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弩之末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159 成语 强弩之末 注音 ㄑㄧㄤˊ ㄋㄨˇ ㄓ ㄇㄛˋ 汉语拼音 qiáng nǔ zhī mò 释义 「强弩之末」之「强」,典源作「彊」。
「彊」同「强」。
强劲弓弩所射出的箭,到射程尽头,已经没有力道。
比喻原本强大的力量已经衰竭,不能再发挥效用。
#语本《史记.卷一○八.韩长孺列传》。
典源 #《史记.卷一○八.韩长孺列传》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
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
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
不如勿许,兴兵击之。」
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
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
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彊,自上古不属为人。
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
且彊1>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2>;冲风3>之末,力不能漂4>鸿毛。
非初不劲,末力衰也。
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
〔注解〕(1)彊:音ㄑ|ㄤˊ,同「强」,强劲有力。
(2)鲁缟:古代鲁地所产质地细致的丝织品。
缟,音ㄍㄠˇ,丝织品。
(3)冲风:狂风、暴风。
(4)漂:使漂浮。
〔参考资料〕另可参考:《汉书.卷五二.窦田灌韩传.韩安国》 典故说明 据《史记.卷一○八.韩长孺列传》载:在中国汉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时时侵扰边境,一直是朝廷最为担忧的强大外患。
西汉武帝时,匈奴派人到汉朝来议和,朝中大臣王恢因为曾多次在边境为官,深知匈奴的反复无常,所以反对议和,主张用兵。
而当时朝中另一大臣韩安国却赞成议和,他认为汉朝军队若要讨伐匈奴,必须长途跋涉,一旦经过长距离的远征,无论是多么威武勇猛的军队,必定已是人困马乏。
就像是从强弩射出的箭,一旦到射程尽头就毫无力道,连极为细薄的绢丝都无法穿透;也像是强劲的风势到结尾时,连一根羽毛都无法吹动。
若以如此军力去对抗以逸待劳的匈奴,没有任何胜算。
朝中其他大臣听了韩安国的一番论述,都纷纷附和,于是汉武帝便与匈奴结下了友好之盟。
后来「强弩之末」这句成语,就从《史记》文中「彊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原本强大的力量已经衰竭,不能再发挥效用。
书证 01.《三国演义》第四三回:「曹操之众,远来疲惫;近追豫州,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
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02.《明史.卷八四.河渠志二》:「上流既旁溃,又岐下流而分之,其趋云梯入海口者,譬犹强弩之末耳。」
03.《歧路灯》第一○二回:「这士子们详答互问,有后劲加于前茅者,也就有强弩之末聊以完局者。」
04.《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自从前两年开了这个山西赈捐,到了此刻,已成了强弩之末,我看不到几时,就要停止的了。」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比喻原本强大的力量已经衰竭,不能再发挥效用。
【使用类别】用在「气势衰竭」的表述上。
【例  句】<01>敌人气势衰竭,看来已是强弩之末,我军胜利在望。
<02>经过数日的对抗,双方都已是强弩之末,兵疲马困了。
<03>参加长跑的选手若是起跑时用力太甚,半途就会像强弩之末,气力衰竭。
<04>对方经过长途行军,纵有再精壮的武力,恐也是强弩之末,威胁大减了。
<05>为了避免临场时陷入强弩之末的窘境,所有选手都须进行超耐力训练。
<06>因为前半场耗损体力太多,我队后半场呈现强弩之末的疲态,欲振乏力了。
<07>还好子弹经过反弹,距离又远,射在身上时已是强弩之末,所以我只是受点轻伤。
近义词:
反义词: 所向披靡,所向无敌,锐不可当 辨识 请参考『辨识159』 参考语词 彊弩之末,强弩末




强弩之末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英文翻译是什么?
」 【成语意思】:弩:古代用机械发箭的弓;末:指箭射出后的最末一段射程时;失去了攻击力。用强劲的弓射出的箭;射程已到尽头。比喻原本强大;可现在已衰竭无力了。 【成语注音】:ㄑㄧㄤˊ ㄋㄨˇ ㄓㄧ ㄇㄛˋ 【通用拼音】:qiang nǔ zhī mo 【拼音简写】:QNZM 【使用频率】...

强弩之末的意思及故事
强弩之末 【拼音】:[qiáng nǔ zhī mò]【解释】:弩:古代发箭的弓。强弩所发的箭,已达射程的尽头。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韩安国传》:"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举例造句】:南宋的词已经是~。【成语典故...

强弩之末的成语解释
1、还好子弹经过反弹,距离又远,射在身上时已是强弩之末,所以我只是受点轻伤。2、对方经过长途行军,纵有再精壮的武力,恐也是强弩之末,威胁大减了。3、冬天并非强弩之末,渐行渐远。4、在这项工作完成时,第八集团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了。5、为了避免临场时陷入强弩之末的窘境,所有选手都须...

强弩之末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强劲弓弩所射出的箭,到射程尽头,已经没有力道。 比喻原本强大的力量已经衰竭,不能再发挥效用。 #语本《史记.卷一○八.韩长孺列传》。 典源 #《史记.卷一○八.韩长孺列传》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 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 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

强弩之末的意思
强弩之末的意思:强弩所发的矢,飞行已达末程。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出自】:《史记·韩安国列传》:“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译文:强弩所发的箭极快,箭还是不能刺穿鲁缟。【示例】:至于军阀,那是强弩之末了。【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强弓之弩和强弩之末是一个意思吗
1、强弩之末:指强弩射出的箭矢到最后力量逐渐减弱,无法穿透鲁地产的薄绸子。这个典故用来比喻势力或力量已经衰弱,无法产生实际的影响或作用。2、强弓之弩:指强力的弓和弩。强弓指力量强大的弓,之弩表示与之相比较的弩。这个词组形容某种力量或能力非常强大,超过一般水平。【强弩之末 qiáng nǔ ...

强弩之末的用法
词语释义:弩:古代一种发箭的机械。末:最后。即使是强弩射出的箭,到了射程的尽头也没有力量了。比喻原来强大的力量已经衰竭,起不了什么作用。成语寓意:当一个事物已经发挥到它的最大限度的时候,人们不能强求,应该开始转变眼光去寻求别的方法和途径。成语强弩之末告诉人们,很强的力量过了一段...

强弩之末的意思
强弩之末这个成语描绘的是强大的力量在衰弱至极点时,其效果微乎其微,就像强弩所发射的箭在飞行到最后阶段,已无力穿透薄薄的鲁缟。它源自《史记·韩安国列传》中的典故,形象地说明即使最初威力无比,一旦力尽,也无力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在表达上,"强弩之末"常被用来形容某个事物或力量在衰败的...

成语强弩之末的意思和解释,用强弩之末造句及其故事典故
故事典故:《史记·韩安国列传》:“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汉书·韩安国传》:“且臣闻之,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

"强弓之末"有典故吗,是用来说明这样一种情况?
大臣们都认为韩安国说得有理,汉武帝也表示同意,于是接受匈奴要求,进行和好谈判,建立和好关系。这段故事,在《史记·韩长孺列传》也有记载,不过文字稍有不同,其中“强弩之末”两句,写作“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意思完全相同。《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