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平仄问题,最好是懂得人用自己的话解释下。

对偶平仄规律,一共有5大原则:1.正常对联上下联尾字上平下仄原则;2.平仄杆理论原则。指“平平仄仄……”是一根无限长的杆,在中间任何一个点上,把它截断都可以。它的原则是,保持语言的平平仄仄的起伏;3.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原则。即在联语二四六的位置上平仄要准确;4.尾句避免三连音原则。如上联最后三字要避免三个仄音字;5.参加比赛的对联,必须要做到平平仄仄交替半点不含糊原则。
对偶平仄的调整,共有步步登高的七个台阶。这是最高级。最低级只要求上联与下联尾字“上仄下平”,这就及格了。
日常对联的写作,只需要掌握尾字上仄下平就可以了。那是因为,第一,许多文学大家和著名的政治家已经给我们做出了这样的示范:不要因字害义。孙中山有一副著名的对联: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为了准确的表达含义,使用的是上平下仄句式。第二,在现代人的交往中,99%的人已不懂联律平仄。而文字语言最大的功能是要和大众交流。
结论:平仄的大原则,国家并没有原则的规定。只是在古代科举考试的时候,对律诗的颔联与颈联做过国家级的规定。应当是在清代,朝廷有了更加规范的规定。近代,现代,包括新中国成立以后是没有文字规定的。它的原则就是让语言和文字的读音起伏,这就是讲平仄意义所在。
顺便再讲一下对偶句的“上级"与“下级“。上级叫“对仗”,是从皇家的仪仗都是对称,演变过来的。下级叫做对"偶句句”,它对对偶的平仄不做要求,甚至对词性也不做要求,典型的例句是毛泽东引用的那句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种句式,大量的活跃在老百姓的口头上。

简单说,古人把汉字按声调分成两类。即现代汉语的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并要求的诗词歌赋句子本句平仄交替,上下句平仄相对。古代汉字还有一部分入声字,也为仄声。其目的是为了使句子读起来或唱起来顺口,不致于拗口。但具体有非常详细的规范。
举例说,
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
【注】,白,古韵为入声字。

古代的一些平仄与现代不同,现在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而且现在只要尾句平仄正确,押韵就可以了。

谁能举例讲解一下古典诗词中的平仄,到底是如何划分的?

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则,下文律诗的平仄及词的平仄中还要详细讨论。现在先谈一谈怎样辨别平仄。 如果你的方言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象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已方言里有几个声调。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已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平。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的。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 注意,凡韵尾是 -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如果就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 总之,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这个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才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所谓“平仄”就是每个汉字中古音具有平、上、去、入四声,为了便于运用,在律诗中又简化为平仄二声,平又分为阴平、阳平二声,仄分为上、去、入三声。因此,共有阴、阳、上、去、入五声。
平仄的掌握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现代汉语来说,第一、二声为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然而,古代汉语的入声字,已经都转到了现代汉语的“一、二、三、四”声当中去了。因此,现代汉语中没有入声字了,至于转到上声、去声的字倒没有什么问题,因为上、去、入三声都是仄声。但是,从入声字转到阴平、阳平中的字则是较为麻烦的。例如:现代汉语的“一、吃、压、”等字都是阴平声,而在古代汉语中却都是入声字,如果去强记古代汉语的入声字,对于学写律诗者,多少是有些困难的。但是,如果用地方方言去区分平仄声却是较为容易的,因为在南方,吴、闽、粤、赣、湘、鄂、川等方言中,仍然保留着古代汉语的入声字的读音。还有北方的山西、内蒙等地,方言中也还保留了入声字的读音。因此,根据方言读音,再用一种公式类比套用区分平仄声那就更为简易了,即用:“兵、平、病、丙、并”这五个字去套读“阴、阳、上、去、入”五声,类比如表:
由此可见,“兵”字正是阴平声,“平”字恰好正是阳平声,以此类推。


诗词的平仄问题,最好是懂得人用自己的话解释下。
为了准确的表达含义,使用的是上平下仄句式。第二,在现代人的交往中,99%的人已不懂联律平仄。而文字语言最大的功能是要和大众交流。结论:平仄的大原则,国家并没有原则的规定。只是在古代科举考试的时候,对律诗的颔联与颈联做过国家级的规定。应当是在清代,朝廷有了更加规范的规定。近代,现代,...

学写诗词是自由率性好还是按平仄韵律来好?
首先我感觉自由率性和平仄韵律并不冲突啊,如果非要比一个高低之分,我想还是平仄韵律来的更好些。平仄韵律的诗词虽然不易制作,不易学习。但是其中的平仄格律,确实是诗词的精髓。没有平仄韵律的诗词,就好像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一样。徒有诗词的虚表,却没有诗词的韵味,如果要是学习没有平仄韵律的诗...

古诗中的平仄到底怎么区分?
如《生查子》,表面看来与作仄韵的五言绝句诗相仿,但它在《唐宋词格律》一书里,便载有三种格律:格一全是仄平句式;格二是第一句第五句用了平仄句式,如有名的朱淑真所作的一首“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格三是第三句用了仄平句式...

古诗中的平仄问题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

诗词是表达内心的,一定要讲究平仄吗?
自我素养诗歌讲究韵律平仄是古代文人写诗歌的一种自我修养,文人在表达方面不仅用词准确独特有自己的见解,并且在韵律方面也要要求平整押韵,给人一种整齐的感觉。我们在阅读诗歌的时候,能够品味出作者内心所要表达的一种思想情感,而且还能够感觉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这就是由于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比较注重它...

什么是诗的平仄?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要区别平仄,先要懂得四声。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

怎样能记住诗词的平仄韵,区分该用什么字
二是一联之中,上下两句平仄要相对,相同位置的字,上句用平,下句就要用仄;上句用仄,下句就要用平。三是相邻两联要“粘”。下面一联上句的第二个字,要与上面一联下句的第二个字平仄一样。例如唐代李频的七律《湖口送友人》:“中流欲暮见湘烟,苇岸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

想了解古诗词的平仄!
帷幄无人用岳飞。 仄仄平平仄仄平 遗老不应知此恨, 仄仄平平平仄仄 亦逢汗节解沾衣。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卿"字属平声,末字"仄"也是在古代是入声字,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二、四句押 韵。 3、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

关于诗词平仄问题
所以诗句中平仄音节要交错排列,现在写诗,是否遵守格律,你可以自己决定,但是在这之前你应该了解古人的用意和追求,其实格律中学问很深,包含了很多微妙的美学追求,而且现在正式的诗词比赛都是按照格律规则评选的。但是也有一些高手破开格律的限制写出了很多好作品,不过这是极少数。

什么是平仄?
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过”字用作动词是有时平去两读的,至于用作名词,解作过失时,就只有去声一读了。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下文我们就讨论平仄问题。平仄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