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人多李广,少学鄙卫霍是什么意思

士人多李广,少学鄙卫霍是什么意思:首先“士人多李广,少学鄙卫霍”,自从太史公给李广家族写了赞美诗后,李广家族就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以至于陇西李氏都以自己有李广家族的血脉为荣.太史公有宰相女婿,几代为官,他的家族背景可是超过了九成九以上的吃瓜群众,如果我们从普通士兵的角度来看,李广家族几代人可都不是好统帅。

其次李广家族第一个名垂青史的人物是李信,李信的做派也遗传给了整个李广家族。李信是秦始皇的爱将,间接干掉了太子丹,俘虏了燕王。秦始皇进攻楚国时李信自告奋勇参战,因为秦始皇不想多派兵,李信就把胸脯一拍,表示20万大军就足以灭楚。李信在楚国交战时,遭到了昌平君(楚国王族出身,也当过秦始皇的宰相)的“背叛”,被项燕里应外合击败。李信的特点就是战术能力强,但战役通盘考虑较少,还特别虚荣、爱逞强(李信可能也知道20万人灭不了楚国,但他就是要压王剪一头),偏偏李广家族几乎都有这个特点。

李广才气天下无双,家族几代人都是最顶级的骑射高手(“世世受射”),不光李广能击败匈奴射雕手,他的儿子李敢也能在万马军中上演骑射猛人秀,因为李广家族的骑射技术太出名,汉朝甚至有以李广为招牌的《李将军射法》三篇。李广是西汉骑射猛人的代表,享受着万人迷偶像待遇,以至于太史公都成了迷弟。

在太史公笔下,李广似乎每次战役都是MVP,什么被俘后反杀敌人、“飞将军”匹马逃回;什么父子联手冲击匈奴四万大军,什么李广部下全是弱鸡,全场战斗李广父子最爷们等等(“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敌骑,出其左右而还”)。如果李广家族没有取得战果,那要么是迷路,输了不怪他们;要么是队友CBA,配合不给力,总之理由是很充足的。

问题是为什么卫青和霍去病没有遇到李广家族的问题?为了太史公从来就不敢写汉朝认定的李广家族斩首数字?原因很简单,李广家族的三代人在高级指挥官素质上存在缺陷,李广家族的真实战功非常难看。李广的才气是个人杀敌、个人脱困,不是运宠帷幄、令行禁止。在太史公没有记载的历史中,卫青会为了多要兵马和装备请汉朝后勤部门的负责人套交情,霍去病会为了多了解草原行军路线和参加汉军的匈奴士兵套近乎。这可是有根据的,浓眉大眼的岳飞也会给南宋宦官黄彦节送过钱和礼物(这是被秦桧党人如获至宝发现的)。李广家族的作风却截然相反,他的儿子李当户暴打过汉武帝的好基友韩嫣,李广本人敢于干掉处级干部霸陵尉,李陵还看不起李广利,只要他们家族看不上眼的人,他们就从来不客气。

李广本人是顶级骑射高手,但不是骑兵长途奔袭高手,和同僚可能还有不少矛盾,打得败仗那可是真不少,就连太史公也不好意思说他到底斩首多少,因为按照汉朝的军功制度,他家的斩首数字非常难看。就连李陵“结阵死斗,血战八日,射杀万人”的战绩你也别当真,因为李陵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就算他真的杀敌万人,侥幸逃出生天的李陵战友也拿不到斩首奖金。而这恰恰是西汉普通士兵最看重的,西汉普通士兵年薪是3900文钱,他们取得斩首一个匈奴的战绩可以得到5万钱奖金。这笔钱可不是小数字,它能在家乡买上一个较好的宅院或者10亩良田,能买两个姿色不错的婢女,能买足足1000斗酒或2000斤的猪肉、羊肉。如果汉朝士兵能拿到两个匈奴人首级的奖金,他的家族就可以直接步入中产行列。

最后恰恰在这方面,卫青和霍去病的信用度很高,“此后四年,卫青比岁十余万众击胡,斩捕首虏之士受赐黄金二十余万斤”,“骠骑(霍去病)大出击胡,赏赐五十万金”,弄得国库都十分紧张,被记录在了《汉书》里。西汉普通士兵在乎的是平平安安脱离战场,在乎的是拿到匈奴人的脑袋,回到家乡后可以老婆孩子热炕头,卫青和霍去病能提供这些,李广家族恰恰提供不了。

答:从小学习在边境驻防的卫青和霍去病。

出自 宋代 刘宰 的《东禅百韵》。

鄙,指边远之地。

卫霍:西汉名将卫青和霍去病皆以武功着称,后世并称"卫霍"。


广出猎,见草中石。下一句是什么?
卫、霍本人的オ干,可能并无过人之处。司马迁甚至认为,他们只是配进入《佞幸传》(参阅《十七史商権》卷六)。李广则不同,他从军数十年,与广大将士同生死,共命运,在无数次的艰苦奋战中与广大将士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起。因此司马迁为李广立传。 【表达主题】: 《李将军列传》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

汉朝时期在解决匈奴问题上,霍去病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
卫少儿(霍去病生母,卫子夫妹)嫁陈掌,卫君孺(卫子夫姐)嫁公孙贺,卫长君(卫子夫兄,早逝)亦为天子侍中,卫青早年亦为天子侍中。年十九,霍票姚正式登场,关于他的战功,《史记》与《汉书》各有记载。《史记》中多为概述,而《汉书》有零有整,加上司马迁本为武帝时人,又与李氏私交甚笃,且李广与卫青、李敢与去病皆有...

《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
东道少回远,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辞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乃令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阴受上指,以为李广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广。广知之,固辞。大将军弗听,令长史封...

李广的功绩并不如卫霍,为什么后世都很推崇李广呢?
但是我们惊奇的发现,在唐朝的诗词当中,推崇李广的有很多,但是对于卫青和霍去病的诗词却少的可怜,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对于李广的推崇,最先开始于同时代的司马迁,在当时,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基本上就掌握在了像司马迁这样的史官的手中,司马迁对于李广的评价是非常高的,在李广的传记当中,司马迁为他创造...

李广的资料!
屈原、项羽、韩信、贾谊、李广等等,这些人的传记成为《史记》人物传记中最为出色的篇章,洋溢着一种深深的敬惋。相反,他对那些成功的了人物如汉高祖刘邦、卫青、霍去病却别有一种冷峻挑剔的目光,别有一种不以为然的讥刺。如对于汉匈战争中功勋最为卓著的卫霍就殊少由衷赞佩之词,而私心以为出于侥幸。相对感人至深...

李广战绩并不如卫青和霍去病,为何后世诗人多在诗词中怀念李广呢?
此外卫青和霍去病都属于外戚阶层,李广是属于平民阶层,不管哪朝哪代,百姓还是多余皇亲国戚的,所以李广的事迹会比他二人传播的快而且多。李广的战绩在大家眼里都是战绩靠自己打出来的,其中的过程远远要比卫霍二人艰辛,自然人民更加的佩服和崇拜。另一点司马迁也是借助李广来写自己的一生,司马迁曾经也...

边塞资料(附加在问题补充)
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自天宝十二年(753)开始,高适长期从军,三度出塞,军旅生活体验丰富。高适每次出塞都写了大量的诗或纪行,或抒怀。高适边塞诗题材选取角度的特点是:以政治家的眼光来观察、分析边塞的现状...

李广一生的评价是什么
1、李广是一位猛将,适合打防御战;2、李广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3、李广政治上不够成熟(七国之乱后,如接受梁王的封赏“将军”);4、李广治军不严,不能恩威并举,将军只是让士兵说你是好人是远远不够的,可能霍去病带的士兵很少说小霍人好,但是都心甘情愿的跟他去赴死,说明在战场上打胜仗...

卫青比李广差在哪?为何古人看不起卫青,对李广青睐?
李广偏向于防守,而卫青偏向于进攻。李广的战绩成果其实也并不是很显著,虽然他还是多次击退过匈奴的,当然这还是跟军队的人数有关系的,那个时候李广的人数比较少,但是就算是这样卫青和霍去病依然可以大获全胜,所以之所以有这样的结局,两个人之间的侧重点不一样。所以对于汉景帝来说就对李广这样的将领很...

司马迁将卫青和霍去病归入佞幸列传,有怎样的意义?
首先说政治立场。司马迁早年与董仲舒、孔安国交情很好,受公羊之学影响较大,对暴政有着天然的反对,对汉武帝过度的中央集权和对匈奴的穷兵黩武似乎并不那么赞同。这一点,从他详细地录入韩安国的那些言论观点或许可见一斑。而卫霍和李广利等人以来以幸上位,二来是汉武帝“穷兵黩武”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