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自滇以北,君长以十数,邛都最大,此皆椎髻,耕田有邑聚。”
刘弘研究员:从现存的200余座大石墓分析,如按每座墓葬入八九十人计算,入葬的人数亦当在两万人左右,和凉山地区同时期的其它古代民族所遗留下来的墓葬相比,他们的确是这一地区最大的民族。从大石墓的分布区域和它所反映出来的文化面貌来看,基本上与古文献所记载的邛人相吻合。所以考古界的大多数学者认为,邛人就是大石墓的主人。西昌古称“邛都”,其南至今还有邛海,都说明了邛人曾是这一地区的主要居民。
四川省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邛人大石墓在全世界绝无仅有,是安宁河流域原住民独特的墓葬形式。
大石墓:揭秘“邛人”
为了配合西(昌)攀(枝花)高速公路工程,从2004年7月至12月,四川省文物考古部门对6座大石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使大石墓考古获得重大进展。通过这次考古发掘,考古专家已对大石墓的年代、结构、建造方法、族属等方面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四川省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说:可以认定大石墓就是《史记》、《汉书》等古籍记载的“邛人”、“邛都夷”的文化遗存。邛人是我国古代西南的主要民族之一,直至今天,我们使用的一些名词还带有邛人的印迹,如“邛海”、“邛都”(西昌的旧称)、“邛竹”等。成都的“邛崃”可能也与之有关。
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李昭和:可以确定,大石墓的年代上起战国,下至西汉。这种工程非常浩大的大石墓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有所发现,但进行科学规范的发掘尚属首次。全国以石头构筑墓葬从北到南都有,但这种墓葬形制比较独特,是四川安宁河流域独有的墓葬形式。它们处在古南方丝绸之路上,是从成都平原出发,到达印度、西亚的必经之地,所以是一处重要的文化遗址。
四川“大石墓”遗址被确认为古代“邛人”遗迹
新华网成都1月8日电(记者苑坚)以重达数吨甚至20多吨的天然巨石作为墓壁和墓顶石,长度大多在10米以上——这种分布在四川安宁河流域的“大石墓”,经过考古专家长达半年的发掘,正式被确认为古代“邛人”遗迹。
为了配合西(昌)攀(枝花)高速公路工程,从2004年7月至12月,四川省文物考古部门对6座大石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使大石墓考古获得重大进展。通过这次考古发掘,考古专家已对大石墓的年代、结构、建造方法、族属等方面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四川省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说:“可以认定大石墓就是《史记》《汉书》等古籍记载的‘邛人’‘邛都夷’的文化遗存。邛人是中国古代西南的主要民族之一,直至今天,我们使用的一些名词还带有邛人的印迹,如‘邛海’‘邛都’(西昌的旧称)‘邛竹’等。”
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李昭和说:“可以确定,大石墓的年代上起战国,下至西汉。这种工程非常浩大的大石墓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有所发现,但进行科学规范的发掘尚属首次。全国以石头构筑墓葬从北到南都有,但这种墓葬形制比较独特,是四川安宁河流域独有的墓葬形式。”
四川省考古二队队长周科华介绍说:“我们分三次发掘了德昌县德州镇阿雍村等处的6座大石墓,除1座已经被破坏外,其余5座都保存完好,它们包括了大石墓的几种基本类型。大石墓的结构,有的是平地起建,有的是在地面上挖浅坑后再砌上巨石。墓室一般宽1米左右,深1.5米至2米。”
在大石墓的墓底,发现了大量人骨架堆,男女老少都有,骨架数量从几具到100多具不等。随葬物品中,生活用具有深腹瓶、大口尊、平底罐、单耳罐、双耳罐、带流壶等,其中带流壶是较典型的器物。生产工具有陶纺轮、石镞、石凿、铜刀、铜镞等,饰品有铜手镯、铜发饰、铜铃、铁环、玛瑙珠等。
在西昌坝河堡子大石墓底部,考古专家发现了稻壳痕迹,而在河西大石墓里则发现了稻草痕迹,专家推测邛人是定居的,以农业为主,已掌握了种植水稻的技术。
江国为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国名又作“鸿国”、“邛国”,读作“红”(hóng)。这个国家以“鸿鸟”做为图腾。
江国为东夷的支系。始祖玄仲为伯益之子,伯益佐禹治水有功,其子启即位后封玄仲于江地(今湖北江陵)。另一种观点,伯益的后代于商朝或西周初期受封建立江国。
江国的国都江城位于今河南正阳县东南、淮水北岸。持这种观点的人的证据是,这里发现了江国故城。江国故城平面长方形,占地面积7.5万平方米,为东周至汉代时期修建。也有不同的观点是,江城位于河南省息县西南。
春秋时,江国介于楚、宋、齐三国势力之间,经常受这些大国操纵,加之淮水泛滥,往往淹没江国的中心地带,所以江国一直没能强盛起来。春秋时期,公元前623年,江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江国建国初期,曾一度繁荣,国力强盛,政局稳定,人民渔、猎、耕、织,安居乐业。后期东周式微,大国崛起,战事频仍,江国深受其害,加之淮水侵扰,春秋时介于楚、宋、齐大国势力之间,江国成为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只得依附大国,受其控制和操纵,一直再没能强盛起来。
春秋中期的35年间,江国采取或联姻、会盟的方式,先依附于楚国,以图复兴。后又与齐、宋伐楚。到鲁文公四年(前623年),楚国国君楚穆王一怒之下灭掉江国,江国子孙纷纷逃散,流落外地,以国为姓,始有江氏。江国所属人口,史书中未见记载,根据其时代人口密度推断,其人口当在一万人左右。
江国故城约有900平方公里,距淮河1公里,城池约有2.4平方公里,是一片险拔的高地,古称“凤凰台”,当地人叫它“烽火台”。西北角有座2000平方米的圆椎形土堆,曾是江国国君游乐、纳凉的地方,古称“江亭”。
据《世本》、《史记·秦本纪》等记述,江为嬴姓国。何光岳先生曰:江为“东夷族与夷的一支。江,又作 、鸿、邛、邛,音鸿。卜辞有“鸿”的国名,系以鸿鸟为图腾,以后发展成为国号”。
邛人的邛人与大石墓
从大石墓的分布区域和它所反映出来的文化面貌来看,基本上与古文献所记载的邛人相吻合。所以考古界的大多数学者认为,邛人就是大石墓的主人。西昌古称“邛都”,其南至今还有邛海,都说明了邛人曾是这一地区的主要居民。四川省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邛人大石墓在全世界绝无仅有,是安宁河流域原住民...
邛人邛人与大石墓
大石墓的分布区域和文化特征与古文献中对邛人的描述相符,因此考古界普遍认为邛人是大石墓的主人。邛都南边的邛海以及古称西昌的名称,进一步证实了邛人在这一地区的重要地位。四川省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强调,邛人大石墓在全球范围内独一无二,代表了安宁河流域原住民独特的墓葬艺术。2004年,为配合西...
邛人的介绍
邛人,四川省考古二队分三次发掘了德昌县德州镇阿雍村等处的6座大石墓,除1座已经被破坏外,其余5座都保存完好,它们包括了大石墓的几种基本类型。大石墓的结构,有的是平地起建,有的是在地面上挖浅坑后再砌上巨石。墓室一般宽1米左右,深1.5米至2米。在西昌坝河堡子大石墓底部,考古专家发现...
邛人的邛人简介
邛人是我国西南地区独特古老的民族,曾经控制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流域一带。东汉时期,他们的一个首领因为和朝廷作对被杀,其家属被迫迁往成都后,邛人作为一个民族突然消失了。除了史料中只言片语的介绍外,邛人的生活、信仰一直是待解之谜。此次发现的这些用巨石堆砌的大石墓是邛人留下的为数不...
邛人是什么神秘的民族?邛道又是什么道士?
邛人是中国古代西南的主要民族之一,直至今天,我们使用的一些名词还带有邛人的印迹,如‘邛海’‘邛都’(西昌的旧称)‘邛竹’等。”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李昭和说:“可以确定,大石墓的年代上起战国,下至西汉。这种工程非常浩大的大石墓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有所发现,但进行科学规范的发掘...
大石墓谜团研究
这种石料运输的艰难,令人难以想象数千年前的邛人是如何完成的,这背后可能隐藏着特殊的含义。为了揭示这一谜团,凉山州博物馆曾进行模拟考古,18名壮汉尝试拉动巨石,但进展缓慢。这揭示了大石墓建造所需的巨大人力和物力。不同年代的大石墓,尽管形制各异,但都呈现出“蝌蚪”形状,墓尾的陡坡引人思考...
邛人邛人简介
近期,四川省考古团队在西攀高速公路沿线意外地揭开了两座规模宏大的大石墓,这些发现对于探索神秘的邛人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邛人,这个曾活跃于我国西南地区,尤其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流域的古老民族,其历史踪迹在东汉时期因一场叛乱事件而变得模糊。据史书记载,他们的一个首领因反抗朝廷而被杀,其...
大石墓的意义作用
如今,人们早已习惯了与这些巨石的朝夕相处,有些巨石甚至成为了孩子们玩耍的场所。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或许还不知道它的来历和将这些巨石搬到这里的那个。 大石墓作为邛人灵魂安息的居所,目睹了安宁河谷两千多年的荣辱沧桑。作为时间与历史的见证者。今后,它还将静静地矗立在这里,继续陪伴着这里的人们...
凉山大石墓群主人介绍
利用毒酒袭击刘尚。刘尚识破了长贵的计谋,迅速占领了邛都,将长贵及其家属迁往成都,导致邛都夷的势力急速消退,大石墓也随之消失。尽管如此,邛都夷并没有消亡,在三国时期,蜀汉军队中仍有名为“七部营军”的邛人部队驻守安宁河谷,但已经放弃了用巨石构筑坟墓的传统。此后,邛人在文献中彻底消失。
大石墓的出土文物
这一时期的墓葬,从规格上显然超越了战国时期的规模。而出土器物中铁器的出现以及西汉五铢钱、新莽的大泉五十钱的出土,将大石墓的修造年代定位在春秋末期到东汉初期的400年间,这一发现与较早前专家对邛人起源和消亡时间的推测不谋而合。这样说来,邛人极有可能就是大石墓的真正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