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中有哪些修辞手法并举例

比喻 , 恩重如山 冷若冰霜 成竹在胸
a.明喻
虚怀若谷 门庭若市 如火如荼 
b.暗喻
车水马龙 有口皆碑 唇枪舌战
c.借喻
望穿秋水 破镜重圆 风平浪静 
夸张
日理万机 日月如梭 三头六臂 
⑴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说的“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⑵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实说的“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手法。例如:乌蒙磅礴走泥丸。
⑶超前夸张。用一件事物将来的将来可能出现的结果来形容这种事物现在的状态,或把一件事物将来的状态提到现在的状态之前的夸张手法。“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曹雪芹《红楼梦》)
反复
登峰造极 星移斗转 提纲挈领
对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反问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双关
风雨同舟 藕断丝连 立地成佛
顶真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诗》)
互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回环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移情
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③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一、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博喻三种。二、引用(又称用典):引言、引事、引文。三:代称(今称借代)。四、并提:也叫“分承、合叙” 五、互文。 六、委婉。 七、藏词。

一、引用
引用包括:引言、引事和引文
引言就是引用那些不见之于书本的格言、俗语、谚语、歌谣等,以加强文章的说服力.
例子: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步一诺.”(《史记 季布列传》)
引事就是在行文时引用历史故事.
例子: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司马迁 《报任安书》)——三个历史故事
引文就是引用见之于载籍的文字.
二、譬喻
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比喻,有明喻暗喻之分.
明喻往往用“譬如”、“譬犹”、“譬之”、“犹”、“如”、“若”等.
这个很容易理解就不举例子了.
三、代称
指作者常常不用该事物的固有名称,而临时借用与该事物有某种内在联系的词语作为称谓.
三种常见的代称:
1.用该事物的性状、特征指代该事物.
例:为肥甘(美味的食物)不足于口与?轻暖(高贵的衣服)不足与体与?(《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
2.用泛称代特称
例:擅山海(山海的出产物)之富(《洛阳伽蓝记 王子坊》)
3.用特称泛代称
例:大雅(泛指有优秀传统的诗歌)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李白《古风》)
要注意泛指和暗喻的区别.
四、并提
指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述.
例:耳目聪明.(《后汉书 华佗传》)
实为耳聪、目明
五、互文
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特点是上下文义互相呼应、补充.
例: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焦仲卿妻/孔雀东南飞》)
实为东西南北都种松柏和梧桐,而并非在东西种松柏,在左右种梧桐.
六、夸饰
相当于现在的夸张.
像“白发三千丈”之类的,不具体举例了.
七、倒置
和文言句法中的“倒装”不同,并不值得肯定,不提.
八、委婉
指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委婉、含蓄一些.有避粗俗、避忌讳、避冒犯等.
例:便利(大小便)、山陵崩(皇帝死亡)等

古代汉语有哪些修辞手法

正好我这学期考过。
具体有:
一、引用
引用包括:引言、引事和引文
引言就是引用那些不见之于书本的格言、俗语、谚语、歌谣等,以加强文章的说服力。
例子: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步一诺。”(《史记 季布列传》)

引事就是在行文时引用历史故事。
例子: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司马迁 《报任安书》)——三个历史故事

引文就是引用见之于载籍的文字。

二、譬喻
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比喻,有明喻暗喻之分。
明喻往往用“譬如”、“譬犹”、“譬之”、“犹”、“如”、“若”等。
这个很容易理解就不举例子了。

三、代称
指作者常常不用该事物的固有名称,而临时借用与该事物有某种内在联系的词语作为称谓。
三种常见的代称:
1.用该事物的性状、特征指代该事物。
例:为肥甘(美味的食物)不足于口与?轻暖(高贵的衣服)不足与体与?(《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
2.用泛称代特称
例:擅山海(山海的出产物)之富(《洛阳伽蓝记 王子坊》)
3.用特称泛代称
例:大雅(泛指有优秀传统的诗歌)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李白《古风》)

要注意泛指和暗喻的区别。

四、并提
指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述。
例:耳目聪明。(《后汉书 华佗传》)
实为耳聪、目明

五、互文
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特点是上下文义互相呼应、补充。
例: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焦仲卿妻/孔雀东南飞》)
实为东西南北都种松柏和梧桐,而并非在东西种松柏,在左右种梧桐。

六、夸饰
相当于现在的夸张。
像“白发三千丈”之类的,不具体举例了。

七、倒置
和文言句法中的“倒装”不同,并不值得肯定,不提。

八、委婉
指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委婉、含蓄一些。有避粗俗、避忌讳、避冒犯等。
例:便利(大小便)、山陵崩(皇帝死亡)等

以上是我自己手打的……T T
差不多是这样,主要参考郭锡良先生等人的《古代汉语》,详细的可以去看。希望对你有帮助。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9783830.html自己去看


古代汉语修辞格有哪些
问题五:古文有哪些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 寄托,对比等,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复喻(又名博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

古代汉语有哪些修辞手法
一、引用 引用包括:引言、引事和引文 引言就是引用那些不见之于书本的格言、俗语、谚语、歌谣等,以加强文章的说服力。例子: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步一诺。”(《史记 季布列传》)引事就是在行文时引用历史故事。例子: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

古代汉语中有哪些修辞手法并举例
⑵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实说的“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手法。例如:乌蒙磅礴走泥丸。⑶超前夸张。用一件事物将来的将来可能出现的结果来形容这种事物现在的状态,或把一件事物将来的状态提到现在的状态之前的夸张手法。“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曹雪芹《红楼梦》)反复 登峰造...

古代汉语修辞方式中关于引言,引事的具体例子,标明出处
1、引言,就是引用别人的话。例如: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

古代汉语中有些同义词用于泛指和特指意义是不同的,泛指段玉裁叫做 ,特...
虚词和词尾等方式表达语法关系。此外,古代汉语中的句式也非常多样,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等。3、注重文采和修辞 古代汉语注重文采和修辞,追求语言的韵律美和形象美。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对偶、排比、借代、夸张、双关等。这些修辞手法使得古代汉语的表达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并提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并提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为了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把本来应该用两个短语或者句子表达的内容,合并为一个短语或句子。作为修辞手法就是"合二为一",即把本来应写成两个短语或两个句子的话,合并为一个短语或句子。合并时把相同的句子成份放在一起并提(因此这种修辞格也叫"并提"或"合叙...

互文修辞手法介绍
物”或“己”而悲。)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补充材料。古代汉语中对互文修辞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结构特征:互省。比如上面例子。二、语义特征:互补。比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

什么是“两茎灯草”修辞法?
“两茎灯草”是古代汉语诗歌中的常见修辞手法。其中,“两茎”指的是蜡烛的两根蜡烛芯,“灯草”则是指供蜡烛燃烧的草草。语句的含义是:红蜡烛两根,白蜡烛草两束。引申后的含义是,人生中的任何时刻,都有两个相反或相似的元素。 这个修辞手法有时可以被用来暗示情欲的含义,通过比喻蜡烛和草草的关系...

古汉语修辞目录
古汉语修辞目录,这是一份详细的指南,旨在揭示古代汉语中的修辞艺术。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古汉语修辞的四个主要类别,以及它们各自包含的子类。第一章描绘类,专为描绘景象或情感而设。首先,比喻是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有相似之处的事物相比较,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比拟则通过将事物人格化,赋予其...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修辞手法?
古代汉语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如“借代”“互文”。“借代”现代汉语仍然使用,而“互文”用得极少。“互文”指前后文句或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参互见义。重在形分义合,上下文互相补充,共同表达文意。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烟”“月”在上,“寒水”“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