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母分类体系挺多的
音韵学上最常用的是《广韵》体系,分为二百零六韵,韵目复制如下:
上平声
一东 二冬 三钟 四江 五支 六脂 七之 八微 九鱼 十虞 十一模 十二齐 十三佳 十四皆 十五灰 十六咍 十七真 十八谆 十九臻 二十文 二十一欣 二十二元 二十三魂 二十四痕 二十五寒 二十六桓 二十七删 二十八山
下平声
一先 二仙 三萧 四宵 五肴 六豪 七歌 八戈 九麻 十阳 十一唐 十二庚 十三耕 十四清 十五青 十六蒸 十七登 十八尤 十九侯 二十幽 二十一侵 二十二覃 二十三谈 二十四盐 二十五添 二十六咸 二十七衔 二十八严 二十九凡
上声
一董 二肿 三讲 四纸 五旨 六止 七尾 八语 九虞 十姥 十一荠 十二蟹 十三骇 十四贿 十五海 十六轸 十七准 十八吻 十九隐 二十阮 二十一混 二十二很 二十三旱 二十四缓 二十五潸 二十六产 二十七铣 二十八狮 二十九筱 三十小 三十一巧 三十二皓 三十三哿 三十四果 三十五马 三十六养 三十七荡 三十八梗 三十九耿 四十静 四十一迥 四十二拯 四十三等 四十四有 四十五厚 四十六黝 四十七瘦 四十八感 四十九敢 五十琰 五十一忝 五十二俨 五十三赚 五十四槛
去声
一送 二宋 三用 四绦 五真 六至 七志 八未 九御 十遇 十一暮 十二霁 十三祭 十四泰 十五卦 十六怪 十七央 十八队 十九代 二十废 二十一震 二十二椁 二十三问 二十四鳅 二十五愿 二十六恩 二十七恨 二十八翰 二十九换 三十谏 三十一裥 三十二霰 三十三线 三十四啸 三十五笑 三十六效 三十七号 三十八个 三十九过 四十祃 四十一漾 四十二宕 四十三映 四十四诤 四十五劲 四十六径 四十七证 四十八嶝 四十九宥 五十候 五十一幼 五十二沁 五十三勘 五十四阚 五十五艳 五十六㮇 五十七陷 五十八鉴 五十九酽 六十梵
入声
一屋 二沃 三烛 四觉 五质 六术 七栉 八物 九迄 十月 十一没 十二曷 十三末 十四黠 十五辖 十六屑 十七薛 十八药 十九铎 二十陌 二十一麦 二十二昔 二十三钖 二十四职 二十五德 二十六缉 二十七合 二十八盍 二十九叶 三十怗 三十一洽 三十二狎
以上二百零六韵,韵前面的数字是韵目序号,后面“东,冬,钟”之类是一个韵的代表字,没有特殊意义。其中有些韵目在普通话里合并,有些分化,一些上声字归到去声,入声消失,体现了语言的演变。
除此之外,还有把相近的几个韵合并为一个摄的做法,一共分了十六摄:通,江,止,遇,蟹,臻,山,效,果,假,宕,梗,曾,流,深,咸。这些字也是从一个摄里面随机挑出来的代表字。
写诗时由于用韵太窄会很难写,于是又有了一个更宽的用韵方法:《平水韵》。平水韵有106韵,韵部少了,因此每个韵部里的可用字比《广韵》要多一些,便于写诗。
韵目复制如下:
上平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
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上声
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麌、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琰、二十九豏。
去声
一送、二宋、三绛、四寘、五未、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个、二十二祃、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入声
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
古人研究上古音时候还搞了一个上古音分部,也就是《诗经》和《楚辞》的押韵体系。由于上古音研究不完备,这种分部也是见仁见智。最有影响力的是王力分古音为三十部:
1、之 2、职 3、蒸 4、幽 5、觉 6、冬 7、宵 8、药 9、侯 10、屋 11、东 12、鱼 13、铎 14、阳 15、支 16、锡 17、耕 18、歌 19、月 20、元 21、脂 22、质 23、真 24、微 25、物 26、文 27、缉 28、侵 29、叶 30、谈王力1957年上古拟音
还有近代汉语的《中原音韵》《洪武正音》(大约元明时期),但在音韵学方面影响不大。
如下:
ei:诶、欸、诶
bei:被、倍、呗、杯、背、备
dei:得、嘚
fei:费、非、妃、肥
gei:给
hei:黑、嘿
kei:尅、克
用韵的避忌
1、忌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
2、忌重韵: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3、忌复韵:即同一首诗中使用“花”、“葩”,“芳”、“香”意思相同的字等。
4、忌撞韵:即在不应用韵的句子(白脚句),比如七绝的第三句尾、七律的第五句、第七句句尾也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有谁能够用最简单的方法帮我们讲一下古代诗词的韵吗?譬如红楼梦中他们说...
押韵即指韵母相同,而且只要求每个句子最后的一个字押韵,无论古诗词、现在诗词还是歌词。举例子最容易理解:看(kan),盼(pan),旦(dan),叹(tan),伴(ban),灿(can)等就是韵母相同,均以an为韵母。放于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读起来就非常流畅和谐。当然,这几个字不太好搭词儿,我...
古代没有汉语拼音,那古代是怎么来确定字音的?
古代是反切,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读不出来。
求助:古代汉语中的双声叠韵
叠韵关系,就是组成该词的两个字韵母相同。据此,这组词中的窈窕(yǎotiǎo)、望洋( wàngyáng)、匍匐(púfú)是叠韵关系,它们的韵母分别是iao、ang、u。 狼狈、扶摇、仓廪三个词,既不是双声关系,也不是叠韵关系。 古代汉语的诗经用韵和双声叠韵通假这块的通论考试怎么考 古代汉语 【作者】王力主编 【版商】...
王力古汉语36韵
牙音:见溪群疑。舌头音:端透定泥。舌上音:知彻澄娘。重唇音:帮滂并明。轻唇音:非敷奉微。齿头音:精清从心邪。正齿音:照穿床审禅。喉音:晓匣影喻。半舌音:来。半齿音:日。
古代没有拼音,为什么能写出押韵的诗?
《切韵》记录下了古代的以文字记录发音的方法“切韵”。切韵,是用两个汉字相“切”,来表示一个汉字读音的方法。切的前一个字的声母和被切汉字相同,而后一个字的韵母,则和被切汉字的韵母相同。例如:童,徒红切。其中徒的声母为t,红的韵母为ong,那么“徒红”就是t+ong=tong了,就是童的...
十三辙是什么?与古代诗词中的诗韵有何关系?
.韵母表及其说明 汉语拼音方案韵母里的韵母以汉语音韵学的四呼分类为基础,列表如下:表中第一竖行的韵母统称为开口呼韵母,汉语音韵学把它们看作本韵之音,本韵之前加i则为齐齿呼韵母(第二竖行),本韵之前加u则为合口呼韵母(第二竖行),本韵之前加u则为合口呼韵母(第三竖行),本韵之前加ü则为...
古代没有拼音,古人是怎么给汉字注音的
古代有韵书,用反切法注音。隋唐时期开始科举选士,为了统一汉字发音、释义,政府颁发《韵书》,相当于今天的《新华字典》。《韵书》用反切法注音,比如说“冬”字,反切法是用“都”的声母(d)和“宗”的韵母(ong)两字合在一起注音,“冬”字的反切法注音为“都宗切”。现代拼音注音为“dong”。...
简述《韵镜》声母,韵母和声调是怎么安排的啊?脑壳疼?
深入探索《韵镜》的音韵结构:声母、韵母与声调的巧妙安排 《韵镜》是一部古代汉语语音学的瑰宝,它以独特的分类系统揭示了汉语语音的奥秘。这部韵书详细划分了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组合方式,让人在探索中感叹其精妙与复杂。下面,让我们一起揭开《韵镜》中这些韵律元素的神秘面纱。首先,声母部分,唇音、舌...
古代汉字有声母和韵母吗,具体是怎么发音的?
没有的 一般来说他们的"字典"上都是这样说这个字怎么念的,例:草,从艸,早声.
古代没有拼音之前,古代人是怎么练习发音的呢?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中国开始出现反切法,利用汉字的声母、韵母去拼出一个生字的音。举例而言,像丢这个字没有同音字,那就用「得」的声母与「鸠」的韵母去拼出其读音,即「得鸠切」(或称「得鸠反」),取上一字的声、下一字的韵与声调。这个方式虽然还称不上完美,总是比譬况、读若、直音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