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乾糇以愆的“愆”该如何翻译?

愆(qiān):过错,过失。

一、原文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乾餱以愆。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二、译文

咚咚作响伐木声,嘤嘤群鸟相和鸣。鸟儿出自深谷里,飞往高高大树顶。小鸟为何要鸣叫?只是为了求知音。仔细端详那小鸟,尚且求友欲相亲。何况我们这些人,岂能不知重友情。天上神灵请聆听,赐我和乐与宁静。

伐木呼呼斧声急,滤酒清纯无杂质。既有肥美羊羔在,请来叔伯叙情谊。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缺诚意。打扫房屋示隆重,嘉肴八盘桌上齐。既有肥美公羊肉,请来舅亲聚一起。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有过失。

伐木就在山坡边,滤酒清清快斟满。行行笾豆盛珍馐,兄弟叙谈莫疏远。有人早已失美德,一口干粮致埋怨。有酒滤清让我饮,没酒快买我兴酣。咚咚鼓声为我响,翩翩舞姿令我欢。等到我有闲暇时,一定再把酒喝完。

三、出处

《诗经》·《小雅·伐木》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周厉王不听“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劝谏,最终导致了国人暴动。同时也导致王室内部人心离散、亲友不睦,政治和社会状况极度混乱和动荡。周宣王即位初,立志图复兴大业。而欲举大事,必先顺人心。

《伐木》一诗,正是宣王初立之时王族辅政大臣为安定人心、消除隔阂,从而增进亲友情谊而作。

二、作品赏析

历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宴享诗。但诗的作者及创作年代前人没有深考。

《伐木》和《伐檀》不同,它不是描述伐木劳动,而是由伐木兴起,说到友情可贵。无论亲朋故旧还是新的相识,都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并且常来常往。

三、作者简介

召伯虎,姬姓,召氏,名虎,谥穆,又称召穆公,召幽伯之子,母为召姜,召公奭的后代,周朝人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雅·鹿鸣之什·伐木



“民之失德,乾糇以愆”不是这样解释的,“失德”是失去友谊,而“愆”乃过也,是过失。“干糇”通“干糇”,是粗薄的食物。全句的意思是老百们往往因为像食物这样的小过失,而失去了彼此间的友谊。是《诗经》教化民众的调子,拿《幼学》来释义是不对的。

丧失 失掉

民之失德,乾糇以愆

“民之失德,乾糇以愆” 出自《诗•小雅•伐木》篇中,大致意思是:有人失去了良心,用粗薄食物干粮什么的招待朋友,就错了!
从这两句之上的: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说明了请人伐木要让人吃好些,酒菜管够,要当成兄弟来招待。如果随便吃点快餐干粮,真的可认为诚意缺失,有错!

min第二声
zhi第一声
shi第一声
de第二声

gan第一声
hou第二声
yi第三声
qian第一声


请问乾糇以愆的“愆”该如何翻译?
愆(qiān):过错,过失。一、原文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

民之失德,乾糇以愆
1. "民之失德,乾糇以愆"这句话的含义并非如你所解释的那样。其中,“失德”指的是人们失去了道德准则,而“愆”意为过失或错误。2. "干糇"实际上是指粗劣的食物,而不是你所理解的粗薄的食物。3. 这句话出自《诗经》,其目的是教导民众珍惜道德规范,而不是你所说的教化民众因为食物这样的小...

民之失德,乾糇以愆,他山之石,可以、玉。落月屋梁,相思颜色,暮云春树...
1、民之失德,乾餱以愆。出自《诗经•小雅·伐木》。民:人。乾餱:干粮。愆:过错,过失。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人在失去美德之后,一口干粮也会引起埋怨。这句诗从反面说明,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纷争往往由饮食细故引起,要注意处理好细节。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鸣》。意...

乾糇以愆
“乾糇”通“干糇”,粗薄的食物。“愆”乃过也,过失。那么“以”在这里就通“因为...所以...”。上句是“民之失德”,所谓“民之失德,乾糇以愆”。联系上下文应该是说人们往往因为饮食一类的小过失而失去了友谊。(学问不精,见笑了)

民之失德,乾糇以愆
“民之失德,乾糇以愆”不是这样解释的,“失德”是失去友谊,而“愆”乃过也,是过失。“干糇”通“干糇”,是粗薄的食物。全句的意思是老百们往往因为像食物这样的小过失,而失去了彼此间的友谊。是《诗经》教化民众的调子,拿《幼学》来释义是不对的。

幼学琼林民之失德全文及解释?
《幼学琼林》“民之失德”的相关文字是:民之失德,乾糇以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落月屋梁,相思颜色;暮云春树,想望丰仪。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人们如果丧失道德,朋友间连干粮这样的小事情也可能引来纠纷;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雕琢玉器。“落月屋梁”是描绘杜甫梦见李白的容颜;“暮云春树”则表达...

民之失德,乾糇以愆
“民之失德,乾糇以愆” 出自《诗•小雅•伐木》篇中,大致意思是:有人失去了良心,用粗薄食物干粮什么的招待朋友,就错了!从这两句之上的: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说明了请人伐木要让人吃好些,酒菜管够,要当成兄弟来招待。如果随便吃点快餐干粮,真的可认为诚意...

民之失德,乾糇以愆,他山之石,可以、玉。落月屋梁,相思颜色,暮云春树...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如果丧失道德,朋友间连干粮这样的小事情也可能引来纠纷;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雕琢玉器。“民之失德,乾糇以愆”出自《诗经·小雅·伐木》篇中。以鸟与鸟的相求比人和人的相友,以神对人的降福说明人与人友爱相处的必要。第二章叙述了主人备办筵席的热闹场面。第三章写主人...

诗经,小雅,伐木 的翻译 或者是解释
民之失德,干糇以愆。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注释:宴朋友亲戚故旧。丁丁:伐木声。嘤嘤:鸟和鸣声。一说惊惧貌。矧(音审):况且,何况。神之听之:一说指应警戒和听从。许许:众人共力之声。即劳动号子。酾(音师或筛):滤酒。藇(音许):美貌...

民之失德,乾糇以愆,他山之石,可以、玉。落月屋梁,相思颜色,暮云春树...
出自《幼学琼林》。原文:彼此不合,谓之参商;尔我相仇,如同冰炭。民之失德,乾糇以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落月屋梁,相思颜色;暮云春树,想望丰仪。译文:彼此之间的不合,称之为“参商”;你我相互仇视,就像不能兼容的冰炭。人们如果丧失道德,朋友间连干粮这样的小事情也可能引来纠纷;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