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乾隆的兄弟关系..?

大清帝国雍正皇帝的子女们:

雍正皇帝先后得十六子八女,皇长子和皇次子幼年去世。临死前,雍正把皇位传给皇四子宝亲王弘历,命皇三子弘时自毙。皇五子弘昼从小软弱,未能和兄长们挣位,也没有这个意图。弘历即乾隆。

爱新觉罗·弘晖,长子,端亲王。

爱新觉罗·弘时,三子,削宗籍。

爱新觉罗·弘历,四子,清高宗,乾隆帝。

爱新觉罗·弘昼,五子,和恭亲王。

爱新觉罗·弘瞻,六子,果恭郡王,初为果毅亲王爱新觉罗·允礼后。

爱新觉罗·福惠,七子,怀亲王。

爱新觉罗·弘昀,早殇。

爱新觉罗·弘昐,早殇。

爱新觉罗·福宜,早殇。

爱新觉罗·福沛,早殇。
12岁以前,弘昼是乾隆最亲密的兄弟和朋友,两个人可能从襁褓时就呆在一起了,两个人同吃同窗,我分析,可能好得穿一条裤子。到了12岁,由于父亲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弘历和弘昼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当时,家里比较大的皇子只有3个,已经成年的弘时和12岁的弘历弘昼。当时,雍正已经45岁。按照当时帝王的正常去世年龄,最有可能在雍正去世时有比较合适年龄继承皇位的人也就这3个。我认为由于年龄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又在一起读书,二人还是很亲密的,但逐渐有了隔阂。乾隆17岁那年,弘时因为看出自己没有继承大统的苗头,倒向了八叔九叔而得罪雍正,郁郁而终后,未来的皇位自然就基本是弘历和弘昼两个人中哪个的事情了。此时二人已经各自结婚生子,分开过日子了。我想,从此以后,二人都对对方长了不少心眼,防对方像防贼一样了。尤其在雍正的其他儿子均去世后,只剩下他们兄弟二人后,可能二人的隔阂更深。当然,表面上二人关系还是很好的。乾隆继位后,弘昼心里有可能是极度不平衡的。他一定不客观的人为,乾隆背地里做了什么事情讨好了老爸,或者乾隆命好,比他早生了一个时辰(有说是3个月,因为古代计时误差比较大,如果二人的确生辰只差一个时辰,还不一定谁是哥哥呢),所以捡便宜得了皇位。因而,极度郁闷。乾隆执政后,重新设立军机处,并把军机处的权力进一步强化,并做了个决定,把宗室子弟排出于军机处之外。这样,朝廷里弘昼基本没有位置。大家要想一想,因为秘密立储的关系,弘历和弘昼接受的是同样的教育,也就是说,乾隆学的那套治国理论,弘昼一样不少的也学了,弘昼从小接受的教育都围绕着治国安邦来,乾隆的决策,让正值二十多岁的本想在政界有一番作为的青年的理想完全化为泡影,你们说弘昼心里能平衡么?我看了一下弘昼有生之年担任的职务,基本上是那种宗室里面的管玉牒这样的为了打发闲人的差事。弘昼就整天干这样混吃等死的工作,因而有可能开始自暴自弃。弘昼后来的荒唐行为,(包括活人大办丧事等)我认为不一定是本人言行的真实反映。一方面原因是,自暴自弃;另一方面,可能为了自保,特意装傻,消除乾隆的猜忌。我个人认为,乾隆对弘昼的忌惮一直没有消除,直至弘昼去世为止。大家不要太苛责弘昼,我们设身处地的想想,从小到大接受高尚的为国出力的教育,又饱读诗书,才华也不错,老爸又宠着爱着。一夕之间,老爸死了,整天和自己一样大小念一样的书吃一样的饭的老哥突然变成了自己的君主(在清朝,臣子也称奴才,君臣关系也是主奴关系,所以弘历就成了弘昼的主子),自己见他要下跪,还被主子猜忌,政治理想破灭,浑身有力气没处使,整天混吃等死。这落差的确是很大的,心理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关于弘昼的一些荒唐行径,我们多从正史记载上得知,因为乾隆与弘昼有矛盾,且时刻提防弘昼,我们不能仅凭乾隆一家之言来偏听偏信,故我们要客观的看待。有些事情我不太理解,比如说抢运钞车这件事,就让我很不理解,弘昼这么做究竟有什么好处。正史上记载他的很多事情都是孤立的,没有记载前因,只是单独把事件列出来,而且事情多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弘昼在雍正生前从未有任何荒唐行径,而到乾隆时丑态百出,除了弘昼在雍正生前刻意讨好雍正以图谋得君位的嫌疑外,是不是还有雍正去世前他有父爱得君信任心态比较平和的原因。而父亲去世后的失落感和危机感,可能也是他做了很多让人不理解的行为的原因。总的来说,我认为,此人不一定象他表现得那样荒谬,但此人心胸不开阔、过于注重个人利益也是事实。其实乾隆本人在这些方面也和他存在同样的问题。弘昼也是个专情之人,他的女儿我没查到详细记载,但他的8个儿子,有6个是嫡妻吴扎库氏所生,生育时间从雍正9年一直持续到乾隆10年,第一个儿子和最后一个儿子均是嫡福晋吴扎库氏所生,其对妻子的感情和忠诚在当时的情况下是罕见的。(呵呵,乾隆这哥俩挺有意思,一个到雍正9年不怎么生了,另一个开始一个接一个的生;一个从乾隆10年开始一个接一个的生了,另一个却停了不生了。似乎连生孩子还别着苗头,呵呵,我瞎闹的,纯属巧合的说。)对于弘昼,乾隆是严加提防的。我认为,虽然这样对于弘昼有些不公平,但乾隆对于弘昼的态度也是有道理的,弘昼从年龄、身份地位、教育水平等几乎和乾隆一模一样,是最可能威胁乾隆皇权的人物,严加提防一点也不过分,于公于私都合理。我们不能因为弘昼受了委屈,就认为乾隆的做法是错的。因为乾隆除了是兄长外,还是个封建皇帝,从维持皇权的私人利益和维持稳定的国家利益看都没有错误。皇帝的行为规范是不能用常人的标准来衡量的。
乾隆对于弘瞻的感情与弘昼有所不同,乾隆之于弘瞻可以说根本没亲密过,因为弘瞻和乾隆相差23岁,弘瞻2岁时,乾隆已经当了皇帝,所以二人同期的身份年龄差距甚大,乾隆的皇帝身份和繁忙的政务也决定了二人相处时间有限,因而我可以说二人从来没有亲密过。乾隆与弘瞻的关系是长兄若父的关系,兄的部分少,父的部分多。从家庭关系讲,雍正去世后,乾隆就是皇家家庭的家长,掌管着这个家庭的生计和所有事物,因而我认为,乾隆对于弘瞻来说,更像爸爸,然而别扭的是二人还是兄弟,因而乾隆对于弘瞻又不能像儿子那样可以天经地义的任意管教,而弘瞻对于乾隆有些怕又有些不服气,毕竟有些话父亲说得而兄长说不得,因而二人的关系挺微妙的。凭心而论,我认为乾隆对于弘瞻是很不错的,也是寄予希望的。乾隆对于弘昼和弘瞻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对于弘昼,乾隆是严加提防的。因为,弘昼从年龄、身份地位、教育水平等几乎和乾隆一模一样,是最可能威胁乾隆皇权人物,严加提防一点也不过分,于公于私都合理。但弘瞻不同,乾隆登基时弘瞻才2岁,弘瞻可以说是乾隆一手抚育大的,比自己儿子都小,不大可能威胁到乾隆的皇位。二人又有血浓于水的血的羁绊,乾隆是很想让弘瞻成为自己的得力帮手的。(从乾隆的行为方式看,乾隆非常信任和重用与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年轻人,尤其和自己有特殊关系的那种,傅恒及儿子们、和珅和琳兄弟等等)因而乾隆对于弘瞻的待遇相当优厚。乾隆3年,家境极为富裕的十七叔去世,没有儿子继承财产和爵位,乾隆很疼这个弟弟,(可能还有削弱弘瞻皇位继承权方面的考虑,但这方面原因不大),就把这个才5岁的小弟弟过继过去给十七叔当儿子,这小P孩,不但一下子成了百万富翁,而且每年还能净收入超过万两白银。弘瞻长大后,乾隆也对其照顾有加,给她委派了不少重要职务。令人遗憾的是乾隆对于弘瞻的教育是失败的(以前看到和卓大人的帖子,总说弘瞻的品德败坏是雍正没教好的关系,这里公正的说一句,雍正去世时弘瞻才2岁,因而弘瞻的教育失败和雍正一点关系都没有。雍正给了弘瞻一颗聪明的头脑,仅此而已。至于后面的品德问题是和教育息息相关的,雍正没运气活到伴随弘瞻成长。)我推测,乾隆对这个比自己长子还小5岁的弟弟的教育问题,应该是比较挠头的。我前面提到过,乾隆之于弘瞻是长兄若父的关系,有些话父亲教训儿子,儿子接受起来天经地义,但同样的话,放到了哥哥教训弟弟上,弟弟就难以接受了。而偏偏父亲已经去世,哥哥又是家长,又是君主,不接受也必须接受,甚至连一点点不高兴都不能随便表露,因而弘瞻一定非常逃避和乾隆碰面,用避猫鼠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公平的说,乾隆教育小孩的水平本来就不怎么高明,(乾隆教育的几个小孩,成年后,要么有才无德,要么有德无才,成器的好像就乾隆自己说的永琪,嘉庆也算一个吧)再加上小孩子的这个逃避和不信任的态度,和别扭的长兄如父关系致使有些话也说不出口,以及可怜小孩子幼年丧父不忍心太严厉等等的关系,再加上物质上对其溺爱过甚,教育方法失当,导致最终的教育失败。从乾隆的一些上谕上可以看出这些问题。乾隆的教育方法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从一些史料看来,弘瞻一犯错误,乾隆就下令动手打他的太监,好像从来没对小孩子动过什么寒毛。弘瞻的太监王自立可为弘瞻挨了不少冤枉板子。这种自己犯错,他人代罪的方式,能起到什么教育作用?这样的话,小孩子心里好想了,自己可以随便胡闹,反正挨打的总不是自己。从舍大录入的乾隆斥责弘瞻的上谕能看出弘瞻小时候和乾隆的相处情形。我来分析分析我的观点。第一次是雍正13年10月18日,老爸刚刚去世不到2个月(雍正于 8月22日去世),乾隆刚即位。才2岁的弘瞻给孝圣请安,请完安后,没等乾隆来就走了。而且,弘瞻还称乾隆为“汗阿哥”。乾隆后来到母亲那里,知道了这个事情后,非常生气。一气弘瞻没有礼仪,不等他就走了。二气弘瞻称自己为“汗阿哥”。于是认为小孩子才2岁,什么也不懂,都是身边的太监教坏了。于是倒霉的王至立开始了当替罪羊的处女作。我们先来看看这次事件,乾隆批评得有没有道理。第一,弘瞻此行的目的是来拜见皇太后,并不是来拜见皇帝。谁知道这个刚登上帝位的忙于政权交接加上父亲丧事还没忙完的皇帝这天就一定到皇太后那里去?几时去?才2岁的孩子坐不住也是人之常情,再说小孩的饮食不是一日三餐,大小便也经常失禁,哪个婴儿不整天吃整天拉的?所以,弘瞻先行离去并没有什么不妥。第二,关于“汗阿哥”的称呼,我们都知道一个2岁的孩子不可能口齿那么清楚,他有可能称呼乾隆为“大阿哥”(因为弘瞻出生时,弘时已经去世,弘历是已经是老大了),小孩子叫惯了,老爸刚去世2个月不到,让一个2岁的孩子突然改变称呼习惯,可能教是教了,可2岁的孩子根本不知道称呼的区别究竟有什么意义,只知道是称呼同一个人而已。所以,从我上面的分析来看,弘瞻的称呼也可能并没有什么大罪过,身边的人也没于什么过错。乾隆因此出了上谕严厉斥责了弘瞻,令人打了王至立40大板。(这古代的大板的威力,这40下,半条命也没了。估计要养老长时间)(乾隆做这件事情的心理,以后如果有时间,我会分析一下)乾隆的这一做法,给幼小的弘瞻心里,留下了阴影。因为皇家的小孩父母在身边的时间不多,贴身太监嬷嬷才是他们最亲的人,他们不懂事的时候也不知道等级什么的,就知道谁最亲对自己最好。乾隆这板子可是打在了小弘瞻最亲的人身上了。小孩子首先感到的是害怕,觉得哥哥好凶啊,再是感到委屈,自己都没明白怎么回事,为什么挨骂最亲的人挨揍。觉得哥哥不讲理。所以,乾隆在小孩的幼小心里可能没什么太好的印象。乾隆又为了方便教育,把弘瞻接进宫,和比弘瞻大或差不多大的儿子们一起教养,小弘瞻的自由度也降低了,心里也有些不高兴吧。乾隆3年3月21日,前些日子,5岁的小弘瞻得了感冒,告知了乾隆,后来就没有信儿了。身边没一个人有眼色,向乾隆奏报病情或带着弘瞻去给乾隆请安。乾隆是非常疼爱挂念这个小弟弟的,不知道病得怎么样了(乾隆字面写的)。觉得小孩子太小不知道规矩,那身边伺候的大人也不知道?于是乎,赏了弘瞻身边的每一个伺候的太监们安达们每人40大板。当然倒霉的王自立这样的事情从来是有份的。看了这道谕旨,我认为乾隆的确很心疼挂念病中的弘瞻,这份爱心是不容怀疑的。但是,乾隆下的这份谕旨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这个,如果乾隆想知道弘瞻身体怎么样了,大可以传个耳目问一下,很简单的事。乾隆之所以发了谕旨揍人,目的是挑礼,认为弘瞻没有尊长,身边的人也没有教好。既然谕旨里说“伊等安达理应领王子阿哥跪请朕安”,说明弘瞻当时的身体状况是可以向乾隆请安的(病好了),说明乾隆对弘瞻的病情是知晓的。所以我说,乾隆的这道谕旨主要是在挑礼。弘瞻周围的人,因为没有帮弘瞻考虑到这件事情,而集体挨了40大板。(其实,我觉得这板子挨得有可能冤,我们知道,这个小孩很怕这个哥哥,不喜欢和哥哥碰面,下人们倒不一定没提醒弘瞻,小孩子借着生病,不原意和他碰面也是有可能,呵呵)这下子,5岁的弘瞻周围的最亲的人都倒下了,可能身边伺候的人也要临时换生手了。这皇帝老哥的形象可能在弘瞻幼小的心里更凶了吧。乾隆4年正月16日,这年弘瞻6岁,乾隆又出了一道谕旨,因昨天在山高水长溜达,看见小弘瞻在那里看焰火,结果小孩子一见他不但没上前请安,反而自以为乾隆没注意他一溜烟儿跑了,找了个地方躲起来。乾隆是什么眼神,小孩子的自作聪明怎会逃过他的眼睛,自然是气急败坏。乾隆以“正宜读书之时”,玩的时候要按他的谕旨为由,认为小孩私自玩耍,太监不报,因而将倒霉的王自立、张承恩革职,每人重责60板。(惩罚很重很重)还责罚了弘瞻的伴读,果亲王的大阿哥。我们仔细看这道谕旨,就能发现,乾隆说的小孩念书偷懒是一个责罚下人出气的借口,真正原因是弘瞻看见乾隆没行礼而藏匿,让乾隆很没面子。正月16日的昨天是正月15日,正是元宵佳节,6岁小孩子在这一个节日,看烟花,怎会耽误读书?这次事件完全是弘瞻一个人之过,然而罪魁祸首却一根寒毛都没掉(6岁的小孩应该知道见面行礼这样的礼仪了),周围的人却遭了殃。弘瞻见到乾隆的表现印证了前面我对弘瞻心理的推测。乾隆的这次事件的处理,加深了这个哥哥在小弘瞻心理的不良形象,以及自己犯错别人受过的侥幸心理。通看这三道谕旨,我们不难发现,乾隆斥责弘瞻的主要出发点是自己没被这个小P孩当盘菜的私人利益受到侵犯,心里不爽。借着一些其他合理的理由,惩罚弘瞻身边的亲密之人,而罪魁祸首弘瞻没遭受任何惩罚。教育的结果是,弘瞻极力逃避和乾隆相处,甚至见了乾隆就跑。所以,我说乾隆的教育方法是存在一定问题的。乾隆虽然疼爱弘瞻,也很想教好他,给他请了非常有学问的老师,但是因方法存在问题,结果是令人失望的。弘瞻长大后才华横溢,善诗词,家里藏书非常丰富。乾隆对这个自己一手培育大的弟弟是很器重的,委派给他了不少重要的职务。令人失望的是,弘瞻的品行不良,根本没把老哥的苦心放在眼里,工作吊儿郎当。更有甚者,弘瞻还是一个掉进钱眼里的守财奴。不但买东西不给钱,连老妈也不孝敬,反而经常问老妈要钱,不但如此,还私开小煤窑,抢占民房。还勾结官吏,形成官导爷,倒卖御用物品和违禁物品。极大的败坏了官场的风气。这些事情极大的丢了乾隆和皇家的脸面,乾隆对弘瞻逐渐从充满希望到充满失望,最后终于忍无可忍了。矛盾终于爆发了,有一天,弘瞻和弘昼一起去孝圣那里请安(我看孝圣那里真是弘瞻的倒霉之地,第一次挨罚事件发生在那里,最后一次挨罚事件也发生在那里,最好少去,呵呵),没大没小,一下子跪坐到了皇帝老哥平时的位置上了。乾隆马上知道了(由此可见,乾隆对他们二人提防之深,这点小事马上就能知道),朝弟弟发了通火,降了他的爵,停了他的年俸。不知道是因为乾隆发火颇得老爸真传,还是财迷弘瞻太心疼被罚去的银子,小弘瞻就一病不起了,然后就郁郁而终了。临去世前,乾隆去看他,小弘瞻低头认错,乾隆也很哽咽着说:看你年轻,本来给你稍为处分一下,让你学好,没想到一病不起。(我觉得不是乾隆的真话,乾隆处分他那时对弘瞻已经对弘瞻彻底失望,这些话有安慰的成分,有看到弟弟病重自己觉得有些责任的成分。)马上给弘瞻恢复了爵位。然而弘瞻的病并没有好转,不久便去世了,死时32岁。总的来说,乾隆对这个弟弟是很够意思的,在物质上的照顾是相当优厚的,在政治待遇上也是尽量栽培的。有可能可怜他幼年丧父的关系,溺爱过甚,加上管教方法上不当,导致结果其品德败坏,乾隆也是有一定责任的。

雍正皇帝先后得十六子八女,皇长子和皇次子幼年去世。临死前,雍正把皇位传给皇四子宝亲王弘历,命皇三子弘时自毙。皇五子弘昼从小软弱,未能和兄长们争位,也没有这个意图。弘历即位后年号乾隆。

弘晖,长子,端亲王。
弘时,三子,削宗籍。
弘历,四子,清高宗,乾隆帝。
弘昼,五子,和恭亲王。
福惠,六子,乾隆时追封为怀亲王。
弘瞻,七子,雍正十一年生,果恭郡王,初为果毅亲王爱新觉罗允礼后。
弘昀,早殇。
弘昐,早殇。
福宜,早殇。
福沛,雍正元年生,即日殇。
长女(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十六生,未逾月殇,母懋嫔宋氏(时为雍亲王府格格);
和硕怀恪公主,次女,母齐妃李氏(时为雍亲王侧妃);
三女(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生,未逾月殇,母懋嫔宋氏(时为雍亲王府格格);
四女(1715年—1717年),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生,五十六年五月殇,母敦肃皇贵妃年氏(时为雍亲王侧妃)
养女和硕淑慎公主,理亲王允礽第六女,母侧福晋唐氏;
养女和硕和惠公主,怡亲王允祥第四女,母福晋兆佳氏;
养女和硕端柔公主,庄亲王允禄长女,母福晋郭络罗氏。

乾隆的兄弟有哪些?都有什么事迹?哪位历史家帮忙解释一下

乾隆的兄弟有九个:爱新觉罗·弘晖、爱新觉罗·弘昐、爱新觉罗·弘昀、爱新觉罗·弘时、爱新觉罗·弘昼、爱新觉罗·福宜、爱新觉罗·福惠、爱新觉罗·福沛、爱新觉罗·弘曕。这么多兄弟中长大成人的只有弘时、和乾隆的两个弟弟弘昼和弘瞻。
弘时是乾隆的三哥,比乾隆大七岁,死于雍正五年(1727),只活了23岁。关于他的资料记载很少,据说他因与父亲雍正发生过严重冲突,被削籍而后处死。乾隆登基后对这个哥哥很是同情,即位后为其平反昭雪,恢复宗室身份,算是圆了一段兄弟情义的生死佳话。
在两个弟弟中,乾隆与弟弟弘昼关系最为亲密,他只比乾隆小三个月,由于从小在一起生活,一起学习,成了很好的玩伴儿。乾隆曾在其诗集序言中记述这段日子:“吾弟少于吾甫三月,皇父在潜邸时,育吾二人于东西室,及九岁读书,同受经于傅先生”。等乾隆登上帝位,兄弟二人从关系和情感上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在那个君臣有别的纲纪森严的年代,一切情感都不能逾越礼法。
有一次乾隆命弘昼以御弟的身份让他对八旗子弟进行监考,已经很晚,乾隆却迟迟未退出。弘昼奏请哥哥乾隆去吃饭,有自己在这监考就够了,但乾隆担心八旗子弟性情顽劣,夹带作弊,仍未离开。这时候弘昼发起小脾气对哥哥乾隆说:“你难道连我也不相信,怕我被这些考生买通吗?”在公开场合对皇帝这样说话,显然不恭敬。乾隆很不高兴,但没有吱声,退出去走了。
直到有人提醒弘昼,他才意识到自己说话的鲁莽,第二天,弘昼赶忙向哥哥皇帝请罪。乾隆非常严肃地告诫他说:“昨天如果我答复你一句,双方顶撞起来,你就该粉身碎骨了。你的话虽然不好听,但我知道你内心友爱,故而原谅了你,今后要谨慎,不要再这样和我说话了。”

扩展资料:
乾隆兄弟的生平:
1、爱新觉罗·弘晖,皇长子,幼殇。生母为孝敬宪皇后。康熙三十六年三月生;康熙四十三年殇,年八岁。乾隆帝即位,追封端亲王。
2、爱新觉罗·弘昐,未序齿,幼殇。生母为齐妃李氏。康熙三十六年六月生,康熙三十八年二月殇,年三岁。
3、爱新觉罗·弘昀,皇次子,幼殇。生母为齐妃李氏。康熙三十九年八月生,康熙四十九年殇,年十一。
4、爱新觉罗·弘时,皇三子,称三阿哥。削宗籍。生母为齐妃李氏。康熙四十三年二月生。雍正五年八月六日卒,年二十四。
5、爱新觉罗·弘昼,皇五子,称五阿哥。生母为纯悫皇贵妃耿氏。康熙五十年十一月生。雍正十一年封和亲王。乾隆三十五年卒,年六十。谥曰恭,即为和恭亲王。
6、爱新觉罗·福宜,未序齿,幼殇。生母为敦肃皇贵妃年氏。康熙五十九年五月生,康熙六十年正月殇,年二岁。
7、爱新觉罗·福惠,未序齿,称八阿哥,幼殇。生母为敦肃皇贵妃年氏。康熙六十年十月生;雍正六年九月殇。以亲王礼葬。乾隆帝即位,追封怀亲王。
8、爱新觉罗·福沛,未序齿,幼殇。生母为敦肃皇贵妃年氏。雍正元年五月生,旋殇。
9、爱新觉罗·弘曕,皇六子,称圆明园阿哥。生母为谦妃刘氏。雍正十一年六月生。后出继为果毅亲王爱新觉罗·允礼嗣,袭果郡王。乾隆三十年三月卒,年三十三。谥恭,即为果恭郡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弘历

一、乾隆有九个兄弟,其中有四个因为过早夭折没加入排序,还有两个没有成年就早逝。长大成人的只有弘时(三哥)、弘昼(五弟)和弘瞻(六弟)。
乾隆的兄弟简介:
1,大哥,爱新觉罗·弘晖(1697—1704年),追封端亲王,生母孝敬宪皇后。
2,二哥,爱新觉罗·弘昀(1700—1710年),乾隆生母齐妃。
3,三哥,爱新觉罗·弘时(1704—1727年),生母齐妃。比乾隆大七岁,死于雍正五年,只活了23岁。关于他的资料记载很少,据说他因与父亲雍正发生过严重冲突,被削籍而后处死。乾隆登基后对这个哥哥很是同情,即位后为其平反昭雪,恢复宗室身份,算是圆了一段兄弟情义的生死佳话。
4,五弟:爱新觉罗·弘昼(1712—1770年),和恭亲王,生母纯悫皇贵妃。雍正十一年,封和亲王。十三年,设办理苗疆事务处,命弘历与弘昼领其事。乾隆间,预议政。弘昼少骄抗,上每优容之。
5,六子:爱新觉罗·弘曕(1733—1765年),果恭郡王,生母谦妃。幼时常住圆明园,又被称作“圆明园阿哥”。乾隆三年(1738)三月,庄亲王允禄奏请把弘曕过继给允礼,乾隆准奏,并命其承袭果亲王。后弘曕获罪降为贝勒,死前又恢复为郡王,谥为恭,故称为多罗果恭郡王。
6~9,没加入排序的有:弘昐(1697—1699年)、福宜(1720—1721年)、福惠(1721—1728年)、爱新觉罗·福沛(1723年)。

《雍正王朝》里的弘昼
二、乾隆关系最亲密的是五弟弘昼,他只比乾隆小三个月,由于从小在一起生活,一起学习,成了很好的玩伴儿。
乾隆曾在其诗集序言中记述这段日子:”吾弟少于吾甫三月。皇父在潜邸时,育吾二人于东西室,及九岁读书,同受经于傅先生。吾两人者,相规以善,交相勉,相得无间,如是者垂二十年,天伦之乐无过于是。“
三、乾隆最信任的也是五弟弘昼。乾隆四年(1739年)二月,弘昼奉命管理雍和宫(雍正潜邸)的事务。八月,被授为正白旗满洲都统。十二月,开始管理武英殿的事务。
历任正白旗满洲都统,迁镶黄旗满洲都统的职务,充玉碟馆总裁,升为议政大臣,管理正黄旗觉罗学事务。

四、乾隆最顾及的还是五弟弘昼。乾隆帝即位后,乾隆把父皇的雍亲王旧邸及财物全赐给了弘昼。骄矜狂妄的弘昼,倚着兄长的威势,傲慢任性,肆意妄为。
有一次上朝,弘昼因事与军机大臣、获封一等公的讷亲有了小争执,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殴打讷亲,乾隆目睹了整个事情的经过,既不怪罪,也不出声阻止。文武百官见状,从此无人敢惹弘昼。
五、六弟弘曕情况很特殊,按血缘是乾隆的亲兄弟,按照封建礼法他是乾隆的堂兄弟。他四岁就被过继给英年早逝的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果亲王允礼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乾隆
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弘昼


乾隆皇帝的兄弟姐妹
1、爱新觉罗·弘时 爱新觉罗·弘时,满族,1704年3月18日出生,清朝雍正帝第三子,乾隆帝的异母哥哥。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时生。母齐妃李氏。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过继给允禩。他年少放纵,行事不谨慎,在雍正五年(1727年)被削除宗籍。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时抑郁而终,年二十四岁。2、爱...

关于乾隆的兄弟关系..?
乾隆的兄弟简介:1,大哥,爱新觉罗·弘晖(1697—1704年),追封端亲王,生母孝敬宪皇后。2,二哥,爱新觉罗·弘昀(1700—1710年),乾隆生母齐妃。3,三哥,爱新觉罗·弘时(1704—1727年),生母齐妃。比乾隆大七岁,死于雍正五年,只活了23岁。关于他的资料记载很少,据说他因与父亲雍正发生过严重冲突...

乾隆皇帝的兄弟姐妹
1、爱新觉罗·弘时,清朝雍正帝第三子,乾隆帝的异母哥哥,生于1704年3月18日。其母为齐妃李氏。雍正四年,他被过继给允禩。然而,由于行事不谨慎,弘时在雍正五年(1727年)被削除宗籍,最终于雍正五年抑郁而终,时年二十四岁。2、爱新觉罗·弘昼,满洲正黄旗人,雍正帝第五子,清高宗弘历之弟,母...

乾隆几个兄弟的结果
1、大阿哥,爱新觉罗·弘晖,皇长子,幼殇。生母为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康熙三十六年三月生,康熙四十三年殇,年八岁。乾隆帝即位,追封大哥为端亲王。2、爱新觉罗·弘昐,未齿序,幼殇。生母为齐妃李氏。康熙三十六年六月初二生,康熙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九日殇,年三岁。3、二阿哥,爱新觉罗·弘昀,皇次子...

乾隆的哥哥都有谁?
回答:有史可查的,乾隆皇帝实际上是兄弟10人,当然不是一个妈生的,这些兄弟很多是夭折的。乾隆的亲哥哥分别是弘晖、弘昐、弘昀、弘时,乾隆是第五子。请参看乾隆的父亲雍正的子女分列情况: 长子:爱新觉罗·弘晖(1697—1704年),追封端亲王,生母孝敬宪皇后。 皇子(未齿序):爱新觉罗·弘昐(1697—1699年)...

乾隆对待兄弟重情重义,他的两个弟弟最后结局如何?
乾隆继位后,吸取了先前皇父的教训,在对待兄弟关系及宗室问题处理很好。乾隆共有九兄弟,其中六人早夭,三兄因为太过放纵,被雍正帝削宗籍。只有五弟弘昼、六弟弘瞻长大成人后封为王爵。不过他们两人结局都不算好,但这也是他们咎由自取的结果。乾隆帝即位后,封弘昼为和亲王。此外,乾隆对弘昼十分友爱...

关于乾隆的兄弟关系..?
乾隆与弘瞻的关系是长兄若父的关系,兄的部分少,父的部分多。从家庭关系讲,雍正去世后,乾隆就是皇家家庭的家长,掌管着这个家庭的生计和所有事物,因而我认为,乾隆对于弘瞻来说,更像爸爸,然而别扭的是二人还是兄弟,因而乾隆对于弘瞻又不能像儿子那样可以天经地义的任意管教,而弘瞻对于乾隆有些怕又有些不服气,...

乾隆皇帝的兄弟们都叫什么名字?怎么排序的?
10、爱新觉罗·弘曕,皇六子,称圆明园阿哥。生母为谦妃刘氏。雍正十一年六月生。后出继为果毅亲王爱新觉罗·允礼嗣,袭果郡王。乾隆三十年三月卒,年三十三。谥恭,即为果恭郡王。乾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

请您写出乾隆的所有的兄弟
雍正皇帝先后得十六子八女,皇长子和皇次子幼年去世。临死前,雍正把皇位传给皇四子宝亲王弘历,命皇三子弘时自毙。皇五子弘昼从小软弱,未能和兄长们争位,也没有这个意图。弘历即位后年号乾隆。弘晖,长子,端亲王。弘时,三子,削宗籍。弘历,四子,清高宗,乾隆帝。弘昼,五子,和恭亲王。福惠,六子...

乾隆当皇帝后,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兄弟?
关于乾隆和弘昼的关系,乾隆帝曾经说过:“朕弟和硕和亲王、秉性纯诚。持躬端恪。髫年共学。友爱实深······皇父在潜邸时,育吾二人于东西室,及九岁读书,同受经于傅先生,与吾自孩提以至于今,且孺且耽,恰恰如也,余既以同气之亲,相亲相勖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