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什么意思

  错误: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正确: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解释:《次北固山下》又题《江南意》这首诗旨在抒写诗人在北固山下泊舟时,因冬末春初的旅途景色而触发的思乡之情。
  备注: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不要写成“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全诗如下: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意思是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次联“潮平江岸阔,风正一帆悬 ”,具体写江面的景色。在天将亮时,诗人远望江面,因为潮满而觉得江面仿佛比昨日增宽了;这时有一只帆船,顺风东下,使沉寂了一夜的长江顿添生气 。“阔”字写出了诗人视觉的特殊感受 ;“一”字显示了江面的平静被打破 ,点出旅客思乡心切,不待天明已催舟进发了;“悬”字表示帆的醒目高张 ,这一联写得明快雄奇,将长江下游潮涨江阔、烟波浩渺的壮美景色生动地展现出来 ,传达出诗人心灵中要“乘长风以破万里浪”的豪迈感。
  第三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将大江日出的壮景给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了。北固山下江面开阔,举目远望,仿佛一眼即能望尽东方地平线。在这残夜将尽的晓色中,一轮红日从东方江面上冉冉而升,天亮了,放眼江岸,万物复苏,诗人突然觉得江南的春天来得特别早,春之命脉,仿佛是伸入了旧年年底一样。这一联诗人无意于说理,然而却于景物描写中形象地昭示了一切新生事物都必须从陈旧的母体中脱胎而出的客观辩证法。
  末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既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内心勃然而生的思乡之情。旧的一天消逝了,旧的一年也过去了,而诗人却仍然漂泊流浪,如雨中浮萍,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
  《次北固山下》一诗很受历代选家的重视。特别是中间两联“潮平江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更是壮丽,富于哲理,成为律诗句法技巧上成熟的标志,因此,在唐代就被殷?誉为“诗人以来,少有此句 ”(《河岳英灵集》卷下)。时称“燕许大手笔”的著名文学家张说任宰相时,曾亲笔将“海日”一联题于政事堂 ,令朝中文士作为楷式。这些都足以说明《次北固山下》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了。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是什么意思

而此时自己却孤身在外,不能与亲人团聚,心中不免有些悲伤,但一想到自己正为国家而奔波、忙碌,悲伤之感也就渐渐淡下。每当这时,就会动手写一封家书。此时家书已写了好几封了,只是不知怎样寄回给家乡。大雁正好北归,书信带我情回。只请大雁送信归。“儿远行在外,望母勿恐儿不归。大雁南飞家在北,而我远行不久归。

翻译: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
出自唐代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外 一作:青山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

扩展资料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五律诗,颈联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时序匆匆交替,这怎不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诗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虽是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
“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怎么理解?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句话的意思是:家书应该通过何处寄出,才能传到思念的故乡呢?只能托付北归的大雁,希望它飞到洛阳我家的边疆。详细解释如下:乡书何处达:这部分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书信传递的担忧和疑惑。古代交通不便,书信传递是一大难题。诗人可能会思考,应该如何确保书信能够安全、迅速地送...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句诗怎么解?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赏析为: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雁儿烦劳你们飞过洛阳时,替我问候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翻译是什么?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注解 ⑴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⑵客路:行客前进的路。青山:指北固山。⑶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⑷风正一帆悬:顺风行船,风帆垂直悬挂。风正;风顺。悬:挂。⑸海日:海上的旭日。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怎么理解
归雁洛阳边"这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身处异乡,远离亲人,诗人不能团聚,心中的那份哀愁化作一封封家书,却苦于无从寄回。大雁作为自然界的信使,承载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希望它们能将书信带回洛阳,传达对亲人的问候和思念。这首诗出自王湾之手,他是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因游历江南而...

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什么意思
《次北固山下》中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可以理解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无尽的羁旅情怀。其中,“乡书何处达”表达了诗人对家书的期盼,询问家乡的消息何时才能传到自己的耳中;“归雁洛阳边”则借归雁传递思念之情,希望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能将书信传递到遥远的洛阳,那里是他的家乡所在地。详...

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乡书何处达: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如何传递家书的疑问。在古代,书信是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而诗人身处异乡,对于如何将心中的思乡之情传达给远方的家人感到困惑。归雁洛阳边:这句则通过归雁这...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全诗的字面意思:孤单漂泊青山之外,独自行舟绿水之间。潮水上涨,两岸之间更显宽阔;顺风吹来;一条白帆正好高悬。夜色将尽,海上旭日东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现。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全诗赏析:此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

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及全文赏析
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为:我的家书应该通过哪里传递呢?北去的归雁啊,请捎一封书信到远方的故乡洛阳吧。全诗赏析如下:第一句“乡书何处达?”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身处异乡,无法亲自回到故乡,只能通过书信来了解家乡的情况,传达自己的情感。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思是什么?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思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送到洛阳边。详细解释:1. 乡书何处达?“乡书”指的是家乡的来信或者自己给家乡写的信。“何处达”表达了诗人对于信件能否送达目的地的疑虑和不确定。这反映了古代通讯不便,人们常常对于家书的传递过程感到担忧。2.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点明了诗的主题,你是怎么理解这种乡愁的?_百度...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句话出自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的家书应该寄往何处呢?我渴望回家,看到北归的大雁正向洛阳飞去。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王湾作为唐代诗人,他在《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通过描述自己在船上漂泊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