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三次被贬,一生洒脱旷达

苏轼诗中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文人,诗、词、书、画、散文,甚至美食都样样精彩。他少年成名,21岁时进士及第,最高官至礼部尚书,三次被贬。仕途坎坷,不断遭遇挫折,一生跌宕起伏,但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1. 第一次被贬——乌台诗案,黄州

苏轼32岁时,年轻的宋神宗即位。神宗想要富国强兵,和王安石开启了变法。王安石变法因为激进等原因遭到了很多人反对。苏轼和司马光等是反对变法,但略有不同。反对中,特别是青苗法,因为执行不当,农民被强迫贷款,每借进一笔钱,短短数月之后就要付出一分半的利息,若不能交税还款,就要面临牢狱之灾。

正值壮年的苏轼,看见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不顾后果坦率表示自己的感慨。见被征调挖通运河以通盐船的人民,黎明之时,工人闻号声而聚集开工,写出“人如鸭与猪,投泥相溅惊”。朝廷的专卖食盐扼杀了盐业,人民正在吃竹笋,但是没有咸味,写出“迩来三月食无盐”。他挖苦了当权派,把他们暗比作夜枭。

这些诗积累成卷,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称之为抗暴诗。

对这些诗,改革派一直怀恨在心,都被他们搜集去仔细研究,编织罪名,想接机干掉苏轼。这便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人生低落谷底,从州长官变成犯官,且不能离开黄州,“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然而,就是这个时期,苏轼蜕变成苏东坡。因为是罪官,不能领取俸禄,因此成为农夫。自己种地且能自给自足,给自己盖房子取名雪堂,发明美食——东坡肉、东坡饼。因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苏轼变成一个隐士,成为东坡居士。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46岁,这一年是他的奇迹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黄州寒食帖》《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怀古》。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足见人生豁达。两度游历赤壁,写下豪迈名篇。

2. 第二次被贬——官贬妻逝,惠州

因为大权集于皇帝一人之手,宋朝的政治制度最容易酿成朋党之争。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作此分析。

年幼的哲宗在位时,太皇太后摄政,苏东坡再度得以重用,官至礼部尚书。太皇太后刚一去世,哲宗亲政,苏东坡即获得外放,随后被贬至惠州,成为被贬到到广东高山大庾岭以南的第一个人。

在惠州期间,苏东坡依然热爱生活,“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3. 第三次被贬——浪迹天涯,儋州

年轻的哲宗没有放过苏轼的意思,苏轼再次被贬至儋州。数百个受苦难折磨的大臣里,只有他一个人贬谪到此处。

苏轼漂洋过海,浪迹天涯,始终认真生活热爱生活,没肉就吃羊蝎子,吃生蚝。

60多岁的老臣被贬至蛮荒之地,可苏轼的达观让他活了下来,反倒熬死宋哲宗。最终苏轼得以离开海南。

苏轼一生跌宕起伏,但一生浩然之气长存,豪放又旷达。

王国维评价,“东坡之旷在于神”。林语堂说,“苏轼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顺境时,读苏轼的诗词,感受人生豪放;逆境时,更要读苏轼的诗词,体味人生旷达。


苏东坡三次被贬,一生洒脱旷达
苏轼诗中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文人,诗、词、书、画、散文,甚至美食都样样精彩。他少年成名,21岁时进士及第,最高官至礼部尚书,三次被贬。仕途坎坷,不断遭遇挫折,一生跌宕起伏,但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1. 第一次被贬——乌台诗案,黄州 苏轼32岁时,年轻的宋神宗即位。神宗想要富国强兵,和...

苏轼在逆境中乐观豁达的事例有哪些?
一、乌台诗案 差点送命后被贬黄州后所作,当时正好出行遇雨,一行人被雨淋得很狼狈,唯有苏轼发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慨,这绝对不是遇雨的感受,而是经历无数人生挫折与磨难后的感悟,这真是一种对人生超然的乐观!二、苏轼生平第一次被贬,初到贬地的感受。换作常人,初到贬所,一定是愁眉...

苏轼为何屡次被贬还是能保持乐观?
多次被贬,但苏轼却能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小编以为这就是君子之风吧,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只要心中坦荡,并能坚持真理,在哪里都是一样的。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位宋朝才子的仕途之路吧。

苏东坡三贬有什么异同?
喜欢苏东坡的人很多,我也喜欢他。我喜欢他,大概是因为他随性而活,活得有趣;喜欢他,更是在我情郁于中的时候,总有一句诗让我共鸣;喜欢他还有一个原因,因为他爱吃,我也一样。苏轼一生之中大起大落,漂泊无定,他曾自嘲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正说的是他政治生涯中三次被...

苏轼一生中被贬过几次?
苏轼一生中被贬过三次。1、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因为苏轼自从进入朝廷之后就一直反对由王安石领头的‘新法’一派,再加上当时的他在文坛上的地位很高,他的诗词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是很大的,这也就间接阻挠了‘新法’的推广,引起了变法派对他的强烈的不满。他的政治对手将他所有诗词收集起来,成为...

历史上的苏轼是真旷达,还是现代人做了过度的解读?
我觉得苏东坡是一位真正豁达的人。因为他不是那种过的特别好,然后在那边说人生就是应该淡然的人。他是真的惨,一生中多次被贬官。他贬到哪里,就像到哪里去旅游一样。他贬到哪里,那些仰慕他的文人墨客就追随他而去。所以他这一生并不缺少朋友。只是在自己的仕途上有些失意。曾经读过他的一首诗。

谈谈你对苏轼思想的旷达意义的理解。
旷达是苏轼面对艰难困苦时的人生态度,借助大自然来抒发内心中困苦抑郁的真实情感写照。苏轼的一生中常有这样的疑虑“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临江仙·夜归临皋》),时常为身不由己而深深遗憾。苏轼在多次的党派之争中沦为牺牲品,一次又一次的被贬,一次又一次的报国无门。在这永无止境...

苏东坡有着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然而,在政坛上,苏东坡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但多次被贬,历经宦海沉浮而不得志。也正是这样的经历,成就了他在艺术方面的成就。深刻的人生思考,又使苏东坡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境界。林语堂曾这样写道: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

苏轼的诗词赋中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
苏轼的人生思考和诗词歌赋的思想李平生苏轼是北宋著名的大文学家.他一生屡遭贬斥,坎坷多艰.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走向了旷达清放.人们对苏轼的诗歌及其人格所表现出来的清旷豪放赞美不已.但苏轼何以能有此等超人之清旷?学问所致?修养所致?皆非也.以吾言之:天性如此,乃苏轼真率性情之表现也.苏轼的性格核心,乃是...

苏轼旷达的诗词风格
苏轼旷达情怀中难能可贵的是在三次贬谪、多次流放中仍表现出安然处之,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一)吟咏自然,享受清风明月般的恬然自安 苏轼描写大自然的词,取材广阔,意境深远。在对大自然的吟咏中,也表现出摆脱自我、融入自然的旷达境界。“让自己有限人生在大自然无始无终的运动中得到永恒;让人生的种种苦恼在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