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上说,《广韵》206韵要背诵,可是我不知道206是哪些?请赐教。急需!谢谢啦有哪些

《广韵》206韵怎么背,有什么技巧?

韵书是一种按韵编排的字典。《广韵》是现今保存最完整的、最古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部韵书。它完整而详细地记录中古的(从南北朝到宋末)语言系统,今天的学者可以依据《广韵》确知中古语音的声母、韵母及声调情况。学者还以《广韵》为桥梁,上推古音(两汉以前的语音)、下证今音(现当代语音)。所以说《广韵》是研究汉语语音史、研究当代汉语方言不可缺少的典籍。另外,作为韵书,从它问世的那一天起,一直起着供文人写作诗文查找韵字及辨析字音、字形、字义的作用。
《广韵》是宋陈彭年、邱雍等人奉旨编撰的,成书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一说成书于景德四年(1007年)。书成后皇帝赐名为《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广韵》是宋代的官韵,也是我国第一部官修的韵书。《广韵》是在《切韵》、《唐韵》基础上增广而成的。要了解《广韵》,应先对《切韵》、《唐韵》有所了解。
《切韵》是隋陆法言编撰的,成书于仁寿元年(601年)。
参加讨论该书编写原则的有刘臻、颜之推、魏渊、卢思道、李若、萧该、辛德源、薛道衡8人,在当时他们都是地位很高的学者和文人。在审音上萧该、颜之推起的作用最大。20年以后,陆法言根据讨论的大纲编成《切韵》。
据学者考证,陆法言《切韵》共193韵,全书按四声分五卷,平声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0韵。共收11000字左右。
《切韵》到了唐代,更名为《唐韵》,除了增字加注外,语音体系没有什么变化。
《广韵》就是在《切韵》、《唐韵》的基础上增广而成。
《广韵》分206韵,比《切韵》增加13韵。虽然增了韵数,语音体系并没有发生变化,因为增加的韵只是把某些包含两个韵母的韵析成两韵。《广韵》收单字26194字,比《切韵》增加1.5倍。注文191692字,比原本《切韵》增加若干倍。《广韵》注文引证丰富,使韵书具有一般字典或辞典的作用。
《广韵》在体例上也继承了《切韵》、《唐韵》,下面对《广韵》体例做个简要介绍。
1.分卷。按声调分卷。当时汉语共有四个声调,四声即应是四卷。由于平声字多,分为上下两卷,全书共五卷。平、上、去、入四个字,除了代表本调类之外,还有直接描述调值的作用。
2.分韵。同声调的字在同一卷里,在一卷之中用韵做单位。同属一韵的字汇集在一起,称为一韵。同一韵里原则上不掺入其他韵的字(有个别例外,下文会提到)。
3.韵目。每个韵有一个名称,又叫韵目,如一东、二冬、三钟……,这些韵目都是每个韵开头的第一个字,它与本韵其他字同韵。一部韵书有多少个韵,就有多少个韵目。
4.韵次。韵的排列次序,一个韵之后接哪一个韵,一组韵后接哪一组韵,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现在我们能清楚知道的是一组相邻次的韵,韵母相近,至于两组韵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就不完全清楚了。每个声调的韵都按先后次序标上一、二、三……数字,表明它的韵次。
5.小韵。一个韵中的一个音节为一个小韵,一个小韵把同韵中所有同音字汇集在一起,在小韵的第一个字下注出反切,并标出这个小韵同音字的数目。小韵的第一个字,也称这个小韵的代表字。《广韵》中的小韵次序是没有规律的。
6.注文。在小韵的代表字下首先注出词义,末尾用反切注音,最后标出这个小韵包括多少字。小韵中的其他字主要是注出词义,如果该字有又音,注文末尾标出又音。
《广韵》全书206韵,下面介绍其中的三个主要问题。
1.四声相承。《广韵》206韵,首先按四声分成四大类,也可以说是以四声为纲。所谓四声相承,是指韵母相同、只有平上去入声调不同的一组相配的韵。如平声一东、上声一董、去声一送、入声一屋就是四声相承的一组韵。这样一组韵,通常叫一个韵部,也叫以韵为单位的韵类。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称说的方便,常常用平声韵代表这一组韵,比如说东部,同时包括了董送屋三韵,这?quot;举平以赅上去入"。一个韵部并非都是四声俱全,阳声韵四声俱全,阴声韵只有平上去三声,没有入声,如支、纸、寘韵;有的只有去声,没有与之相承的其他声调韵,如去声中的祭、泰、夬、废。
2.四声韵数不等。在206韵中,平声57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平声分上、下两卷,上平声28韵,下平声29韵。平声分上、下,是因为平声字数多,与今天说的阴平、阳平无关。既然是四声相承,平声57韵,上去声也应该是57韵,实际却不是这样。其原因是:平声冬、臻两韵的上声字太少,没有单独立韵,这两个韵的上声字分别归到相近的韵--钟韵的上声肿韵、欣韵的上声隐韵里去了,这样上声就是55韵。去声祭、泰、夬、废四韵,没有与其相承的平声韵和上声韵,等于比平声多出4韵,这样去声应该是61韵,但由于臻韵的去声字太少,没有单独立韵,把臻韵的去声字归到欣韵的去声惞韵里去了,这样去声就是60韵。综上所述,如果按四声相承的原理说,《广韵》共有61个韵部。
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阴声韵指没有韵尾或以元音为韵尾的韵,阳声韵指以鼻音m、n、E为韵尾的韵,入声韵指以塞音p、t、k为韵尾的韵。入声韵与阳声韵相承,阳声收m尾,入声则为p尾;阳声收n尾,入声则为t;阳声收E尾,入声则为k尾,对应得非常整齐。在《广韵》61个韵部中,阴声韵26个,阳声韵35个,这样入声韵也应该是35个。
但由于阳声欣韵的入声字太少,因此,没有单独立韵。
《广韵》是韵书,按韵编排,考查韵部比较容易。如果考查声母系统,就比较困难了,因为韵书并没有明确标出全书的声母系统。为此,清代学者陈澧创造了反切系联法。利用系联法研究《广韵》声母系统,他得出40声类。现当代学者用同样方法研究,结果与陈澧很不一样,如:黄侃得到41声类,白涤洲、黄粹伯得出47声类,曾运乾、陆志伟、周祖谟得51声类。当今多数学者认为《广韵》有36个声母。如果用传统的汉字表示法,可以列成下表(为理解方便,标出每组声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并在每个代表字的后面加上拟音):

用时翻检,自然精熟,哪个程序员背诵语句?


书上说,《广韵》206韵要背诵,可是我不知道206是哪些?请赐教。急需!谢谢...
品牌合作 知道福利 财富商城 特色 经验 宝宝知道 作业帮 手机版 我的知道 书上说,《广韵》206韵要背诵,可是我不知道206是哪些?请赐教。急需!谢谢啦有哪些 搜索资料 我来答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网络繁忙请稍后重试 新浪微博 QQ空间 举报 浏览9 次 本地图片 图片链接 提交回答 匿名 回答自动保存...

那么多韵部都要背下来吗?不背下来怎么用在自己的诗词里。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广韵》分的是206韵,而其实206韵也不是始于《广韵》,而是唐陆法言的《切韵》,《广韵》只是保留了它的韵部而已。但后人觉得其分得过于细,后又重新编了韵,所说的106韵是指“平水韵” 平水韵是宋代以后使用的诗韵系统。公元1223年,金平水书籍(即山西平水地方管理图书印刷的...

怎么记诵《广韵》的206韵?
侧重横向联系,起码平声韵都应该有印象,因为音韵学的书籍一般都会“举平以赅上去入”,比如友字,照理属于上声有韵,一般就把它说成是尤韵字就行了。还有一个广韵是阳入相配的。比如提到东韵ung,你就要马上能够联想到东韵的入声屋韵uk。按十六摄背主要是化繁为简,分区意识更加明确,而且我感觉...

《广韵》的206韵是按平上去入背好还是按摄背好?
这两种背法都有用处,两者要结合起来。就第一个方法而言,侧重横向联系,起码平声韵都应该有印象,因为音韵学的书籍一般都会“举平以赅上去入”,比如友字,照理属于上声有韵,一般就把它说成是尤韵字就行了。还有一个广韵是阳入相配的。比如提到东韵 ung ,你就要马上能够联想到东韵的入声屋韵 ...

默写《广韵》206韵中的平声和入声,解释上声、去声、入声的数目为什么和 ...
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是古汉语的四声。现代汉语(普通话)将平声分为阴、阳两声,入声消失,即新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广韵》206韵中,平声57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平声韵或仄声韵的多少是由汉字发音决定的。

集句诗伪书考
大定年间,经籍所书籍官王文郁(河南嵩州人)认为宋人《广韵》206部分韵太繁,不便于学诗之用,所以他“精加校雠”,“添注语”,将206韵合并为106韵(上平声15、下平声15、上声29、去声30、入声17)(此见莫友芝说),定名为《增注礼部韵略》,于金大定六年(1166)由平水书坊刊行,这就是中国最早诞生的“平水韵”。

关于平仄的2个简单问题
前文所说的《诗韵》、《佩文韵府》以及今人所编的《诗韵新编》等书,是按平水韵来分部的,使用起来,自然比较方便。但是,多数工具书(如《辞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等书)都使用《广韵》的206韵,这就需要我们必须记熟《广韵》中的34个入声韵的韵目。如果能够熟悉它们在平水韵中的归并情况,当然就...

上古音《广韵》206韵为什么很复杂呢
上古音《广韵》206韵很复杂是因为206韵分得太细。也不完全符合当时的语音,不便於押韵,所以唐代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广韵》共有206韵,韵分得太细写诗很受拘束。唐初许敬宗等奏议,把206韵中邻近的韵合并来用。

问一下;《广韵》分几部,其中第六部是什么韵目。谢谢!
《广韵》总计206韵,包括平声57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平声有分上下两卷,原因只是平声字数较多,并不是平声分了上下两声。广韵206韵一览表 上平一东韵 上声一董韵 去声一送韵 入声一屋韵 上平二冬韵 去声二宋韵 入声二沃韵 上平三钟韵 上声二肿韵 去声三用韵 入声三烛韵 上平四...

广韵内容介绍
《广韵》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韵书,全名《大宋重修广韵》,由宋真宗时期陈彭年、丘雍等人在1008年的《切韵》和《唐韵》等基础上修订而成。这部韵书共分为5卷,包含平声上下两卷和上、去、入声各一卷,总共有206个韵部。其中,平声57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与陆法言的《切韵》相比,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