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章”诗是什么意思

此诗之妙,尽在组织。组织者,结构也。结构绝不是仅仅解决一个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的条理问题和顺序问题。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来,决定系统功能的东西,不仅是系统的要素,更是系统的结构。因而整体不是等于而是大于它的各部分之和。

  把几个单一的镜头、几段简单的描写按一定的结构方式组织到一起,这不是一种简单的相加,而是一种创造,会有一些崭新的东西迸射出来。这些新的东西,既来自于结构的整体效应,同时也是读者在鉴赏中积极思维的结果。因为探求含义是人类意识的一项本能,让欣赏者完全不动脑筋地接受一些文字排列,是不可能的。巧妙的结构可以给读者以启发和暗示,让读者悟出一些字面上没说出的更深沉、更微妙的东西。

  《断章》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的高超的结构手腕。全诗四行,分成两节,恰似并置在一起的两组镜头。

  镜头一:“你站在桥上看风景”。镜头二:“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两个镜头摄取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景象,分别来看各自只是一个肯定性叙述,告诉读者一种状态而已,很难悟出什么深意。现在把这两个镜头并置在一起,构成一组并列蒙太奇,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在第一个镜头中,“你”是看风景的主体,到第二个镜头中,还是这个“你”却成了被别人看的客体了。这种主体与客体位置的不着痕迹的转换,暗示了宇宙中事物普遍存在的一种相对性。事物处于某种状态,总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有限的;如果从不同角度出发,用不同的参照物做比较,那么对处于同一种状态中的事物,便可得出不同的结论。这种对事物相对性的强调,只要不把它推到极端,与事物的绝对性相割裂,导致相对主义,那么对于破除人们孤立地、静止地、一成不变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还是有所裨益的。

  镜头三:“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镜头四:“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构成了另一组并列蒙太奇,是对前一组镜头显示的哲学上的相对性的强化。不过细细体味一下,这组镜头与第一组镜头还是略有不同的。第一组并置的两个镜头都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事物。第二组,镜头三:“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还是具体的,至于镜头四:“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则只能是从想像中才得以展开的了。它虚一些,令读者体味的余地就大一些。李健吾先生很看重这“装饰”二字,认为这是“诗人对于人生的解释”,“诗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里却埋着说不尽的悲哀”(《〈鱼目集〉──卞之琳先生作》)。

  卞之琳先生在答辩文章中则称:“‘装饰’的意思我不甚着重,正如在《断章》里的那一句‘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我的意思也是着重在‘相对’上。”(《关于〈鱼目集〉》)对李健吾先生的解释和卞之琳先生的辩白该怎样看呢?优秀诗作的深层意蕴是不可穷尽的。因为凡优秀诗作都不是平面展开的,而具有多个层面,这不同层面之间又互相交织与折射,从而使诗歌衍生出不同的含义来。正像一道包含有无穷解的方程一样,每个解都是方程自身所具有的,而不是出于解题者纯主观的想像。同时这种不可穷尽性也只有在读者的审美活动中才能显示出来,不同的读者读同一首诗,由于生活环境、文化传统、艺术观念、鉴赏心境等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期待,从而在诗歌中会有全然不同的发现。

  这样说来,卞之琳先生的自白我们当然应重视,我们把这首诗的主旨解读为表达一种哲学上的“相对”观念,便是充分考虑到卞之琳先生的自白的。那么对此诗的理解是否还可以有不同于诗人的见解呢?当然可以。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李健吾先生透过诗中的两个“装饰”,悟出了诗中蕴含的“说不尽的悲哀”,也尽可以有他的自由。正像李健吾先生所宣称的:“诗人的解释可以撵掉我的或者任何其他的解释吗?不!一千个不!幸福的人是我,因为我有双重的经验,而经验的交错,做成我生活的深厚。诗人挡不住读者。这正是这首诗美丽的地方。”

断章:就是“只言、片语、琐忆”之义,一般含有哲理或者对人生的感悟
断章为卞之琳所写,短短的四行诗,就把人是相对存在的这个道理写清楚了。
是名篇。

断章 就是 一个人在看风景 然后 看风景的人被另外一个人看 就这么简单

断章其实不断 诗意是完整的 在短小中有大含义 要认真品读

《断章》里面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断章》里面的诗句是: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点缀了风景;你可以看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
原文: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断章》是“新月派”诗人卞之琳的代表作品。本为作者抽出长诗的一节。此诗含蓄蕴藉,但语言却极朴素、平实。以人人能懂的语词,写人人能悟却不能道尽的哲理与人生智慧,体现了诗人刻意求工的美学态度与追求。

以写实的笔法曲曲传出了那隐抑未露的桥上人对风景的一片深情,以及楼上人对桥上人的无限厚意。
《断章》是现代诗人卞之琳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原文为: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诗人通过对“风景”的刹那间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而相对于楼上的人来说,桥上的“你”就是他们眼中的风景,他们“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而相对于梦见“你”的人来说,“你”则像窗外的明月一样,“装饰”了他们的“梦”。
诗人将人生哲理与诗歌意象融合起来,表现了自己对宇宙和人生的探求。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断章》创作于1935年10月。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
《断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一首短诗。诗人在诗中熔铸了浓厚的哲学思辨意识。
以“断章”为题,看似一般,实则是妙语双关。其一是从一首完整的长诗中抽出来的片断,其二是人类内心那份失落的、难以言传的情感,而这份内心独特的感受往往能触动人类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断章


卞之琳的《断章》什么意思.
1、《断章》全诗只有四句共34字,但其涵蕴的人生哲理却相当丰富,为人们的欣赏提供了诸多可能性。诗人自己曾说过,《断章》“写一刹那的意境。2、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

“断章”诗是什么意思
断章:就是“只言、片语、琐忆”之义,一般含有哲理或者对人生的感悟 断章为卞之琳所写,短短的四行诗,就把人是相对存在的这个道理写清楚了。是名篇。

断章的诗意是什么?
出自现代诗人卞之琳的《断章》,全诗为: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内人在楼上看你。明月容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首诗是卞之琳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他是著名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新月派的代表诗人,诗《断章》是他的不朽代表作。他师从徐志摩,与沈从文交好,倾心于才女张充...

卞之琳《断章》的内涵是什么?
《断章》的内涵如下:1、这个世界维持着普遍的联系,看似无关却兀自相互传感。2、人主客体的转化。主观行为无时不被客观化,从而成为一种资源,一种审美,一种能够被冷静审视的对象。3、这首诗传达着一种人与人之间少有的默契和感动。诗人将人生哲理与诗歌意象融合起来,表现了自己对宇宙和人生的探求...

断章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这句话出自卞之琳的断章。《断章》全诗只有四句共34字,但其涵蕴的人生哲理却相当丰富,为人们的欣赏提供了诸多可能。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

断章的出处是什么?
翻译: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站在楼上的人把站在桥上的“你”当做他们眼中的风景在观看。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而梦见“你”的人把你当做窗外的明月一样,“装饰”了他们的“梦境”。作品背景:《断章》创作于1935年10月。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

卞之琳的《断章》揭示了什么哲理
1、世界事物的相对性。别人是你的风景,你又是别人的风景。2、事物的相互依存性。明月的意境依赖于你守望的窗,某人的梦因缘于你。3、自我中心的谬误性。我们都在复杂关系网络中。

卞之琳的<断章>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不完整的,断章取义之意

卞之琳的《断章》题目是什么意思?跟原文有和关系?
以“断章”为题,看似一般,实则是妙语双关。其一是从一首完整的长诗中抽出来的片断,其二是人类内心那份失落的、难以言传的情感,而这份内心独特的感受往往能触动人类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断章》创作于1935年10月。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

求《断章》中的诗意
诗歌隐含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生处处存在相对状态,作为个体的人,自然是独立的,互不相干的;但作为群体的人,自然又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诗歌意境空灵优美,为人们带来无尽的遐想;言有尽而意无穷,明白的话中有着启人深思的哲理和触动人心的落寞感情,引人深思的内在韵味. 《断章》没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