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病证的介绍
阳明病证,中医病证名。是外感伤寒病变发展过程中,阳热亢盛,胃肠燥热所表现的证候。其性质属实热证,为邪正斗争的极期阶段。可因邪热内实的机制不同,又分为阳明经证和阳明腑证。一般说腑证较经证为重,从病的发展来说,往往经证的邪热进一步亢盛,消烁津液,导致肠燥腑实则成腑证。
六经辨证的阳明病证治
《伤寒论》说:“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伤寒三日,阳明脉大。”“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衣,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
中医阳明病的症状
阳明病,伤寒六经病之一。为阳气亢盛,邪从热化最盛的极期阶段的伤寒。证候性质属里实热。凡出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脉大等证,就叫阳明病。阳明病分经证和腑证二类:阳明经证是邪在胃中的病变;阳明腑证是邪在大肠的病变。1.阳明经证治法:阳明经证是里热蒸腾所致,表里俱热,所以治...
阳明经证与腑证的鉴别要点是
【答案】:D 阳明经证是指阳明病邪热弥漫全身,充斥阳明之经,而肠道尚无燥屎内结的证候;阳明病腑证是指邪热传里与肠中糟粕相搏而成燥屎内结的证候。故二者的鉴别要点是有无燥屎内结,发热、汗出、神志改变及舌苔黄燥二者均可见到,故选D。
阳明病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阳明病,常用大承气汤方,其主要成分包括大黄、浓朴、枳实和芒硝。大黄以攻下和泻热为主,浓朴则协助流通肠中郁结之气,芒硝则因其寒性和咸味,能清热软坚并助排便。然而,对于大承气汤方,其药量分配的合理性引起了质疑。《神农本草经》中提到大黄用量宜多,但原方中浓朴用量过重,可能对...
如何理解“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具体而言,阳明热证表现为发热、口渴、便秘等症状,而阳明实证则可能出现腹胀、便秘、腹痛等。这些症状都与胃肠道功能失常密切相关。因此,在临床上辨识阳明病的关键在于观察患者是否表现出上述证候特点,并结合其他相关症状进行综合判断。“胃家实”的概念对于中医治疗阳明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辨证施治,可以...
阳明腑病简介
YANG MING FUan diseas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3 概述 阳明腑病(syndrome of fu viscera of Yangming[1])为病证名[2]。亦称阳明腑证[2]。是指邪热伤津,与肠中糟粕相搏,燥屎内结,腑气不通,以日晡潮热,手足汗出,脐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脉沉实有力为常见症的证候[3]。4 ...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胡老) - 草稿
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 阳明病脉浮而紧是太阳伤寒转属阳明,脉还浮而紧,说伤寒外证很明显,即便转属阳明,也只能潮热发作有时而已,发潮热也是阳明病的一个证侯,由于太阳病刚开始传阳明,所以脉还浮而紧,虽发潮热,但不是老那样,也是一阵一阵的,发作有时。不会始终发潮热,...
如何理解“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从证候上来看,“胃家”统指胃肠,“实”指邪气实。所以“胃家实”泛指胃肠燥热实证,它既包括了阳明热证,又包括了阳明实证所表现出的临床证候。从病机上来讲,“胃家实”体现了阳明病燥热实的特点。故有热无积之无形实邪(阳明热证),以及有热有积之有形实邪(阳明实证)之病机,皆为胃家实...
38.伤寒论第38条:大青龙汤证
伤寒论第38条描述了一种复杂的病证,名为大青龙汤证,它涉及太阳病与阳明病的合病。此证候表现为太阳病加重,恶寒无汗,且伴有阳明病初期的热象,若表邪未解,尚未完全转为阳明病。有两种情况可能导致此证:一是太阳病进展到阳明病初期,二是太阳与阳明两经同时发病,形成合病。大青龙汤是治疗此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