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不能两全出自哪个典故?

古人讲忠孝.为人臣者要忠,为人子者要孝.因为忠孝两全实在太难,所以自古就有"忠孝不能两全"之说.
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恰恰是一忠一孝,合称双璧的千古典范之作.后人常说:"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孝."由此也可以看出古人的忠孝观.
古人讲忠孝.为人臣者要忠,为人子者要孝.因为忠孝两全实在太难,所以自古就有"忠孝不能两全"之说.

【成语解释】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双全”。
【典故出处】唐·白居易《除程执恭检校右仆射制》:“业传将略,名在勋籍;蕴天爵以修己,忠孝两全。”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实在不同意楼上的说法,难道道读那两篇文章就一定要流泪了?不知你的泪有没成河? 我个人认为应该出自岳飞

请问"忠孝不能两全"的典故和释义?

【伍子胥】鲍机
忠孝诚无报,感义本投身。日暮江波急,谁怜渔丈人。楚墓悲犹在,吴门恨未申。

翻看了《史记》中的《伍子胥列传》,对这个与吴越历史有着极深渊源的人物有了几分认识,有些感慨,一种无法畅快的郁郁情节,因为都是吴之氏。
虽然说伍子胥出生楚国,但更多的生命时光还是为吴而逝,乃至后代亦在吴国耕作生活。当然历史是在发展中前进,去感伤已逝的人未免有些伤害大众的历史情节。
不得不承认勾践是枭雄,而伍子胥的下场也是一种无奈。子胥的遭遇在项梁身上也有曾重现,历史的相似说明子胥是一个有大众同格的人。
首先他执著,父兄皆被楚平王诛,诈死以出楚国,后辗转诸国,到吴国也经历风波之后再入朝廷。如果不是有一种报仇的信仰,或许历史上的伍子胥就算活了,也是被历史载在同诛于其父、兄之时。这点使他在生活中甘吃千万苦,为报一身仇。许多历史的人物也大多是因为有所负,才成其伟业的,越王勾践就是一个。
执着的本身并没有错,关键在顺境中可以保持清醒是难得的。子胥千不该万不该倒行逆施,将楚平王鞭尸三百,为世人所不容,天道之难容,是故申包胥走秦告急,痛哭七日求得亲王五百乘救楚出吴。伍子胥也算是一个有雄韬大略之人,他所能看到的不仅是事情的表相,所以他可以在吴夫差的身边扶摇直上,报仇的冲动总有失情理,虽当时孔子尚未相鲁,一种无主流意识的民众心态还是难以接受子胥的行为。
夫差疏远子胥,加之馋人的挑拨,最后在功齐不功齐之中成为牺牲品,或许是天道的惩罚,或许是夫差的错误,无论如何,伍子胥死了,为他的执著。
为伍子胥悲哀,更痛恨夫差的亲佞远贤,以诛忠良。吴国之大旗传久远,那今天我们所传承的吴文化将是别样浓厚。
在伍子胥一生故事中,颇有些吴国“打江山易守江山难”的味道,虽然统一天下的大业是在秦国完成,子胥忍辱执著以助夫差成就事业,使吴之事业如日中天,却终因为无法协调好与嚭之间关系,被嚭以计除去,能开拓事业却保不住性命,子胥的死是“伴君如伴虎”一佐证。
虽然范蠡西施传久远,陶朱公之为商道贡献无数,但我总认为只有伍子胥,才是我阅读历史能够寻到的。

忠孝两全的例子:

花木兰


花木兰:姓魏,名木兰。隋代人,花木兰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营郭镇周庄村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孝烈将军花木兰
--------------------------------------------------------------------------------
花木兰,生卒年不详,魏氏女,西汉谯城(今亳州市谯城区)东魏村人。又名花弧,后称花木兰。其父名应,乃汉初材官骑士。木兰秉承父志,自幼习武,尤工剑术。

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冒顿单于之子,名稽粥)大举入塞,杀掠甚众。文帝大征天下民以御,木兰父当往,而年已老迈,弟尚年幼。木兰悯其父老,便替父从征。木兰初为戎卒,以功为小校,后晋升为将军,守燕山南麓之曲逆。驰奔沙场,塞旗斩将,攻城略地,所向辄克捷,莫有当其锋者。单于旋退。

木兰从军凡十二年,屡立殊勋,人终不知其为女子。后凯还,天子嘉其功,封尚书郎,不受,恳奏省亲。及拥军还谯,释戎衣,服巾帼,同行者皆骇之。木兰墓位于亳州城东魏村北,冢丘高大,苍松环护,翠竹成林,乡人又为立祠,每年四月初八为木兰生日致祭。

木兰戍边之地曲逆,即今河北省顺平县,该地人民为感激木兰的恩德,从汉代起就为其立庙建祠,历经各代,香烟不绝。唐朝乾封元年,木兰被追封为“孝烈将军”。这一年唐高宗偕武则天泰山封禅还朝,路经亳州,朝亳州老君庙和木兰祠,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封木兰为“孝烈将军”。

祠祀木兰的庙宇遍布神州,因此有关木兰的身世众说纷纭。然木兰戍边之地今河北省顺平县木兰祠碑刻《汉孝烈将军记》应是权威性文物佐证。碑上说:木兰姓魏,亳州人。明代巡按御史何出光建河北省顺平县木兰祠,并作《木兰祠赛神曲》十二支。他在序言中说:“将军,亳人,魏氏女。汉文帝时,老上寇边,帝亲征,大括民兵,殆可空国。将军以父老迈,不任受甲,身伪其子以行,转战燕山……完(即今顺平县)为古曲逆,当燕山之麓,将军百战收其地,土人庙祀之。”

木兰替父从军,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却不受皇上封赏,解甲归田。皇上听说她是一位未出阁的女郎,又如花似玉,便要纳为妃子,宣木兰进京。

木兰上朝,皇上一见,果然是位绝色的女子。皇上郑重说道:“孤王见你文有文才,武有武功,忠孝皆全,国色天香,因而想把你封为东宫,不知意下如何?“

木兰闻说如雷击顶,暗暗想道:从前昏王因迷恋酒色,祸乱朝纲,以致国势衰危。今四方稍定,不思治国安民,反而封宫选妃,岂不又要重蹈覆辙? 她蹙了一下眉头,说道:“皇上恩泽,怎敢不受?只是小女子自幼立下三桩誓愿,若不实现,永不嫁人!” 皇上心喜道:“这好办,你说吧,漫说三件,就是三十件,三百件,孤王不惜千斗金,万斗银,也要办得使你满意。”

木兰说:“其一,小女子替父从军,一为尽孝,二为尽忠,三也是为天下女子争一口气。小女子认为天下男女均为人,各有长短,男子做得到的,女子未必不能做到!想自前朝实行科选以来,未有女子应试入选者,诚请陛下颁一道圣命,让天下女子也可习文弄武,开科入选,为国尽忠。”皇上听了,楞了一下。木兰又道:“其二,天下之大,当今女子竟无立足之地:在娘家说是人家的人,到婆家须姓夫家的姓,出嫁叫‘姓人’。诚请让男女均可自立门户。男可娶女,女也可娶男。男娶女时,生儿育女随夫姓,女娶男时,生儿育女随女姓……”皇上不解道:“这是为何呢? ”木兰说:“不如此,世人就认为只有男子能传宗接代,女子不能,这样,就将后患无穷。”

木兰又说:“其三,无论庶民、皇上均须一夫一妻,违者罚罪……”皇上听完这三愿,哈哈大笑说:“真是女子之见呵!自古男女有别,天道昭然,孤王岂能改变? ”

傍晚,皇上下了一道圣旨,封木兰为东宫贵妃,木兰问起三桩誓愿之事,皇上只字末提,木兰逐称病不往。一连三道圣旨,木兰见逼,知道无望,便手书“天下安好”四个大字。“安好”是什么意思呢?拆解起来就是:室中有女方为安,有男有女、男女平等方为好。木兰写好,置于案上。望了望窗外苍茫的天空,然后自缢于画梁。皇上得知,心中惊惭,见木兰所书“天下安好”四个大字,不解其意,命人殡以厚礼,于亳州东郊五里魏园村下葬。

后人为纪念木兰,在她家乡建“木兰祠”以祭,大殿上书皇帝御赐“孝烈将军”四字。

忠孝不能两全的例子:

宋 岳飞(1103~1142)
字鹏举,相州汤阴人(河南),为宋朝名将。事母至孝,家贫力学。其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的准则。北宋宣和中,以敢战士应募,隶留守宗泽部下,屡破金兵,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

公元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于次年收复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于郾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两河(淮河、黄河)义军纷起响应,复欲进军朱仙镇,惜宰相秦桧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还,诬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死于狱。

岳飞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兵非常害怕「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有《岳武穆集》。


忠孝不能两全出自哪个典故?
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恰恰是一忠一孝,合称双璧的千古典范之作.后人常说:"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孝."由此也可以看出古人的忠孝观.古人讲忠孝.为人臣者要忠,为人子者要孝.因为忠孝两全实在太难,所以自古就有"忠孝不能两...

忠孝不能两全出自哪个典故?
1. "忠孝不能两全"这一说法源自古代对于忠诚与孝顺两种美德在实践中难以兼顾的认识。2. 历史上,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作为忠臣的决心,而李密在《陈情表》中则展现了作为孝子的衷情。3. 这两篇文章分别代表了忠孝的典范,被后世誉为“双璧”,它们展示了古人对于忠孝价值观的尊崇。4. 古人常常...

忠孝不能两全什么意思
效忠国家和孝敬父母不能同时顾及。忠孝不能两全是一句谚语,其中忠指的是效忠国家,孝指的是孝敬父母,所以意思是效忠国家和孝敬父母不能同时顾及。忠孝不能两全出自《世说新语·言语》中,原句是桓公入峡,绝壁天悬,腾波迅急,乃叹曰: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

忠孝不能两全什么意思
效忠国家和孝敬父母不能同时顾及。根据知识百科词库查询得知忠孝不能两全意思是指效忠国家和孝敬父母不能同时顾及。谚语,出自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入峡,绝壁天悬,腾波迅急,乃叹曰: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

忠孝不能两全什么意思?
于是便有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典故。徐母训斥徐庶的话就是: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徐庶做的没有错,徐庶的母亲说的也没有错。徐庶看重的孝,徐庶母亲看重的忠。价值观不同而已。【示例】忠和孝也是一样的道理,为国是忠,为家是孝,你只有一个,只能做一件事。所以,忠孝是必然矛盾的。但...

自古以来“忠孝不能两全”的史事及其人物
“忠孝不能两全”指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双全”。出自唐·白居易《除程执恭检校右仆射制》:“业传将略,名在勋籍;蕴天爵以修己,忠孝两全。”历史上这样的人物很多。典型的有:岳飞 岳飞出生于北宋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的一户佃农家里。据传,母亲在他的背上刺...

自古忠孝难两全是什么意思
忠孝难两全的意思是一个人同时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很难做得很好。之所以说自古忠孝两难全,是源自汉代的李密不愿为官,写《陈情表》上书曰: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臣无祖母,无以至今;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说自己是老祖母抚养长大的,现在老...

有关忠孝不能两全的历史故事
赵匡胤严守军令把重病的父亲挡在城门外,以防南唐反攻。最后父亲病死。

到底是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还是自古忠义不能两全
忠孝出自战国,说伍子胥的。忠义是说梁山好汉的,宋朝。所以,忠孝不能两全,这个说法要早一千多年。后者仿前者。也是前者流传的广。

忠孝不能两全什么意思?
忠孝不能两全意思是,一个人活在世上,或者为国家尽忠,或者为父母尽孝,二者只能选其一,无法兼顾。“忠”和“孝”都是为人处世的优良品德,却必须选择一个、舍弃一个,真是让人头疼的两难抉择。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是因为古代战乱频仍,健壮的男人都被拉去打仗,基本是有去无回,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