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语文课文疑难解析

1、品味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及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两句的语言美。

这两句都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方法(通感,是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第一句由嗅觉转向听觉。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柔飘缈、沁人心脾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着想象的跳跃。但渺茫的歌声不是单纯的陈述说明,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事物,两个优美的意象叠加在一起,加大了意境的内涵,烘托出了环境的幽雅与宁静。第二句由视觉转向听觉。光与影的分布本是宁静的,用名曲来形容,将光与影巧妙地转化成了活泼的、跳跃的音符,化静为动,将景物写活了。提到梵婀玲,则会令读者联想到《小夜曲》之类的名曲,光与影的和谐分布与名曲的悠扬给人的感受相通,两相烘托,艺术效果倍增,给原有的意境覆上了温馨幽雅的薄纱。

2、作者的感情发展变化: 心里颇不宁静──淡淡的月光下,有淡淡的哀愁──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悦──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惦念江南,欲超脱而不可得。

愁在上文已经说过,作者在欣赏月色时注意了情与景的交融:幽僻寂静的小路,阴森森的树木,使作者心中笼罩着淡淡的哀愁;身外有无边的荷香月色,面对美景,内心暂时忘却了哀愁,有一种淡淡的喜悦;蛙叫蝉鸣,而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摆脱不了愁思;写采莲盛况,思接千载,暂得解脱,但最终还是回到造成不宁静的现实中来。

3、文中运用了许多叠音词,试揣摩其意蕴及表达效果。

叠音词能深化物态情貌的形象感。如以曲曲折折来形容荷塘的广度;以亭亭来描绘荷叶的高洁纯美,同时赋予它动感;用田田来形容荷叶的密度,以层层来表示它的深度;以缕缕来形容飘散的荷香,朦胧迷离,淡雅芬芳。又如蓊蓊郁郁不但说明树木之多,而且加强了夜色浓重的气氛;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极写了荷塘四面树木之茂密。这些多样形态的叠音词极富艺术表现力,且有很强的音韵感。同时这些叠音词又是作者心境的反映,是由作者的情绪决定的。荷塘的景色是静谧幽雅的,作者的情绪是淡淡的',没有大红大绿的浓重,身处于不浓不淡、不明不暗,调和适中的境界中,流露出了作者适度中和的生活情趣。这些词的运用恰是他在追求刹那间的安宁与恬然;是为了暂时的忘却与排遣,曲折地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4、段落分析:课文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以情写景意境生,无情写景意境亡。在这段文字里,作者用心观察,用心体验,抓住景物的特征,通过大胆的想象,丰富的联想,运用许多新鲜贴切的比喻,给读者描写了月下荷塘的美妙景象,抒写了初到荷塘时暂得超脱的喜悦之情。在这段文字里,作者明写荷塘,暗写月光,有点有面,由远而近,自上而下,或静或动,虚实结合地依次描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和脉脉的流水,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富有立体感的月下荷塘的动人画面。文中无一字写月,却处处有月,因为荷塘里的所有美好景色都是在月光照耀下显现的。正因为这月光,那出水很高的荷叶才有像那亭亭的舞女的裙那样自然舒展的轻盈动人的姿态;那袅娜地开着的,羞涩地打着朵儿的白花,才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具有圆润晶莹的光彩和隐约闪烁的光华。而那丝丝缕缕、缥缈不定的荷香,在那微风的荡送下,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些似乎与月光毫无关联,其实只要仔细玩味,便不难理解到,这令人心醉的、悠幽淡雅的美妙感受也只有在这宁静的月夜、独处而心无尘滓的时刻才有可能产生,倘若易情换景,必将荡然无存。至于那在微风的轻拂下像闪电般转瞬即逝的荷波,则赋月光以活力,使得由荷叶、荷花、微风和月光组合起来的荷波更具有无限的魁力,给人的心灵一丝的颤动,从而产生一种莫名的惊喜和愉悦。而那默无声息的、不能见一些颜色却脉脉含情的流水,轻轻缓缓地波动着,将在月光下仿佛舞女的裙的亭亭的叶子衬托得宛如处子,更加清丽,更加纯美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一段文字充分体现了许多散文作家所刻意追求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5、《荷塘月色》最后一句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据蝉喜热的生活习性,蝉在清凉的夜晚是很少叫的,此处是否是朱先生的杜撰呢?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一句不能理解为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要数这时候最热闹。这时候在文中是特定的时候:路是阴森森的,月光是静静的,路灯光是没精打彩的,而我是孤独苦闷的,这时候如果有那么几声蝉鸣蛙叫,相对来说,这鸣叫声应该算得上是最热闹的吧?作者正是用所谓热闹的蝉鸣蛙叫来衬托自己当时那难以排解的苦闷。

另外,蝉在夜晚也确是有叫的。早在唐代李商隐的句子中,我们就可看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可见蝉声是到五更才渐疏的。当代杂文家李敖在《谈蝉》一文中也讲过:清晨、中午、晚上,及至深夜,我们都要聆听它的歌喉。都说明蝉确实有在夜晚叫的。从蝉喜热的天性来看,朱自清写此文正是盛夏,夜晚即便凉爽,气温也不会很低,蝉在这时候鸣叫不是没有可能的。




《荷塘月色》语文课文疑难解析
在这段文字里,作者用心观察,用心体验,抓住景物的特征,通过大胆的想象,丰富的联想,运用许多新鲜贴切的比喻,给读者描写了月下荷塘的美妙景象,抒写了初到荷塘时暂得超脱的喜悦之情。在这段文字里,作者明写荷塘,暗写月光,有点有面,由远而近,自上而下,或静或动,虚实结合地依次描写了荷叶、...

初中语文爱莲说教案【三篇】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描写莲花的句子。你发现作者笔下的莲具备了哪些品质? (1)自主寻找发现(2)学生合作讨论(3)师生交流明确(4)教师归纳小结 2.作者想通过爱莲和爱君子表达自己怎样的人生追求? (1)明确写法(2)体会感情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增强了合作学习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疑难的能力和效率。彰显了...

怎样写研究性学习报告?有什么好的主题?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理念,正说明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着广阔的天地。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上句,按常规,教师说一说“不宁静”的原因就可以了,但我们多问一个“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颇不宁静的呢”,多查。阅一下资料,多问几个为什么,与学生一道研究,答案就不再是那么单一...

《荷塘月色》课文疑难解析
阴森森的树木,使作者心中笼罩着淡淡的哀愁;身外有无边的荷香月色,面对美景,内心暂时忘却了哀愁,有一种淡淡的喜悦;蛙叫蝉鸣,而“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摆脱不了愁思;写采莲盛况,思接千载,暂得解脱,但最终还是回到造成“不宁静”的现实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