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草含挥发油。叶的脂质中68%是中性脂肪,内含棕榈酸、甘四烷酸(Carnaubicacid)、油酸、亚油酸及谷甾醇、甘九烷(Nonacosane)、油醇(Oleylalcohol)、蜡等。根含甜菜碱(Betaine)、氨基酸、甾醇、油脂等。种子含油5.54-14.86%。
是由石膏制成的,其化学成分为硫酸钙。硫酸钙,化学式CaSO4。熔点1450度,相对密度2.96。难溶于水。它的二水化物CaSO4。2H2O俗称石膏(或生石膏)。硫酸钙性能稳定,没有毒性。
一 对师生呼吸系统的危害
1、 对肺的危害:粉尘对教师身体的危害,以肺最为常见,在教学过程中,粉笔尘很容易被吸入肺以后,多数被阻留在肺泡内,经过一系列的刺激,化学和免疫的作用便可造成肺部损失,包括呼吸系统炎症和肺通气功能下降,常见的肺部疾病有:慢性、急性肺炎、肺癌、尘肺病等(即粉笔粉尘中含有二氧化硅,被吸入肺部,在肺部游离的二氧化硅含量在百分之一以上形成肺纤维化的粉尘,从而使肺泡纤维化,导致肺部呼吸功能下降)。
2、 对上呼吸道的危害:粉笔粉尘进入肺的途径是通过上呼吸道包括鼻、咽、支气管,在这一过程中,部分粉尘会停留于上呼吸道,对粘膜上皮细胞产生机械刺激和损坏,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会引起一系列的病变,其中对鼻的影响最常见的是诱发干燥性鼻炎,其次是肥厚性鼻炎,症状为鼻腔干燥、鼻塞、鼻腔粘膜充血、分泌物增多等;对咽的影响主要是诱发慢性咽炎,使咽部干燥,咯痰不爽、咽痛咽痒;对支气管的影响主要是诱发慢性支气管炎,有时还会引发哮喘,另外还有可能引起鼻咽、支气管等部分的癌变。
二 对其它器官和组织的危害
1、 对眼睛的危害:眼睛是人体器官中最精密、最易受损的器官之一,粉笔粉尘的主要成份碳酸钙、氧化钙等是一种水溶性物质,容易溶解于水,并产生碱性物质,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粉笔粉尘落入眼中,刺激泪腺分泌,眼泪水解碳酸钙而产生碱性物质,就会严重刺激眼部粘膜,造成粘膜损伤,形成慢性炎症,还可能诱发近视的产生。
2、 对皮肤的危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粉笔粉尘不可避免地会沾在手上,同时漂浮于空气中的颗粒粉尘也会落在教师头发、脸上和脖子上,对皮肤膜有刺激作用,如果暑天遇汗水解,产生碱性物质,对皮肤粘膜的刺激就更大,因为人体皮肤所生存的环境为弱酸性环境,这样在粉尘碱性作用下破坏了皮肤的基本生存环境,粉笔粉尘使皮肤变得干燥、粗糙,并伴有搔痒感觉,使人体不适,严重者会引起粉刺、毛囊炎、脓皮病、皮肤皲裂和大量毛发脱落,影响和干扰了教师正常工作和生活。
3、 对耳的危害:粉笔粉尘进入外耳道,混在皮脂中,可形成耳垢栓塞,若长期如此,会引起耳部炎症的发生。
三 诱发其它疾病
目前市面粉笔的成份之中,除含有金属元素、铅锰、钡等含量偏低外,金属镉的含量偏高,镉被人体吸入后,主要储存在肝、肾、骨组织中,对这些组织损害明显,长期接触镉化物引起的主要病变是肺气肿和肾脏损害,病情可呈进行性发展,早期表现无力、清瘦、头晕、失眠多梦、食欲减退及神经衰弱症状,并有鼻出血、慢性咽炎、鼻粘膜萎缩和溃疡等现象。肺气肿缓慢进展,病人有进行性呼吸困难,活动加重,伴有心悸。镉同时也是最易导致癌症的金属元素之一。
四 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粉笔粉尘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很多有害病菌都能吸附在微细粉尘上而被带入学生肺部,从而促成急性和慢性炎症的发生,从而引起学生群体集体感染呼吸道和其它流行病。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室内和细菌总数等卫生指标逐渐恶化,会与微细粉笔粉尘相互作用,加剧粉笔粉尘对师生健康的危害。
五 粉笔对学生近视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器具沿用黑板、金属绿板与粉笔方式,学生常用书本的白纸黑字等,由于人的视觉是通过感光、感色来识别字体及其颜色,而黑白的对比度过于强烈,极易引起视觉的疲劳,从而引起学生大面积近视发病率的产生。据上海眼科专家陆乃炽在其研究中提出了“通过改善视觉环境防治近视的新观念,并指出学生近视主要是由视觉环境而不是不良的用眼习惯引起的。他指出人们在看书时,眼睛是利用字体与纸张的色度和亮度反差来感觉字体形状的。色度与反射光的纯度成正比,亮度与反射光的强度成正比。白色光只能引起最弱的色觉和最大的光强度,人们在获得最大亮度反差时,同时会导致最大的视觉疲劳,长时间便会导致功能调节性近视”。从而发现米黄色的颜色最柔和,最有利于保护学生视力。据大河报转载,上海已于2002年在全市普及米黄色课本教育、另广东、湖南等省已开始推广使用米黄色课本,山西大学等单位已开发出米黄色无尘教学板并投放市场,反映较好,我市已有十几所学校在使用。
碳酸钙
灰藋化学成分
灰藋的全草含有挥发油。其叶的脂质成分中,68%是中性脂肪。这些中性脂肪内含棕榈酸、甘四烷酸、油酸、亚油酸以及谷甾醇、甘九烷、油醇、蜡等。而根部则富含甜菜碱、氨基酸、甾醇、油脂等成分。种子中油脂含量较为丰富,可达到5.54-14.86%。从灰藋的化学成分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包含了多种脂肪酸、脂...
灰藋的化学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叶的脂质中68%是中性脂肪,内含棕榈酸、甘四烷酸(Carnaubicacid)、油酸、亚油酸及谷甾醇、甘九烷(Nonacosane)、油醇(Oleylalcohol)、蜡等。根含甜菜碱(Betaine)、氨基酸、甾醇、油脂等。种子含油5.54-14.86%。
灰藋基本信息
灰藋,别名金锁天、灰藜、水落藜等,属藜科植物小藜的全草。药名:灰藋。汉语拼音:huidiao。拉丁植物名:ChenopodiumserotinumL.。功效:疏风清热,解毒去湿,杀虫。采收时间:3-4月。食用方式:幼苗、嫩茎叶和花穗可作为野菜,炒食或煮汤,也可腌制。药用方式:全草具有去湿解毒,解热,缓泻之效。
灰藋简介
2.1 灰藋的别名 灰涤菜、金锁夭[1]。2.2 来源及产地 藜科植物小藜Chenopodium serotinum L.的全草[1]。分布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湖北、台湾、广东、云南等地[1]。2.3 性味 甘,平[1]。2.4 功能主治 功在清热,去湿,解毒[1]。主治疗疮肿毒,疥癣风瘙,毒虫咬...
一种只能晚上吃,白天不能吃的野菜,城里人见过么
【主要价值】灰菜性凉,味甘、苦。具有祛湿、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疗疮疡、肿毒、疥癣、风瘙等症。灰灰菜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维生素C、以及钙、铁等多种无机元素。另外,还含有挥发油和生物碱等。食用灰菜能够预防贫血,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对中老年缺钙者也有...
灰藋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出处】出自《雷公炮炙论》 【拼音名】Huī Diao 【别名】 金锁天、灰藜、水落藜、灰条、灰涤菜、灰蒴、灰苋、灰苋菜、灰灰莱、土蚕药、沙苋菜 【来源】 药材基源:为藜科植物小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enopodium serotinum L. 采收和储藏:3~4月采收,洗净,去杂质,...
生灵植物合集~灰菜
拉丁学名:Chenopodium album L.别名:粉仔菜、灰条莱、灰灰菜、灰藋、白藜、涝藜或涝蔺、落藜、盐菜,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150厘米。茎直立,粗壮,具条棱及绿色或紫红色色条,多分枝;枝条斜升或开展。叶片菱状卵形至宽披针形,长3-6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急尖或微钝,基部楔形至宽楔形,...
灰藋相关选方
对于白癜风的治疗,需使用红灰藋五斤、茄子根茎三斤、苍耳根茎五斤,晒干后烧灰,以水煎取汁,再煎成膏,调入乳香、铅霜、腻粉等成分制成膏剂,每日三次用于涂抹患处,该方法出自《圣惠方》,体现了其在特殊疾病治疗方面的独特应用。综上所述,灰藋以其多样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适应症,成为沙漠地区...
灰藋药材鉴别
腺头为球形结构,直径大约在60100微米之间。 草酸钙簇晶及砂晶:叶肉细胞内含有大量草酸钙簇晶及砂晶。 果皮细胞特征:通过扫描镜观察,细胞呈圆形形态,中心有一个稍微凸起的果柄,围绕果柄呈放射状排列的是蜂窝状的果皮细胞。以上鉴别特征可以帮助准确识别灰藋药材,确保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灰灰菜主要价值
灰灰菜的幼苗不仅可供食用,还可作为家畜的饲料,茎叶同样具有实用性。在药用方面,灰灰菜全草可用来治疗腹泻和痢疾,外用时配合野菊花煎汤,对于皮肤湿毒和瘙痒也有良好的缓解作用。其果实,又称灰藋子,在某些地区被用于医疗,与“地肤子”相似,具有药效。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灰灰菜含有卟啉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