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字的由来是什么?

“孝”字源于中国古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其原义为“奉先思孝”。儒家道统认为“孝”是百行之首,《论语》载:“孝梯也者,其为仁之本舆!”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 从秦汉开始,我国就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大国,建成它并维护它要有两条保证。第一条,要保证对广土众民的大国高度集权的有效统治;第二条,要使生活在最基层的个体农民,安居乐业,从事生产。高度集中的政权与极端分散的农民双方要互相配合,减少对立,在统一的国家协调下,才能从事大规模跨地区的工业建设、文化建设,防止内战,抵御外患,救灾防灾。个体农民从中受到实惠,则天下太平。 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社会根据自然环境的合理选择。家庭是中国古代一家一户的基层生产组织,从而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小农生产的家庭对国家有纳税的义务,国家有保护小农的责任, “国”与“家”的关系协调的好,则天下治,反之则乱。保证实现国家、君主有效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忠”;巩固基层社会秩序,增加乡党邻里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则是“孝”。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细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较,孝比忠更基本。 《十三经》中的《孝经》把孝当作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后来北宋的张载作《西铭》,在《孝经》的基础上,融忠孝为一体,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把伦理学、政治学、心性论、本体论组成一个完整的孝的体系。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价值观的共识,起了积极作用,功不可没。 “五四”以来,有些学者没有历史地对待孝这一社会现象和行为,出于反对封建思想的目的,把孝说成罪恶之源,是不对的,因为它不符合历史实际。 孝道是古代社会历史的产物,不能看作是古代圣人想出来专门限制家庭子女的桎梏。 古代农业社会,政府重道德伦理,体恤天下为人父母之心怀,所以有“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孝道贯穿始终,父母在世时要孝顺,亡故后常思念父母的养育恩德,为子女做榜样固有“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训条。子女刚出生时父母日夜守护,任劳任怨,真心切切,子女懂事后对父母要“晨昏定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体恤父母的用心良苦,所以有“天下无不是父母”。

繁体的孝字,上面是一个“老”,下面是一个“子”。

 “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在西周,孝的含义有:一、尊祖敬宗。施孝(尽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在宗庙通过奉献供品祭祀祖先,尽孝的对象是死去的人,这带有一定的宗教形式。二、传宗接代。在周人看来,祖先是我辈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续下去,生生不息。《易经》:“先祖者,类之本也,无先祖,恶出?”
http://baike.baidu.com/view/476985.htm#2

“孝”字的来历是什么?

“孝”字的来历,专家现场揭秘,看完涨知识了

1、“孝”字最早出现在3300多年前殷墟甲骨文中,由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组成。后来写时把“老”字的下半部取消了,就是现在的“孝”字。
2、“孝”最基本的寓意是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在上面为孩子遮风挡雨;孩子长大了,父母老了,孩子在下面背着父母,这就是“孝”。

扩展资料:1、“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这是《说文解字》这本书对孝的阐述。前一句是说晚辈对长辈的敬与养称为孝,孝是子女的本分。后一句主要说“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
2、“子承老”,“承者,奉也,受也。”是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父母那里诞生出来的,然后不断接受父母的养育,长大成人;成人后应该对父母不断的奉献,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孝 (汉字释义)


孝是什么,什么才是孝?
孝,汉字。《孝经·开宗明义》篇中讲:“夫孝,德之本也。”“孝”字的汉字构成,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殷商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孝”字。“孝悌”指的是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友爱兄弟及关爱幼者的伦理行为,体现出感恩、回报和礼敬。推及一切皆加...

古时候”孝”的本义是什么?
一、关于“孝”字 孝字目前只在甲骨文五期发现一例,(可参考《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字形从老即“耂”,表示长者老人;从子,在老之下。即顺从侍奉老者长辈当为孝的本义。“孝”字的上半部分为“老”字的简写,下半部分为子,形为一个孩子扶着(背着)自己的老人。因此尊敬抚养自己的老人即为...

“孝”字是怎么来的?
孝”字是这样来的;古语妈叫“考”(原字应有女字旁)爸叫做“妣 ”当他们年岁大了身体上自然失去了某些东西 母亲剩下了上半部分父亲丢失了右半部分 这样就凑成了另一个字 ——“老” 所以老了老了 身子腿不利落了 就需要有个人来扶持一把 谁呢? 儿子所以 “子 ”就换掉了 “匕” 成了...

孝的本义是什么呢?
本义为尽心尽力地奉养父母,引申转指晚辈在尊长去世后要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早期金文的“孝”,是一个小孩儿(“子”)在老人的手下搀扶着老人走路的形状,用扶侍老人来表达“孝”的原意。孝字从战国楚简开始就有了隶书的意味,秦代睡虎地秦墓竹简、汉初马王堆汉墓帛书中的孝字直接承袭战国楚简孝...

孝字的甲骨文像什么?
孝,会意字。此字最早见于商代金文,是一个小孩儿(“子”)在老人的手下搀扶着老人走路的形状,用扶侍老人来表达“孝”的原意,本义为尽心尽力地奉养父母,引申转指晚辈在尊长去世后要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又引申指孝服。孝字从战国楚简开始就有了隶书的意味,秦代睡虎地秦墓竹简、汉初马王堆汉墓...

“孝”字的甲骨文是什么?
“孝”字越古越好,莫过于从甲骨文说起。“孝”字本义是指“孝顺”;从“六书”看是“会意”字;“孝”字演变见附图(2008年4月上海大学出版社马如森著《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从甲骨文图中的表意字型可见:似乎可以见到“子”双手举起,并向下动作,作出磕头样子,给老人请安,达到“孝敬”的...

孝为何成为最有价值的字?
孔子就曾说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就算养骡子养马,也需要按时给它喂点草料呢,如果对父母态度不恭敬,就算赡养父母,和养骡子养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古人有句话说“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寒门无孝子”,孝道讲究的是心,而不是事,如果把给予父母的...

孝的甲骨文是什么?
孝的甲骨文如下图所示:孝字的发展历史,早在33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文中,孝字已经出现,那时候的孝字上面是老下面是个子字,而后书写的时候为了简化,将老字的下半部分取消掉了,用老字的上半部分加上子字则改变为了现在的孝字。孝字的含义 现在的孝字,也很有意思。下面一个人,用一撇有力的...

孝字演变的过程
从上图可以看出,最初的“孝”字,形状像一个人,头顶着谷物或者什么东西,因此,经过历史和考古学家的合理推测,最初的“孝”字,带有浓重的宗教性质,表示祭祀天地鬼神,意思是,人们将收获的食物,奉献给天地鬼神。后来,历代皇帝为了证明其统治的合理性,常常将自身与天地联系在一起,寓意为“天命所...

孝字的真正含义,究竟何解?
当然,“孝”中某些封建性的内涵却是必须剔除的。子女对长辈尽“孝”,也并不是要他们真的付出多少什么,往往是只要一点点感情交流,一小会儿的陪伴,就能使长辈获得满足。再说,在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冷漠的时候,能在长辈那里寻找到往日成长的欢乐与爱抚,也必然使子女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