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有几个多音字分别有哪壬

大青树下的小学》有十二个多音字,分别是:着、的、和、好、鲜、得、当、了、分、奇、大、干。

一、好

[ hǎo ]

1、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跟“坏”相对)。

2、合宜;妥当。

[ hào ]

1、喜爱(跟“恶”wù相对)。

2、常容易(发生某种事情)。

组词:和好、叫好、更好、只好、学好等。

二、鲜

[ xiān ]

1、新鲜。

2、明丽的。

3、(味道)美好。

[ xiǎn ]

少。

组词:鲜花、鲜美、鲜艳、鲜红、鲜果等。

三、当

[ dāng ]

1、担任。

2、承担。

[ dàng ]

1、合适。

2、以为。

组词:当真、当天、应当、当时、上当等。

四、分

[ fēn ]

1、区划开。

2、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

[ fèn ]

1、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

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

组词:分秒、百分、分贝、处分、分给等。

五、奇

[ qí ]

1、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

2、出人意料的;令人难测的。

3、惊异。

[ jī ]

1、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

2、零数。

组词:奇妙、稀奇、奇迹、惊奇、奇观等。



《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我找到有十二个多音字,它们分别是:着、的、和、好、鲜、得、当、了、分、奇、大、干。

《大青树下的小学》原文: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我找到有十二个多音字,它们分别是:着、的、和、好、鲜、得、当、了、分、奇、大、干。

大青树下的小学有这些多音字,好,奇,当,教,

大清树下的小学多音字

一、着
拼音:zhe、zhuó、zháo、zhāo
zhe:
1、表示动作的持续:他打~红旗在前面走。
2、表示状态的持续:茶几上放~一瓶花。
3、用在动词或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后面,加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手可要轻~点儿。
4、加在某些动词后面,使变成介词:顺~。
zhuó:
1、穿(衣):吃~不尽。
2、接触;挨上:不~边际。
3、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着在别的物体上:不~痕迹。
4、着落:寻找无~。
5、公文用语,表示命令的口气:~即施行。
zháo:
1、接触;挨上:上不~天,下不~地。
2、感受;受到:~风。
3、燃烧,也指灯发光(跟“灭”相对):天黑了,路灯都~了。
4、用在动词后,表示已经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睡~了。
5、入睡:一上床就~了。
zhāo:
1、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叫一着:高~儿。
2、同“招3”
4、放;搁进去:~点儿盐。
5、用于应答,表示同意:~,咱们就这么办!
二、和
拼音:hé、hè、huò、huó、hú
hé:
1、平和;和缓:温~。
2、和谐;和睦:~衷共济。
3、战争或争执:军阀之间一会儿打,一会儿~,弄得百姓不得安生。
4、(下棋或赛球)不分胜负:末了一盘~了。
5、姓。
6、连带:~盘托出。
7、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他~大家讲他过去的经历。
8、表示联合;跟;与:工人~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
9、加法运算中,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如6+4=10中,10是和。也叫和数。
10、指日本:~服。
hè:
1、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寡。
2、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奉~一首。
huò:
1、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藕粉里~点儿糖。
2、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已经洗了三~。
huó: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面。
hú: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三、好
拼音:hǎo、hào
hǎo:
1、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跟“坏”相对):~人。
2、合宜;妥当:初次见面,不知跟他说些什么~。
3、用在动词前,表示使人满意的性质在哪方面:~看。
4、友爱;和睦:友~。
5、(身体)健康;(疾病)痊愈:身子比去年~多了。
6、用于套语:~睡。您~走。
7、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成或达到完善的地步:计划订~了。
8、表示赞许、同意或结束等语气:~了, 不要再说了。
9、反话,表示不满意:~, 这一下可麻烦了。
10、用在形容词前面问数量或程度,用法跟“多”相同:哈尔滨离北京~远?
hào:
1、喜爱(跟“恶”wù相对):嗜~。
2、常容易(发生某种事情):刚会骑车的人~摔跤。
四、鲜
拼音:xiān、xiǎn
xiān:
1、新鲜:~花。
2、明丽的:~红。
3、(味道)美好:味道很~。
4、鲜美应时的食物:时~。
5、古指生鱼:治大国,若烹小~。
xiǎn:少:~见。
五、奇
拼音:qí、jī
qí:
1、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事。
2、出人意料的;令人难测的:~兵。
3、惊异:惊~。
4、姓。
jī:
1、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数。~偶。
2、零数:五十有~。

先写了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了课上和课下的情景,最后总结这就是一所边疆的小学,相关原文如下: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墙上摇晃。

扩展资料: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
反映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今年你几年级了?
今年我上三年级了,《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三年级语文里的第一课,我们开心地跟老师学完了这篇课文。老师说课文写的很美,要求我们把第一、三自然段背诵下来,我很快地背会了课文。<在《大青树下的小学》中,老师告诉我们,除了汉族外,全国还有55个少数民族,就像课文中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和德昂...

大青树下的小学我们还有一些问题和大家探究
课文共4个自然段,段落分明,层次清晰。第一自然段写了学生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第二、三自然段写了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既描写了学生学习和玩耍的情景,又用小动物的活动进行衬托,展现出校园的静和动。第四自然段以赞美的文字点题,以景物的描写结尾,意味深长。2、大青树下的小学有...

大青树下的小学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1、该题出自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B卷)里的一道选择题,共四个选项,分别是:A、上课;B、地点;C、时间;D、地点。2、解析:《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了学生早晨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第二、三自然段写了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

你知道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是怎样写的吗?
二是突出下课后孩子们跳舞、游戏时的欢乐愉快和自由自在,引得小动物心生羡慕,前来看热闹。三是这些小动物的出现更加突出了地处边疆民族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

大青树下的小学有多少学生在上学啊?
学生们来自不同民族。原文节选: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

大青树下的小学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_百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美丽可爱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课文按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文末点题为顺序描写,充分体现了学校的美丽、团结和充满欢乐,一个“情”字...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几年级的课文
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描写我国边疆地区的一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在学校里,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

大青树下的小学好词好句摘抄
7、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大青树下的小学》简介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吴然写作的散文 ,原名《民族小学》 ,选进人教实验版教材后改名为《我们的民族小学》,后选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改名为《大青树下的小学》。...

读完这篇文章,作何感受?
杨老师动情的朗读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文章选自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根据统编教材双线组元、三位一体的编排特点,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热爱校园生活、团结友爱、不懂就问;语文要素是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大青树下的小学》出自吴然老先生的笔下,是一篇儿童抒情...

概括大青树下的小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乡镇(人民公社)一级设置一所中心小学,在各村(生产大队)设村小。随着老龄化加速,幼儿人口比重下降,小学生源减少,各村小开始撤并,很多地方仅保留寄宿制中心小学,使得路途遥远的学生上学极为不便。新中国的小学学制,废除了民国时期的初小和高小之分,实行一贯制小学,先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