历史上姓公的名人及其简要介绍:公勉仁:身份:山西巡抚。成就:明孝宗弘治三年中进士,后升任太仆寺少卿、大同巡抚等,官居要职。公跻奎:身份:官员、军事将领。成就:明嘉靖十四年中进士,初授工部郎中,后升任湖广按察副使,调广西讨平反叛,累立战功。公鼐:身份...

历史上有姓公的名人么
历史上有姓公的名人,以下是几位著名的姓公的名人:公勉仁:他可是个了不起的大官,做到了山西巡抚呢!他字尚德,号西埠,在明孝宗弘治三年中了进士,之后一路升迁,真是仕途顺畅啊!公跻奎:他原名志厚,号中山,也是个进士出身。他在工部、山西潞安、湖广按察副使等多个地方都做过官,还平定过...

历史上有姓公的名人么
1、公勉仁,官至山西巡抚。公勉仁号西埠,字尚德。明孝宗弘治三年中进士,授“行人”,后升任太仆寺少卿,再升大同巡抚等,官居要职。2、公跻奎,原名志厚,号中山,明嘉靖十四年中进士,初授工部郎中,出守山西潞安,后升任湖广按察副使,后调广西,讨平反叛,累立战功。3、公鼐,字孝与,号...

历史上有姓公的名人么
公勉仁,官至山西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公勉仁号西埠,字尚德。公勉仁,生于齐地,蒙阴,自古隶属江北蛮荒之所,受齐气影响深远,齐风自古“兀傲雄肆”,尚侠义,出生于此的公勉仁自幼受齐地尚武文化与鲁地诗书礼仪文化影响,自幼秉性耿直、凛凛有气节,为官不喜附权贵。明正德初(公元1506年)公...

在中国古代名人辈出,在这之中有姓公的名人么?
1 公仪休 春秋时鲁国人。他任鲁相以后,清正廉洁,拒不受贿,为鲁国的文武官员作出了榜样。有一次,有位宾客送给他一条大鱼,他坚决不肯接受。宾客说:“我听说你喜欢吃鱼,特地送来给你,你为什么不肯接受呢?”他幽默地说:“正是因为我喜欢吃鱼,我才不肯接受你的鱼。”宾客听了他的回答,...

公姓历史名人
春秋时期,赵国上大夫、杰出的政治家公仲连在公元前403年的诸侯分晋后,开始推行革新。面对赵烈侯对音乐家的赏赐请求,公仲连强调"富之"而非"贵之",反映出他对财富与地位的看法。他以实际行动抵制了赏赐,转而推荐牛畜、荀欣和徐越,这三人分别以仁义、选贤任能和节俭为政,使赵烈侯采纳了法家的...

姓"公"的由来和历史上的名人?
公衍和公为的后代称为公氏。公鼐,明朝文学家,荥阴(今属山东省)人。他曾任礼部侍郎,后见魏忠贤乱政,便称病隐退。他主张写诗应有时代特征,反对复古模拟。古时曾出现过的许多公字为首的复姓,有的还在流传,有的早已无人姓了,这些复姓氏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绝大部分都简化成公姓了。含有公字的复姓有:公索、公...

成公姓历史名人
成公姓,历史名人众多,其事迹散落于古籍之中。成公生,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他与黄帝等同时,姓氏为成公。刘向曾提到,他与李斯之子李由同时代,李由为三川守,而成公生下了游不仕。成公干楚令尹之死,景公询问成公干归向,他回答可能将归于屈春。这一细节见于《万姓统谱》。成公般王进入...

山东省平邑县历史上姓公的有哪些当官的或名人
山东省平邑县历史上姓公的有哪些当官的或名人 1个回答 #热议# 网文质量是不是下降了?bluejiyu 2010-06-02 · TA获得超过28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仲由(前542~前481)字子路,亦称季路,春秋鲁国卞之野人(今仲村镇)。子路性情...

公仪姓历史名人
《孔丛子·公仪》记载,鲁国有位名叫公仪潜的人,他坚守节操,喜好古道,淡泊名利,不愿为诸侯效力。子思与他交好,鲁穆公因敬重子思,欲请公仪潜担任相位。然而,子思认为,如果穆公只用高位厚禄作为诱饵,而非真心求贤,公仪潜这样的贤士是不会轻易出山的。他建议穆公应该以诚意对待贤才,而不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