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什么意思?

意思:

1、孝顺:孝子。尽孝。

2、旧时尊长死后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守孝。

3、丧服:穿孝。戴孝。

4、姓。

拼音 :xiào

扩展资料

文言版《说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白话版《说文解字》:孝,善于侍奉父母长辈。字形采用省略了“匕”的“老”和“子”会义。这个字形是表示“子承老”。

词语解释:

1、孝道

[xiào dao] 〈形〉指孝顺。

[xiào dào] 〈名〉孝敬老人的品德;奉养父母的准则。

2、孝子

[xiào zǐ] 对父母孝顺的儿子。

3、孝服

[xiào fú] 孝衣。

4、吊孝

[diào xiào] 吊丧。

5、不孝

[bù xiào] 不孝顺。

6、尽孝

[jìn xiào] (对父母和长辈)努力履行孝道。

7、孝女

[xiào nǚ] 对父母孝顺的女儿。

8、孝衣

[xiào yī] 旧俗在死了尊长后的一段时间穿的白色布衣或麻衣。



孝的意义是什么??

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良心意愿,使他们不至于行差踏错,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表现。所谓“百善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在西周,孝的含义有:一、尊祖敬宗。施孝(尽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在宗庙通过奉献供品祭祀祖先,尽孝的对象是死去的人,这带有一定的宗教形式。二、传宗接代。在西周人看来,祖先是我辈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续下去,生生不息。《易经》:“先祖者,类之本也,无先祖,恶出?”
中国自西周开始就开始有孝道。影响最广的,是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而最让人熟悉的就是——《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原文是“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把孟子的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不孝有三种,以不守后代之责为大。舜没有告知父母就结婚了,这就是无后,但君子以为,和告知了差不多(因为舜出家在外,而且是尧要把女儿嫁给他)。”也就是说,孟子的原话里,并不是大众所谬传的——不生孩子就是不孝。而是认为最不孝的,是对长辈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孟子原话中并没有说其它的两种不孝是什么。 
后来汉代赵岐写了《十三经注》。阐述了他个人对于孟子这段话的理解:“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翻译成现代文: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即最大的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可见赵歧也不是说断绝后代为最不孝。他认为最不孝的就是容忍父母去干不义之事,而作为后代不劝说。后又经过不明真像的群众以讹传讹,就有了如今的这种错误解释。翻看原文可以得知,我们的理解如同“秀才认字认半边”。
正因为这种误传,而使得封建社会中识字不多的老百姓都信以为真,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都曲解为“没有传宗接代是最大的不孝”。在“忠孝”为主题的封建时代,这句话就有了无上的魔力。老百姓为了不断后,无论世家还是贫民,都无所不用其极。随之产生的便有过继等一系列特殊的社会现象。
虽然孔孟是一道,但是孟子时代的儒家思想,已经较孔子时代的有一些进步了。从儒家学者赵歧所说的不孝的第一条,即最不孝——“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就可以看出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而在孔子时代,孝和忠的表现,就是哪怕明知道长辈有错,也要认可,不能指出。不管父母说的对与错,都要全盘接受,不得反抗。由此可见,孔子思想对人伦(人权)的压制。从现代的眼光看,儒家对孔子的修正、补充是一种进步。
对于第二条,也是与孔子时代的思想相背道。孔子的思想是认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如此看来,“无后”反而排在第三位,并不是什么真正的“为大”。我们可以通过孔、孟儒家思想的发展,看出“不孝”定义的发展。当然,孟子的 《离娄上》也好,孔子的《孝经》也好,其所宣扬的孝道,与当时的政治利用也不无关系。所以现代社会看待孝这个问题,要辩证的看待。

孝,汉字。《孝经·开宗明义》篇中讲:“夫孝,德之本也。”“孝”字的汉字构成,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两亲,并能顺其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殷商的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孝”字。《论语-学而》中孔子说到“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孝悌”指的是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友爱兄弟及关爱幼者的伦理行为,体现出感恩、回报和礼敬。推及一切皆加礼敬,善待他人,名曰行“仁”,此为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基础。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汉字教育的“教”字,就由“孝”和“文”组成,因此教育的根本就建立在孝道人伦的基础上,一切的教育随之扩展开来,起到化育人民的作用。


孝是什么 孝的意思
1、“孝”,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xiào,最早见于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孝”的基本含义为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如孝敬、孝廉;引申含义为居丧的事,如守孝、吊孝。2、在日常使用中,“孝”也常做名词,表示丧服,孝服,如穿孝,带孝。

孝是什么意思?
孝的意思是尊重和照顾长辈。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伦理观念之一。其本质是对长辈的尊敬与照顾,体现在个人道德品质和家庭生活中。以下是关于孝的 一、孝的基本含义 孝,从字面上理解,上半部分是“老”,下半部分是“子”,意为子女对长辈的尊敬和赡养。它是一种基于亲情...

孝是什么意思?
意思:1、孝顺:孝子。尽孝。2、旧时尊长死后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守孝。3、丧服:穿孝。戴孝。4、姓。拼音 :xiào

“孝”字的意义是什么?
意思是:孝字是老字省去右下角,和子字组合而成,因而,孝就是善事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赡养。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篆体孝字云:“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这里是解释孝这个字的由来,孝是会意字,是由老省略了匕,和子两部分组成的。

孝的定义
一、孝的释义 1、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2、居丧的事。3、丧服。4、姓。二、说文解字 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译文:孝,善于侍奉父母长辈。字形采用省略了“匕”的“老”和“子”会义。这个字形是表示“子承老”。三、组词 孝女、孝子、孝服、不孝、尽孝等。四、字形演变(...

孝是什么意思
孝的意思:本义为尽心尽力地奉养父母,引申转指晚辈在尊长去世后要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又引申指孝服。孝(拼音:xiào)是汉语常用字,此字最早见于商代,其古字形像一个孩子搀扶老人。孝的造句:1、小孝孝父母,大孝孝国家。人无小孝无爱,人无大孝不忠。2、孝顺,孝顺,越孝越顺。3、儿孝不...

孝是什么意思
孝的意思是指对长辈的尊重、照顾和报答。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其内涵十分丰富,主要表达了对父母或长辈的感恩之情和报答之心。孝,首先体现在尊重和爱护父母或长辈上,包括对他们的尊敬、关怀和照顾。在日常生活中,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此外,...

孝的意思是什么
孝的意思是指对长辈、父母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尽力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以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孝的内涵包括以下方面:1. 尊重与爱护 孝的最基本含义是对父母的尊重和爱护。这包括尊重父母的意见、关心他们的健康和生活,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对长辈的恭敬和礼貌。孝者会时刻考虑到父母的感受和需要,...

“孝”字的意义!
孝字的解释 会意,形声字 解:金文“孝”字,为子承老形。小篆之孝,从老的上半部分,从子,意谓子背着父母,意即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故其本意作「善事父母者」,此之谓孝。其义有:1.善事父母之道曰孝。如《孝经·开宗明义》「夫孝,德之本也 2.善事父母之人曰孝。如《汉书·...

孝的意思是什么
① 孝顺:尽孝 | 孝子 ② 旧时尊长死后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③ 丧服:穿孝 | 戴孝 ④ 孝姓 1. 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敬。~廉(a.中国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指孝子;“廉”指廉洁的人;b.中国明、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道。~子贤孙。2. 居丧的事:守~。吊~。3....

字意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