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不毕见的靡是什么意思?

【原文】靡不毕见
【译文】无不都显现(无不完全表现出来)
“靡”无;没有。
“毕”全部,都,统统。

【原文】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翻译】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因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
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称述的事物也是透散着芬芳的,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此文出自】司马迁所著《屈原贾生列传》。    


【创作背景】

本传用了很大的篇幅叙述楚国和齐、秦的关系,从历史的教训来证明屈原联齐抗秦的主张的正确。当楚怀王重用屈原任为左徒的时候,齐、楚从亲,秦国不敢侵犯。

等到楚怀王听信了上官大夫的毁谤而疏远了屈原之后,秦国就令张仪来离间齐楚的关系,破坏两国的联盟,以便各个击破。张仪骗楚王说,楚国如能和齐国绝交,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图便宜,便当真和齐国绝交。张仪又说是献地六里,不是六百里。

楚怀王大怒,就兴兵伐秦。楚国没有了齐国的援助,弄得损兵折将,丧权失地。这才又命屈原出使于齐,和齐国恢复邦交。秦国又说把汉中地还给楚国来讲和。楚怀王因为恨透了张仪,说不愿得地,愿得张仪才甘心。张仪居然来到楚国,收买了楚王的宠臣靳尚和宠姬郑袖,竟又安然返国。

【学习感悟】秦朝以前的古书都没有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这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生活在战国中后期的楚国,当时七国争雄,其中最强盛的是秦、楚二国。屈原曾在楚国内政、外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后,虽然遭谗去职,流放江湖,但仍然关心朝政,热爱祖国。最后,毅然自沉汨罗,以殉自己的理想。本文以强烈的感情歌颂了屈原卓越超群的才华和他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虽然事迹简略,但文笔沉郁顿挫,咏叹反复,夹叙夹议,是一篇有特色的评传式散文。
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遭受贬谪,贾谊写的《吊屈原赋》又引起他的感慨,因而将屈原、贾谊合写一传。记叙了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休戚相关,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
令尹子兰(令尹:春秋战国时楚国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子兰:顷襄王的弟弟。)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愤怒,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于是他写了《怀沙》赋。抱着石头,自投汨罗江而死。
这些是司马迁笔下的描述。
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他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
学习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屈原被放逐的缘由,知道了当时都是奸臣当道,阻碍了忠臣的进言,忠心报国的人,被放逐了。屈原百思不得其解,最后选择了自尽,以殉自己的理想。这是十分令人痛心的结果。
在此事件中,鬼谷子的学生张仪,起到了挑拨楚国和齐国的联盟离间作用。让一向很好的楚国和齐国关系开始反目成仇,楚国没有了齐国的援助,弄得损兵折将,丧权失地。秦国得到了各个击破的目的。



靡不毕见读音为mǐbùbìxiàn。

靡:无;没有。毕:全部,都,统统。靡不毕见:无不都显现。

靡不毕见:司马迁《屈原列传》:“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详细解释:

一、名词:

“靡”通“湄”。水边,河岸。

明月珠子,__江靡。——《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二、动词:

1、浪费:

而百姓靡于外。——《战国策·秦策》

国家靡敝。——《礼记·少仪》。疏:“谓财物糜散凋敝。”

不随俗靡。——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靡之者。——汉·贾谊《论积贮疏》

又如:奢靡;靡货(奢侈品);靡靡(华丽而堂皇);靡丽(奢华,美盛)。

2、消失:

喧杂杂鸟声多,静悄悄人事靡。——《西游记》

又如:靡散(消灭);靡碎(散碎)。

3、通“糜”,烂:

子胥靡。——《庄子·_箧》

4、通“摩”,切磋,研究:

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荀子·性恶》

5、摩擦,接触:

喜则交颈相靡。——《庄子·马蹄》

靡颜腻理。——《楚辞·招魂》

又如:靡密(细密,细致);靡曼(肌理柔腻细致);靡颜腻理(形容美人容颜姣妍,肌肤细腻)。

6、华丽,美好:

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庄子·天下》

又如:靡曼(柔弱,柔美,华丽)。

7、缓:

行迈靡靡。——《诗·王风·黍离》

又如:靡迤(小步而行);靡靡(迟缓的样子;柔和的乐音)。




靡有朝矣的靡念几声
靡 mǐ 详细字义 〈动〉1. (形声。从非,麻声( mǐ)。本义:无;没有)2. 同本义 [no;not]。靡,无也。——《尔雅》靡室靡家。——《诗·小雅·采薇》靡日不思。——《诗·邶风·泉水》靡不有初。——《战国策·秦策》靡计不施。——《聊斋志异·促织》靡不毕现。——《史记·屈原贾生...

求:司马迁《屈原列传》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⑦,《小雅》怨诽而不乱⑧,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⑨。其文约⑩,其辞微 ,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13)。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的翻译
原文: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风靡全球中靡什么意思
另见 mǐ 靡 [mǐ]〈动〉(形声。从非,麻声( mǐ)。本义:无;没有)同本义 。靡,无也。――《尔雅》靡室靡家。――《诗・小雅・采薇》靡日不思。――《诗・邶风・泉水》靡不有初。――《战国策・秦策》靡计不施。――《聊斋志异・促织》靡不...

靡不毕见怎么读
靡不毕见 mǐ bù bì jiàn 毕见:全部显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汉书·吾丘寿王传》:“天瑞并至,珍祥毕见。”

始终虽异,细大靡殊是什么意思?
靡不毕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综合起来,字字翻译,就是,开头和结尾虽然很不一样,但是小处和大处都没有区别...这是形容古代歌声的,出自《善歌如贯珠赋》。其实我不是很明白“细大靡殊”到底形容的是什么(也许是歌声高0百度0潮 的那段经常反复所以没有区别?),但是意思是不会错的。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翻译是什么?
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原文: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

萎靡的“靡”不是通假字吗?读音问题,非常非常重要。谢谢谢谢大家。_百 ...
《庄子·天下》:“道术将为天下裂,不侈於後世,不靡於万物。” 成玄英 疏:“靡,丽也。”《文选·陆机〈文赋〉》:“或寄辞於瘁音,言徒靡而弗华。” 李善 注:“ 薛君 《韩诗章句》曰:‘靡,好也。’”6.细致;细密。《管子·七臣七主》:“主好宫室,则工匠巧;主好文采,则女工...

毕见的诗句毕见的诗句是什么
毕见的诗句有:理繁情毕见,靡不毕见。毕见的诗句有:理繁情毕见,靡不毕见。注音是:ㄅ一_ㄐ一ㄢ_。拼音是:bìjiàn。结构是:毕(上下结构)见(独体结构)。毕见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全部显现。二、引证解释⒈全部显现。引...

司马迁创作《屈原贾生列传》的动机是? 另外引用《屈原贾生列传》原文...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⑦,《小雅》怨诽而不乱⑧,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⑨。其文约⑩,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