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病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阳明病,常用大承气汤方,其主要成分包括大黄、浓朴、枳实和芒硝。大黄以攻下和泻热为主,浓朴则协助流通肠中郁结之气,芒硝则因其寒性和咸味,能清热软坚并助排便。然而,对于大承气汤方,其药量分配的合理性引起了质疑。《神农本草经》中提到大黄用量宜多,但原方中浓朴用量过重,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根据个人经验,过量的浓朴可能导致热汗过多,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愚认为方剂中浓朴的分量可能应调整为小承气汤中大黄的一半,以确保治疗的平衡与安全。


脉象的迟缓与病人体质有关,如阳明病实热大便燥结者,若脉象符合大承气汤的条件,使用原方效果应佳。但现实中,这种病状并不多见,需要医者灵活应用,考虑时令和个体差异。在实践中,愚常用大黄、芒硝的分量较原方有所增加,而浓朴和枳实则适度减少,有时甚至完全不使用,以确保治疗的稳妥性。


对于脉象异常的患者,愚会先用白虎加人参汤来缓解胃热,之后再根据具体病情调整用药,如玄明粉、西药留苦或外治法等,以确保通便安全。总的来说,承气汤的使用需根据病人的具体状况和中医的整体观念,灵活调整,而非拘泥于固定的方剂。




扩展资料

阳明病,伤寒六经病之一。为阳气亢盛,邪从热化最盛的极期阶段的伤寒。证候性质属里实热。




六经辨证阳明病证治
治疗上,阳明经证以清热为主,常用辛寒苦寒药物,如石膏汤,以清解里热。阳明腑证则需急下存阴,以苦寒泻下的方剂如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等,根据病情轻重,分别针对初起的燥实、痞满实热或津液受损的燥热为主的不同证候。值得注意的是,阳明病的病情演变有其规律,"实则阳明,虚则...

阳明病下法有哪些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是阳明病下法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适用于阳明病邪热内蕴,气分俱实的情况。主要症状包括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谵语、神昏等症状。大承气汤通过泻下通便,清除肠热,以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也是阳明病下法之一,适用于阳明病邪热初入里,尚未与燥屎内结的情...

阳明病中医诊断
在中医诊断中,阳明病的治疗策略依据其病情的不同阶段而异。当患者出现高热、散漫无神的症状,这通常意味着里热过盛,此时应当采用清热的寒凉药物进行治疗。因此,阳明经证的主要治疗法则是清法,常用的方剂如石膏汤,其性质辛寒苦寒,旨在清解体内的里热。若阳明病发展到腑证阶段,即热邪与大肠内的糟...

阳明病最大的症状
因为变病有分清主次的不一样,因此 阳明腑证的治疗方式有三个药方:调胃承气汤为泻下缓剂,是医治腑实初起,结而未实,或体液损伤以躁热主导的症状,小承气汤是医治腑实以痞满实主导;大承气汤是医治腑实以痞满燥实主导。“其实阳明,虚则太阴星”,它是一句有社会经验的中医学俗语。阳明病...

白虎汤猪苓汤之区别
猪苓汤是中医用于治疗阳明病,特别是水热互结于膀胱的方剂。该方剂适用于不恶寒反恶热,舌红苔少,尿频尿急尿黄尿痛,口渴,腰痛,小便短赤或浑浊等症状。若患者的小便清长,则不宜使用此方剂。猪苓汤的主要功效是利尿通淋,主治小便不利和尿路感染。在治疗时,可根据病情需要加入芩连枝子、公英、车前...

阳明病是什么意思
阳明病的治疗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性化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药物治疗主要以清热泻火、解毒养阴为主;非药物治疗则包括针灸、推拿等疗法。在治疗过程中,还需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促进康复。总的来说,阳明病是一种涉及阳明经脉和脏腑功能失调...

《伤寒论》中之阳明病,有所谓清法三方,是指哪三方?
由于病变有轻重缓急的不同,所以阳明腑证的治法有三个方子:调胃承气汤为泻下缓剂,是治疗腑实初起,结而未实,或津液受损以燥热为主的证候,小承气汤是治疗腑实以痞满实为主;大承气汤是治疗腑实以痞满燥实为主。“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这是一句有实践经验的中医谚语。阳明病可以转变为太阴...

名词解释:寒凉伤阳
中医理论中,阳明病患者在症状出现时,可以考虑使用具有寒凉特性的药物来清热。然而,如果在表寒实证的情况下误用这类药物,不仅会导致表寒被进一步封闭,患者的发热、咳嗽、头身疼痛和咽喉不适等症状会加剧,还可能引邪深入,进一步影响到三阴经,从而引发变证。这些变证可能包括心阳受损,导致心气虚弱,...

少阳阳明的治法是
见于《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病证名,指伤寒阳明与少阳两经合病。《伤寒论》介绍及影响 1、介绍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

六经辨证的阳明病证治
《伤寒论》说:“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伤寒三日,阳明脉大。”“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衣,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

字意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