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为何死后被清算

然而九个月后,万历十一年三月,神宗下诏取消张居正“上柱国、太师”的封号,接着又下诏剥夺“文忠”的谥号。这还不够,一年以后,万历十二年四月,神宗下诏查抄张居正的家产,将他的儿子发配充军。 在明朝,按法律规定,抄家的罪状有三条:“一谋反,二叛逆,三奸党。”张居正究竟属于哪一条呢? 按照明神宗当时公布的罪状,“诬蔑亲藩”、“钳制言官”、“专权乱政”、“谋国不忠”,即使这些罪状都成立,也罪不至抄家呀!“文忠”是神宗皇帝赐的,“抄家”令也是神宗发布的,在张居正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以至于使一向敬他如师长的神宗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如此戏剧性的转变? 阴结太监: 联合冯保挤走高拱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出生于湖广江陵(今湖北荆州),祖上并无太显赫的人。但他小时就显得异常聪颖,五岁入学,十岁就通六经,有“神童”之称。十三岁曾作《咏竹》诗:“绿遍潇湘外,疏林玉露寒;凤毛丛劲节,只上尽头竿。”显示了他非凡的志向。嘉靖二十六年,张居正成为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从此步入了政治生涯。 明朝的专制制度是以往任何一个王朝无法比拟的,明太祖朱元璋这位“游方僧”出身的皇帝,对权力有着过分的偏执,炮制了胡惟庸案,废除了宰相,将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事无巨细,均由皇帝一人说了算,再也不用受相权的节制了。但是由于政务过于繁重,又不得不设内阁作为皇帝的秘书机构,作为顾问。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使得后期的皇帝虽握有权柄,却懒得打理政事。 明中叶后,皇帝不上朝,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明世宗由于不满朝臣的“大礼议”,干脆待在内宫,求仙炼道,三十年不理朝政。随后的穆宗,更是极少审批公文,遇着朝廷大事,听任群臣争议,当时竟有人误以为他是哑巴。皇帝长期不理政事,权力自然就落到内阁大臣身上了,谁任首辅,谁就能主政。 嘉靖、隆庆之际,对于首辅的争夺,可以说是充满了刀光剑影,内阁首辅的任免像走马灯一样,徐阶推倒了严嵩,李春芳取代了徐阶,高拱又击败了李春芳。这一切张居正都看在眼里,对于朝政的纷乱,他曾给穆宗上《陈六事疏》,主张“省议论,振纪纲,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此时他才刚刚入阁,只是裕王府的一个讲师,空有一腔济世之心,却无法实施。 隆庆六年(1572),意外的机遇降临了,明穆宗病故,遗诏任命高拱、张居正、高仪三名内阁辅臣与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同为顾命大臣,共同辅佐年幼的小皇帝。高拱此人自视甚高,为人骄横,对冯保身为掌印太监(掌管皇帝批阅文件及用印的大权)同时兼督东厂的权力极为不满,希望将这些大权夺还内阁。于是,高拱联合阁臣,设计驱逐冯保。张居正权衡利弊以后,表面附和高拱,暗地里却与冯保结盟,一手策划了推倒高拱的计划。冯保借高拱曾说“十岁天子如何治天下”,在太后、小皇帝面前挑拨,这当然令龙颜不悦。 六月十六日,冯保宣读圣旨,称高拱“揽权擅政,夺威福自专”,令高拱回籍闲住。高拱从未想过会有这样的结局,被挤走的竟是自己。今天有可能大权在握,明天也许就要致仕回家,这就是政治,谁也无法预料明天究竟会怎样!高拱还乡,高仪病死,三位顾命阁臣,一逐一死,张居正理所当然地成为内阁首辅,这权力委实来得不易。然而也就是从张居正任首辅的那一刻,就留下了为人诟病的口实,即阴结太监。 一展抱负: 铁腕治国毫不妥协 经过这次政变,张居正终于手握权柄,可以一展抱负了。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首先是政治改革,严考成,核名实。对于改革的成效,清代历史学家张廷玉评论说:“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自此以后,各级官员职责分明,不敢玩忽职守,重新出现强有力的政府机制。 随着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行,张居正接着又进行经济改革。嘉靖末年国家粮仓的储备还不够一年用的,隆庆时更是财政空虚,入不敷出。但是改革后,国库充盈,积银达四百万两,粮食的储备十年都用不完。《明通鉴》盛赞:“是时,帑藏充盈,国最完备。” 伴随着改革的进行,张居正的权势日益炽盛。然而改革势必触动到豪强权贵。这些权贵因循守旧,不愿有半点更新,所以改革非常困难,必须有坚强的意志,铁腕的手段,甚至独断专行,才能破除积习。张居正正是具有过人的胆略和勇气,加上皇帝和太后的支持,以及与冯保的权力联盟,才使得改革一步步推进,反对者统统被严厉打压下去,没有像王安石变法那样几起几落。张居正过于严厉,操之过急,必然遭来许多非议。时人指责他“时政苛猛”、“刚鸷”。也有人为他辩解说,在因循守旧、积重难返的社会风气中,如果没有这样果敢而又凌厉的魄力,改革将会寸步难行。 身为帝师言行不一 明神宗备受压抑 明神宗从小生活在裕王府,自出生后就备受冷落,与母亲相依为命。穆宗去世后,十岁的明神宗登上皇位,年幼的他尚需要有人辅佐,母亲慈圣太后一直教导要听从先生张居正的话,神宗都一一遵照执行。 张居正是一位严师,在教育皇帝上尽职尽责,为皇帝讲《大学》、《尚书》,又专门讲解《帝鉴图说》。鉴于前朝皇帝在生活上的奢侈糜烂,张居正屡屡教导小皇帝,宫中一切用度、服饰、赏赐、布施都要节省。明神宗对于这位老师,十分亲近和尊崇,天冷的时候,赐“先生”坐垫,天热的时候,为“先生”擦汗。 万历六年(1578),皇帝结婚后,他的母亲李太后就不再跟他住在一起了,神宗的生活稍微自由了一点,但张居正的约束依然存在,动不动就要求皇帝以古圣贤为榜样,遵循祖制,效法祖宗勤政爱民。由于张居正对神宗生活节用的严格控制,其严厉程度有时几乎不近人情,使得明神宗在早年偶尔要赏赐宫中下人都要登记在账上以后再兑现。 万历七年(1579),皇帝命内阁拟旨晋封自己的岳父王伟为永年伯,两年后又命令内阁拟旨将王伟的弟弟、儿子晋封爵位,要求世袭。张居正引用祖宗对外戚封爵的先例,在外戚官职世袭待遇上坚持不能破例,这当然使皇帝非常不快。张居正不仅得罪了皇帝,也得罪了整个皇家外戚集团,这必然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如果说神宗早些时在张居正面前还是个孩子的话,那么随着他一天天长大,这种长时间受压抑的逆反心理也会一天天膨胀,直至张居正突然去世后,便会老账新账一起算。 如果张居正和他的同僚们能做到以身作则,或许明神宗还可网开一面。然而,在明神宗的教育上,他们只对其言传却无法做到身教。张居正时刻教导皇帝要熟知四书五经和先贤圣人的为政之道,效法祖宗,善于纳谏,要以天下为重,节俭财用,让年幼的明神宗克勤克俭。但张居正本人却手握权柄,把持朝政,打击异己,受贿敛财。据说,他为得到冯保的支持,送冯保厚礼,有名琴七张、夜明珠九颗、珍珠帘五副、金三万两、银二十万两,其他珍玩不计。张居正月俸才八十七石米,收入微薄,这样的厚礼从何而来? 万历八年扈从皇上祭拜祖陵后,看着长大的皇帝,张居正也开始考虑上疏乞休了。在此前,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凡是置高位揽大权的,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或被处死,或者儿子被杀,即使幸而不死,也常有遭遇灾祸的危险。张居正当然深知这种形势,如今任首辅八九年,新政已经步入正常的轨道,神宗也已经十八岁了,张居正觉得自己该放手了。 但是太后对神宗说:“等你到了三十岁时,再商量吧!”也就是还需要再等十二年,神宗才能真正掌握权柄,这势必造成神宗对张居正的抵触。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虽然内阁的权力不断上升,但依然只是皇帝赋予的,二者一旦发生冲突,阁权在皇权面前是不堪一击的。明神宗登皇位之前,只是深养在裕王府的小皇子,还没意识到他所拥有的权力有多大。登上皇位后,母亲的严厉管教和张居正等的严格儒家教育,都使他的个性受到了极端的压制。但随着张居正的逝世,早年备受压制的皇权在失去节制后,迅速膨胀起来。皇帝的权威竟是如此大,而自己竟然被张居正压抑了这么久,神宗的复杂心理也就可想而知。 死后清算: 明神宗下旨抄家 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张居正病逝,享年五十八岁。谥号为“文忠”。 张居正一死,反张的浪潮就出现了。首先曾由张居正举荐的潘晟准备入阁,但是弹劾的奏疏接二连三不断,潘晟不得已只好在赴京的途中上疏辞职。这是第一个信号。司礼监冯保失去了张居正这个有力的联盟,很快也受到了攻击。 御史李植直疏冯保十二大罪,司礼监太监张诚、张鲸也在神宗面前攻击冯保,说冯保家资富饶,胜过皇上。本来就爱财的皇帝,一听此言,立即逮捕了冯保,同年十二月,念在“大伴”多年尽心侍奉的情分上,给予宽大处理,让他到南京去赋闲养老。从冯保家里查抄了金银一百万,珠宝无数。年已二十岁的明神宗,找到了抄家得财的门路。 冯保临去的时候,慈圣太后还不十分清楚,她问神宗为什么。神宗说:“没有什么,只是老奴受了张居正的蛊惑,不久自会召回的。”此时的慈圣太后还不知道,神宗已不再是那个乖巧听话的孩子了。 张居正新政时的政令,也在逐步取消。官员不得任意乘驿的禁例取消了;考成法取消了;外戚封爵不得世袭,现在一概可世袭了。明神宗尝到了亲握权力的滋味,再也不用受节制了,可以随心所欲了。与此同时,明神宗又将张居正执政时受到处分的官员吴中行、赵用贤、艾穆、沈思孝、邹元标等尽数起复重用。 于是弹劾张居正的奏疏纷至沓来,有奏疏质疑张居正的两个儿子蝉联状元、榜眼,是否暗通关节等。随后云南道御史羊可立的弹劾奏疏把调子提高了许多,无中生有地说:“已故大学士张居正隐占废辽府第田土,乞严行查勘。” 所谓“废辽”是指早已被罢废的辽王,说张居正霸占辽王府第的财产,是可以导致抄家的罪行,用心是十分险恶的。此论一出,久欲伺机翻案的辽王家属以为时机已到,已故辽王的次妃王氏趁机向神宗上疏,说“金宝万计,都入了张居正的府第”。素有敛财癖好的神宗以为抓住了张居正的把柄,立即下令司礼监太监张诚与刑部右侍郎等前往江陵查抄张府。 这显然与明神宗的心态有关。张居正在世时,神宗对他又敬又怕,不能为所欲为,当这座“大山”倒塌后,神宗便会有一种“解脱”的感觉,开始向张居正进行“清算”。万历十一年,神宗下旨褫夺张居正的所有爵职,并进行抄家。 都察院等衙门遵旨呈上给张居正定罪的奏疏,神宗亲笔写下了这样的结论:“张居正诬蔑亲藩,侵占王坟府第,钳制言官,蔽塞朕聪……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本当断棺戮尸,念效劳有年,姑免尽法追论。伊属张居易、张嗣修、张顺、张书都着永戍烟瘴地面,永远充军。你都察院还将居正罪状榜示各省直地方知道。” 在神宗眼里,原先缔造新政的功臣,一下子变成“专权乱政”之徒,没有断棺戮尸已经算是从宽发落了,他的兄弟、儿子等人却必须以永远充军来抵偿。这恐怕是张居正生前未曾料到的。 司礼监太监张诚等人主持的抄家,把皇帝翻脸不认人的冷酷无情实施到了极致;他们还没有赶到江陵,荆州府、江陵县的地方官亲自到张府封门,张宅的子女仆人躲到空屋里,不敢出来,饿死十余人。查抄家产更是锱铢必究,共计抄出黄金万余两,白银十余万两,与他们设想的相差甚远。于是便重行拷问,穷迫硬索。张居正的二子懋修经不起拷掠,屈打成招,投井不死,绝食又不死,侥幸活下来了。长子张敬修(原任礼部主事) 实在受不了如此折磨自缢身亡,临终前留下一份血书,真实地记录了张府遭受抄家浩劫的惨状。 天启二年,明熹宗朱由校给张居正平反,给予祭葬礼仪,张府房产没有变卖的一并发还。崇祯二年明思宗朱由检给还张居正后人官荫与诰命。 时人评论道:当明王朝行将衰亡之时,皇帝“抚髀思江陵,而后知,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时相一也”。人们有感于此,在江陵张居正故宅题诗抒怀,其中有两句这样写道:恩怨尽时方论定,封疆危日见才难。 明朝宰辅一百七十余人,有谁能像张居正那样受到人们的关注?崇祯年间的苏汝良说:“几人相业似江陵?”清初蔡瞻岷干脆说:“明只一相,张居正是也。”在他身后迄于明亡的六十多年中,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地发展,一发不可收拾,再也没有一人能够力挽狂澜。 明朝的灭亡,与其说始之于崇祯王朝,倒不如说是始之于万历王朝。正是由于明神宗在张居正去世后,废止了他所推行的富国强兵的治国方略,才导致明朝的衰败,直至灭亡。而演绎这个悲剧者,正是明神宗。 (摘自冯玉荣编著《明十五疑案》)

张居正功劳这么大,死后为什么被清算?

历史学家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三:
1、这是君臣之间十年积怨的总清算:
在封建王朝里,君权和相权是一对相依相克的矛盾。君权过于弱小时,需要强大的相权来支撑;而过于强大的相权,则会矮化皇室,遭到帝王的忌恨。
张居正开始辅佐神宗时,小皇帝年仅十岁,为了稳定政权,神宗母子都对张居正有所倚赖,尊重备至,言听计从。
但是,这位元辅对小皇帝管束过严,干涉过多,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已经开始了由亲近、尊重向着畏惧、厌恶的方向转变。这一点,过于自信的张先生并没有察觉。
张居正以严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小皇帝,每天布置功课,如果小皇帝没有认真背诵或领会,就会遭到严厉的斥责。
但是,小皇帝逐渐长大了,成人了,开始懂得了皇上的权威和分量了。而张居正仍然把持朝政,作威作福,甚至对他的宫闱生活也说三道四,这使得神宗对张居正的态度向着仇恨方向迅速逆转。
权高震主,是为臣之大忌;张先生却是自鸣自得,浑然不觉。岂知,他所揽之权,就是神宗之皇权;张居正的高大显赫,就反衬出神宗的卑微猥琐;群臣对张居正的恭维,就是对皇上的蔑视。
成长起来的神宗必然要扳倒张居正,夺回皇权,一消这十年的积愤。即使张居正不死,这场君权和相权的斗争也将在短期爆发。
而在封建社会里,权力的天平总是向着君权倾斜,因此,张居正的覆灭和被清算是必然的。

2、这是走出张居正阴影,一展帝王雄威的大决策:
张居正死了,神宗皇帝就可以乾坤独断,一展帝王雄威了。这就是神宗皇帝充分展示他的大度,极尽哀荣地礼送张居正归山的根本原因。
但是神宗皇帝没有料到,张居正虽然走了,却是阴魂不散,自己仍然生活在他的阴影之中。每有诏令,群臣就会观望、比较,假如张先生在,将会怎样决策;
每有行事,神宗皇帝也会自我掂量,假如张先生在,将会怎样评判。张先生的阴影仍然高高地悬立在朝堂之上,俯视着神宗,使他自卑,自疑,猥琐,狼狈不堪。
他的自尊心、虚荣心受到极大的创伤,与此同时,他的逆反心理、仇恨心理也开始极度膨胀。他愤慨,激昂,烈火中烧,不能自已,就像咆哮在火山之下的岩浆,必欲冲破压顶的山石,一吐胸中之块垒而后快。
最初,他用温和的手段割舍他的“大伴”,他感受到了一种无羁无绊的轻松,独来独往的愉悦,以及隐秘于心灵深处的邪恶的复仇的快感。这使他惊奇,震动,也受到启发和诱惑。
于是,他决心粉碎这座高立于庙堂之上的偶像,搬掉压抑在他心灵之中的块垒,扫荡笼罩在他头顶之上的阴影。

3、神宗的贪财好利,也推动了清算的进程:
《明史纪事本末》中记叙了明神宗查抄张居正荆州老宅之前与皇太后的一段对话。
这一年,神宗的同母弟潞王已年满十六岁,该议婚了,可操办婚礼的银子还有一多半没有着落,慈圣皇太后一想到此事,就感到烦心。
神宗听了,满不在乎地说:“这事您别着急,我有办法!现在朝中的这些官儿们都无耻极了,他们一定是看冯公公、张太师权大,把好多钱财珠宝都作为礼物存放在这两家了。”

扩展资料:
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十年,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整顿,尤重于经济的改革,企图扭转嘉靖、隆庆以来政治腐败、边防松弛和民穷财竭的局面。
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
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
经过这次改革,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基本上实现了“法之必行”、“言之必效”,使明政府的财政收入有了显著的增加,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
国库积银达六七百万两之多,储备的粮食多达1300多万石,足够支用十年。比起嘉靖年间国库存粮不够一年用的情况,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这就使得十分腐败的明朝政治,有了转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张居正死后为何会被抄家:皇帝贪财想从中捞钱

不是,是被明熹宗朱由校平反的。
万历十年(1582年)6月20日,张居正病逝,神宗为之辍朝,赠上柱国,谥“文忠”。张居正逝世后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帧等七名言官弹劾潘晟,神宗命潘致仕。
潘晟乃张居正生前所荐,他的下台,标明了张居正的失宠。言官也把矛头指向张居正。神宗于是下令抄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而且张居正也险遭开棺鞭尸。家属或饿死或流放,后万历在舆论的压力下中止进一步的迫害。张居正在世时所用一批官员有的削职,有的弃市。天启二年(1622年),天启皇帝为张居正复官复荫。

扩展资料:
张居正改革:
明穆宗隆庆六年(1572),张居正得到大太监冯保的支持,取代了高拱,在明神宗万历年间,连续10年担任内阁首辅(宰相)。
挽救明朝统治的危机,他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整顿,尤重于经济的改革,企图扭转嘉靖、隆庆以来政治腐败、边防松弛和民穷财竭的局面。
1582年六月,张居正病死,一些改革的反对派重新麋集,疯狂地进行反攻倒算。他们攻击张居正改革“务为烦碎”,清丈土地是“增税害民”,实行“一条鞭法”是乱了“祖制”。他们下令撤销了张居正死时特加的官爵和封号,进而查抄家产。
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挽救明王朝,缓和社会矛盾,在政治、经济、国防等各方面进行的改革。从维持明王朝的长远统治出发,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些当权人物认为,必须改革政治,寻求一条自救的道路,在这样的形势下,张居正改革得到了推行。
他陆续实施清通欠、省驿递、惩贪墨、汰冗官、省支出等改革措施,在此基础上,开始改革赋役制度,实行一条鞭法。改革虽然是地主阶级内部的改良运动,但对去除积弊、澄清吏治,抑制豪强,减轻农民痛苦,安定人民有一定好处。
由于清丈土地和一条鞭法的实行,使国家财政收入大为好转。便改革受到大地主势力顽强阻挠,张居正病卒后,除一条鞭法外,改革失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居正


张居正这么聪明的人死后为什么会被清算?难道他没有考虑到?
他自己也不想去预测这样的未来之后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张居正的改革触及到了太多人的利益,以及他在万历皇帝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所以他死后会被清算。但是他非常尽心尽责,只在乎自己的改革有没有成功,而没有在乎自己的身后事,所以他没有考虑到自己身后会被清算。

历史上张居正这么聪明的人,死后为何会被清算?
张居正是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大臣,他帮助万历皇帝实行新政,对旧的制度进行了改革,加强了明朝政府的统治。张居正活着的时候备受尊崇,可是在他死后,万历皇帝抄了他的家,他家里很多人都被饿死,甚至他的尸体险些被鞭尸。那么张居正这么聪明的人,死后为何被清算呢?张居正在担任首辅期间权力过大,主...

张居正这么聪明的人死后到底为什么会被清算?
主要是皇帝和他的反对派想要清算张居正。 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大明王朝的一代名臣,万历朝权倾天下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明神宗万历皇帝十分悲痛,下旨厚葬这一位为明朝呕心沥血的大明首辅,同时赐祭九坛,赠上柱国,谥“文忠”命令锦衣卫高官和司礼监太监护丧归葬,规格不可谓不高,甚至在明一朝也只有张居正有这个待...

张居正死后根本影响不了万历皇帝 万历为什么还要清算张居正
那么张居正在已经去世的情况下,万历皇帝还要清算他,目的何在呢?要理解万历皇帝的这种行为,我们得回过头去看看,历史上有一个人和他的情况是非常相似的。这个人就是汉宣帝,汉宣帝在当时的权臣霍光去世以后,他杀掉了霍光的一家人。他为什么会杀掉霍光一家人呢?原因就在于,霍光的一家人当时已经把持...

明朝首辅张居正死后为何会被万历皇帝清算?
在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中将张居正塑造成一个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病危中的张居正为民请命,更是让人抬了他去劝奏万历帝皇帝。然而在张居正死后不久,这位昔日的内阁首辅、帝师,就惨遭万历皇帝这位学生的清算。很多人都认为张居正被清算是因为万历皇帝皇帝对他很不爽,就是要搞他一下。那么...

为何张居正死后会被清算抄家?他跟哪些人有过节?
三、张居正贪污严重,生活奢靡。张居正虽然教导小皇帝要崇尚简约,他自己既是皇帝的老师,又是朝中的重臣,但是却没有做到以身作则,生活比较奢靡,而且有贪污问题的出现,这些都加剧了万历皇帝的不满。张居正生病期间,万历已经暗中对张居正开始了清算,张居正一死,就被抄家了。

被恩师张居正欺骗的明神宗,在张死后进行大清算
大家都知道,万历皇帝张居正死后,对老师张先生疯狂清算。您觉得这是为什么呢?第一,受骗上当的感觉 张先生一直教导小万历皇帝要勤俭,要修身。可是后来,万历皇帝发现张老师自己居然是个骄奢淫逸的老色狼。万历皇帝的心塞啊!受骗了!第二,树立权威的需要 张居正在万历初年,身居首辅地位,是大明...

张居正生前为明朝做出了巨大贡献 死后为何落得个家破名裂的下场_百度知...
基于这些原因,张居正死后被清算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也许万历了解张居正问题不大,但张居正的名噪一时,皇帝在老百姓心中位置已经不重要,如果不处理张居正,难以树立皇帝的威信。处理了张居正,皇权回到了皇帝手中,表面上给大臣们敲响了警钟,重建了皇帝权威。但万历是不明智的,因为他损失了大明王朝的整体利益,因小失大。

张居正死后为什么会被万历清算,张居正做了什么
明朝万历时期的首辅张居正,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他任职期间对明朝的发展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他的很多改革政策都对明朝的政治经济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过,这份作用并没能维持太久,归根结底还是原本守旧的思想太严重了。但是,张居正生前都没有受到什么清算,为什么等他死后却遭到了那样的待遇呢?1....

为何说万历清算张居正是一场治世孤臣的悲剧呢?
(在他死后,朝廷依然笼罩在他的余威之下,继任者张四维为了树立威望,开始推动“倒张运动”)明朝官员 张居正被抄家后,海瑞评价了一句:居正工于谋国,拙于谋身。不得不说实在是精准,真正让张居正有清算下场的,是他的改革。万历的放纵:大明的致命一击 万历皇帝 只要张居正还在,朕就永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