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子女和女婿称谓

清朝是满洲贵族的政权,皇室成员称呼有些与历代相同,由于使用满语和其他原因,有些称呼用词与历代有些不同,罗列如下:

1、阿哥:对皇子的称呼。

2、固伦公主:满语中固伦是国的意思。固伦公主用以称呼皇帝的女儿。

3、和硕公主:满语中和硕是一方的意思。和硕公主为妃嫔生的女儿和皇后抚养的宗女。

4、县主:对郡王女儿的称呼。

5、郡君:对贝勒女儿的称呼。

6、县君:对贝子女儿的称呼。

7、乡君:对镇国公、辅国公女儿的称呼。

8、格格:对亲王到入八分辅国公的女儿的满语称呼。亲王女儿称和硕格格,郡王、贝勒女儿称多罗格格,贝子女儿称固伦格格,入八分镇国公与辅国公的女儿就称格格。

9、福晋:对亲王、郡王和世子正妻的称呼。

10、固伦额驸:固伦公主的丈夫。

11、和硕额驸:和硕公主的丈夫。

扩展资料:

清朝皇帝的“子”分“宗室”和“觉罗”,是努尔哈赤的父亲,以下就是努尔哈赤的兄弟,跟他的子孙,叫“宗室”,他们系黄带,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以下,子孙叫“觉罗”,系着红带子,这个是不能混的。

皇帝的皇子一般是15岁,大体上15岁就成年了,就是指婚,结婚,分府,亲王就是亲王府,郡王就是郡王府,贝勒府,贝子府,分府,就搬出皇宫住了。但是有例外,个别的也可以住在皇宫。

亲王的儿子封郡王,郡王再往下封是贝勒,贝勒儿子是贝子,一代一代往下降。因为当时他考虑到大清王朝亿万斯年,要万岁,一万年,这一万年,他这个王就不得了,所以要往下降,降到最后,叫闲散宗室,就没有爵位了,这是一般情况。

帝的女儿称“公主”,但是入关前不是这样的,入关前,不叫公主,是叫“格格”,入关后,因为清承明制,皇帝女儿就称“公主”。

满汉不通婚,皇帝的女儿更不能跟汉族通婚,所以皇帝的亲生女儿下嫁给汉族,除了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以外没有别的例子。

清朝的公主分等级的,皇后生的女儿,称“固伦公主”,其他妃、嫔等等生的女儿称“和硕公主”,“固伦公主”的待遇相当于亲王,“和硕公主”的待遇相当于郡王,亲王不得了,亲王年俸银,白银一万两,郡王五千两。这个公主在皇宫里面不像我们百姓想像这样,她母亲对皇子就比较亲,对公主就比较疏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皇帝的子女



清朝皇帝的女儿叫格格,儿子叫阿哥【a(四声)ge(一声)】,这些是清贵族儿女的通称。

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例如,皇太极的次女马喀塔(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伦长公主,后改为“永宁长公主”,复改为“温庄长公主”。由此可见,现在影视剧中把皇帝之女称作“格格”是不准确的(如,“还珠格格”、“十八格格”……)。顺治十七年(一六六0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即: 一、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 三、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 四、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五、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

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这些都是爵位。
清代的爵位分为两个系统,一是皇族的爵级,分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计10级(其中镇国公、辅国公又有“入八分”、“不入八分”之别,故又可计为12级)。二是皇族之外的爵级,由分为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以上各级又分为三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9级。

公主最早周朝是称周天子的女儿为王姬。公主这名称是从春秋战国时开始的。当时各诸候国的诸候都称为公,周天子把女儿嫁给诸候时,自己不主持婚礼,而叫同姓的诸候主婚。当时各诸侯国的诸侯一般称“公”,“主”就是“主婚”之意,所以因为是诸侯主婚,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了。当时诸侯的女儿也被成为“公主”,也称“君主”。 《史记 吴起列传》说“公叔为相,尚魏公主。”意思是公叔当了国相,娶魏国诸候的女儿。《史记 六国所表三》“(秦)初以君主妻河。”这里的君主就是公主。妻河就是嫁给河伯为妻。古书上也常简称为主。
从汉朝开始,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称为“公主”,诸侯王的女儿则称为“翁主”。颜师古在《汉书?高帝纪下》“女子公主”条下解释说:“天子不亲主婚,或谓公主;诸侯王即自主婚,故其主曰翁主,翁者,父也,言父自主其婚也。亦曰王主,言王为其主婚也。”这样,翁主就比公主低了一个等级。也是从汉代开始,皇帝的姊姊称为“长公主”,先皇帝的姊妹为大长公主,加上“大”“长”的字样是表示尊崇。那时公主都有封邑,且由皇帝赐给甲第,就是上等的华丽住宅。还有山庄、园林、允许设府自置官吏。这种官吏叫家令、私府长、家丞、食官等等。历代公主待遇很丰厚,特别西汉成帝时,公主和候王一起侵占了数量极大的田地和奴婢,影响了皇权的安定。所以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汉哀帝下诏公主占田不得超过三十顷,奴婢不得超过一百人。
东汉时的公主一般是“县公主”,如光武帝的女儿为舞阳公主、涅阳公主等等,舞阳和涅阳都是县名;明帝女儿封隆虑公主、武安公主、获嘉公主等等。这些名字都是县名。获嘉地名来自武帝时,刘彻巡视至河东新中,接东越战场喜报,改地名为获嘉。象著名的汉武的姑姑封号馆陶,就在河北,现在还有馆陶县。汉代的王的女儿被称为“任”(这是什么怪名字阿!),如《汉书?王莽传》说:“其女皆为任。”古书的研究者认为“任”其实是当时女子爵位的称呼。
晋朝的公主则是“郡公主”,因为公主封号之前是郡名,如晋武帝的女儿为平阳公主。这样的“县公主”和“郡公主”也可以简称为“县主”和“郡主”,所以两汉到晋的县主和郡主都是皇帝的女儿。
到了隋唐时期,太子和诸王的女儿也封郡、县,但不能称为公主,太子的女儿为郡主,诸王之女为县主;明清两代亲王的女儿为郡主,郡王的女儿为县主。唐高宗是专门下诏书规定,皇帝的女儿出嫁教“出降”或“下降”,而诸王之女出嫁只能叫“适”,娶公主称“尚主”,娶诸王之女只能叫“娶”。
北宋徽宗时曾恢复古称。改公主为帝姬。宋徽宗最宠爱的女儿就叫柔福帝姬。
明清时,亲王的女儿称为郡主,郡主的女儿称为县主。清代规定,皇帝的女儿封号有种,固伦公主和和硕公主。固伦公主是皇后生的女儿,妃嫔的女儿为和硕公主。只有一个例外。慈禧收六王爷的女儿为养女,却封为固伦公主。她也可能是中国的最后一位公主。
古代公主出嫁,有专门的词出降、下降,也称下嫁。娶皇帝女儿只能叫尚、尚主。如汉高祖女儿鲁元公主嫁赵王张耳的儿子张敖就叫“张敖尚鲁元公主”或“鲁元公主下嫁敖”。唐高宗时专门下诏规定皇帝之女,即公主出嫁才能称出降,诸王的女儿即县主出嫁只能称适。
公主的丈夫都知道是驸马。驸马原是官名。叫驸马都慰,是汉武帝时初设的。《汉书 百官公卿表》说“驸马都尉,掌驸马,武帝初置。”颜师古注说“驸,副马也,非正驾车,皆副马。”原为近侍官的一种。三国时玄学家何晏尚金乡公主,魏文帝让他做驸马都尉,从此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授驸马都尉的官职,简称驸马。于是,就成了虚衔,变为一种专用称号了。公主的丈夫还有个别称“粉侯”,这个名称起源于三国时候的名士何晏,何晏尚魏国的金乡公主,赐爵为列侯,因为何晏面如傅粉,所以人们称他为粉侯,后来成了驸马的别称,并由此引申出去称驸马的父亲为“粉父”,驸马兄弟为“粉昆”。
公主一般都有封邑,而且由皇帝赐给甲第(非常华丽的住宅)、山庄、园池,允许设自置官吏,这种官吏被称为家令、私府丞、食官等等。

郡主 清朝皇帝.亲王.贝勒的女儿未出嫁前都统称“格格”但王府里的格格和宫里的格格地位大不相同,宫里的格格地位要比王府里的格格地位高得多.

“郡主”是亲王.贝勒的女儿特受皇帝赏识的出嫁前封为“郡主”.如云格格出嫁时封为“温宪郡主”.

“和硕格格”是亲王.贝勒的女儿未得到“郡主”封号的,称”和硕格格”.

“和硕公主”是皇帝的女儿出嫁时的封号,一般省略“和硕”两字.如“建宁和硕公主”称“建宁公主”.“和孝和硕公主”称“和孝公主”.

相比清朝复杂的关系,汉室王朝的关系就浅而易懂了:“公主”指皇帝的女儿,“郡主”指王爷的女儿.汉室王朝给公主封号喜欢用”平”字:如汉代的“平阳公主”.唐代的“太平公主”.明代的“长平公主”.

郡主:在唐宋太子诸王之女称郡主;明清均以亲王之女为郡主.

皇帝的儿子是阿哥,有一个是太子,这个不用解释了,你知道的。 皇帝的女儿叫格格。不过也有被封公主的。 皇帝的女婿叫额驸。

给你个清朝的吧。 皇帝的儿子是阿哥,有一个是太子,这个不用解释了,你知道的。 皇帝的女儿叫格格。不过也有被封公主的。 皇帝的女婿叫额驸。

如何填写入党申请中的本人历史家庭出身及社会关系审查结论情况

审查结论是通过查阅被审查人的档案得出的结论,也就是说档案里记载的情况。本人历史情况,如果是在职人员,由本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出或存放档案的人才机构出。家庭出身和社会关系等成员的审查结论都是通过信函由被审查人单位出具政审材料。填写入党申请时将政审材料上主要结论写上就行了。如果都没有什么问题,综合一下情况写上:党组织对上述人员通过查阅档案或函调政审,其本人和家庭成员历史清楚,无政治历史问题和经济问题。 如果有问题可以分别写,但一定要实事求是。

我国家庭关系模式的历史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家庭关系模式与封建宗法制度相吻合、以父权和夫权为主要特征,是一种封建型的家庭关系。家庭纵向关系是父母或家长居于最高地位,长辈拥有绝对的统治家庭权力;家庭横向关系是男尊女卑,妇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对男子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家庭地位是很卑贱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到80年代,我国家庭关系进入半平权型的模式。家庭纵向关系依然是上下走向,父母继续保持家庭事务决策人的重要地位,并通过对家庭财产所有权和家庭收入的控制,对家庭其他关系进行纵向干预,传统的家长制仍然在家庭管理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同时,社会舆论对家庭养老扶幼职能的强调和我国尊老敬贤传统美德的突出宣传,使得许多家庭在处理家庭横向关系时强调兼顾家庭纵向关系或以纵向关系为重。
从80年代开始,我国家庭关系模式变化的总趋势是往假封建型的方向发展。随着我国只生一胎的人口政策的推广,“子女优先、子女偏重”和“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观念开始左右我国家庭关系,甚至改变着这些关系的性质。在城市家庭或者生了儿子的农村家庭里,独生子女一跃成为家庭“小皇帝”,家庭活动的中心,众人共同保护的重点对象。


清朝皇帝的子女女婿怎么称呼
清朝皇帝的女儿叫格格,儿子叫阿哥,这些是清贵族儿女的通称。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

清朝皇帝子女和女婿称谓
1、阿哥:对皇子的称呼。2、固伦公主:满语中固伦是国的意思。固伦公主用以称呼皇帝的女儿。3、和硕公主:满语中和硕是一方的意思。和硕公主为妃嫔生的女儿和皇后抚养的宗女。4、县主:对郡王女儿的称呼。5、郡君:对贝勒女儿的称呼。6、县君:对贝子女儿的称呼。7、乡君:对镇国公、辅国公女儿的称呼。

清朝时期对皇帝身边的人,家人和亲戚都怎么称呼?
皇帝的母亲——皇太后(老佛爷这一称呼是慈禧太后为掩人耳目命臣民们这么称呼她的,除慈禧以外的皇太后并没有老佛爷这一称呼);皇帝的妻妾——妻:皇后、妾:妃;皇帝的儿子——阿哥;皇帝的女儿——格格;皇帝的兄弟——按爵位称**王爷;皇帝的姐妹——格格;皇帝的儿媳——**妃娘娘;皇帝的女婿—...

为什么把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女婿称为驸马?
公主、驸马是对皇帝女儿和女婿的称呼,除了清朝将驸马成为额驸之外,大多数朝代对公主配偶的称呼都是驸马。那么,公主和驸马的称呼源自何处呢?公主的由来 中国古代有确切信史记录和出土文字实物相应证的朝代是周,周之前的商虽然也有甲骨出土,但更侧重于占卜的卜辞。关于商的文字记录,也大多为后世转载,...

为什么把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女婿称为驸马?
1. 公主和驸马的称呼源自何处?公主和驸马是中国古代对皇帝女儿和女婿的称呼。公主的称呼最早源于周朝,周天子的女儿称王姬,后来宋徽宗赵佶将公主改称帝姬,实际上就是源自王姬的称呼。而驸马的称呼则源于汉朝,最初是驸马都尉的职务,后来逐渐演变为公主丈夫的专属封号。2. 公主的称呼是如何演变的?周朝...

皇宫里太子和皇子都什么称呼,还有公主
2、皇子 阿哥对皇子的称呼。如果有几个皇子,就在“阿哥”之前加数字。下人对阿哥称爷,什么阿哥就什么爷。3、公主帝王之女的称号。始于战国,汉制规定,皇帝之女称公主,帝之妹称长公主,帝姑称大长公主,后历代大致沿用。对皇帝,称“吾”或者“我”。帝姬是古代对皇帝女公主、姊妹、姑母等的称呼...

请问古代皇帝的女婿叫什么? 皇帝的妹夫叫什么? 皇帝的姐夫叫什么?皇帝...
皇帝的女婿,妹夫,姐夫都叫驸马,皇帝的女婿又叫帝婿,国婿;清朝管皇帝的女婿,妹夫,姐夫都叫额驸;皇帝的小舅子叫国舅

清朝皇子称呼皇后叫皇额娘,那么如何称呼太后?
郭罗妈妈 岳父——阿布哈 岳母——额布喝 姑——姑爸爸 姨母——安布 姨夫——安布玛 舅舅——那克出 舅母——额克出 姐姐——额云,格格 姐夫——额附 妹妹——嫩 女儿——沙里甘追 女婿——霍其珲 外甥——依诺 朋友——姑出 好友——色音姑出 女友——诺库 亲家——撒顿 娘家——摊搀 ...

皇上的亲戚叫什么
太孙 皇帝的长孙称太孙。历代王朝往往于太子殁后册立太孙为预定之皇位继承人。 公主 帝王之女的称号。始于战国,汉制规定,皇帝之女称公主,帝之妹称长公主,帝姑称大长公主,后历代大致沿用。 翁主 汉代制度,诸王之女称翁主,即后世的郡主。 驸马 皇帝的女婿称驸马,非实官。清代称额驸。 帝姬 古代对皇帝女...

古代对皇帝,太子,公主,皇后的称呼到底是怎样
公主自称:对皇帝,她也是称“吾”或者“我”皇帝对儿子的称呼:亲昵一点可叫小名,平时可叫他的名或者称呼其排行,如九郎之类皇太子自称:平时还是多用“我”或者“吾”,另外对皇帝或者皇后或者时可用“儿臣”,对下人可用“小王”。太子则常被左右之人称为“郎君”;诸王则被称呼为“王爷” 普通人:戏文之中,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