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春晓》诗写的是早春景象还是晚春景象?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一诗相信是许多人幼年时的人文素质启蒙材料。关于这首诗的内涵,我们通常理解为作者在春天的早上睡到了自然醒,醒来便听到了外面有鸟儿雀跃的鸣叫声,这种听觉感受让作者欣欣然,忽而想到昨晚风雨交加,花儿在风雨的摧残下不知落了多少?这样一想,作者的心情陡然失落,引发了伤春情结。也使读者在乐景转哀景,乐情转哀情的咀嚼中更联想到作者有惜春惜时的时间感慨。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资源)
根据以上诗歌解读,这首诗便是作者对晚春景象的抒写。但在作者没有具体指明时间细节的情况下,这首诗有没有可能是写早春景象呢?笔者有兴趣为之一探。
诗歌首句是否有早春的暗示?答案是肯定的。当我们不把“春眠不觉晓”理解为诗人是主角,而是把春天当成主语时,意思就变成了:沉睡了一冬的春天不知不觉苏醒了。此句也可以回应题目《春晓》之意,古人说春有三春,其中一个意思即指早春,仲春,晚春三个时段。“晓”有“早”之意,就可以进一步理解为春天的早春时段,但同时又暗涵着早晨之意,一语双关。
作者为了说明他感受到的是初春,所以第二句用了一个细节来确证事实,也就是我们理解的到处都是鸟儿的欢叫声,大自然一片盎然生机。这恰似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著名诗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早春景象的再现,后一句与“处处闻啼鸟”句意类似,且都体现出清新秀丽,新鲜灵动的艺术特色。谢灵运写此诗时正值他被贬为永嘉太守时期,他一到永嘉便病倒了,一病病了一个冬季,忽而有一天想推开窗户看看外面的风景,却意外的感受到了别样的景致,也才有了他自己称为“如有神助,得窥天机”的佳句。但其实这两句诗写的是再平凡不过的春天景色了,才华出众的谢灵运却从来没有像这次一样引发如此隽永的感受,那是因为他一直保持着初到永嘉时的冬天印象,猛然间季节转换带来的审美冲击,才在他脑海里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这种感觉吐而为诗便如心间流淌出来的一样,自然而然,不事雕琢。孟浩然这两句也有类似的审美直觉,仿佛他一直沉浸在冬天的感受中,却在某个初春早上醒来时,由外面的鸟鸣声意识到春天的来临。鸟儿的活力让春天充满生机,是为乐景见乐情。
但问题来了,末二句的情绪忽然发生了转折,想到昨夜风雨摧残春花,作者的心情就不免有些伤感,这是典型的伤春情结,也多发生在晚春时节,是为哀景见哀情。在早春诗里,不管是乐情还是哀情,诗中所描写的实景都是乐景,或至少不是哀景。我们试着列举唐代初、盛、中、晚四个时期的几位著名诗人的早春诗来印证这一点。初唐杜审言有著名的《早春游望》一诗,抒发思乡情感,其中的写景句:“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即是描写春意浓郁的早春风景。王勃有诗《早春野望》:“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亦写思乡,写景句体现了有少年人风发意气,显得明丽阔远。盛唐诗人王维《早春行》:“紫梅发初遍,黄鸟歌犹涩。谁家折杨女,弄春如不及。爱水看妆坐,羞人映花立。香畏风吹散,衣愁露沾湿。玉闺青门里,日落香车入。游衍益相思,含啼向彩帷。忆君长入梦,归晚更生疑。不及红檐燕,双栖绿草时”,写闺愁,但景色宜人,且体现出勃发向上的生命力。中唐白居易早春诗最多,以早春为题的就有30首之多。早春景无一例外为乐景,如《开元寺东池早春》:“池水暖温暾,水清波潋滟。簇簇青泥中,新蒲叶如剑。梅房小白裹,柳彩轻黄染。顺气草薰薰,适情鸥泛泛。旧游成梦寐,往事随阳焱。芳物感幽怀,一动平生念”。又如《新居早春二首》:“静巷无来客,深居不出门。铺沙盖苔面,扫雪拥松根。渐暖宜闲步,初晴爱小园。觅花都未有,唯觉树枝繁。地润东风暖,闲行踏草芽。呼童遣移竹,留客伴尝茶。溜滴檐冰尽,尘浮隙日斜。新居未曾到,邻里是谁家?”等等,都表现美好的初春景象。白居易最著名的早春诗句即是《钱塘湖春行》里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尽了眼中春意,也道出了渐渐盈积于内心的喜意。晚唐诗人皮日休《松江早春》:“松陵清净雪消初,见底新安恐未如。稳凭船舷无一事,分明数得鲙残鱼”,大地回春,人心悦然。处于不同时期的唐诗人,感知事物的心态各有不同,但对初春的感受基本都是统一的。
由此可见,《春晓》末二句的风雨落花如果理解为哀景,则不符合于初春的景象。但基于本文对诗歌初春的设定,有必要从“风雨”与“落花”两处着眼一探究竟。
首先说风雨,“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欲散重拈花细看,争知明日无风雨?”“何异花开旦暝间,未落仍遭风雨横。”“夜来风雨急,无复旧花林。”晚春风雨摧花的诗词随处可见,早春诗也写风雨,只不过早春的风雨实在是另外一番景象。试看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几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恰是给“夜来风雨声”诗句做了极好的注脚,雨水随着春风入夜来访,无声地滋润着自然万物。作者从大处概括后,又辅以细节描写:早上看到的“红湿处”,原是繁华朵朵,遍开成都,老杜欣欣然之情自不待言。要之,“夜来风雨声”并不只能理解为狂风暴雨摧花落,也能化为和风细雨催花开。
但矛盾又出现了,最后一句“花落知多少”似乎否定了前一句“和风细雨”的解释,难道诗意就此尘埃落定,没有了翻盘的可能?其实不然,词语的多义与倒置现象为我们扩大了解读空间,领会到更丰富多彩的诗歌内涵。出于表达的需要,诗歌常有倒置手法的运用,如杜甫《秋兴八首》其八有句“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即是出于韵律的需要做的倒置。《春晓》诗就题目而言可倒置为“晓春”,而末句就节奏感而言,“花落知多少”要比“落花知多少”更有抑扬顿挫的效果,如此,“花落”即为“落花”,而“落花”与“落英”同义。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句,“落英”在《辞海》里有两种解释,一指“落花“,即我们通常理解的“离枝落下的花”;另外一个意思则指“初开的花”,并列有屈原《离骚》中的“夕食秋菊之落英”释义。另外,“缤纷”除了有“纷纷落下”之意,还有“繁盛”之意。据此,《桃花源记》中渔人所看到的桃花源景色应理解为桃花开得正繁盛,才更能与“芳草鲜美”组合成生机无限的世外桃源意境。而“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也同样可以解释为:昨夜经过了和风细雨的滋润,枝头的花儿不知开了多少?这样,作者在“处处闻啼鸟”的听觉审美后,又由回忆起昨夜的气候变化,想象到更美的春天景致,欣欣然之情愈发浓郁。
"五言绝句体制短小,适合写一地景色,一时情调"(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那么,《春晓》诗不会是写从早春到晚春的清晨景象,只能是其中之一,如果表现晚春景象则为以乐景与哀景共衬哀情,但笔者认为写初春之景的话即表现的是乐景乐情,则更能体现出景致的统一与情感的和谐。
孟浩然的《春晓》写的是早春景象还是晚春景象?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孟浩然的这首〈春晓〉,应该是写在晚秋,春未夏至的时候,往往天气变化无常,初春的花蕊是不轻易凋谢的,只有花期将逝,花朵就会不经风雨,那么这个时间大至在晚春了!鸟儿的啼鸣声,不绝于耳,春困老让人不晓得天已亮了,该起床了!
孟浩然《春晓》诗写的是早春景象还是晚春景象?
"五言绝句体制短小,适合写一地景色,一时情调"(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那么,《春晓》诗不会是写从早春到晚春的清晨景象,只能是其中之一,如果表现晚春景象则为以乐景与哀景共衬哀情,但笔者认为写初春之景的话即表现的是乐景乐情,则更能体现出景致的统一与情感的和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
《春晓》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的景象?
孟浩然的《春晓》描写的是春天的早晨景象。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清晨的美丽景色。诗中描绘的时间为黎明时分,是一天刚刚开始的时候。整首诗以清新、明亮的氛围来表达春天早晨的景象,使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朝气和生机。在诗中,孟浩然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界万物苏醒的景象。他描述了夜...
《春晓》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描写的早春清晨的景色。1、【原诗】春晓 [ 唐 ]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2、【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3、【赏析】《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
春晓诗题是什么意思?
《春晓》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所作,这首诗是在早春时刻创作的,描绘了春季到来所带来的美好景象。洋溢着喜庆和祥和,让人体会到自然的美好和悠闲惬意。在文化内涵上,春晓中融合了孟浩然的情感,也具有象征意义,人们从中可以领会到追求自由、追求美好、追求和平的人文精神。在诗歌中,孟浩然用自己的感受和...
春晓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春晓》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象 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注释:⑴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⑶“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⑷“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
春晓这首古诗描写的是几月份?
描写的早春清晨的景色。1、【原诗】春晓 [ 唐 ]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2、【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春晓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早晨的景色
《春晓》这首诗描写的是早春、初春早晨的景色,描写了春天的鸟、夜里的雨、落花和春风四种景物,诗人抓住春天早晨刚刚醒来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
春晓是描写什么季节什么时间
《春晓》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7点到9点的景色,也就是初春、早春的景象。这首诗的原文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而在这首诗中,“晓”就代表着早晨的时候,也就是天刚刚开始亮的时间,因此“不觉晓”则代表的意思就是不知不觉的,就发现天亮了。整首诗我们可以...
春晓和村居这两首诗是描写春天的景向吗
都是描写春天的!只不过春晓的作者是唐代的孟浩然,村居是清朝的高鼎.村居描写的是早春.《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