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 ,一个课时上完整篇课文,求教案!!!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1、请同学们拿出爬山虎仔细观察,与同学说说它的样子。
2、板书课题,读题。
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再读课文,在文中批注自己读懂的和疑问。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因此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
4、小组合作学习
利用字卡读生字,想办法快速记住字形。
认读词卡,讨论词义。
轮读课文,互相正音
5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就站起来朗读。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读读写写
1、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认读。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字形,想想怎样把字写好?
3、教师范写生字“虎、叠”。
4、生练习书写。
课堂练习
多音字组词。(空、重)
第二课时
研读感悟
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的?
2、合作学习,回答问题。(观察实物、画简笔画)
3、品味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
提问启发:爬山虎的脚究竟长得怎样呢?如此细小柔弱的脚能爬墙吗?
学习第四自然段。
自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虎怎样往墙上爬的句子。
课件出示前三句,抽读,提问:第三句话哪一个词概括写出了爬山虎是怎样爬的?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触、吧、拉、贴)
课件演示“脚”的生长过程。提问:能将四个词语交换顺序吗?为什么?
小结:作者就是根据爬山虎的生长规律,恰如其分地用上动词,形象地给我们展示出了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可以看出作者的观察是多么细致。
课件演示爬山虎一脚一脚顽强地往上爬的情景。
理解比喻句。
学习第五然段。
读读第五然段,想想这段讲什么?
该段回答了哪两个问题?(枯萎、牢固)
爬山虎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齐读最后一句,理解含义。
总结问题:
我们了解了有关爬山虎在墙上一脚一脚顽强往上爬的情景,此时此刻,你们想对爬山虎说些什么呢?
抄写词语、佳句。
第三课时
复习引入
1、让学生说说自己想对爬山虎的话。
2、本课题目是“爬山虎的脚”,那课文的前两个自然段写什么,与脚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主要讲什么?这与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关系?
齐读第一自然段,感受“茂盛”。
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批注疑问。
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着重点拨:为什么用一个自然段来写叶子?
指导朗读,读出叶子的美。
理解爬山虎的叶子与脚的关系。
总结收获
想一想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交流读书收获。
小结:正因为叶圣陶爷爷平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描写时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做到言之有序、用词准确所以《爬山虎的脚》一文才会给我们流下深刻的印象。
课后练习
1、同步练习
2、学习作者的观察、表达方法,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进行描写。

参考答案:在《战国策》中记载了一则除炙人口的音乐故事。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为报秦仇,派壮士荆柯去刺秦王。临行时,太子丹与随从都穿戴白色,到易水河畔为之送行。荆柯好友高渐离即兴击筑,荆柯慷慨而歌。其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首歌被后人称为《易水歌》。

爬山虎的脚教案

于秀英6爬山虎的脚领读版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是阅读本课的难点。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说得十分清楚,这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
结合本课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讲的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兴趣,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效果。
首先,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提问:关于爬山虎的脚,你们想知道什么?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于是,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通过解读文本,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叶子,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我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和孩子们一起表演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最后议论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过讨论,学生不但理解了“一脚一脚”的意思,而且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一步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
本课的不足:
一是没有找到爬山虎,只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看,不够直观。如果提前让学生观察,寻找到爬山虎,效果会更好些。
二是引导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细致观察还不够,需要引导学生们也要做个有心人,仔细观察周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