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导语:下面我为大家带来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教学目标:
1、 学习《石灰吟》、《竹石》
2、 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三首》的《石灰吟》与《竹石》这两首古诗。
二、新课
(1) 初步感知大意
以自学、汇报为主
① 《石灰吟》
A逐句理解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凿:指用铁锤击,用钢钎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对待烈火焚烧、锤炼看作很平常的事。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粉身碎骨”指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浑不怕:一点也不怕。浑:全,都。清白:指石灰的颜色纯白,没有斑点。
B整体了解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② 《竹石》
A逐句理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你看,它的根深深地扎入断裂巖缝中间,像一只手紧紧地抓住岩石,像一口钢牙牢牢地咬定青山。这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裂的山岩之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磨:折磨。“坚进”坚定强劲。任:任凭。尔:你。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让它屈服。
B整体理解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诗歌的意思。
(2)感悟诗歌情感
①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这两首诗,分别描绘的是石灰与竹子,说一说,石灰与竹子给你分别留下怎样的印象?
石灰:开采石灰时非常艰苦,烧制石灰时面对严峻的考验。
朗读,读出石灰的面对各种考验泰然自若。
竹子:长在高山岩石中的竹子。它高大挺拔,扎根艰难与顽强。
看图,感受竹子的坚强。
朗读,读出长在岩石中的竹子那种在艰难、恶劣的环境中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②深入感知作者的情感
再读古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竹子吗?用上咱们上节
课学会的方法,联系作者写诗时的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生平,小组讨论,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汇报。
《石灰吟》
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来感受。重点体会“清
白”,这个“清白”到底指什么?
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
挫折,即使是粉身碎骨,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表达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于谦就是这样,到死也不向恶势力低头,实践了他的誓言。
教师小结:这就叫做“托物言志”。石灰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
朗读,把诗中“物”的形象与所蕴含的精神融合起来,读出作者的情感。
《竹石》呢?汇报
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引导学生认识到
A《竹石》也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诗人的情感。作者借赞美巖竹的坚定、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
朗读,读出这做人的道理。
B再联系诗人的时代背景,我们也能看到诗人自己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
朗读,读出诗人所言的志向。
三、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古诗,具有什么特点?(托物言志)
在学古诗时,我们一方面要从字面上理解古诗表面的意思,还要结合作者生平与时代背景来看诗隐含的意思。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
背诵这三首古诗。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三首》的《石灰吟》与《竹石》这两首古诗。 二、新课 (1) 初步感知大意 以自学、汇报为主 ① 《石灰吟》 A逐句理解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凿:指用铁锤击,用钢钎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经受千...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16古诗三首《3夏日绝句》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资 ...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16古诗三首《3夏日绝句》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模板1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夏日绝句》2、理解古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借古讽今,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剌南宋统治者屈辱偷生,逃跑妥协的行径,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3、朗读并背诵古诗。2重点难点理解古诗,...

孤帆远影碧空尽出自哪首诗几年级
该句出自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苏教版语文书第九册(五年级上册)选取,第25课《黄鹤楼送别》。语文S版六年专级上册,第属15课《古诗三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0课。“孤帆远影碧空尽”出自唐·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句话的意思是: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

黄鹤楼送别是谁写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苏教版语文书第九册(五年级上册)选取,第25课《黄鹤楼送别》,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15课《古诗三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0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词...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几年级的古诗?
苏教版语文书第九册(五年级上册)选取,第25课《黄鹤楼送别》。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15课《古诗三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0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

李白的《望黄鹤楼》是几年级古诗
苏教版语文书第九册(五年级上册)选取,第25课《黄鹤楼送别》。 和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15课《古诗三首》,以及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 李白的这首 《望黄鹤楼》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金灶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部编版哪本教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送别诗,被收录在多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在苏教版语文书第九册(五年级上册)中,它作为第25课《黄鹤楼送别》出现。同样收录这首诗的还有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的第15课《古诗三首》。此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20课也选用了这首诗。这首...

六年级上册课文有哪些,全部
六年级上册语文s版,涵盖多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主题丰富多样。第一单元以童话寓言为主题,包括《稻草人》、《寓言两则》和《卖火柴的小女孩儿》等。这些故事不仅富有教育意义,也充满了想象力和趣味性。其中,《寓言两则》包含《自相矛盾》和《画蛇添足》,通过生动的故事,揭示了生活中的种种道理。此外...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15《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1.这三首诗(《送元二使安西》《赋得古原草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思不难懂,学生在参照注释的基础上,经过老师的点拨就能粗知大义。因此不用在疏通语言上下太大功夫。2.对诗的意境的感悟,主要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通过多读悟出来。因此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反复...

出塞是小学第几册学的
小学六年级 也就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0课《古诗三首》 出塞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