埙字典解释 - - 》 相关释义

《埙》字分析

埙这个字怎么读?
答:读音: xūn 部首 : 土 笔画数 : 10 笔画名称: 横、竖、提、竖、横折、横、竖、横折、撇、点 笔顺:解释: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亦称“陶埙”。组词:1、埙篪 2、颂埙 3、篪埙

"埙"读什么?
答:埙 拼音: xūn, 笔划: 7 部首: 土 部首笔划: 3 解释1: 埙 (埙) xūn 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亦称“陶埙”。 笔画数:10; 部首:土; 笔顺编号:1212512534

埙的读音
答:埙的读音为xūn。1、埙的基本字义 (1)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亦称“陶埙”。(2)姓。2、埙的相关组词 (1)伯埙仲篪 拼音:【bó xūn zhòng chí】释义:埙,乐器名。多平底卵形,吹孔在顶端,音孔或一或六,相传为伏羲所创。(2)如埙如篪 拼音:【rú...

乐器埙怎么读?
答:yuè qì xūn。一、埙的声母x,音节un,音调xūn。二、释义: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亦称“陶埙”。三、部首:土。四、笔画:横、竖、提、竖、横折、横、竖、横折、撇、点。相关组词:1、埙篪 [xūn chí]亦作“壎箎”。亦作“埙篪”。亦作“埙箎”。亦...

“埙”这个字怎么读?
答:这个字读xūn 【读音】:xūn 【释义】: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组词】:1、埙篪【xūn chí】比喻互相呼应和配合。2、箎埙【chí xūn】引申指谐和,和顺。3、颂埙【sòng xūn】古代一种陶制吹奏乐器。4、如埙如篪【rú xūn rú chí】比喻两物之响应、应和...

乐器埙怎么读
答:埙读xūn。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亦称“陶埙”。现代释义:壎,乐器也。以土为之,六孔。——《说文》。字亦作埙。埙箫管。——《周礼小师》。注:“大如雁卵。”调竽笙壎箎。——《礼记月令》。埙是汉族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音色朴拙抱素独为地籁,乃是乐器中...

埙怎么读
答:埙读音:xūn。部首土部,部外笔画7画,总笔画10画。五笔FKMY,仓颉GRBO,郑码BJLO,四角46182。结构左右,电码1053,区位5987,统一码57D9。笔顺:一丨一丨フ一丨フノ丶。基本字义:1、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亦称“陶埙”。2、姓。相关组词:伯埙仲篪[bó xūn...

埙怎么读
答:1、埙,汉语二级字,读作埙(xūn),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亦称“陶埙”。2、(壎)乐器也。句。六空。空本作孔。今正。诗。伯氏吹壎。毛传。土曰壎。周礼小师。掌敎埙。大郑云。埙、六孔。後郑云。埙、烧土为之。大如鴈卵。尔雅曰。大埙谓之嘂。白虎通...

埙怎么读
答:埙读xūn。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亦称“陶埙”。现代释义:壎,乐器也。以土为之,六孔。——《说文》。字亦作埙。埙箫管。——《周礼小师》。注:“大如雁卵。”调竽笙壎箎。——《礼记月令》伯氏吹壎,仲氏吹箎。——《诗·小雅·何人斯》如壎如箎。——《...

埙是什么意思
答:埙 中国古老的吹孔气鸣乐器。因多用陶土烧制,又称陶埙。近代在西 安半坡 仰韶文化遗址出 土的无音孔埙和1音孔埙 ,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1音孔埙 ,山西万荣县 、甘肃玉门火烧沟等地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2音孔埙和3音孔埙,经考古测定,均为距今6700~7000年前的产物。其中,山西万荣县荆村...

埙乐器有哪些种类
答:摘要: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起初在古代的作用是诱捕猎物,古人用石头打猎时偶然发现,石头上的空腔与气流碰撞会产生哨音,根据这种哨音的启发,就发明了埙,后来多用于演奏宫廷雅乐。根据外形、材质不同,埙的种类也很多,常见的有陶埙、葫芦埙、握埙、瓷埙、竹埙等等。下...

有关埙的知识
答:——《新定三礼图·投壶图·埙》 又如:埙箎(埙为土制乐器,篪为竹制乐器,埙篪合奏声音和谐。后用以表示兄弟和睦,也代指兄弟) 埙(埙)xūnㄒㄩㄣˉ 郑码:BJLO,U:57D9,GBK:DBF7笔画数:10,部首:土,笔顺编号:1212512534 [编辑本段]埙的历史 埙是我国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埙有哪些种类?
答:埙的种类很多,除了传统的卵形埙,还有葫芦埙、握埙、鸳鸯埙、子母埙、牛头埙、笔筒埙 等多种类型。传统的埙多为卵形埙,如今则有葫芦埙、握埙、鸳鸯埙、子母埙等多种,样式美观,工艺精细。1、葫芦埙:带有喉装置,外形像葫芦,制作上需二次做胎,工序复杂。这种埙的近腰处最细,气流经过此处时...

埙的由来
答:壎,乐器也。以土为之,六孔。——《说文》。字亦作埙。埙箫管。——《周礼·小师》。注:“大如雁卵。”调竽笙壎箎。——《礼记·月令》伯氏吹壎,仲氏吹箎。——《诗·小雅·何人斯》如壎如箎。——《诗·大雅·板》。注:“其声平下,与箎相谐。”礼乐壎坎音也。——《白虎通》凡六孔,...

埙是哪个朝代的乐器
答:埙的来源可能是在新石器时代先民狩猎的时候产生的,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乐书》中记载:“幽王之时,暴辛公善埙”;《世本》中也有“辛公造埙”之论;《拾遗记卷》中记载“疱牺灼土为埙”,就是说埙是“辛公”或“疱牺”发明的,但是缺乏科学依据。关于埙的记载是非常多的,《乐书》说...

“埙”在古代是指什么?
答:埙、埙xūn(形声。从土,熏声。本义: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大小如鹅蛋,六孔,顶端为吹口。又叫“陶埙”)同本义 [an egg-shaped,holed wind instrument]。也有用石、骨、象牙制成的 埙,乐器也。以土为之,六孔。--《说文》。字亦作埙。埙箫管。--《周礼·小师》。注:“大如雁卵。

怎么吹埙,埙的指法是什么?
答:指法如图,熟悉发音技巧以后自然成曲。指类技巧 颤音:是用手指在音孔上作全孔迅速开闭动作,使声音产生波动效果。颤音最常用的有大、小二度,三度、四度颤音,可根据不同作品的特点、风格灵活运用。颤音练习是手指运动技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练习时要求手指灵活而有弹性。  滑音:埙的一种常用演奏...

埙的历史
答:    埙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多用陶土烧制而成,亦称“陶埙”。《乐书》中记载:“幽王之时,暴辛公善埙”;《世本》中也有“辛公造埙”之论;《拾遗记卷》中记载“疱牺灼土为埙”。这些记录都认为埙是“辛公”或“疱牺”发明的,但是它们缺乏科学的依据。埙是原始先民在...

埙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答:原始社会的埙,器形多样,比如人们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掘的陶埙,呈椭圆形,只有吹孔,无音孔,约7000多年的历史。还有陕西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陶哨,其形略如橄榄,也只有一个吹孔,用细泥捏塑而成,是埙的原始形态之一,约6000多年历史。到了夏商周时期,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后来,人们在甘肃...

陶埙的吹奏方法有哪些?
答:在我国最早的先秦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这样一句话,意思是说兄弟两人,一个吹埙,一个吹篪,表达和睦亲善的手足之情。后来,人们在考古发掘和传世埙中也偶见一些特殊形制的先秦陶埙或瓷埙。这时候的埙为便于运指演奏,尽量减少复杂的叉口指法,其音孔按相似于笛子的音孔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