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繻意思和来源是什么

古代通行于关卡之间的一种凭证,名为符繻。它源于古代传信的方式,最初是通过传帛进行,但因为传帛过于繁琐,于是人们将帛帛分割,各自持一半,后两者结合便能证明身份。这种凭证在《后汉书·郭丹传》中有记载:“后从师长安,买符入函谷关。”

李贤在注释中解释道:“符即繻也。《前书音义》曰:‘旧出入关皆用传,传烦,因裂繻帛分持,后复出,合之以为符信。’”这里的“传”是指古代的一种官方文书,用于传达命令或证明身份。而“符繻”则是通过将帛分割,再合二为一的方式,以证明持有者的身份和合法性。

在明谢肇淛的《五杂俎·地部二》中,他提到这种符繻在当时成为了一些人谋利的工具。“於是射利愚民,辐辏竞趋,以为奇货”,这句话描绘了当时一些不法之徒利用符繻谋取利益的情况。他们将符繻视为珍贵的物品,争相获取。而朝廷中的官员们也利用符繻征税,从中渔利。

尽管有司会给予符繻作为通行证明,但这种做法往往被滥用,成为了“属夷”的代名词。当人们拿着符繻出洋时,他们往往会乘风挂帆,轻舟远行,将符繻当作进入异国的通行证。

符繻不仅反映了古代的交通制度,也揭示了权力与利益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痕迹的人物和事件。


符繻意思和来源是什么
古代通行于关卡之间的一种凭证,名为符繻。它源于古代传信的方式,最初是通过传帛进行,但因为传帛过于繁琐,于是人们将帛帛分割,各自持一半,后两者结合便能证明身份。这种凭证在《后汉书·郭丹传》中有记载:“后从师长安,买符入函谷关。”李贤在注释中解释道:“符即繻也。《前书音义》曰:‘...

符繻词语解释
符繻,源于古代分裂繻帛制作的凭证,主要用于出入关卡时作为身份验证。据《后汉书·郭丹传》记载,郭丹后来前往长安求学时,需要购买符繻以通过函谷关。李贤注释指出,早期的通行证件是传,但由于使用频繁,人们便将繻帛撕裂,各自持有,返回时再行组合,形成符信以保证安全。在明朝,符繻的用途扩大,成为...

符繻的意思是什么
符繻不仅是古代关卡出入的凭证,还成为了当时社会中一个复杂而微妙的概念。它既象征着权力与秩序,又隐含着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这种古老的凭证制度,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成为研究古代交通、贸易和政治制度的重要资料。

符繻的解释
符繻的解释 分裂繻帛而成的符传。古代出入关卡时作为凭证。 《后汉书·郭丹传》 :“后从师 长安 ,买符入 函谷关 。” 李贤 注:“符即繻也。 《前书音义》 曰:‘旧出入关皆用传,传烦,因裂繻帛分持,后复出,合之以为符信。’”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 :“於是射利愚民...

度关繻意思和来源是什么
颜师古在注释中提到,繻是指布帛的边,旧时关卡出入都需持传,但传用得过于频繁,因此开始将繻头裂开,合为符信,以简化手续。这一方法既方便了通行,也确保了安全。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东南行一百韵》中也提到了“度关繻”,表达了对这种古代制度的感慨。繻不仅是古代关卡通行的凭证,更蕴含着历史的...

度关繻意思和来源是什么
度关繻的意思是古代出入关卡时所需的通行证凭证,由布帛制作而成,其来源与古代的关卡通行制度有关。具体解释如下:含义:度关繻,简称“繻”,是古时人们出入关卡时必须持有的凭证,通常是由布帛制作而成。这种凭证可以用于通过关卡的验证,确保通行者的身份和目的合法。来源:历史记载:度关繻的制度在...

“传箭作符繻”的出处是哪里
“传箭作符繻”出自唐代元稹的《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传箭作符繻”全诗《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唐代 元稹我病方吟越,君行已过湖。去应缘直道,哭不为穷途。亚竹寒惊牖,空堂夜向隅。暗魂思背烛,危梦怯乘桴。坐痛筋骸憯,旁嗟物候殊。雨蒸虫沸渭,浪涌怪睢盱。索绠飘蚊蚋,蓬...

一个纟一个需读什么
若今券也。”说明“繻”是古代通关时使用的帛制凭证。在词汇构成上,“合繻”表示验证帛符,强调了帛制通行证的使用场景;“弃繻”出自《汉书·终军传》,描述了将领终军在前往博士途中接受并最终放弃通行证的故事情节;“符繻”和“繻券”则进一步说明了古代通行证的使用方式和作用。

绞丝旁右边加需是什么字
一、繻的读音:xū 二、汉字释义:1. 彩色的缯。2. 色。3. 细密的缯。4. 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三、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四、部首:糹 五、相关词组:合繻、弃繻、符繻、繻券、裂繻

一个纟一个需读什么
“繻”被用作过关时的通行证,类似于现代的证件。人们通过携带“繻”来证明自己的身份,以便顺利过关。《玉篇》中对“繻”的这一解释,揭示了它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功能。此外,与“繻”相关的词汇如“合繻”、“弃繻”、“符繻”和“繻券”等,都进一步说明了古代通行证的使用方式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