踟蹰 是什么意思

踟蹰(chi2 chu2):心里犹豫,要走不走的样子。
两个字不能分开单独解释的。

踟蹰(踟躇chí chú):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两字拆开不能为词,因此不能分开解释

犹豫不决的意思

犹豫
这样的东西可以查字典。初中课文书上都有。

和它同意思同一个用法的词还有一个 叫做踌躇(chou2 chu2) 都是犹豫不决的样子的意思

犹豫不决的意思

踟蹰 徘徊 彷徨 区别

一、词义强调的侧重点不同


1、踟蹰,意思是指心中犹疑,强调要走不走的样子。还可用于表示犹豫、迟疑、逗留、歇息等。


2、徘徊,表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或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强调在一定范围内走动、波动。


3、彷徨,表示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还可以表示坐立不安。强调犹豫、心神不定。


二、用法不同


1、踟蹰


(1)用于表示犹豫、迟疑,如:隔了好一会, 李阿虎踟蹰着想什么,但是他终于下了决心。


(2)逗留、歇息。如十四五年劳梦寐,此时才得少踟蹰。意思是十四五年辛辛苦苦忙碌,这时候才得到少许歇息。出自宋欧阳修《再至汝阴三绝》之三。





(3)须臾;瞬间。如踟蹰暂举酒,倐忽不相见。意思是此时这瞬间暂时举起酒杯,很快地就不见了。出自南朝梁何逊《与苏九德别》诗。


2、徘徊







(1)用于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如:他在街上徘徊。







(2)比喻犹豫不决。如:世界上有先例,徘徊者变成同意者,反对者变成徘徊者了。出自鲁迅《三闲集·“醉眼”中的朦胧》。





(3)指危险常顾。如: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3、彷徨







(1)用于指坐立不安,心神不定。一些文艺工作者在林彪 、四人帮横行的十年中,受过害,成为惊弓之鸟,一听见放松的弓弦,又要紧紧地张起,便不知所措了,拿着笔,彷徨四顾。出自艾芜 《对目前文艺的一点感想》。


(2)犹疑不决。就只怕我一走, 玉堂 立刻要被攻击,因此有些彷徨。出自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六四》。






三、词性不同


1、踟蹰,也作踟躇,用作形容词,指犹豫的样子,还可以用作名词。


(1)名词,指古代刻漏器,用以承水。如:为器三重,圆皆径尺,差立於水舆踟蹰之上,为金龙口吐水,转注入踟蹰经纬之中。意思是:有直径约一尺的器具立于水和刻漏器上,像金龙口中吐水一样,流入刻漏器之中。出自《初学记》卷二五引 殷夔 《漏刻法》。


(2)名词,用于指梭的别称。 如:梭,一名踟蹰。出自元龙辅 《女红馀志》卷上意思是梭,也称作踟躇。
2、徘徊用作形容词,来回走动的,犹豫不决的。


3、彷徨用作形容词,表示犹豫不决的、心神不安的。

意思:
1、以足击地,顿足。
引用:明末·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五回:“ 魏犨腾身跨在那兽身上,双手将他项子抱住,那兽奋力踯躅。”
2、徘徊不进貌。
引用:何其芳《画梦录·墓》:“以后他的影子就踯躅在这儿的每一个黄昏里。”
3、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山红。
引用:郭沫若《杜鹃》:“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
读音:zhí zhú
例句:它毫无遮拦的在天空中踯躅,被侵蚀、逐渐灰败、越来越与下面的世界背道而驰,成为一种过时的存在方式的残留。
扩展资料近义词:
1、逗遛 [ dòu liù ] 亦作“ 逗留 ”。停留,暂时不继续前进。
引用:叶圣陶《倪焕之》二:“父亲看着文稿上浓朱的夹圈,笑意逗留在嘴角边。”
2、踟蹰 [ chí chú ] 亦作“ 踟跦 ”。亦作“ 踟躕 ”。亦作“ 踟躇 ”。徘徊不前貌;缓行貌。
引用:何其芳《街》:“我在北方那个大城里,当黄昏,当深夜,往往喜欢独自踟躕在那些长长的平直的大街上。”
3、盘桓 [ pán huán ] 徘徊;逗留。
引用:秦牧《艺海拾贝·北京花房》:“在里面盘桓,时常可以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情趣。”
4、徘徊 [ pái huái ] 往返回旋;来回走动。
引用: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在这条街漫步徘徊,忽然发现了通俗阅报社的招牌,挂在商场的楼上。”


字意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