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服饰是什么样的

唐初沿袭隋制,唐高祖武德四年著车舆、衣服之令,规定了上自帝王后妃,下至文武百官的服饰制度,历代虽对武德令或有调整、改动,但基本保持了原有面貌。天子之服十三,为大裘冕、衮冕、?冕、毳冕、?冕、玄冕、通天冠、武弁、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和弁服。皇太子之服六,为衮冕、具服远游三梁冠、公服远游冠、乌纱帽、平巾帻和弁服。群臣之服二十一,为衮冕、?冕、毳冕、?冕、玄冕、爵冕、远游冠、进贤冠、武弁、法冠、高山冠、却非冠、平冕、委貌冠、平巾帻、黑介帻、介帻、平巾绿帻、弁服、朝服和公服。旧唐书·舆服志:衣裳有常服、公服、朝服、祭服四等之制。三者祭服,助祭及祭祀之礼服,首服为各式冕,上衣下裳;朝服,朝飨、拜表等大事之礼服,各依身份场合着冠,绛纱单衣、白纱中单;公服,公事及朔望朝谒等场合之礼服,与朝服相似,唯使用场合、佩饰、足服相异,三者称为大礼服,是封建社会权力等级的象征,具有较大的继承性和保守性
常服,即日常之礼服,也是有唐一代最为常用的礼服,时代特色极为鲜明。皇帝着圆领黄色袍服,官员为圆领袍,有紫、绯、绿、青等,首服、足服均为幞头和乌皮六合靴。官员品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二方面:一是品色制度,二是章服。品色制度是以官员散官品级的不同而配以不同颜色、质料、纹样官服的制度,与之配套使用的还有腰带制度。唐初经过屡次修订,至上元元年基本确立:一品以下文官,并带手巾、算袋、刀子、磨石。其武官,欲带手巾、算袋者亦听。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服深绯,金带。五品服浅绯,金带。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并银带。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并?石带
唐德宗朝,对节度使、观察使常服纹样重新定制。贞元三年三月,初赐节度观察使等新制时服。上曰,‘顷来赐衣,文彩不常,非制也。朕今思之,节度使文,以鹘衔绶带,取其武毅,以靖封内;观察使以雁衔仪委,取其行列有序,冀人人有威仪也。’后规定常参官朝会着大绫袍。时至晚唐,由于服色混乱,唐文宗不得不在上元元年令式基础之上详细定制,以适应形势的需要。同时,将常服纹样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太和六年六月,敕三品以上,许服鹘衔瑞草,雁衔绶带,及对孔雀绫袍袄。四品五品,许服地黄交枝绫。六品以下常参官,许服小团窠绫,及无纹绫,隔织独织等充。除此色外,应有奇文异制袍袄绫等,并禁断。此外,唐朝武官的服制花色,规定三品以上、左右武威卫饰对虎,左右豹韬卫饰豹,左右鹰扬卫饰鹰,左右玉钤卫饰对鹘,左右金吾卫饰对豸。又诸王饰盘龙及鹿,宰相饰凤池,尚书饰对雁。后又规定千牛卫饰瑞牛,左右卫饰瑞马,骁卫饰虎,武卫饰鹰,威卫饰豹,领军卫饰白泽,金吾卫饰辟邪,监门卫饰狮子
章服,是常服发展至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官员随身佩带鱼符的制度。旧唐书·舆服志:自后恩制赐赏绯紫,例兼鱼袋,谓之章服。随身佩鱼的目的,一是用它作为朝君应见的凭证;二是用来明贵贱、辨尊卑、严内外。常服佩鱼符制度自隋代已初具形制,在则经历了较大的变化:高祖武德元年九月,改以往的银菟符为银鱼符。永徽二年四月二十九日,开府仪同三司,及京官文武职事四品五品,并给随身鱼袋
唐会要卷31舆服上)虽将鱼符配发给四品、五品职事官,但退休后要交回,三年后,高宗皇帝人性化地调整了政策。五品以上有薨亡者,其随身鱼袋,不需追收。此后,咸亨三年五月三日,令京官四品、五品职事官佩银鱼。武后时期将佩鱼范围扩大至地方诸州长官。建立以后,以玄武与武姓相合,遂改佩鱼为佩龟。天授元年九月,改内外所佩鱼并作龟,后又初次规定按品级不同分别用金、银、铜饰龟袋
唐中宗时期恢复佩鱼及鱼袋。但同时与滥授官职同步,开始让散官佩鱼,然并未正式将鱼袋与常服服色相连。睿宗朝将鱼袋之制与常服服色相连。唐会要卷31鱼袋条:景云二年四月二十四日赦文:鱼袋,著紫者金装,著绯者银装。玄宗朝首先将佩鱼范围扩大,后许终身佩鱼。章服制度确立之后,一切检校、试、判、内供奉官均可佩鱼袋,官员退休后也不需交回,鱼袋成为常服中绯紫服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凡是赏赐绯紫服同时也要连带鱼袋,遂成为身份等级的象征
章服制度化之后,百官请朱紫之服,必须经过唐廷严格考效,且依据官员的具体状况区别对待,够资格者方才授予。但也有变通的时候,一些身份不够格的官员,如果有特殊需要,经过批准,可以穿戴比原来品级高一等的服色,即不到三品者可以着紫,不到五品者可以著绯,俗称借服、借色,然任务完成或任期已满,如果还没有得到升迁,则需恢复原有服色。总之,唐朝的常服制度经过高祖定制,太宗、高宗完善,玄宗、代宗、文宗等历朝皇帝维护,虽然时至唐末仍有僭越现象,但总的来讲,紫、绯、绿、青的服色制度已经成为不可更改的等级规范,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被五代、宋、明等朝广泛借鉴吸收
士人大多头戴幞头或席帽,身著白色圆领衫,有时外加半臂,系腰带,足著履。平民百姓之服也多为白衣,有时着黄,服饰较单调。短衣多为一般人和奴仆平时服用,以便劳作。此外,下垂至踝部的袍服为有身份之人的常服,亦为庶民之礼服
皇后之服三,衣、鞠衣、钿钗礼衣;皇太子妃之服三,翟、鞠衣、钿钗礼衣。内外命妇之服五,翟衣、钿钗礼衣、礼衣、公服、半袖裙襦。妇女日常服装则多姿多彩,近300年间几经变化,各时期均有最时兴的时世妆:初唐女性装束多与隋代相近,上穿小袖短襦,披帛,下着紧身长裙,裙腰束至腋下,用绸带系扎,以后数百年虽屡经变化,且受到别样流行服式冲击,但始终保持襦裙这一基本样式;盛唐时期,来自异域的胡服以其全新的形式受到广大贵族女性的青睐,在此风气影响下女著男装也盛行一时;中晚唐以来,胡风渐弱,更多地恢复了汉族传统,经过改制的宽衣大袖的襦裙装又成为妇女的主要着装形式,一些贵妇人还兴袒露装,衫裙宽松富丽,袒胸露乳。



唐代服饰有什么风格特点
唐朝服饰是唐朝的服装,它有公服、圆领袍、半臂、衫裙、帔等,装饰有幞头、巾子、鹖冠、革带等,布料有蜀锦、绫、罗、夏布等。唐代服饰 1、唐朝服饰的特点: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丽。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唐代妇女服饰。在妇女中间,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2、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上,...

唐朝服饰的特点有哪些 唐朝服饰特点是什么?
1、唐朝服饰最大的特点是华丽。2、其实唐朝的服装种类是多样的,比较典型的是襦,裙装,在初唐时期流行,当时女子多穿的服装是上衣下裳,上衣是右衽交领或者对襟系上带结,上衣可以选择掖在下裙里,也可以在自然松散,上衣上面还可以套一层罩衫,罩衫的长度置地,有的甚至有几余米长,且衣摆长短也象征...

唐朝的服饰是什么样的
唐初沿袭隋制,唐高祖武德四年著车舆、衣服之令,规定了上自帝王后妃,下至文武百官的服饰制度,历代虽对武德令或有调整、改动,但基本保持了原有面貌。天子之服十三,为大裘冕、衮冕、?冕、毳冕、?冕、玄冕、通天冠、武弁、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和弁服。皇太子之服六,为衮冕、具服远游三梁...

唐朝时期服饰是什么样子的,有着哪些有趣的故事?
1. 唐朝时期,女性的服饰以襦裙为主流。初唐的女子穿着短襦,袖子细小,裙腰高至腰部以上,有时甚至提到了腋下,用丝带束腰,营造出修长的身形。2. 中唐时期,襦裙的款式相对初唐更为宽松,但整体上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一时期的服饰深受隋唐女性的喜爱。3. 隋唐时期,流行一种名为“半臂”的服装,有...

唐朝服装的各部位名称?
1. 幞头:唐代男子头饰,采用黑色布帛制作,用以包头。2. 圆领袍衫:唐代男子的主要服装,圆领设计,宽松的袍身。3. 冠冕衣裳:在唐代,这类传统的华丽服饰主要在庄重场合如祭祀时穿着。4. 袍服:多样化的穿着选择,自皇帝到百官,在礼节性场合和日常生活中都穿着袍服,尤其在朝会中作为正式服饰。5...

唐朝有几多种服饰。
唐朝的服饰种类繁多,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 披纱大袖明衣制:属于常服盛装,头梳唐代特有发型“高墙”,簪大花,饰花钗、步摇,蛾眉盛妆,身穿敞领对襟,大袖明衣,下穿长裙,佩大绶,束软带,结小结,足著高履。2. 唐仕女半袖衫制:唐代特有的一种流行服饰,初作为宴居穿用,后亦当常服穿用...

唐朝女子服饰
装饰:幞头、巾子、鹖冠、革带。布料:蜀锦、绫、罗、夏布。服装意义:服装是社会政治气候、经济基础的晴雨表。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贞观、开元年间,政治气候宽松,人们安居乐业。唐朝的京师长安,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中心。在古城西安,雁塔晨钟、草堂烟雾...

中国古代历史上唐朝时男女穿什么衣服?
在唐朝时期,男女的服装风格有一些区别。男性通常穿长衫或者袍子,也有穿直裰或者罗裟的。一般来说,长衫和直裰是比较常见的日常服装,而袍子和罗裟则是比较正式的服饰,常常出现在官场、礼仪场合或是婚礼上。女性则穿着对襟长衫和裙子,外面披着马褂或者翻领大衣。同时,还有各种不同款式的绸缎服装、锦襦等...

唐朝穿什么衣服
1. 华丽繁盛:唐朝的服饰以华丽、繁盛著称。贵族和官员的服饰常常使用金线、银线进行装饰,并配以璀璨的珠宝。2. 色彩丰富:唐朝服饰的色彩丰富多样,尤其是女性的服饰。从鲜艳的红色、绿色、紫色到优雅的浅黄、深蓝等,各种色彩在唐朝服饰中都有体现。3. 外来文化影响:由于唐朝对外开放,与周边国家有着...

唐装是一种什么样的服装
唐朝人的装束,又名唐风汉服,主要分为儒裙、唐代大袖衫、幢头、圆领 匕窄、半臂、改良唐装等。女式服装上衣主要分为糯,袄,衫,下身主要为方片裙。这些服饰在敦煌壁画中均有保存。男士服装主要是胡服,包括蹼头纱帽或胡帽、圆 领袍等。另外,还有女着男装等。与唐人街、唐人等概念有关的中式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