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祠的历史,风景谁帮我介绍一下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的悬瓮山下,距市中心25公里,面积有10万余平方米。晋祠初名唐叔虞祠,建于公元五世纪北魏之前,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晋世家》中讲述了“剪桐封弟”的故事,详细记载了周成王的胞弟叔虞被封为唐国诸侯一事。周成王儿时的一句戏言,就把叔虞封到唐国为诸侯。叔虞后来兴修水利,唐国人民安居乐业,日渐强大。其子继位后,改唐国为晋国。为缅怀叔虞的功绩,便修祠堂来祀奉他,人称晋祠。

  走近晋祠,正如有人说过的:“晋祠是一座艺术殿堂,一处风景园林,一个丰厚的历史博物馆。”

  山下水旁,参天古木中林立着上百余座楼、台、亭、阁,殿、堂、桥、榭。这些建筑或依山或傍水,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涧有脉脉细流,林中有闪闪碧波。李白当年来此,也不禁赞叹:“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泻翠娥。”

  北魏以后,晋祠经过历代重修扩建,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圣母殿为主体的建筑规模,同时也成为一处集儒、道、释文化为内涵,融水光山色,文物古迹为一体的古迹园林群。国务院1961年即公布晋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三绝”。

  晋祠的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高坐在神龛上的神祗是圣母,为虞侯的母亲,名邑姜,姜子牙之女所建。殿外有一周围廊,殿内极宽畅,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古人巧用力学原理将屋梁的重量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斜,四角高挑,形成飞檐。这是我国古代建筑中能找到的最早实例。

  殿前廊柱上有木雕盘龙八条,雕于千余年前的宋代,八条盘龙各抱定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吞云吐雾,仍觉生气勃勃。亦为宋代建筑的代表作。

  鱼沼飞梁则西依圣母殿,东临献殿。古人以圆者为池,方者为沼。此为方形池,故称“鱼沼”。在这方形的鱼沼上,架起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桥面东西宽阔,而南北犹如鸟之两翼,与圣母殿脊相呼应,翩翩欲飞。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亦为古代桥梁建筑中的孤例。正如导游小刘所说:“这是现代立交桥的前身。建筑大师梁思成来此考察,看后也叹为观止,深为我古人之智慧和创造所感动。”

  晋祠的唐碑、石幢和砖刻称为“晋祠三铭刻”。唐碑《晋祠之铭并序》是有名的珍贵文物,也是国内有名的唐碑,矗立在“贞观宝翰”亭内,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二十年亲自撰文书写的,碑文共一千二百余字。写的是赞美唐叔虞的美德和晋祠风光。唐太宗一生推崇王羲之,碑文写的行书,飞逸洒脱,笔力遒劲,深得王羲之的神韵,为唐太宗得意之作,也备受后人推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行书体碑刻,也是书法艺术中的精品。

  晋祠的三名匾,也是不能疏略的。走过“水镜台”,再穿过四座宋代铁铸武士像,就到“对越坊”。“水镜”取清水明镜之意,即忠奸是非人皆可知。而“对越”二字出自《诗经》:“对越在天”的诗句,“对”是报答,“越”是显扬,意思是报答、显扬周文王的功德。“难老”一匾,语出《诗经》:“永锡难老”句,意为晋祠之水水流不竭,永远年轻。“难老”的匾为傅山先生所写,字迹苍劲有力又挥洒俊逸,堪称一绝。据导游介绍“难老”匾前的泉水清清水波,冉冉不绝,源于一丈深的石岩中,常年不息。如今因地下水位下降,水流枯竭,只得以自来水以充泉水,有人戏说,这是“真泉假水”了!

  晋祠的雕塑值得一提。四座武士像,经岁月的洗礼和冲刷,依然傲然屹立,威武勇猛,体现了古代男子的阳刚之气,与我们当前选“好男儿”的奶油小生标准,在美学价值上大相径庭。与之相映成趣的是圣女殿中的侍女像。而这42尊侍女彩塑,由于殿门未开,只能从门窗的空框中望及。这900多年前的侍女们的娇羞面容和款款的步履,似乎一群活生生的侍女向你走来。她们或梳妆,洒扫,或奏乐歌舞,形态各异、丰满俊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最有名的据说是一尊双面美人雕塑,她的一个侧面笑如花,另一个侧面则愁容满面,珠泪点点。这位美丽的少女为什么有此双面人生,留给游人丰富的想象余地。据称当年著名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专程来访,研究并揣摩这个双面侍女的表情,以丰富自己表演艺术的内涵。这么多古代雕塑艺术的珍品,荟萃云集,充分显示了古人的艺术智慧与灵感和我国文化艺术的深厚根基。

  晋祠还有两棵千年老树,一是周柏,二是唐槐。周柏已有三千年的历史,树身向前倾斜与地面成45度的斜角,偎倚在撑天的柏树上,虽苍劲古老,但依然挺拔有力,枝繁叶茂。犹如我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唐槐却未见到,也许是匆忙中未曾顾及。

  晋祠,古老的晋祠所蕴涵的内容太丰富,所承载的历史太沉重,集历史、人文、自然、艺术于一体,既有建筑景观,亭桥点缀,又有河水环绕,富有诗情画意。岁月流逝,并未失去祠堂的魅力,风光旖旎,增添了几分江南水乡的韵致,又为庄严肃穆的祠庙增添了几分灵气和动感。

  太多的朝代更替,太多的历史典故,晋祠以她独特的优美的身躯,守护着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以它秀丽的景色哺育着这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殿堂。她真不愧是我国锦绣河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真不愧为历史传承中的不可或缺的瑰宝。

  

  晋祠的由来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
  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 唐叔虞祠内的塑像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如今的山西省太原市也因为再晋水之北,水之北谓阳,于是当时便叫“晋阳”。

  晋祠风景简介
  地址: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
  晋祠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这里殿宇、亭台、楼阁、桥树互相映衬,山环水绕,文物 荟萃,古木参天,是一处风景十分优美的古建园林,被誉为山西的“小江南”,是一处国家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园林,驰名中外。尤其是圣母殿、侍女像、鱼沼飞梁、难老泉等景点是晋祠风景区的精华。祠内的周柏、难老泉、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晋祠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华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晋祠旅游景区距太原市较近,气侯条件与市区接近,加上依水傍山,风景优美,是游客避暑、观光地。太原市通往晋祠的8路无人售票公共汽车、8路小公共汽车,昼夜持续时间长(早6:00--晚23:00),行车间隔时间短(15--20分钟),乘车环境舒适。晋祠风景区食宿方便,饭店、旅馆座落周围,数十家饭店、餐馆、酒家,均具有上乘的服务和可口的饭菜,且具有本地特色。尤其是“晋祠大米”以其明晶透亮、味道纯香而饮誉天下。紧靠景区的晋祠镇政府近几年下工夫抓了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公用设施及三业(服务、餐饮、娱乐)建设,面貌大为改观,尤其是景区的住宿条件、通信业务、医疗保障、娱乐场所、购物环境越来 越受到中外游人的青睐。

谁可以帮我讲一一下晋祠的来历啊????

晋祠,又名唐叔虞祠,因纪念姬虞这位晋国开国元勋而得名。姬虞的封地古称唐国,本人为周成王之弟,故被叫做唐叔虞。围绕叔虞封唐有一段奇妙的故事。西周初年,武王姬发死后,长子姬诵年幼,便在周公姬旦辅佑下做了国君,即周成王。有一天,成王和弟弟姬虞在花园里玩,他把一个桐叶剪成圭形,送给弟弟并说:把这玉圭给你,封你去做唐国之侯吧!在旁的史官立即请成王择吉日良辰封叔虞为侯。成王不以为然地解释说:我是和他闹着玩的。史官却很认真地说:天子无戏言。周公旦也认为史官言之有理,成王便真的封叔虞到唐地作了诸侯。这就是广为传诵的“桐叶封唐”或“剪桐封弟”的故事。
  叔虞到任之后,为政有方,领导人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使人民生活平安富足,深受百姓爱戴。后人为纪念叔虞的功德便修建了一座祠堂,即唐叔虞祠。因祠堂位于晋水源头,叔虞为晋开国诸侯,所以唐叔虞祠又称晋祠。
  晋祠的创建年代现已无从稽考,不过,根据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和《魏书·地形表》有关记载可知,晋祠早在北魏之前已经有了。这样看来,晋祠至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而且当时已经是祠堂鱼沼皆有,游客贵人光顾的游览胜地了。
  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文宣帝高洋在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是文字记载中晋祠的第一次大扩建。北齐后主高伟曾改晋祠为“天崇皇寺”。唐朝对晋祠又进行了一次大修葺,而且唐太宗亲临晋祠,留下著名的《晋祠之铭并序》大碑一通,诗仙李白亦写下“晋祠流水如碧玉”的佳句,五代年间,后晋高祖石敬塘于天福六年(公元941年)追封唐叔虞为“兴安王”,晋祠又被称为“兴安王庙”。宋太宗灭北汉,虽毁掉晋阳古城,但在晋祠则大兴土木,进行了为期五年的扩建,其中包括圣母殿,并刻碑以记,仍名晋祠。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晋祠曾一度改名为“惠远祠”。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在圣母殿南侧建水母楼,晋祠之名得以恢复。
  宋初圣母殿建成之后,晋祠布局较前大为改观。圣母殿成为祠内主体,规模最为宏大,殿前重修了鱼沼飞梁,会仙桥西树金人台。金代增建献殿,明万历年间在献殿前建对越坊、钟鼓楼、水镜台等。从而形成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一组祠庙建筑群。除了上述景点,元明清各代还添建或改建了两侧的其他建筑:朝阳洞、三台阁、关帝庙、昊天祠、东岳殿、文昌宫、三圣祠、胜瀛楼、景清门等,这就形成今天规模宏大的园林式建筑格局。



山西晋祠的历史,风景谁帮我介绍一下
晋祠还有两棵千年老树,一是周柏,二是唐槐。周柏已有三千年的历史,树身向前倾斜与地面成45度的斜角,偎倚在撑天的柏树上,虽苍劲古老,但依然挺拔有力,枝繁叶茂。犹如我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唐槐却未见到,也许是匆忙中未曾顾及。晋祠,古老的晋祠所蕴涵的内容太丰富,所承载的历史太沉重,集历史、...

太原晋祠介绍
历史背景:晋祠原为晋王祠,是为纪念晋王及母后邑姜而兴建的。它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的晋水之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建筑群特点:晋祠内拥有几十座古建筑,这些建筑雄伟壮观,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其建筑群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还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艺术价值:晋祠以高...

太原晋祠景点介绍
晋祠的创建历史悠久,其全称“晋祠博物馆”,馆长是郭保平,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化遗址。这里不仅有董寿平美术馆、傅山纪念馆等展览,还有彩塑壁画、青铜器等多类别的馆藏,充分展示了古代艺术的精湛与独特。晋祠的建筑群雄伟壮观,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这里的古树名木参天而立,为游客提供了...

太原晋祠的历史
太原晋祠是一处历史悠久且极具价值的文化遗产,始建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值得一提的是,晋祠内的“鱼沼飞梁”被誉为中国古建筑中的瑰宝,其独特的设计令人叹为观止。此外,晋祠还是研究中国古代园林建筑、雕塑艺术等方面的宝贵资料库。总的来说,太原晋祠不仅是一处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

山西晋祠山西晋祠像是哪个朝代的
郁郁苍苍的古树和晋水三泉相配合,使大殿楼阁掩映在浓荫疏影,静水急流之间,景色异常优美。 山西晋祠的历史 晋祠的由来? 唐代诗人李白曾赞叹:“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 ”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这里依山傍水,古木参天,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著称于世,是一处集...

山西的晋祠为何可以成为知名的景点?
晋祠,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的一座祠庙。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式祠庙,晋祠凭借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首先,晋祠的历史非常悠久,据史料记载,它的建设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年左右的春秋时期。历经两千多年的...

晋祠简介30字
晋祠不仅是历史文化的宝库,也是自然风景优美的公园。园内绿树成荫,水池亭台点缀其间,为游客提供了一个领略古代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好去处。每年,无数游客慕名而来,领略晋祠的独特魅力。总之,晋祠是一座集历史、文化、艺术与自然风光于一体的古代建筑群,是了解晋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山西省乃至全国...

太原十大旅游景点之晋祠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晋祠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1961年3月,晋祠被公布为第...

太原晋祠的历史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里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祠庙建筑群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历经多个朝代的重修与扩建,形成了如今规模宏大、殿堂楼阁与亭台轩榭俱全的壮观景象。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

晋祠景点介绍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的水滨,是一座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古老建筑群,以其优雅的环境、秀美的风景以及高超的塑像艺术而闻名。以下是晋祠的主要景点介绍:1. 晋祠博物馆 位置与背景: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内含几十座古建筑。 特色: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是集中国古代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