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北宋大文豪苏东坡闲来无事,到大相国寺,拜访好友佛印和尚。
哪知不凑巧,佛印外出未归。
苏东坡信步来到禅房,无意中看到了禅房墙壁上留有一首佛印题写的诗。其诗云:
“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面藏。
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
苏东坡看后,另有所思。随后,他提起笔来,在佛印的诗旁边,附和了一首。
苏东坡这样写道:
“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
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
写完之后,苏东坡搁笔离去了。
古往今来,“酒色财气”都是我们生活中必然会遇到的四件事情,谁也无法躲避或者视而不见。对于“酒色财气”,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看待呢?这个问题涉及人生观、价值观,不好回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褒贬不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在上面的故事中,佛印和尚是出家人、佛教徒,视“酒色财气”为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所题诗句宣扬佛家四大皆空观念,提倡断绝“酒色财气”,出离世间。
佛印之禅诗,乃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出世之境界,一般的凡夫俗子显然做不到。
而苏学士不同于佛印,他是读书人,也是性情中人,信奉儒家的中庸之道。于是,他以不偏不倚的眼光看待“酒色财气”,认为“酒色财气”能给世人带来快乐与享受,只要能把握好度,不过度嗜酒、好色、贪财、逞气,就没什么问题。
苏东坡之诗,是儒家修身齐家的入世之境界,世间大多数人可以做得到。
别急,这则关于“酒色财气”的苏东坡轶事还没完。
又一日,宋神宗赵顼(xū)在宰相王安石的陪同下,来到大相国寺游览。
他们不约而同地看到了佛印和苏东坡的题诗,感到很有意思。
神宗对王安石说:“爱卿,你这个大诗人,何不再续一首?”
王安石随即应命,挥毫泼墨,写道:
“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
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
宋神宗阅罢,大为赞赏,也乘兴题写了一首诗。他这样写道:
“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
财足粮丰家国盛,气凝太极定阴阳。”
你看看,由于作诗之人所处的立场和格局不同,对于同样的“酒色财气”,竟然有不尽相同的看法与评价。
王安石是主导变法的贤相,身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胸怀天下,站得高,看得远,大胆跳出了佛印与苏东坡设置的“出世入世”话题框架,将“酒色财气”巧妙地与国家社稷结合起来。他对“酒色财气”的态度是“正面和提倡”,认为它能给国家带来礼仪,带来生机。
王安石之诗,体现的是高人一筹的家国情怀之境界。
而宋神宗是乾坤在握的王者,他不仅充分肯定“酒色财气”所蕴含的积极因素,还以“操之在我”的霸气与自信,要掌控、驾驭“酒色财气”,为我所用,为国家所用。
较之王安石,宋神宗之诗又高了一筹。那是一种自信自强的王者之境界。
这真是:四个人,四种身份;四首诗,四种人生境界!
如何理解苏东坡的“酒色财气”?
而苏学士不同于佛印,他是读书人,也是性情中人,信奉儒家的中庸之道。于是,他以不偏不倚的眼光看待“酒色财气”,认为“酒色财气”能给世人带来快乐与享受,只要能把握好度,不过度嗜酒、好色、贪财、逞气,就没什么问题。苏东坡之诗,是儒家修身齐家的入世之境界,世间大多数人可以做得到。别急,...
苏东坡与佛印关于酒色财气的诗
苏东坡和佛印的诗作,虽然观点不同,但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苏东坡认为,酒、色、财、气虽然有负面影响,但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佛印则更加注重道德和精神层面的修养,强调要克制欲望,保持内心的平和。苏东坡和佛印的这场关于酒色财气的诗论,不仅体现了他们对于生活的不...
请问“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出自哪首诗?谢谢
酒色财气是四面墙,人人都在这墙里面,只要能从墙里过去,不是神仙也能长寿。酒是毒药穿肠过,色是祸乱的根苗,钱财是下山恶虎,生气是杀人的刀。
苏东坡与佛印和尚的轶事(3):“和”诗
3. 苏东坡在禅房中独自品酒,渐感微醺。起身散步时,他注意到墙上佛印和尚新题的诗:“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4. 苏轼认为这首诗充满哲理,却觉得它仅反映了出家人的观点,未涉及凡人。于是,他借着酒兴代表自己非五行中的存在,题写了《和佛印禅师...
苏东坡酒色财气全诗
《酒色财气歌》是苏东坡创作的一首经典诗作,它通过对比的方式,生动描绘了酒色财气对人的不同影响。诗中提到,“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这些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述了酒色财气带来的潜在危害。然而,作者并未因此否定这些因素的重要性,而是继续写道,“无酒不成...
解释一下酒色财气
苏东坡有个好朋友叫佛印和尚,佛印和尚曾经留下过一首广为流传的诗叫《酒色财气歌》:酒色财气四道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若是谁能跳过去,不是神仙也寿长。诗的前2句成为俗语流传千年,是老祖宗对男人的忠告!
人生四戒:酒色财气,如何理解其养生含义?
第一戒:节制酒量 想象一下,苏东坡在京都索国寺,与佛印和尚对酌的那一刻。酒香四溢,佛印和尚以诗言志,"饮酒不醉为高",提醒我们,纵享生活之乐,关键在于适度,而非沉溺其中。第二戒:理智面对诱惑 色字头上一把刀,佛印的"见色不迷为英雄",教导我们应抵御世间繁华,保持内心的清明。面对诱惑...
"酒色财气四堵墙
酒色财气,四个看似简单却又深意十足的主题,被宋代四位杰出人物以诗的形式分别诠释。佛印禅师以其佛家智慧,告诫世人"酒色财气"皆为诱惑,跳出此四堵墙,方可长寿,强调的是内心的超脱与清修。苏东坡以文人角度,饮酒恋色而不沉迷,强调义与道的重要性,鼓励人们以正直和包容对待生活中的财富。王安石...
酒色财气歌的故事
东坡感到此诗虽有哲理,却过于禅味,认为酒色财气为人生常态,何不借此因势利导,化害为利?关键在于把握分寸,于是题诗一首:“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写毕,他带着醉意离开了禅房。次日,宋神宗偕同王安石游览相国寺,二人被墙上苏东坡与佛印的诗吸引...
请问“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出自哪首诗?谢谢
苏东坡看到佛印的诗,认为虽然酒色财气是人生难以回避的部分,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度”,于是他以“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回应,倡导以理性和节制应对。王安石则在诗中进一步将酒色财气与国家和人民的福祉联系起来,他写道:“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