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句读五妙招

古文句读五妙招
妙招一:明语法,定句读
在阅读文言文时,经常碰到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很难断定,这时若能明辨语法,巧抓主干,则会迎刃而解。因为在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动词、形容词经常作谓语,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为了体现句子内部的结构,主谓宾三成分之间是要有停顿的。
妙招二:据修辞,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互相照应,常用对偶、顶真、排比、对称、反复等修辞,结构相似,句式整齐,且四六句较多,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常常是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妙招三:依对话,定句读
文言文中的对话、引用等内容,一般都有标志性词语,如:曰、云、谓、道、告、对曰、语曰等,这些词语之后,通常要断句,标点符号则使用冒号和引号。
妙招四:抓虚词,定句读
文言文中的虚词有他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特别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所以文言文中的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具体可分为四种情况:
①句首助词 如“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我们根据这些句首助词在句中的位置,则可将这些词前面的文字点断,也可以借助它们理解后面的文意。另常用于句首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一般前后也可以断句。
②句末助词 “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乎、耶、欤、邪”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我们根据这些句末助词在句中的位置,就能将一篇文言文点断若干处。
③有些复句中的关联词,如“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因为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是要用逗号或分号来断开的。
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 “既而”“俄而”等前面可以断句。
妙招五:补省略,定句读
文言文中,在不影响语意表达的情况下,某些句子成分往往被省略,从而使语言更加简洁精炼。我们在翻译时需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而朗读时则需在省略处有所停顿。如:“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此句应该读成“再/而衰,三/而竭”,“再”和“三”后均省略了“鼓”,这些省略句子成分的地方都要作短暂的停顿。

关于学习的文言文

与学习有关的文言文语句如下:
1、清 周希陶《增广贤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译文: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如果你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刻苦”是必不可少的。
这句诗可以做为座右铭来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学习上哪怕不聪明,只有勤奋、坚持不懈,才会有所收获,走向成功。
2、唐 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译文: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
古往今来,多少成就事业的人是由于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又有多少的历史典故正说明了这个道理。
3、春秋 孔子《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

4、春秋 孔子《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文:孔子说:学到的东西有机会付诸于实践,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吗?
隐含的意思是追求真理,并能在实践中获得检验、应用与完善,在实践中体现学习的价值,这才是令人开心的事!
5、战国 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知识通达,行为没有过错。

要学好文言文,就要多做这方面的题目或者多看一些文言文方面的书,多翻译一些文言篇目和故事,从而提高文言水平。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试题是高考的重头戏,有的同学经常会问,平时如何学好文言文才不至于在高考中失分呢?我认为能注意以下几点,学好文言文、提升高考的命中率就没什么问题了。

第一,要有相关的历史知识。常言说,文史不分家。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时代里的,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必定会对他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人所处的时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内涵。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国强大,但楚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先疏远屈原,后把他流放汨罗江,使其改革之志不能实现,投江而死。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在理解《离骚》时就容易的多了。

第二,具备相关的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演变。如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籍注释体例等八个方面所涉及的内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内容虽然不需要学生全部掌握,但平时学习中遇到的也应积累下来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便在文言文学习和考试中随时调用。

第三,学会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面对灾难,会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面对丑恶,会抨击、鞭挞;我们会同心抵御外辱。其实这种思想感情是一脉相承的。面对外辱,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百姓的困苦,杜甫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以我们在学习古文时,应善于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一起对比联想,从而揣摩古人的思想,准确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实质。

第四,把握课本,扎实文言文基础。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本中所出现的知识点: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异读字。②词义,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复句。

第五,在学习一篇文言文中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在整体把握课文上落实对段的理解;再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词句;最后,在前三个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总之,平时的学习能做到以上几点就会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文句读五妙招
妙招四:抓虚词,定句读 文言文中的虚词有他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特别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所以文言文中的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具体可分为四种情况:①句首助词 如“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我们根据这些句首助词在句中的位置...

小学文言文断句的5个小妙招
三、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四、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五、修辞方法断句法。文言文也是讲究修...

如何让一个宅女半年内嫁出去……?
生于西苑海甸的自然以走西山,燕京,清华,较比方便;同样,在安定门外的走清河,北苑;在永定门外的走南苑……这是跑长趟的,不愿拉零座;因为拉一趟便是一趟,不屑于三五个铜子的穷凑了。可是他们还不如东交民巷的车夫的气儿长,这些专拉洋买卖④的讲究一气儿由交民巷拉到玉泉山,颐和园或西山。气长也还算小事,...

字意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