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在文言文的意思
问题一:文言文敕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敕”的意思:
敕chì
①告诫;告谕。《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公敕诸将:‘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
②君王的诏命,诏令。《卖炭翁》:“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③整顿;整治。《韩非子・主道》:“贤者敕其才,君因而任之。”
【又】同“饬”。严谨。《诫史子严敦书》:“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
问题二:古文中:敕奉撰什么意思? 应该是“奉敕撰”。
敕:帝王的命令。撰:写作。
奉敕撰――奉帝王之命而写。?
问题三:敕欣泰甲仗廉察文言文意思是什么意思 解释:皇帝让(令)。欣泰:张欣泰。甲仗:披甲执兵的卫队。廉察:视察、督察。
敕欣泰甲仗廉察:(世祖)命令张欣泰率领卫队在前面督察。?
问题四:以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基本解释
1、〈介〉引入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工具、手段、材料等:~毒攻毒;~不变应万变。
2、〈介〉引入动作行为依据的方式、标准等:~取人;~高标准要求自己。
3、用作标准:《左传・宣公四年》:“ 以贤,则去疾不足;以顺,则公子坚长。”
4、〈介〉因:何~知之?不~人废言。
(袁可立)又以阅视殿工加太子少保。――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5、因由;缘故:《诗・邶风・旄丘》:“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6、〈介〉引入空间或时间的位置:长江~南;赏~春夏,刑~秋冬。
7、〈动〉用;拿:~一当十;晓之~理,动之~情。赠~鲜花。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屈原《涉江》
辅臣以上意为辞。公(袁可立)于末坐抗声曰:“特相公不肯耳!”――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8、【以……为……】相当于“把……作为 ……”或“认为……是……”:民以食为天;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
既上稍厌诸激聒, *** 动以卖直沽名抑正论。公(袁可立)乃抗疏曰:“近年以来,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9、以为;认为:《国策・齐策一》:“ 皆以美于徐公。”
10、〈连〉表示目的,相当于“以便”:养精蓄锐,~利再战;增产节约,~支援前线。~广视听;~待时机。
公(袁可立)至,即尽收讼牒委各邑理之,以杀其势。――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11、〈连〉表示并列(连接谓语),相当于“而”:城郭高~厚;众星粲~繁。《礼记・乐记》:“ 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12、为;行事:《论语・为政》:“ 视其所以。”
13、此;这些:《礼记・射义》:“ 凡以庶士,大小莫处。”
14、通“ 已 ”。太;甚:《公羊传・庄公元年》:“ 群公子之舍,则以卑矣。”
15、通“ 已 ”。已经:《汉书・张敞传》:“ 今两侯以出。”
16、与:《诗・召南・江有汜》:“ 子之归,不我以。”
17、及;及于:《论语・尧曰》:“ 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18、作语助。如:可以、得以、能以、足以。
问题五:文言文以什么意思 1、〈介〉引入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工具、手段、材料等:~毒攻毒;~不变应万变。
2、〈介〉引入动作行为依据的方式、标准等:~取人;~高标准要求自己。
3、用作标准:《左传・宣公四年》:“ 以贤,则去疾不足;以顺,则公子坚长。”
4、〈介〉引入相关的原因等:~盛产瓷器而著称;~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
5、〈介〉因:何~知之?不~人废言。
(袁可立)又以阅视殿工加太子少保。――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6、因由;缘故:《诗・邶风・旄丘》:“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7、〈介〉引入空间或时间的位置:长江~南;赏~春夏,刑~秋冬。
8、〈介〉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9、〈介〉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前;~上;三日~后;县级~上;长江~南;五千~内;二十岁~下。
10、〈动〉用;拿:~一当十;晓之~理,动之~情。赠~鲜花。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屈原《涉江》
辅臣以上意为辞。公(袁可立)于末坐抗声曰:“特相公不肯耳!”――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11、【以……为……】相当于“把……作为 ……”或“认为……是……”:民以食为天;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
既上稍厌诸激聒, *** 动以卖直沽名抑正论。公(袁可立)乃抗疏曰:“近年以来,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12、以为;认为:《国策・齐策一》:“ 皆以美于徐公。”
13、〈连〉表示目的,相当于“以便”:养精蓄锐,~利再战;增产节约,~支援前线。~广视听;~待时机。
公(袁可立)至,即尽收讼牒委各邑理之,以杀其势。――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14、〈连〉表示并列(连接谓语),相当于“而”:城郭高~厚;众星粲~繁。《礼记・乐记》:“ 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15、〈介〉依;按照:~次;~音序排列。
16、把直接宾语介绍给间接宾语:给敌人~致命的一击。
17、〈名〉姓。
18、为;行事:《论语・为政》:“ 视其所以。”
19、此;这些: 凡以庶士,大小莫处。”
20、通“ 已 ”。太;甚 群公子之舍,则以卑矣。
21、通“ 已 ”。已经:“今两侯以出。
22、与:“ 子之归,不我以。”
23、及;及于: 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24、作语助。如:可以、得以
敕在古文中的意思
居:停止;休息;止息。居十日。——《韩非子·喻老》数 shuò 屡次:~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敕 勅 chì <动> 1.(形声。从攴(pū),束声。本义:告诫,嘱咐)。敕,诫也。——《说文》敕天之命。——《虞书》又如:敕晓(告戒晓谕);敕谕天下(朝廷告谕全国);敕戒(警戒,教诫)2.通“...
文言文敕是什么意思
1、告诫,嘱咐,例句如公敕诸将。2、通饬,整治,整饬,例句如既匡既敕,君子以明罚勅法,敕身齐戒,惧余身之未敕,又如敕法,整饬法令,敕设,整饬周备等。3、委任,任命,如敕目,意思是任命官员的名单。4、皇帝下命令,如敕赐,意思是皇帝命令赐与,敕许,意思是敕命准许。5、皇帝,帝王...
古文中敕与刺意思相同吗
不相同。敕 [chì]部首:攵 五笔:GKIT 笔画:11 [解释]1.帝王的诏书、命令。 2.告诫。 3.古同“饬”,整顿。
敕船官悉录锯木屑的敕是什么意思
命令。敕船官悉录锯木屑的原句意思是命令砍伐树木监造船只,其中的敕就是指命令,代表皇帝的诏令。这句话是《世说新语》中的一句文言文,原句片段为“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木屑,不限多少”。
文言文翻译在线勅授修职郎
敕: 指帝王所发布的命令、法令或立法。授:任命。修职郎:文阶官名。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改登仕郎置,为文官第三十六阶。金、元无此官名。明正八品初授迪功郎,升授修职郎;从八品初授边功佐郎,从八品授修职佐郎。 修职郎、修职佐郎是正八品和从八品文官的散阶,散阶是授予官职...
上申是什么意思文言文
6.脩敕[xiū chì] 谨慎不逾矩。 7.训敕[xùn chì] 亦作“训勅”。君上对臣下告谕、诫饬。 8.敕许[chì xǔ] 敕命准许。 9.诏敕[zhào chì] 亦作“诏勅”。皇帝下令。 2. 古文申,未,止午,在现在是什么意思 午、未、申是中国传统的十二时制计时的时间名称。从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作为...
文言文《戴胄犯颜执法》的翻译
原文: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寺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
文言文中授敕俾行的意思
授(给)敕(命令)俾(使、让)行(做)——给他命令让他去做
文言文诸葛亮受遗诏答案解析
注释:⑴章武:刘备的年号。三年:公元223年。⑵永安:即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北。⑶病笃:病重。⑷嗣子:此指刘禅。嗣:继承。 ⑸股:大腿。肱:自肩至肘的部分,股肱:用以比喻辅佐之臣。 ⑹敕:告诫,嘱咐。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属: 谓:效: 事:2、通读文言文,把握句中的停顿...
奉敕佥荐什么意思
奉敕佥荐意思:1.告诫;告谕。 2.君王的诏命,诏令。 3.整顿;整治。1. 饬在文言文中的释义 “饬”在文言文中的释义:①整治,整顿。《诗经·小雅·六月》:“戎车既饬。”《汉书·燕刺王旦传》:“饬武备。”今有双音词“整饬”。②谨慎。《宋史·程元凤传论》:“程元凤谨饬有馀而乏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